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 东汉的兴衰》同步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东汉建立的时间是( )
A. 公元前 25 年 B. 公元 25 年 C. 公元前 9 年 D. 公元 9 年
2.东汉的建立者是( )
A. 刘秀 B. 刘邦 C. 刘彻 D. 刘启
3.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史称(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4.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光武中兴”。这里 “光武” 指的是( )
A. 汉光武帝刘秀 B. 汉武帝刘彻 C. 汉文帝刘恒 D. 汉景帝刘启
5.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一局面导致( )
A.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B. 中央集权加强
C. 政治黑暗,人民遭殃 D. 民族矛盾激化
6.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 )
A. 陈胜、吴广 B. 刘邦、项羽 C. 张角 D. 黄巢
7.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②减轻农民的负担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的相同点是( )
A. 都出现在西汉时期 B. 都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
C. 都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D. 都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9.东汉中期以后,政治日益黑暗的主要原因是( )
A.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B. 皇帝昏庸无能
C. 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D. 农民起义不断
10.东汉后期,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农民无法忍受东汉的黑暗统治,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史称( )
A. 绿林起义 B. 赤眉起义 C. 黄巾起义 D. 黄巢起义
11.下列关于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东汉中期以后出现 B. 是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争斗
C.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D.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12.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13.东汉时期,一些地方官员与豪强地主勾结,为非作歹。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中央集权加强 B. 地方势力膨胀 C. 社会秩序稳定 D. 经济繁荣发展
14.黄巾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 B. 自然灾害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C. 统治者推行暴政,激起民愤 D. 以上都是
15.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 )
A. 曹操和袁绍 B. 刘备和孙权 C. 刘表和刘璋 D. 袁术和公孙瓒
16.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B. 合并郡县,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C.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D. 统一铸造五铢钱
17.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 君主专制统治的产物 B. 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C. 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 D.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表现
18.东汉建立后,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社会经济,其中不包括( )
A.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 鼓励流亡农民返乡垦荒
C. 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D. 统一度量衡
19.黄巾起义被镇压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主要是因为( )
A. 东汉政府腐败,失去民心 B. 地方州郡长官拥兵自重
C. 起义军被招安,成为正规军 D. 豪强地主势力进一步发展
20.以下对东汉时期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刘秀建立东汉 ②光武中兴 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④黄巾起义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②④
21.东汉光武帝刘秀采取的政策中,不包括( )
A. 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B. 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C. 推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D.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22.东汉时期,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有( )
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②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③自然灾害频繁 ④农民起义不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3.光武中兴时期,东汉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
A. 增加农业劳动力 B. 兴修水利工程
C. 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D. 大力推行重商政策
24.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下列军阀中,占据黄河以北地区的是( )
A. 曹操 B. 袁绍 C. 刘备 D. 孙权
25.东汉的兴衰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最为密切( )
A. 民族关系 B. 对外交往 C. 外戚宦官专权 D. 农民起义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 刘秀
材料二:诏曰:“顷者师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税。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后汉书 光武帝纪》
(1)材料一中刘秀所说的 “柔道” 指的是什么政策?(5 分)
(2)材料二反映了光武帝的什么措施?这一措施有什么作用?(10 分)
27.简述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这一局面产生了哪些危害?(15 分)
28.光武帝刘秀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 分)
29.分析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及历史意义。(10 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B 东汉建立的时间是公元 25 年。
2.A 东汉的建立者是刘秀。
3.B 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被称为光武中兴。
4.A “光武” 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
5.C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黑暗,人民遭殃。
6.C 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张角。
7.D 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采取了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等措施。
8.D 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它们都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9.A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是政治日益黑暗的主要原因。
10.C 东汉末年爆发的大规模起义是黄巾起义。
11.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12.B 刘秀统治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
13.B 东汉时期,一些地方官员与豪强地主勾结,反映了地方势力膨胀。
14.D 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自然灾害频繁,人民生活困苦;统治者推行暴政,激起民愤等。
15.A 东汉末年,实力最强的军阀是曹操和袁绍。
16.D 统一铸造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的措施,不是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原因。
17.A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产物。
18.D 光武帝没有统一度量衡。
19.B 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地方州郡长官拥兵自重,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20.A 刘秀建立东汉后,出现光武中兴,之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最后爆发黄巾起义。
21.C 八股取士是明朝时期的科举制度,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不存在。
22.A 东汉时期,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豪强地主势力膨胀、自然灾害频繁等。农民起义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23.D 光武中兴时期,东汉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没有大力推行重商政策。
24.B 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地区。
25.C 东汉的兴衰与外戚宦官专权关系最为密切。
二、非选择题
26.(1)刘秀所说的 “柔道” 指的是以柔术治天下的政策,即采取一系列温和、宽松的政策来治理国家。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等,这些都体现了他的 “柔道” 政策。(5 分)
(2)材料二反映了光武帝减轻田租的措施。作用:这一措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使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稳定。同时,也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东汉的统治。(10 分)
27.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的形成: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反复循环,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8 分)
危害: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任用亲信,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7 分)
28.光武帝刘秀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
①释放奴婢: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了奴婢的悲惨境遇,增加了社会劳动力,缓和了社会矛盾。
②减轻农民负担:如减轻田租赋税,实行三十税一,使农民的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精简了地方行政机构,节省了财政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
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整顿了吏治,使官场风气有所好转,保障了人民的利益。(6 分)
影响:这些措施的实施,使东汉初期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局面,史称 “光武中兴”。同时,也为东汉后期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东汉社会的矛盾。(4 分)
29.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
①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腐朽不堪,百姓生活困苦。
②自然灾害频繁,如旱灾、水灾、蝗灾等,导致粮食减产,人民流离失所。
③东汉政府统治腐朽,残酷剥削和压迫人民,加之赋税沉重,民不聊生。
④张角创立太平道,以治病救人为幌子,在社会底层传教,秘密组织群众,为起义做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6 分)
历史意义:
①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元气大伤。
②起义虽然最终被镇压,但它促使东汉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③黄巾起义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后世农民起义提供了借鉴,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4 分)
解析
一、选择题
1.公元 25 年,刘秀建立东汉,答案选 B。
2.东汉的建立者是刘秀,答案选 A。
3.刘秀统治时期出现光武中兴,答案选 B。
4.光武中兴的 “光武” 指汉光武帝刘秀,答案选 A。
5.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黑暗,人民受苦,答案选 C。
6.黄巾起义领导者是张角,答案选 C。
7.刘秀采取了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等措施,答案选 D。
8.光武中兴在东汉,文景之治在西汉,但它们都使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答案选 D。
9.东汉中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黑暗,答案选 A。
10.东汉末年的大规模起义是黄巾起义,答案选 C。
1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答案选 D。
12.刘秀统治时期称光武中兴,答案选 B。
13.地方官员与豪强地主勾结,说明地方势力膨胀,答案选 B。
14.黄巾起义爆发原因包括外戚宦官专权、自然灾害、统治者暴政等,答案选 D。
15.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是实力最强的军阀,答案选 A。
16.统一铸造五铢钱是汉武帝的措施,答案选 D。
17.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产物,答案选 A。
18.光武帝没有统一度量衡,答案选 D。
19.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地方州郡长官拥兵自重,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答案选 B。
20.先刘秀建立东汉,然后光武中兴,接着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最后黄巾起义,答案选 A。
21.八股取士是明朝的,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没有,答案选 C。
22.东汉社会矛盾激化原因包括外戚宦官专权、豪强地主势力膨胀、自然灾害频繁,农民起义是结果不是原因,答案选 A。
23.光武中兴重视农业,没有大力推行重商政策,答案选 D。
24.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地区,答案选 B。
25.东汉兴衰与外戚宦官专权关系密切,答案选 C。
二、非选择题
26.(1)刘秀的 “柔道” 是温和的统治政策,包括释放奴婢等措施。(2)光武帝减轻田租,作用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
27.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形成是因为皇帝年幼,太后掌权,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夺权,循环往复。危害是政治黑暗、社会混乱、动摇东汉统治。
28.光武帝采取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合并郡县、加强官吏监督等措施,影响是出现光武中兴,但未根本解决矛盾。
29.黄巾起义爆发原因包括政治黑暗、自然灾害、政府腐朽、张角组织等。历史意义是打击东汉统治、促使统治者调整政策、为后世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