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情分析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 石颖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及探究能力。在认识本区域之前,学生对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已经研究了多次,方法应该已经掌握,能力也应该已经形成。
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效果分析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 石颖
教师:
1.全面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效率高。
2.教学设计突出信息化视听课堂的教学理念。对于本教学理念的学习与运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感觉自己做的越来越成熟,能够比较恰当的将这一理念贯彻课堂。
3..有效落实课标要求。
(1)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究。
(2)全面落实了课程内容。
学生:
1.学生切实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生在答问、练习、自主探究、自我展示等活动中掌握知识的正确率高。
3.学生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全体学生都得到良好发展。
(三)独具特色的高原生活
突破方案:综合分析
读(图十二),请解释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居民生活特色的关系(教师补充藏袍、碉房、酥油茶、糌粑的相关知识)。
小组合作,进行探究、交流、发言、评议。(教师随时点拨、提示、补充)
(小结,可扩展,合理即可)
气温日较差大──藏袍
树木稀少──碉房
交通不便──牦牛
高寒牧区──酥油茶
高寒气候──青稞酒
青稞、豌豆──糌粑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设计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 石颖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制作合适的微视频,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自主探究、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资料,如《美丽中国之神奇高原》视频、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藏族的资料,包括图片和文字,介绍藏族主要的生活特点,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上小组派代表交流。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谈印象中的青藏地区。
教师: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网上旅游,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微视频——青藏地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并提示学生谈所见所闻所思。
学生展示交流:
1.根据哪些特色景观来判别青藏地区?
2.青藏铁路沿线主要旅游景点有哪些?你最想去看哪个旅游景点?为什么?
【新课学习】
教师:我们这节课开展“模拟一次雪域高原之旅”。
[活动安排]
[活动准备]
知识储备——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1.运用地图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与范围;2.运用地图和图片探究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3.描述“高寒”为主的气候特征
交流知识——白板前指图展示自己组内合作学习成果(图示如下)。
[探究活动]
[教师小结]
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的位置和地形,决定了青藏地区的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高寒。青藏高原因高而寒,气候独特,雪山冰川广布,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难点突破]
[教师点拨]播放微视频——河谷农业
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地区比拉萨市气温大约高9~12℃,与成都平原的春秋季气温接近,所以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的热量条件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夏季有降水,加上紧靠河流,方便引水灌溉,水源条件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和糖分的积累。因此,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农产品品质优良。
[教师小结]
青藏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只能发展牧业;在个别海拔较低、热量相对丰富的河谷地带水热条件组合相对较好,适宜发展种植业。整个青藏地区的海拔变化明显,海拔不同的地区,景观特点不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各具特色。
【新课总结】
【课堂检测】
1.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干旱为主的的自然特征 ②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 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④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不属于青藏地区的是(????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四川省西部 D.陕西省
3.青藏高原上的主要农作物有(??? )
A.青稞、小麦???? B.小麦、玉米???C.青稞、玉米???? D.青稞、水稻
4.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经济部门是(??? )
A.工业 ????B.种植业 ???C.畜牧业? ???D.林业
5.同一纬度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自然景观差异大的因素是(??????? )?
A.海陆因素? ?? ?B. ??地形地势?? C.临近疆界???? ? D.地理位置
6.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 )?
A.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B.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C.藏南谷地、湟水谷地 ?D.河西走廊、宁夏平原
7.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无关的是(??? )?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8.藏族人穿的藏袍可以适应当地(??? )?
A.气候寒冷的特点????????? B.气候干旱的特点?
C. 日照强烈的特点??????? D.日温差大的特点
9.在青藏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海拔较低的地区, 分布着_______农业,主要种植_________和_________。?
10.拉萨和成都纬度相近,但气候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件20张PPT。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九章 青藏地区模拟一次雪域高原之旅时间:暑假交通工具与线路:乘火车从西宁到拉萨项目:方式:4-6人考察团队1.感受雪域高原的独特环境2.探访青藏地区的农牧业区3.体验藏民的纯朴民风民俗世界屋脊位置、范围、地形、景观、河湖、气候活动一:
感受雪域高原的独特风光 1.考虑到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你需要准备哪些物品?为什么? 2.你最想看到哪些景观?为什么? 3.在旅途中,在铁路沿线经常能见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请你推测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独特环境的。 牦牛毛长皮厚可以保持体温,防御寒冷;体矮身健要可以载负重物。 活动二:
探访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1.青藏地区大部分地区适合发展哪个农业部门?主要畜种有哪些? 2.青藏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条件(P90)。 3.在高寒的青藏地区旅游,你发现当地人们衣食住行有何独特的高原色彩?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条件。 2.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水源条件。 3.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 1. 与拉萨做对比,概括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发展农业所具备的热量条件。高寒牧区藏绵羊藏山羊高原之舟-牦牛主要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三大牲畜河谷农业区重要农业区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海拔低,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等农作物生长活动三:
体验藏民的纯朴民风民俗海 拔 高
(世界屋脊)光照强烈以畜牧业为主
(高寒牧场)河谷农业牦牛
藏绵羊
藏山羊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新课总结空气稀薄气候寒冷 1.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干旱为主的的自然特征
②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
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④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不属于青藏地区的是(????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四川省西部 D.陕西省
3.青藏高原上的主要农作物有(??? )
A.青稞、小麦???? B.小麦、玉米???
C.青稞、玉米???? D.青稞、水稻BD能力评价A 4.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经济部门是(??? )
A.工业 ????B.种植业 ???C.畜牧业? ???D.林业
5.同一纬度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自然景观差异大的因素是(??????? )?
A.海陆因素? ?? ?B. ??地形地势??
C.临近疆界???? ? D.地理位置
6.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 )?
A.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
B.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C.藏南谷地、湟水谷地 ?
D.河西走廊、宁夏平原能力评价CBC 7.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无关的是(??? )?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
D.城镇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8.藏族人穿的藏袍可以适应当地(??? )?
A.气候寒冷的特点????????? B.气候干旱的特点?
C. 日照强烈的特点??????? D.日温差大的特点能力评价CD9.在青藏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海拔较低的地区, 分布着_______农业,主要种
植_________和_________。?
10.拉萨和成都纬度相近,但气候差异大的主要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河谷青稞小麦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能力评价11.某实验中学的同学在旅游出发前准备了下列物品,请你说明理由。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材分析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 石颖
本节教材主要落实“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和“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中有关青藏地区的要求。与前三章第一节的设计思路相同,本节教材是青藏地区的概述,主要讲述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习内容要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具体的学习内容不要求面面俱到。
具体分析如下:
世界屋脊
教材以“高寒”为核心讲述。从自然角度来看,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的位置和地形,决定了青藏地区的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高寒。青藏高原因高而寒,气候独特,雪山冰川广布,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1.运用地图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与范围(重点)
分析:课程标准中关于区域地理位置的学习要求,几乎每一个区域都可以承载。因此,初中地理学习至青藏地区,“地理位置与范围”虽仍然可以定位为重点,但不应再是难点。根据教学实际,我们甚至也可以不把它定位为重点,而仅仅定位为后续教学的基础和铺垫。
2.运用地图和图片探究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重点)
分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青藏地区地形河流图、气候图(图表)、农业分布图等资料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色,巩固认识区域特征的一般方法。
3. “高寒”为主的气候特征(重点、难点)
分析:根据课标中“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和“举例说明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要求,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探究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就成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
分析:课标中有“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明确要求。从教材编写来看,本节的课题是“自然特征与农业”,显然是针对以上要求而编写。同时,“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的内容又体现了地理区域内的地域差异,可承载“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的课标要求。(重点、难点)
这一标题是介绍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地势高,气候寒,热量条件适合草类生长,只能发展牧业;在个别海拔较低、热量相对丰富的河谷地带水热条件组合相对较好,适宜发展种植业。青藏地区内部的景观变化以垂直变化为主。整个青藏地区的海拔变化明显,海拔不同的地区,景观特点不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各具特色。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观评记录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 石颖
1.学习目标表述准确具体,符合教学要求和本班学生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落实性强,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学生对学习目标组织教学:学生对学习目标清楚,并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习;老师最后紧扣目标总结归纳。
2.教学内容实施有开头,有发展,有结尾,课堂教学内容的小结目的是为了加深内容的印象,使之在学生头脑中得到进一步巩固。
3.非常关注课堂细节。一个小小的细节足以看出老师是多么珍惜课堂的时间。珍惜课堂时间,减少环节过度对时间的浪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一环。充分利用课堂来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课堂才经得起推敲和研究。
4.微视频 “青藏高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伴随嘹亮的歌声和美轮美奂的青藏地区景观画面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青藏地区的向往。
5.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把握教学时机,将学生的回答作为课堂学习的材料,热情地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声音,发表自己有个性的看法。从学生个性鲜明的表达中,从学生有见地的表达中,看一看出学生的精神状态是生机勃勃的,学生的思维在交锋中已经迸射出闪亮的火花。师生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学到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地理的思维,
6.从整个教学的设计来看,不仅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得到了关注,提升了学生的自尊感和自豪感,而且真正做到了按需分配,分层次教学。
7.课堂评价非常及时准确,学生做的好的地方及时肯定,不妥的地方及时引导,充分体现了在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成长。好的习惯及时肯定,及时巩固,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方法。只有心里装着学生的老师,把学生当人看的老师,才会通过点点滴滴,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这就是润物细无声吧。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测评练习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 石颖
一、基础知识评价
1.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干旱为主的的自然特征 ②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 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④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不属于青藏地区的是(????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四川省西部 D.陕西省
3.青藏高原上的主要农作物有(??? )
A.青稞、小麦???? B.小麦、玉米???C.青稞、玉米???? D.青稞、水稻
4.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经济部门是(??? )
A.工业 ????B.种植业 ???C.畜牧业? ???D.林业
5.同一纬度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自然景观差异大的因素是(??????? )?
A.海陆因素? ?? ?B. ??地形地势?? C.临近疆界???? ? D.地理位置
6.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 )?
A.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B.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C.藏南谷地、湟水谷地 ?D.河西走廊、宁夏平原
7.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无关的是(??? )?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8.藏族人穿的藏袍可以适应当地(??? )?
A.气候寒冷的特点????????? B.气候干旱的特点?
C. 日照强烈的特点??????? D.日温差大的特点
9.在青藏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海拔较低的地区, 分布着_______农业,主要种植_________和_________。?
10.拉萨和成都纬度相近,但气候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能力评价
11.某实验中学的同学在旅游出发前准备了下列物品,请你说明理由。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后反思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 石颖
1.教学设计突出信息化视听课堂的教学理念。对于本教学理念的学习与运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感觉自己做的越来越成熟,能够比较恰当的将这一理念贯彻课堂。
2.有效落实了课标要求。
(1)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究
在认识本区域之前,学生对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已经研究了多次,方法应该已经掌握,能力也应该已经形成。我们应该大胆放手,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将提问的权利和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将学习、认识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构建一个完全自主与开放的课堂。例如,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合作搜集资料并解决问题,在集中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探究成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最后让学生归纳认识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的一般方法。要检验学生对方法的掌握情况,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区域(以前学生没有完全接触或研究的区域),比如中东、中亚、蒙古国等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与农业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尝试探究。
(2)全面落实课程内容
《地理课程标准》关于中国“地域差异”中的“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和“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可能是在认识四大地理区域的过程中逐渐落实的。在这里,可以将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特征、农业以及生活特色逐项进行列表对比,在对比中认识区域差异,在对比中理解人地关系,树立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样,关于中国地理“认识区域”的绝大多数课程内容,如,评价区域位置,归纳区域特征,认识区域内部差异,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关系等,也一直在不同的区域中被反复应用和巩固。
3.这里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对研究区域的一般方法是否已经全面系统地掌握了,还存在哪些疏漏等,以便在最后一个区域“三江源”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夯实加固。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标分析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 石颖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关于中国“地域差异”的内容有3条,其中,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可以承载以下2条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该内容的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在中国地图或青藏地区范围轮廓图等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简单评价青藏地区的位置。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河流图、气候图(图表)、农业分布图等资料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色,巩固认识区域特征的一般方法。
3.运用青藏地区地形河流图、气候图(图表)、农业分布图等资料比较青藏地区的内部差异,并分析差异原因,巩固认识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
4.举例说明青藏地区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感悟地理的综合性。
5.运用青藏地区地形河流图、气候图(图表)、农业分布图等地图和资料,说明青藏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6.运用青藏地区地形河流图、气候图(图表)、农业分布图等地图和资料,说明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