【双基巩固】
1.如果自然界的各种细菌都不存在,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尸体极易腐烂
B.草木繁盛,动物大量繁殖
C.人类将免于病患
D.植物的营养来源发生困难
2.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获取养料的营养方式叫( )
A.腐生 B.寄生 C.共生 D.以上都是
3.下列细菌和真菌中,营腐生生活的是( )
A.人体中的真菌
B.地衣中的真菌
C.大豆根瘤中的根瘤菌
D.腐烂香蕉中的枯草杆菌
4.地衣被称为“拓荒先锋”,它生长在旧墙壁、树干或岩石上,呈灰绿色、硬壳状的斑块,是由两种生物共生在一起构成的,这两种生物是( )
A.细菌和藻类 B.真菌和藻类
C.细菌与苔藓 D.真菌与苔藓
5.灰指甲学名甲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试问,引起灰指甲的真菌其营养方式属于( )
A.寄生
B.腐生
C.共生
D.三者都不是
6.下列对共生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B.彼此依赖、彼此有利
C.一般情况下,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
D.一方对另一方有害,如蛔虫对人的健康有威胁
7.农民在种地时,往往将玉米与大豆轮作或间作,目的是( )
A.有利于农作物的合理密植
B.大豆根部的很多根瘤菌可提高土壤肥力,玉米可以充分利用
C.有利于不同农作物对不同光照强度的需求
D.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侵染
8.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
B.真菌与细菌一样主要进行分裂生殖
C.大多数细菌与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细菌和真菌都能使人致病,属于对人类有害的生物
9.目前已经知道,在真菌中有530多种具有杀虫本领,白僵菌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它能杀死很多种类的害虫,因而得到广泛利用。我们选择它做杀虫剂的主要原因是( )
A.繁殖速度快 B.毒性强
C.能迷惑害虫 D.能减少化学药物带来的环境污染
10.请你分析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我们将吃剩的剩饭或者剩菜埋在花盆里,一段时间后发现,剩菜和剩饭不见了。这是因为剩饭或剩菜中的有机物被腐生的细菌或真菌分解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可以被植物体吸收利用。
资料二:一些细菌或真菌能够引起人或动植物患病,这是因为这些细菌或真菌需要从活着的动植物或人的体内吸收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
资料三:地衣生长在树干或者岩石上,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藻类和真菌是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的。
(1)资料一中的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哪一种?这些菌类对整个生物圈来说有什么意义?
(2)资料二中的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属于哪一种?
(3)资料三中描述的两种生物属于什么关系?
11.如图表示腐生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据图回答。
(1)组成植物体和兔、鹿等动物体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上看,腐生细菌属于____________。
(3)生物遗体通过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分解生成_______________释放到空气中,产生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渗入到土壤中,这些物质又可被植物吸收和利用。由此可见,这些生物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4)图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2011年6月初,德国爆发了急性肠道疾病疫情,该病是由于感染了一种新型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下面关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多数种类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
B.都会危害动植物和人的健康
C.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D.有些种类能与动植物共生
2.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对人类一般都是有害的
B.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C.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3.如图表示a、b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哪组生物间的关系不符合图示曲线
( )
A.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
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C.草食动物与其肠内的大肠杆菌
D.猫头鹰与田鼠
4.下列关于细菌营养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腐生细菌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B.进行自养生活的细菌,靠分解植物的遗体来生活
C.进行寄生生活的细菌,靠吸收活的动植物或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来生活
D.根瘤菌能利用阳光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
5.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猫种鱼》的故事吗?
农民把玉米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农民把花生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花生。小猫看见了,把小鱼种在地里,它想,到了秋天,一定会收获很多小鱼。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同学们都明白小猫不可能收获小鱼,可是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猫虽然没有收到小鱼,但是却意外地发现,种鱼的地方蔬菜长得特别好,这又是为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这个故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拓展探究】
6.中央电视台曾介绍过段儒斌发明的微生物催腐剂(含腐生细菌),微生物催腐剂的推广使用有助于解决由焚烧秸秆、稻草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肥力下降等问题。小明为探究腐生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落叶分成甲、乙、丙三组,按下表设计,浇上等量的蒸馏水,放在无菌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并得到如下实验现象:
组别
腐生细菌
温度/℃
实验现象
甲
无
25
第25天落叶还没变化
乙
有
25
第25天落叶完全腐烂
丙
有
35
第18天落叶完全腐烂
(1)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甲、乙、丙三组所取的落叶应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双基巩固】
1.【解析】选D。本题考查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可把动植物遗体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为植物的生活提供营养,重新被植物吸收利用。
2.【解析】选A。腐生是指依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从中获取有机物和能量维持生活的方式。
3.【解析】选D。人体内的真菌的生活方式属于寄生;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形成共生的关系;大豆根瘤中的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也形成共生的关系;只有腐烂香蕉中的枯草杆菌依靠分解香蕉中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属于腐生。
4.【解析】选B。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
5.【解析】选A。寄生是指从活的生物体吸取营养物质的生活方式,往往会对寄主造成一定的危害;腐生是指从死亡的生物体上吸取营养物质的生活方式;共生则是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活在一起。引起灰指甲的真菌寄生于人的皮肤或甲板内,并从中获取营养,故其营养方式属于寄生。
【拓展延伸】寄生
(1)概念:寄生是指一种生物长期或暂时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其生活的一种种间关系。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叫做寄生物,被侵害的生物叫做寄主,也叫宿主。
(2)分类:
①根据寄生的场所可把寄生物分为两类:一是寄生在寄主体内的,称为体内寄生物,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病毒等;二是寄生在寄主体表的,称为体表寄生物,如虱、蚤、疥螨等。
②根据寄生的久暂,可分为永久寄生和暂时寄生两种。
③根据寄生对象可分为三类:一是专性寄生,是指寄生物必需在活的寄主体内才能生活,一旦脱离寄主就不能生存;二是兼性寄生,腐生为主,兼营寄生;三是兼性腐生,寄生为主,兼营腐生。大多数寄生物在其生活史中只寄生在一定的寄主中,但也有寄生物需要有两个或更多个寄主,称为转主寄生。
6.【解析】选D。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出现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叫做共生。蛔虫在人的肠道内,吸取肠内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对人体有害,这种方式叫做寄生。故D项错误。
【拓展延伸】共栖与共生
(1)共栖:也称偏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也无害,或者对双方都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能够独立生活。例如,海洋中体小的?鱼用其吸盘吸附在大型鱼类的体表,被携带到各处,觅食时暂时离开大鱼,这对大鱼无利也无害,但增加了?鱼觅食的机会。
(2)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例如某种海葵,附着于海螺的外壳,其刺丝对海螺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寄居在海螺壳内的海蟹不时地移动给了海葵捕取食物的便利。
共生的形式有许多种。有的共生生物需要借助共生关系来维系生命,这属于专性共生。有的共生关系只是提高了共生生物的生存几率,但并不是必须的,这叫做兼性共生。共生关系有时是不对称的,在共生关系中很可能出现一种生物是专性共生而另一种生物是兼性共生的现象。
7.【解析】选B。豆科植物的根上有根瘤,根瘤中生活着根瘤菌,它们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使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增高。氮元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量较大的物质,因此在农业生产上,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的肥力。
8.【解析】选C。有的大型真菌肉眼可见,如蘑菇;真菌可以通过孢子来繁殖;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利,能够使人致病的是少数。
9.【解析】选D。利用细菌和真菌作为生物杀虫剂,不仅可以控制害虫数量,同时也能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0.【解析】(1)资料一中描述的营养方式为腐生。该营养方式的特点是: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或其他有机物获得营养,以维持自身正常生活的一种方式。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说明腐生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2)该资料描述的营养方式为寄生。该营养方式的特点是:需要从活着的动植物或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维持生活。
(3)该资料描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为共生。共生的特点是生活在一起的双方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答案:(1)腐生。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够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2)寄生。 (3)共生。
11.【解析】本题主要通过识图考查对细菌、真菌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的理解。
(1)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不仅为自己也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2)腐生细菌、真菌能将枯枝烂叶以及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属于分解者。
(3)腐生的细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说明腐生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4)图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有草和树木,它们属于生产者;兔和鹿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腐生的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获取能量,属于分解者。
答案:(1)光合作用 (2)分解者
(3)腐生细菌、真菌 二氧化碳 水 无机盐
(4)草和树木 兔和鹿
【能力提升】
1.【解析】选B。在自然界中,大多数的菌类对人类是有益的,只有少数的菌类对人类有害。例如,在牛、羊等胃内的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人大肠中的细菌可以制造维生素K等。因此B项是错误的。
2.【解析】选D。本题考查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并非都对人类有害,如乳酸菌、酵母菌对人类有利;有些细菌和真菌通过寄生,而使动植物患病,共生的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都是有利的;有的细菌必须生活在无氧的环境中,如乳酸菌等。所以,A、B、C三项都是错误的。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无叶绿体,大多数要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大多为腐生,在自然界中,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D项正确。
3.【解析】选D。由图示可知,这两种生物一起增多和减少,相互依赖,为共生关系。在四个选项中,A、B、C三项均属于共生关系,只有D项为捕食关系。田鼠随着猫头鹰的增多而减少,其曲线图应该为:
4.【解析】选C。腐生细菌依靠分解动植物遗体或腐烂组织获取物质和能量,不能合成有机物,故A项错误;进行自养的细菌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养活自己,不从外界吸取有机物,故B项错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故D项错误;寄生的细菌则靠吸收活的动植物或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来生活,故C项正确。
5.【解析】本题考查细菌、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1)玉米、花生依靠种子繁殖后代,故把种子种下去,可以收获很多玉米、花生;小鱼生活在水中,其繁殖方式为卵生;把小鱼种在地里,小鱼因不适应环境会死亡,然后被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分解,从而消失。
(2)小鱼被细菌、真菌分解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这些物质会被植物吸收利用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多,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加快,合成的有机物也会增多,所以蔬菜会长得特别好。
(3)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腐生的细菌、真菌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1)小鱼生活在水中,其繁殖方式为卵生;把小鱼种在地里,鱼就会被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分解,从而消失
(2)小鱼被细菌、真菌分解成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然后被蔬菜吸收,成为制造有机物的原料
(3)腐生的细菌、真菌
6.【解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腐生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据此可作出假设:腐生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也可作出假设:腐生细菌对落叶没有分解作用。
(2)由表格可知,本实验的变量有两个:①是否有腐生细菌,②温度。故除此以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包括三组落叶的种类和质量都应该相同。
(3)由甲、乙两组可知腐生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由乙和丙两组可知腐生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分解作用越明显。
答案:(1)腐生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2)同种树的落叶,并且质量相等
(3)腐生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分解作用越明显
【阅读微博】
谁偷了老虎的遗体?
1.案情回顾
一年前,作为“森林之王”的老虎死了,大家为了表示对老虎的尊敬,把它埋在了鲜为人知的地方,并派了守卫,不准其他任何动物出入墓穴。但是,一年后,“警长”发现老虎的遗体不见了,只有一堆白骨。谁偷走了老虎的遗体?于是森林“警长”组织动物开会,表示一定要查明偷走了老虎遗体的真凶。
2.案情分析
谁偷走了老虎的遗体?
3.案情宣判
你认为偷盗者有罪还是无罪?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