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基巩固】
1.各种仪器的发明为人们打开了通向微观世界的大门,如果我们想观察细菌的内部结构,应该借助( )
A.放大镜 B.高倍显微镜
C.低倍显微镜 D.电子显微镜
2.1864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使用以下容器,在法国科学院的报告厅中的演示实验证明了( )
A.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B.鹅颈瓶中的肉汤不会腐败
C.烧瓶中的肉汤会产生细菌
D.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3.图示为细菌的三种类型,图中甲、乙、丙依次是( )
A.球菌、杆菌、螺旋菌 B.球菌、螺旋菌、杆菌
C.螺旋菌、杆菌、球菌 D.杆菌、球菌、螺旋菌
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大肠杆菌的一类变种,它就像一阵风暴,夹着“毒黄瓜”与“毒芽菜”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引起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大范围恐慌。你知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生殖方式吗( )
A.孢子生殖 B.出芽生殖
C.种子生殖 D.分裂生殖
5.1个细菌细胞分裂5次后,产生子代细胞的数目是( )
A.10 B.25 C.52 D.2×52
6.2011年4月,一半以上的美国超市卖的牲畜和家禽肉中含有金色葡萄球菌,这种菌对至少3种抗生素具有抗药性。以下对金色葡萄球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没有细胞结构 B.细胞内有叶绿体
C.有成形的细胞核 D.进行分裂生殖
7.在生物圈中,大多数细菌只能作为分解者,这是因为( )
A.细菌不需要呼吸
B.细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细菌缺乏叶绿体
D.多数细菌缺少液泡
8.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芽孢就是孢子
B.芽孢是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生殖细胞
C.细菌菌落表面呈现的红、褐、绿、黑等颜色是芽孢的颜色
D.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9.如图为细菌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_______集中的区域。
(2)F是_______________,它使细菌能够_______________。
(3)字母_______________所代表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菌细胞。
(4)与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菌的结构中没有_______________,也不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科学家研究发现,幽门螺旋菌是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病原体。与植物细胞相比,幽门螺旋菌的细胞结构特点是( )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没有细胞壁
C.没有细胞膜 D.没有细胞质
2.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粪便之中,对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它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侵入人体,若伤口较深,又有坏死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就形成了适合该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产生大量破伤风杆菌及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全身特异性感染。由此推断破伤风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活条件是( )
A.自养、不需氧 B.异养、不需氧
C.异养、需氧 D.自养、需氧
3.墨西哥湾泄漏的原油目前已基本清理干净。在清理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几种神奇的能“吃油”的细菌,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这些细菌没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成形的细胞核
4.下列关于对细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细菌都对人类有害
B.细菌都有荚膜,都能形成芽孢
C.结核杆菌是多细胞的生物体
D.结核杆菌菌落中的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5.如图为某种细菌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分裂的数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曲线可知,细菌分裂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细菌分裂最快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庭使用冰箱保存食物,设定的温度应趋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温度下能使食物保持新鲜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
6.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探究使食物腐败的细菌是在食物中自然发生的还是从外界空气进入食物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准备甲、乙两套装有牛肉汁的培养皿,并且均需要经过高温灭菌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甲打开,暴露在空气中,而乙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并且将它们放置在同等的条件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环境条件要求温暖、潮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天之后,同学们发现甲装置中的牛肉汁开始腐败,而乙没有丝毫变化,因而初步断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验证当初的假设,他们又将乙打开,放置在与甲相同的条件下,几天之后,乙中的牛肉汁果然发生了与甲相同的变化,因而同学们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同意该兴趣小组的实验方案吗?请说出理由。
答案解析
【双基巩固】
1.【解析】选D。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仅凭借肉眼是观察不到的,平时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是细菌的菌落。要观察细菌个体,需要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放大很多倍后才可以,但是要想观察细菌的内部结构,应该借助电子显微镜才可以。
2.【解析】选D。巴斯德通过该实验向人们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3.【解析】选D。本题考查细菌的形态。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长链,但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4.【解析】选D。本题考查细菌的生殖方式。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属于细菌的一种。细菌依靠分裂进行生殖,即由一个分为二个。
【拓展延伸】孢子生殖与分裂生殖
(1)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是很多低等植物和真菌等利用孢子进行的生殖方式。孢子是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植物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叫“无性孢子”,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叫“有性孢子”。
(2)分裂生殖:
又叫裂殖,是无性生殖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即是母体分裂成两个(二分裂)或多个(复分裂)大小、形状相同的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5.【解析】选B。细菌在分裂时一分为二,成倍增长,一个细菌分裂5次后,个数为32个,即25个。
6.【解析】选D。本题联系美国出现抗药性强的金色葡萄球菌,考查了细菌的有关知识。金色葡萄球菌是一种细菌,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具有细胞结构。金色葡萄球菌是寄生的,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胞内没有叶绿体。细菌通过分裂繁殖后代,繁殖速度很快。
7.【解析】选C。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命活动,因此营养方式为异养。因为它们能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孢子与芽孢的区别。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在环境适宜的时候,芽孢能够萌发形成细菌;孢子则是一种生殖细胞。细菌菌落表面不呈现红、褐、绿、黑等颜色。
【拓展延伸】芽孢
(1)含义: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对多数细菌来说,1个菌体细胞只形成1个芽孢,但有些菌体会生成两个芽孢,有的在细胞一端生成,有的在细胞中部生成。由于芽孢是在细胞内形成的,所以也常称之为内生孢子。
(2)特性:芽孢在结构和化学成分上均有别于营养细胞,所以芽孢也就具有了许多不同于营养细胞的特性。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抗性。有些细菌的芽孢,在干燥条件下,可保持10多年或更长的时间仍能萌发,有的能忍耐-253℃的低温,有的在沸水中煮30小时后仍有生活力,但也有的芽孢在80℃~90℃下几分钟即死亡。
9.【解析】本题考查细菌的结构及有关功能。图示中A为DNA集中的区域,B是细胞膜,C是细胞壁,D是荚膜,E是细胞质,F是鞭毛。
(1)图示中A是DNA集中的区域,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鞭毛的功能是使细菌能够运动。
(3)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4)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与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菌的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不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答案:(1)DNA (2)鞭毛 运动 (3)B (4)成形的细胞核 叶绿体
【能力提升】
1.【解析】选A。幽门螺旋菌属于细菌,在结构上最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解析】选B。根据题干中的“若伤口较深,又有坏死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就形成了适合该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中的“坏死组织”可推断破伤风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因为破伤风杆菌是在坏死组织中获取营养物质的,不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从“缺氧”中可得知破伤风杆菌不需要氧气。
3.【解析】选D。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的形态通常为球状、杆状、螺旋状。
4.【解析】选D。细菌种类繁多,有的对人类有害,如结核杆菌能引起人类结核病;有的对人类有益,如人们可以利用乳酸菌生产泡菜和酸奶等,故A项错误;荚膜是细菌的特殊结构,有的有,有的无,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形成芽孢,故B项错误;细菌虽然排列方式不一,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是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因此,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故C项错误,D项正确。
5.【解析】本题通过图示考查细菌分裂速度与温度的关系。(1)(2)从图中曲线可知,在T0温度时,细菌几乎不分裂,从T0~T1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分裂速度加快,温度为T1时,曲线达到最高点,说明此时细菌分裂速度最快。超过T1,随温度的升高,分裂速度减慢。(3)在冰箱中保存食物时设定的温度要趋向T0,此时细菌分裂速度最慢,虽然不能杀死细菌,但可有效地抑制其生长繁殖,从而使食品保持新鲜。
答案:(1)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细菌的分裂加快,超过一定温度后,随温度的升高而减慢 (2)T1
(3)T0 此温度下虽然不能完全杀死细菌,但可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保持食物新鲜
6.【解析】本实验是模仿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而设计的,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来验证使食物腐败的细菌的来源。
(1)将甲、乙两套培养皿高温灭菌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杀死培养皿中原有的微生物,说明使牛肉汁腐败的细菌是从外界进入的。
(2)将甲打开,暴露在空气中,即进行接种,乙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并且将它们放置在同等的条件下,这样做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环境条件要求温暖、潮湿,是为了给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适宜的外界条件。
(3)几天之后,甲装置中的牛肉汁开始腐败,而乙没有丝毫变化,因而可以初步断定使食物腐败的细菌是从外界进入的。
(4)又将乙打开,放置在与甲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几天之后,乙中的牛肉汁发生了与甲相同的变化,据此可以得出结论:使食物腐败的细菌是从外界进入食物的,而不是在食物中自然发生的。
(5)合理即可。
答案:(1)使食物腐败的细菌是从外界进入食物的
(2)设置对照实验 保证细菌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适宜条件
(3)使食物腐败的细菌是从外界进入食物的
(4)使食物腐败的细菌是从外界进入食物的,而不是在食物中自然发生的
(5)同意。因为此实验方案设计合理,并得出正确结论“使食物腐败的细菌是从外界进入食物的,而不是在食物中自然发生的”。
【阅读微博】
光合细菌
1.概念
地球上出现最早、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
2.分布
主要分布于水生环境中光线能透射到的缺氧区。
3.在生产上的作用
(1)净化水质;
(2)作为鱼苗的开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3)减少鱼类病害的发生;
(4)培养有益藻类。
4.思考
光合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哪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