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2自然环境的差异性【高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精讲精练解析版
1.本节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学科素养要求
区域认知:认识不同空间尺度区域间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差异,能进行区域比较并会分析影响地域差异的因素。
人地协调观:根据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树种或植被进行生态恢复,因地制宜部署农业生产,明确土地利用方式,确定农作物种类,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以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避免土地退化和环境恶化。
综合思维:通过选取典型区域,归纳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的表现,理解其原因。
地理实践力:学会对比分析不同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提高景观图片和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能力。
3.3年真题考点分布
题型 选择题
高考考点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新高考 2024 北京卷第16题、湖北卷1题、湖南卷19题
2023 全国甲卷第10-11题、浙江卷12题
2022 浙江卷第11-题、海南卷19题
命题规律及备考建议:
1.命题分析
①考查形式:本专题主要是以自然环境为情境,某一地理要素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注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运用差异性规律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自然景观的特点。
②考查方式:近五年高考中考查相关考点,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难度较大。
③新趋势:24年高考真题考查涉及较少,有所弱化。近年来一般以自然带(植被)为切入点,进行深度考查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自然景观的特点,并且需要结合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进行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分析,难度较大。
2.备考建议
复习备考时,要有意识整合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知识,调动大气、水、地形等要素
进行分析。并训练从试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将地理原理与实际相结合。
知识点一:陆地自然带
1.概念:由于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自然带的标志),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环境自然带,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又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综合表现。
2.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例题: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图1),图2示意海滨到尖峰岭主峰山顶的植被类型的变化,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处的植被类型及形成其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为( )
A.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热量 B.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水分
C.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热量 D.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水分
2.推测苔藓矮林的生境特征是( )
①风力大 ②光照足 ③雾天多 ④土层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 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但西南部滨海山麓地带出现稀树草原,这体现了( )
A.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B.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从沿海到内陆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1.B 2.C 3.A
【解析】1.比较四个选项可知,①②处的植被类型均为季雨林,山上山下的热量差异对雨林形成影响较小,而①②下方的山地基带稀树草原,上方为山地雨林,说明随海拔上升,水分条件逐渐变好,季节差异变小,下方的水分条件差,季节性落叶,上方水分条件好,常绿不落叶,故①处为落叶季雨林,②处为常绿季雨林,影响因素是水分差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苔藓矮林植被分布在海拔高处,气温相对较低;海拔高,风力较强,林木容易受到风力破坏,①正确;1200m海拔以上地区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在88%以上,云雾出现频率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光照并不充足,③正确,②错误;图示苔藓矮林处地势起伏大,地形坡度较陡,水土易流失,土壤层较薄,肥力较低,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地带性植被是热带季雨林,但西南部沿海区域出现热带稀树草原,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知识点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判断思路
(1)在分析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纬度、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判断 看更替方向 南北方向
看延伸方向 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
看自然带变化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
看主导因素 热量
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判断 看更替方向 东西方向
看延伸方向 多南北方向
看自然带变化 森林→草原→荒漠
看主导因素 水分
例题:
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非、欧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4.导致沿途①地和③地、②地和③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5.③→④→⑤体现了自然带的(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答案】4.A 5.A
【解析】4.①地和③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太阳辐射存在差异,①地主要受季风环流的影响,③地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因此导致沿途①地和③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太阳辐射和②大气环流;②地和③地均位于赤道附近,③形成热带雨林气候,②海拔高,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因此②地和③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③地形。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③→④→⑤纬度位置发生变化,热量条件差异显著,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称为经度地带性,主要受水分影响,表现为自然带大致沿经线南北延申,东西更替,B错误;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是指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发生垂直变化的一种地理规律,C错误;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是指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受非地带性因素(如 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 洋流等)的影响,出现的一些非地带性现象,D错误。故选A。
知识点三:垂直分异规律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
在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要特别关注海拔高度的差异。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所在纬度 相同海拔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海拔 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4.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 雪线分布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 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 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 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图示
例题:
大理苍山位于云南西部,属于苍山洱海国家缓自然保护区,地势陡峭,植被种类多,层次清晰。下图为大理苍山植被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大理苍山保存较完整垂直带谱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环境保护得当 B.生态系统稳定
C.受气候变化影响小 D.相对高度较大
7.西坡山麓地方性气候对当地受热过程的影响为( )
A.太阳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增强
C.大气逆辐射增强 D.地面吸收减少
8.下列关于东坡垂直带谱说法,正确的是( )
A.耕作区原生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B.由于降水少,云南松林范围小
C.人工华山松林的水土保持比亚高山草甸好
D.全球变暖会使杜鹃灌丛的下限上移
【答案】6.A 7.B 8.D
【解析】6.材料信息“大理苍山属于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故生态环境保护得当,从而使大理苍山存在世界上保存较完整的垂直带谱,A正确。保存较完整的垂直带谱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相对高度属于自然因素,不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
7.图示信息“西坡山麓植被为干热河谷灌丛”,说明西坡山麓地方性气候特征为气温高、降水少、多晴天,故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加,A错误;大气逆辐射减弱,C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相应增加,地面吸收增多,D错误、B正确。故选B。
8.结合第19题“西坡为背风坡”,推测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耕作区的水热条件好,原生地带性植被应为常绿阔叶林,A错误;图示云南松林下面是耕作区、上面是人工华山松林,故其范围小是由于其上、下受人类活动影响大,B错误;人工华山松林为人造林,和自然生长的亚高山草甸相比,水土保持能力差,C错误;全球变暖会使包括杜鹃灌丛在内的林带的下限上移,D正确。故选D。
知识点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因素 地区 自然地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 (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布 (现实状况)
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 苔原带、针叶林带 无 南半球该纬度几乎无陆地
地形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内地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东岸向较低纬度延伸,西岸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东岸自然地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或直逼海岸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水分 昆仑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河水灌溉
例题:
图为我国南方某小区域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9.河谷两岸出现狭长林地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光照 C.水分 D.温度
10.该区域农田的分布属于(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9.A 10.D
【解析】9.据材料可知,该区域为我国南方某小区域景观图,图中有聚落、农田等景观,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功能,故河谷两岸出现狭长林地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A正确;光照、水分和温度与森林的分布有关,但不是河谷两岸出现狭长林地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10.结合材料可知,该区域为我国南方地区,季风气候区,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但图中有农田分布,不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ABC错误;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改变了地带性植被,故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故选D。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的时间长,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因而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同一山体的两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低 纬 度 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赤红壤、石灰性土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长颈鹿、羚羊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袋鼠、沙漠狐 荒漠土
中 纬 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黇鹿 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猕猴、灵猫 红壤、黄壤
中 纬 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松鼠、黑熊 棕壤、 褐土
温带草原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 黄羊、旱獭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双峰驼、子午沙鼠 荒漠土
高 纬 度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驼鹿、紫貂 灰化土
苔原带 寒带苔原气候 苔原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冰原带 寒带冰原气候 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豹 未发育
【基础】
(2025高三·全国·专题练习)返青期是指植物从冬季休眠状态恢复生长到绿色和活跃状态的时期。读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与海拔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返青期出现明显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坡度
2. 甲地与周边地区的明显差异体现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1.A 2.B
【解析】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热量越少。图示返青期开始时间大致随海拔升高而推迟,故影响图示返青期出现明显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A正确。随着海拔升高,光照增强,植物开始生长时间提前,与图示返青期的变化不相符,C错误。相比热量,降水、坡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长影响小,所以对返青期影响小,B、D错误。故选A。
2.甲地曲线上凸,示意返青期明显晚于周边地区,这说明甲地海拔高于周边,热量条件差,所以返青期明显晚于周边地区,属于非地带性现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5高三·全国·专题练习)下图中①②③三地的油菜花盛开期依次为1月中旬至3月初,3月10日至4月30日,7月初。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造成①②③三地油菜花盛开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海拔
4.图中①②③三地油菜花盛开期的变化,体现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性 B.从沿海到内陆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答案】3.A 4.A
【解析】3.图示①-②-③,纬度纬度越来越高,春季气温回升的时间越来越晚早,油菜花期也渐晚晚。故造成以上三地油菜花花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由于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冬季南北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所以我国东部地区油菜开花日期从高纬到低纬的变化规律是越来越早,我国油菜开花时间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性,A正确。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水分差异是主导影响因素,B错误;垂直地带性是随海拔变化导致的水热变化引起的植被变化规律,C错误;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①②③三地纬度跨度大,不符合非地带性分异规律,D错误。故选A。
(24-25高二上·河南·阶段练习)《国家地理旅游者》将挪威的峡湾评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挪威峡湾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西海岸,深入大陆的峡湾既深邃又曲折,两岸陡崖峭壁众多,顶部被冰雪覆盖。在挪威的峡湾中,著名的四大峡湾有—①盖朗厄尔峡湾、②松恩峡湾、③哈当厄尔峡湾和④吕瑟峡湾。下图为挪威四大峡湾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挪威西海岸的峡湾两岸陡崖峭壁的形成原因是( )
A.海浪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6.挪威四大峡湾拥有的迷人景观是( )
A.众多的火山 B.常绿阔叶林 C.壮观的瀑布 D.遍布的湖泊
【答案】5.C 6.C
【解析】5.峡湾地貌的前身为“U”形的冰川谷,冰川侵蚀形成陡崖峭壁,C正确,峡湾两岸陡崖峭壁受海浪、风力、流水侵蚀较小,ABD错误。故选C。
6.挪威西海岸没有位于板块交界处,几乎没有火山,A错误。四大峡湾纬度偏高,多为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B错误。四大峡湾之处,湖泊分布少,D错误。四大峡湾两岸陡峻,河流跌落,形成壮观的瀑布,C正确。故选C项。
(24-25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根据年降水量划分,200 mm以下为干旱区,200~400 mm为半干旱区,400~800 mm为半湿润区,800 mm以上为湿润区。下图为我国干湿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从甲到丙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8.丁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
A.温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7.B 8.A
【解析】7.图中显示,从甲到丙纬度相差不大,降水量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逐步减小,由湿润区向半湿润、半干旱区过渡,这种由于水分条件不同而导致的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正确错,ACD错误,故选B。
8.图中显示,丁处属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00~400mm,适合草原植被生长,且丁处位于温带地区,因此自然带最有可能是温带草原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4-25高二·全国·随堂练习)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为温带,南方为亚热带和热带,植被以森林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植被分别是( )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
10.造成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光照 D.降水
【答案】9.B 10.B
【解析】9.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分明,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B项正确,A错误。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CD错误。故选B。
10.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植被分异的规律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B项正确。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导因素是水分,地形、光照、降水不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影响因素,ACD错误。故选B。
【提升】
(24-25高三上·湖南长沙·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山脉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及其中段山地北坡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此山脉山体庞大,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测南坡高山垫状植物分布范围受约束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土壤 C.坡向 D.水分
12.导致北坡冬季山麓和山腰气温在垂直方向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山坡冷空气下沉并聚集 B.山麓积雪反射作用强烈
C.山腰森林茂密降温较慢 D.山麓空气密度小,散热作用强
13.北坡当地冬季牧场适宜选择的海拔是( )
A.500m以下 B.1000~1500m
C.2000~2500m D.3000m以上
【答案】11.B 12.A 13.C
【解析】1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坡坡度较缓,有利于土壤的发育,土层较厚,适宜高山蛰伏植物生长,南坡坡度较陡,不利于土壤发育,土层浅薄,高山蛰伏植物较少,B正确;南北坡海拔高都较高,热量条件都较差,差异不大,A错误;南坡为阳坡,无高山蛰伏植物分布,坡向不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C错误;南北坡都是位于积雪冰川带下方,水分条件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B。
12.冬季山麓较山腰处气温低很多,山麓处的气温接近-20℃,山腰处的气温在-10℃左右。当地冬季寒冷,气温极低,冷空气密度大,位于山坡附近的冷空气会沿着坡面下沉并在山麓处聚集,导致山麓处气温较低,A正确;山麓和山腰处都有积雪存在,反射作用差别不大,B错误;山腰森林茂密,虽降温较慢,但林冠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林冠下的温度应该低,C错误;山坡冷空气下沉空气密度大,D错误。故选A。
13.读图可知,当地1月平均气温在2000~2500米处气温最高,最适宜牲畜越冬,因此是冬季牧场最适宜的位置,C正确;其他海拔位置气温都较低,不适宜作为冬季牧场选址,ABD错误,故选C。
(24-25高三上·福建漳州·开学考试)山体效应是由于山体或高原隆起影响地—气热量交换产生的热力效应,使得大型山地或高原普遍存在其内部温度高于外围同海拔自由大气温度的地理现象。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是全球山体效应最典型、最剧烈的地区,影响了山地林线、雪线的分布。图示意2000-2019年青藏高原山体效应值随海拔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4.青藏高原成为全球山体效应最典型、最剧烈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海拔高度②地势起伏③面积大小④距海远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与海拔6000-6700米相比,导致6700米以上地区山体效应变化特征的原因主要是( )
A.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 B.冰川广布,反照率较高
C.山峰陡峻,冰川覆盖面积少 D.冻土广布,融化吸热多
16.受山体效应影响,青藏高原内部与外围地区比( )
A.林线、雪线均较高 B.林线较高、雪线较低
C.林线、雪线均较低 D.林线较低、雪线较高
【答案】14.B 15.C 16.A
【解析】14.结合材料“山体效应是由于山体或高原隆起影响地—气热量交换产生的热力效应,使得大型山地或高原普遍存在其内部温度高于外围同海拔自由大气温度的地理现象”,由此可知青藏高原山体效应最典型、最剧烈,主要是青藏高原及高原上山地海拔高(世界屋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较多,地面吸收热量后快速传递给近高原面的大气,且青藏高原面积大(250万km2),对近高原面的大气加热作用明显。而外围同海拔自由大气因距离近地面较远,升温慢,且接收到的热量因下部大气吸收而较少,因此青藏高原内部大气温度高于外围同海拔自由大气,①③符合题意;根据山体效应的概念可知,地势起伏大小、距海远近与山体效应关系较弱,②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5.据图可知,青藏高原6000-6700m的山体效应(山地对内部大气的增温)减弱,6700m以上地区山体效应增强。山体效应是山体内部大气温度与同海拔自由大气温度相比,因此6700m以上地区空气整体较为稀薄,大气削弱作用都比较弱,A错误。青藏高原6700m以上地区冰川广布,反照率高,因此到达山体表面的太阳辐射较少,山体效应减弱,与题意矛盾,B错误。6000-6700m地区和6700m以上地区海拔整体较高,均有冰川分布,6700m以上地区山峰陡峻,冰川覆盖面积少,因此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减弱,到达山体的太阳辐射较多,对内部大气增温优于6000-6700m地区,C正确。若6700m以上地区冻土融化吸收热量较多,则会导致内部大气温度较低,D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故选C。
16.结合山体效应的概念可知,山体内部温度高于外围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因此受其影响,青藏高原内部的热量条件更好,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分布会更高,雪线(常年积雪分布下限)因温度较高而融化较多,因此分布海拔较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4-25高三上·广东潮州·阶段练习)琼东南盆地位于我国南海北部大陆架,中新世时期经历多次气候变化。研究人员通过重建琼东南盆地的古植被演替来反映气候变化特征,该地早中新世时期相对暖湿。下图示意琼东南地区中新世草本植物、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的演化。完成下面小题。
17.早中新世时期,该地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18.从早中新世到晚中新世,该地气候变化的特征是( )
A.暖湿化 B.冷干化 C.先变冷干后变暖湿 D.先变暖湿后变冷干
【答案】17.C 18.D
【解析】17.由材料可知,“该地早中新世时期相对暖湿”“琼东南地区中新世草本植物、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的演化”,据此推断出当地的地带性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读图可知,丙植被分布面积最广且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平地上,应“为地带性植被,C正确;甲、乙分布的海拔较高,分别属于针叶林和落叶阔叶,AB错误;丁分布面积小,在较低海拔处,主要为草本植被,D错误。故选C。
18.读图可知,从早中新世到中中新世,甲植被针叶林面积向高海拔退缩,丙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高海拔区域扩张,反映出气候暖湿化;从中中新世到晚中新世,丙植被常绿阔叶林面积缩小,甲植被针叶林分布面积扩大向低海拔扩张,且草本植被扩张,反映了温度和湿度下降,D正确。故选D。
(2025高三·全国·专题练习)下图为我国武陵山、神农架及武当山垂直自然带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武陵山与武当山基带出现差异体现了( )
A.垂直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C.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由低纬向高纬的分异规律
20.与武陵山相比,神农架自然带数量多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低 B.相对高度较大 C.基带海拔较低 D.降水较多
【答案】19.D 20.B
【解析】19.图示“武陵山的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武当山的基带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说明武陵山的纬度比武当山高,体现了由低纬向高纬的地带性分异规律,D正确。垂直分异规律是指:指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发生垂直更替的现象,影响形成因素是水分和热量,A选项不符合题;地方性分异规律:是较小尺度的分异规律,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地面组成物质的等差异的影响下发生是分异现象,B选项不符合题;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形成原因是由于水分的变化,受到海陆分布差异的影响,C选项不符合题;故选D。
20.神农架和武陵山的基带都为常绿阔叶林带,图中显示,武陵山的常绿阔叶林带的分布海拔高度更高,所以武陵山山纬度低,排除A;神农架相对高度3000m,武陵山相对高度2100m左右,相对高度较大导致神农架水热的垂直变化更大,自然带更替更多,B符合题意;据图可看出两山基带均为常绿阔叶林带,所以基带海拔相差不大,两山的降水差异不大,且两山的水分条件充足,对两山的自然带数量多少影响不大,排除D。故选B。
【真题】
(2023·浙江·高考真题)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下图1为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图2为澳大利亚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本次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 )
①罗盘②雨具③冲锋衣④放大镜⑤手持卫星定位仪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22.若想在沿途欣赏到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则应选择线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21.B 22.C
【解析】21.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在地质考查过程中要使用到的工具,通常有地质锤、指南针、十字镐、高度计、登山鞋、罗盘、放大镜、地质记录本、三角尺、测绳、笔记本电脑、手持卫星定位仪、野外数据采集器(系统)、数码相机、激光测距仪等,①④⑤正确;雨具、冲锋衣是保障物资,不是地质考察工具,②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图中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显示的是森林、草原和荒漠。据所学可知,澳大利亚形成半环形气候类型分布形态,植被类型也呈半环状,其中西部地区为荒漠带,荒漠带周围为热带草原带,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森林景观,因此,路线路③沿途可以欣赏到三种自然植被景观,路线②只能看到荒漠景观,路线①④可以看到草原景观和荒漠景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3·湖北·高考真题)藏色岗日位于羌塘高原(青藏高原主体)中北部。表示意2006~2015年藏色岗日不同朝向冰川数量和面积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冰川朝向 2006年 2015年
数量(条) 面积(km2) 数量(条) 面积(km2)
西北 18 22.3 19 21.9
北 12 13.4 12 12.9
东北 13 89.6 13 87.9
东 12 64.5 13 63.6
东南 5 9.4 5 9.1
南 5 72.9 5 72.2
西南 6 8.0 6 8.2
西 11 22.0 11 21.8
23.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2006~2015年期间,该区( )
A.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大
B.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小
C.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大,平均面积较小
D.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大,平均面积较大
24.与其他朝向相比,西南朝向冰川面积增加,原因可能是( )
A.受全球变暖影响较小 B.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C.山地植被覆盖率较高 D.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25.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该区冰川整体上( )
A.保持稳定不变 B.处于退缩状态 C.正向山麓延伸 D.处于扩张状态
【答案】23.C 24.D 25.B
【解析】23.2006年北朝向冰川面积为13.4km2,南朝向冰川面积为72.9km2,2015年北朝向冰川面积为12.9km2,南朝向冰川面积为72.2km2,北朝向冰川较小,南朝向冰川较大,AB错误;从退缩率来看,北朝向退缩率为3.7%,南朝向退缩率为0.9%,北朝向退缩率更大,C正确,D错误。故选C。
24.西南朝向与其他朝向受全球变暖影响较为接近,A排除;此处位于羌塘高原,人类活动较少,且冰川增加与山地植被覆盖并无直接关联,BC错误;受西风影响,西南方向降水可能增多,冰川面积增加,D正确。故选D。
25.从各个朝向来看,除了西南朝向冰川增加外,其他朝向冰川面积均呈缩小趋势,说明冰川整体上呈现退缩态势,冰川向山上退缩,B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B。
26.(2023·北京·高考真题)我国某校劳动课开展附近山地自然保护区所有阔叶木本植物种类的分布调查。学生绘制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完成该保护区( )
A.所处纬度大约是30°N B.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
C.山麓地带起点海拔为350米 D.落叶乔木仅分布在1200米以上
【答案】A
【详解】由图可知,山麓地带为常绿乔木,可推测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地区,所处纬度可能是30°N,年降水量应该大于800mm,A正确,B错误;由图可知,山麓起点海拔在230米以下,落叶乔木主要分布在500-1300米等高线之间,CD错误。故选A。
(2022·辽宁·高考真题)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质)的量,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自然状态下,下列选项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我国( )
A.7月的热带季雨林 B.12月的热带季雨林 C.7月的落叶阔叶林 D.12月的落叶阔叶林
28.最可能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是( )
A.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 B.月平均风速均减小
C.生长季降水比例降低 D.月平均温度均降低
【答案】27.D 28.B
【解析】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分利用效率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要使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也就是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较小,而蒸散发量较大。我国7月的热带季雨林,高温多雨,降水量大,因此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总量较大,故A错误;7月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因此夏季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量较大,因此水分利用效率较大,故C错误;12月的热带季雨林,气温较高,气候干旱,因此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总量较小,且由于气候干旱,蒸散发量较大,因此比值较小,而12月的温带落叶阔叶林,12月属于冬季,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树叶已经掉落,没有叶面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水分利用率最低,故D正确。答案选择D。
28.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祁连山属于我国地势的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深居内陆,海拔较高,其高山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因此要提高水分利用率,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水量,使其水分增加,单位面积光合作用的合成有机质总量增加,故C错误;高山草甸的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说明气温降低,而气温降低,将会减缓光合作用的速率,从而导致合成的有机质总量减少,故AD错误;月平均风速减小会减少蒸发量和蒸腾量,从而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故B正确。答案选择B。
(2023·浙江·高考真题)盐土是排水不畅或蒸发强烈地区具有明显积盐过程的土壤。下图为我国某内陆盆地山前冲积平原断面图,沿坡分布多种盐土。完成下面小题。
29.该区域盐土地域分布呈现(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由低纬向高纬带状分异 D.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
30.符合甲地盐土盐分垂直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29.B 30.A
【分析】本题以内陆盐土空间分布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29.本题图中呈现的是坡面上不同空间的盐土分布差异,下方受地下水影响大,加上蒸发作用,形成沼泽盐土和草甸盐土,上方受地下水影响小,形成残积盐土,洪积盐土等,盐土空间分异较小,这种分异主要是由于小尺度空间地下水埋深的差异所致,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B正确;垂直地域分异指的是高大的山体随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不同,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差异很大,形成的空间尺度较大的地域分异,不符合材料情景,A错误;由低纬向高纬带状分异,强调的是纬度差异影响的热量上的分异导致的自然带的分异,与材料不吻合,C错误;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强调的是东西方向上距海远近的差异导致的水分的差异形成的自然带的分异,表现为森林、草原、荒漠的分异,与材料不符,D错误。
30.材料图中呈现的是坡面上不同空间的盐土分布差异,下方受地下水影响大,加上蒸发作用,形成沼泽盐土和草甸盐土,上方受地下水影响小,形成残积盐土,洪积盐土等,甲地盐土位于高处,受地下水影响最小,它是在矿化地表径流所盐渍化的洪积物基础上形成,因此,洪积盐土的积盐特点是盐分由下而上逐渐增加,具有明显的表聚性,上下盐分差异大,A正确。D选项中盐分上下盐分差异不大,不符合,D错误;C选项盐分随深度加深越来越高,不符合,C错误;残积盐土是在过去形成的各种类型盐土的基础上,由于地壳上升或侵蚀基面下切等原因,改变了原有导致土壤积盐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已不再参与现代积盐过程,但仍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使过去积累下来的盐分大量残留于土壤中所致。残积盐土的现代积盐过程几乎停止,仅借助年内稀少的降水、泌盐植物和风力搬运方式,使可溶盐在表层有所增减和重新分配。其含盐量最高的聚积层一般不在表层,而在亚表层或心土层,表现出盐度随深度加深,盐度先增后减少,符合B选项,但不符合甲地盐土盐分垂直变化,所以B错误。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2自然环境的差异性【高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精讲精练原卷版
1.本节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学科素养要求
区域认知:认识不同空间尺度区域间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差异,能进行区域比较并会分析影响地域差异的因素。
人地协调观:根据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树种或植被进行生态恢复,因地制宜部署农业生产,明确土地利用方式,确定农作物种类,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以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避免土地退化和环境恶化。
综合思维:通过选取典型区域,归纳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的表现,理解其原因。
地理实践力:学会对比分析不同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提高景观图片和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能力。
3.3年真题考点分布
题型 选择题
高考考点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新高考 2024 北京卷第16题、湖北卷1题、湖南卷19题
2023 全国甲卷第10-11题、浙江卷12题
2022 浙江卷第11-题、海南卷19题
命题规律及备考建议:
1.命题分析
①考查形式:本专题主要是以自然环境为情境,某一地理要素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注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运用差异性规律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自然景观的特点。
②考查方式:近五年高考中考查相关考点,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难度较大。
③新趋势:24年高考真题考查涉及较少,有所弱化。近年来一般以自然带(植被)为切入点,进行深度考查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自然景观的特点,并且需要结合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进行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分析,难度较大。
2.备考建议
复习备考时,要有意识整合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知识,调动大气、水、地形等要素
进行分析。并训练从试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将地理原理与实际相结合。
知识点一:陆地自然带
1.概念:由于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自然带的标志),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环境自然带,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又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综合表现。
2.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例题: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图1),图2示意海滨到尖峰岭主峰山顶的植被类型的变化,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处的植被类型及形成其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为( )
A.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热量 B.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水分
C.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热量 D.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水分
2.推测苔藓矮林的生境特征是( )
①风力大 ②光照足 ③雾天多 ④土层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 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但西南部滨海山麓地带出现稀树草原,这体现了( )
A.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B.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从沿海到内陆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1.B 2.C 3.A
【解析】1.比较四个选项可知,①②处的植被类型均为季雨林,山上山下的热量差异对雨林形成影响较小,而①②下方的山地基带稀树草原,上方为山地雨林,说明随海拔上升,水分条件逐渐变好,季节差异变小,下方的水分条件差,季节性落叶,上方水分条件好,常绿不落叶,故①处为落叶季雨林,②处为常绿季雨林,影响因素是水分差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苔藓矮林植被分布在海拔高处,气温相对较低;海拔高,风力较强,林木容易受到风力破坏,①正确;1200m海拔以上地区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在88%以上,云雾出现频率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光照并不充足,③正确,②错误;图示苔藓矮林处地势起伏大,地形坡度较陡,水土易流失,土壤层较薄,肥力较低,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地带性植被是热带季雨林,但西南部沿海区域出现热带稀树草原,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知识点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判断思路
(1)在分析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纬度、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判断 看更替方向 南北方向
看延伸方向 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
看自然带变化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
看主导因素 热量
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判断 看更替方向 东西方向
看延伸方向 多南北方向
看自然带变化 森林→草原→荒漠
看主导因素 水分
例题:
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非、欧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4.导致沿途①地和③地、②地和③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5.③→④→⑤体现了自然带的(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答案】4.A 5.A
【解析】4.①地和③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太阳辐射存在差异,①地主要受季风环流的影响,③地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因此导致沿途①地和③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太阳辐射和②大气环流;②地和③地均位于赤道附近,③形成热带雨林气候,②海拔高,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因此②地和③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③地形。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③→④→⑤纬度位置发生变化,热量条件差异显著,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称为经度地带性,主要受水分影响,表现为自然带大致沿经线南北延申,东西更替,B错误;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是指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发生垂直变化的一种地理规律,C错误;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是指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受非地带性因素(如 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 洋流等)的影响,出现的一些非地带性现象,D错误。故选A。
知识点三:垂直分异规律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
在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要特别关注海拔高度的差异。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所在纬度 相同海拔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海拔 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4.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 雪线分布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 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 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 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图示
例题:
大理苍山位于云南西部,属于苍山洱海国家缓自然保护区,地势陡峭,植被种类多,层次清晰。下图为大理苍山植被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大理苍山保存较完整垂直带谱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环境保护得当 B.生态系统稳定
C.受气候变化影响小 D.相对高度较大
7.西坡山麓地方性气候对当地受热过程的影响为( )
A.太阳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增强
C.大气逆辐射增强 D.地面吸收减少
8.下列关于东坡垂直带谱说法,正确的是( )
A.耕作区原生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B.由于降水少,云南松林范围小
C.人工华山松林的水土保持比亚高山草甸好
D.全球变暖会使杜鹃灌丛的下限上移
【答案】6.A 7.B 8.D
【解析】6.材料信息“大理苍山属于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故生态环境保护得当,从而使大理苍山存在世界上保存较完整的垂直带谱,A正确。保存较完整的垂直带谱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相对高度属于自然因素,不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
7.图示信息“西坡山麓植被为干热河谷灌丛”,说明西坡山麓地方性气候特征为气温高、降水少、多晴天,故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加,A错误;大气逆辐射减弱,C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相应增加,地面吸收增多,D错误、B正确。故选B。
8.结合第19题“西坡为背风坡”,推测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耕作区的水热条件好,原生地带性植被应为常绿阔叶林,A错误;图示云南松林下面是耕作区、上面是人工华山松林,故其范围小是由于其上、下受人类活动影响大,B错误;人工华山松林为人造林,和自然生长的亚高山草甸相比,水土保持能力差,C错误;全球变暖会使包括杜鹃灌丛在内的林带的下限上移,D正确。故选D。
知识点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因素 地区 自然地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 (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布 (现实状况)
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 苔原带、针叶林带 无 南半球该纬度几乎无陆地
地形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内地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东岸向较低纬度延伸,西岸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东岸自然地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或直逼海岸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水分 昆仑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河水灌溉
例题:
图为我国南方某小区域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9.河谷两岸出现狭长林地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光照 C.水分 D.温度
10.该区域农田的分布属于(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9.A 10.D
【解析】9.据材料可知,该区域为我国南方某小区域景观图,图中有聚落、农田等景观,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功能,故河谷两岸出现狭长林地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A正确;光照、水分和温度与森林的分布有关,但不是河谷两岸出现狭长林地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10.结合材料可知,该区域为我国南方地区,季风气候区,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但图中有农田分布,不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ABC错误;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改变了地带性植被,故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故选D。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的时间长,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因而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同一山体的两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低 纬 度 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赤红壤、石灰性土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长颈鹿、羚羊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袋鼠、沙漠狐 荒漠土
中 纬 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黇鹿 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猕猴、灵猫 红壤、黄壤
中 纬 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松鼠、黑熊 棕壤、 褐土
温带草原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 黄羊、旱獭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双峰驼、子午沙鼠 荒漠土
高 纬 度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驼鹿、紫貂 灰化土
苔原带 寒带苔原气候 苔原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冰原带 寒带冰原气候 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豹 未发育
【基础】
(2025高三·全国·专题练习)返青期是指植物从冬季休眠状态恢复生长到绿色和活跃状态的时期。读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与海拔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返青期出现明显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坡度
2. 甲地与周边地区的明显差异体现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025高三·全国·专题练习)下图中①②③三地的油菜花盛开期依次为1月中旬至3月初,3月10日至4月30日,7月初。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造成①②③三地油菜花盛开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海拔
4.图中①②③三地油菜花盛开期的变化,体现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性 B.从沿海到内陆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24-25高二上·河南·阶段练习)《国家地理旅游者》将挪威的峡湾评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挪威峡湾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西海岸,深入大陆的峡湾既深邃又曲折,两岸陡崖峭壁众多,顶部被冰雪覆盖。在挪威的峡湾中,著名的四大峡湾有—①盖朗厄尔峡湾、②松恩峡湾、③哈当厄尔峡湾和④吕瑟峡湾。下图为挪威四大峡湾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挪威西海岸的峡湾两岸陡崖峭壁的形成原因是( )
A.海浪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6.挪威四大峡湾拥有的迷人景观是( )
A.众多的火山 B.常绿阔叶林 C.壮观的瀑布 D.遍布的湖泊
(24-25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根据年降水量划分,200 mm以下为干旱区,200~400 mm为半干旱区,400~800 mm为半湿润区,800 mm以上为湿润区。下图为我国干湿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从甲到丙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8.丁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
A.温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4-25高二·全国·随堂练习)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为温带,南方为亚热带和热带,植被以森林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植被分别是( )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
10.造成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光照 D.降水
【提升】
(24-25高三上·湖南长沙·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山脉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及其中段山地北坡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此山脉山体庞大,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测南坡高山垫状植物分布范围受约束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土壤 C.坡向 D.水分
12.导致北坡冬季山麓和山腰气温在垂直方向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山坡冷空气下沉并聚集 B.山麓积雪反射作用强烈
C.山腰森林茂密降温较慢 D.山麓空气密度小,散热作用强
13.北坡当地冬季牧场适宜选择的海拔是( )
A.500m以下 B.1000~1500m
C.2000~2500m D.3000m以上
(24-25高三上·福建漳州·开学考试)山体效应是由于山体或高原隆起影响地—气热量交换产生的热力效应,使得大型山地或高原普遍存在其内部温度高于外围同海拔自由大气温度的地理现象。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是全球山体效应最典型、最剧烈的地区,影响了山地林线、雪线的分布。图示意2000-2019年青藏高原山体效应值随海拔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4.青藏高原成为全球山体效应最典型、最剧烈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海拔高度②地势起伏③面积大小④距海远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与海拔6000-6700米相比,导致6700米以上地区山体效应变化特征的原因主要是( )
A.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 B.冰川广布,反照率较高
C.山峰陡峻,冰川覆盖面积少 D.冻土广布,融化吸热多
16.受山体效应影响,青藏高原内部与外围地区比( )
A.林线、雪线均较高 B.林线较高、雪线较低
C.林线、雪线均较低 D.林线较低、雪线较高
(24-25高三上·广东潮州·阶段练习)琼东南盆地位于我国南海北部大陆架,中新世时期经历多次气候变化。研究人员通过重建琼东南盆地的古植被演替来反映气候变化特征,该地早中新世时期相对暖湿。下图示意琼东南地区中新世草本植物、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的演化。完成下面小题。
17.早中新世时期,该地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18.从早中新世到晚中新世,该地气候变化的特征是( )
A.暖湿化 B.冷干化 C.先变冷干后变暖湿 D.先变暖湿后变冷干
(2025高三·全国·专题练习)下图为我国武陵山、神农架及武当山垂直自然带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武陵山与武当山基带出现差异体现了( )
A.垂直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C.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由低纬向高纬的分异规律
20.与武陵山相比,神农架自然带数量多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低 B.相对高度较大 C.基带海拔较低 D.降水较多
【真题】
(2023·浙江·高考真题)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下图1为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图2为澳大利亚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本次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 )
①罗盘②雨具③冲锋衣④放大镜⑤手持卫星定位仪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22.若想在沿途欣赏到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则应选择线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3·湖北·高考真题)藏色岗日位于羌塘高原(青藏高原主体)中北部。表示意2006~2015年藏色岗日不同朝向冰川数量和面积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冰川朝向 2006年 2015年
数量(条) 面积(km2) 数量(条) 面积(km2)
西北 18 22.3 19 21.9
北 12 13.4 12 12.9
东北 13 89.6 13 87.9
东 12 64.5 13 63.6
东南 5 9.4 5 9.1
南 5 72.9 5 72.2
西南 6 8.0 6 8.2
西 11 22.0 11 21.8
23.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2006~2015年期间,该区( )
A.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大
B.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小
C.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大,平均面积较小
D.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大,平均面积较大
24.与其他朝向相比,西南朝向冰川面积增加,原因可能是( )
A.受全球变暖影响较小 B.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C.山地植被覆盖率较高 D.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25.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该区冰川整体上( )
A.保持稳定不变 B.处于退缩状态 C.正向山麓延伸 D.处于扩张状态
26.(2023·北京·高考真题)我国某校劳动课开展附近山地自然保护区所有阔叶木本植物种类的分布调查。学生绘制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完成该保护区( )
A.所处纬度大约是30°N B.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
C.山麓地带起点海拔为350米 D.落叶乔木仅分布在1200米以上
(2022·辽宁·高考真题)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质)的量,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自然状态下,下列选项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我国( )
A.7月的热带季雨林 B.12月的热带季雨林 C.7月的落叶阔叶林 D.12月的落叶阔叶林
28.最可能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是( )
A.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 B.月平均风速均减小
C.生长季降水比例降低 D.月平均温度均降低
(2023·浙江·高考真题)盐土是排水不畅或蒸发强烈地区具有明显积盐过程的土壤。下图为我国某内陆盆地山前冲积平原断面图,沿坡分布多种盐土。完成下面小题。
29.该区域盐土地域分布呈现(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由低纬向高纬带状分异 D.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
30.符合甲地盐土盐分垂直变化的是(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