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2.2 海陆的变迁(课件32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2.2 海陆的变迁(课件32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2-27 16:30:35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但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这节课的一个设计思想,是给学生搭建一个桥梁,将生活体验与地理知识有效地沟通。
效果分析
1、营造探索、讨论的学习气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知识,通过自主讨论来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动画生动直观地表现板块运动,加强感性认识。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通过形象的动画,使得原本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直观,加深了理解。
3、进行知识的延伸,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补充材料进行知识拓展,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果里中学寇梅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 3.说出世界着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 能力目标 ??? 1.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 2.运用板块运动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 德育目标 ??? 1.通过海陆的变迁,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 2.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 ●教学重点 ???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 ●教学难点 ??? 1.海陆变迁的原因。 ??? 2.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为主要教学方法。 ??? ●教具准备 ??? 绘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首先欣赏关于“喜马拉雅山、地中海、东非大裂谷、荷兰风光”等图片导入新课。
板书?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 [讲授新课]
第一篇:观察思考 ??? 1.展示自学成果:结合课本P39图2.13"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4"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和图2.15"荷兰的围海大坝"。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地理现象,进而思考下面有趣的问题。 ???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 (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 2.点拨过渡?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后点拨归纳。 ???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也就是说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 (2)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现在变成了海洋,也就是说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 (3)荷兰是着名的"低地国"。荷兰人通过围海造田,使本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说明了我们人类的活动也能使海陆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而且这种活动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那么,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 4.学生探讨? 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变成陆?而东部海域为什么由陆变成海?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演示分析归纳。 ??? 5.演示归纳 ??? (1)演示喜马拉雅山由海变陆的变迁过程。 ??? 鼠标点击,演示由画面1渐变为画面2。说明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海底岩层中沉积有海洋生物化石,岩层受到挤压逐渐抬升形成了山地,由海洋变成了陆地。 ??? 鼠标点击,演示由画面3渐变为画面4。说明东部海域原来是陆地,地面上有森林,地表岩层受到挤压逐渐凹陷海水进入,由陆地变成了海洋。 ??? 由此可见,地壳的变动是海陆变迁的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有同学要问,地壳为什么会变动,这个问题问得好,学习就要有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学习了下一节课的内容就知道了。 ??? (2)演示东海海域由陆变成海的过程。鼠标点击,回到"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画面;再鼠标点击,使海平面逐渐上升淹没沿岸部分陆地,说明海平面上升可以使陆地变成海洋。继续鼠标点击,使海平面下降,原来被淹没的陆地又露出水面,说明海平面下降可以使海洋变成陆地。 ??? 由此可见,海平面的升降是海陆变迁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对于海平面的升降原因是与气候有关,气候变冷,海平面就要下降;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平面就要上升。 ???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无论是地壳的变动,还是海平面的升降都能使海陆发生变迁。所以,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 6.承转过渡? 刚才的几个例子,说明了在一些局部的地方,海陆是可以变迁的。那么,从全球来看,现在的海陆分布大势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吗?怎样形成的呢?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呢?还是在不断变化的呢?你同意哪种观点呢?(学生议论)请大家不要着急下结论,现在我们从世界地图上来看看会得到些什么启示。
第二篇:假设 求证
结合课本P40-43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大陆漂移学说是由__国科学家___提出的。
2、大陆漂移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何依据? ???? 1.观看视频"偶然的发现? 伟大的假说--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说的过程。 ??? 2.启发引导? 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成功与失败,就隔着一层纸,你能比别人多想一步,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这层纸被捅破了,成功就会向你招手。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就是在偶然中比别人多想了一步,才提出了大陆在漂移这一伟大的假说,并为此献出了生命,他这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大陆真的在漂移吗? 3.读图观察? 电脑动画演示课本P42图2.18"大陆的漂移"。第一次鼠标点击2亿年前的海陆分布状况;第二次点击漂移成6500万年前海陆分布的状况;第三次点击漂移成现在的海陆分布的状况。教师边点击,图文结合,边讲述,边归纳板书(见板书设计)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 ??? 4.列举证据? 让学生阅读课本P41图2.17"难道仅仅是巧合吗"。思考:大陆漂移说的提出是偶然发现了什么现象受到启示的?阅读课本P42图2.19"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和图2.19"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思考:你认为大陆漂移说,是空想的呢?还是有依据的?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列举出证据,选出代言人,在全班交流。 ??? 5.评价点拨? 学生交流后,教师补充小结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进而大胆提出大陆在漂移的证据。 ??? (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 (2)调查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 ??? (3)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 6.设置悬念? 由此可见,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也不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分布的,而且至今尚在极其缓慢的变化之中。那么,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 第三篇??? 探索 发现
??? 1.简要介绍? 大陆漂移说是人类探索大自然奥秘,认识地球演变的一支畅想曲。但由于它无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渐渐被人们遗忘了。那么,板块构造学说是如何来解释大陆漂移的呢?
板块运动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能概括一下吗?
1、全球大致划分为_大板块。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__之中。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__,有的发生__,有的发生__,也是__、__集中的地带。(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 2.读图讨论? 展示课本P44图2.22"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让学生观察,并分成学习小组讨论: ??? (1)板块构造学说有哪些基本观点? ??? (2)世界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带?为什么? ??? 3.归纳板书?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后边归纳,边板书(见板书设计)。 ???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有三点:第一,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说一块,鼠标点击闪动一块)。第二,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分别点击各板块的箭头,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的方向)。第三,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 (2)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两大地带,即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 鼠标点击闪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让学生指出是哪些板块的交界地带。(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 鼠标点击闪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让学生指出是哪些板块的交界地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然后说明这些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而多发生火山、地震。 ??? 4.提出问题? 有人预言,几千万年以后,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将会从地球上消失,你能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下吗? ???5.指导读图? 先让学生在课本最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查找红海和地中海。再对照"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看看红海和地中海分别在哪两个板块之间,并观察这些板块上交界地带的箭头,根据板块运动的方向去思考红海和地中海将来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 6.组织讨论? 让学生根据以上的观察,用课本当作板块,分成学习小组边演示,边讨论,作出解释。 ??? 7.演示分析?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电脑边演示印证,边分析说明。 ??? (1)展示课本P45图2.24"红海、地中海、喜马拉雅山成因示意图"。指图说明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由于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不同(相背),使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于是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红海也就在不断地扩张。 ??? (2)使学生认识红海从裂谷到海洋乃至继续扩张成为将来新的大洋的过程:大陆板块张裂运动地表裂谷带产生(东非大裂谷)大陆解体(亚、非大陆分离)新海洋出现(红海)新大洋形成(大西洋)。 ??? (3)展示课本P45图2.24"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带"。指图说明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由于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不同(相对),使地壳板块发生挤压,欧洲或非洲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因而地中海也就在不断地缩小,将会慢慢消失。 ??? 8.提出问题? 在前面演示喜马拉雅山由海洋变成陆地的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地壳为什么会变动?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至今,珠穆朗玛峰为什么还在不断升高?试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小小预言家:
东非大裂谷是如何形成的?(结合前面内容学生自己总结出来)
第四篇:观察与总结
通过观看“地震、火山的图片”导入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在什么地方?
展示课本P44图2.23“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及主要山系的分布”总结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情景模拟“假如地震发生时,你们正在上课,该怎么办” ?????[课堂小结] ??? 师生共同回忆本节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并鼓励大家发奋学习,去发现探索地球的奥秘。
教材分析:
《海陆的变迁》一节是六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学习本节知识,要求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及培养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班级
六年级四班
授课人
寇梅
课型
新授
课题
《海陆变迁》
观课人
王雷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或教师总结
随堂评议
导入
新课
播放视频
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点名学生回答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一篇观察、思考
展示喜马拉雅山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图片
为什么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上会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学生回答]以前的海洋变成了现在的陆地。
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后得出:地球上有的陆地变成了海洋,有的海洋变成了陆地,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知道海陆是在不断变化的。
展示我国台湾海峡海底发现的森林遗迹的图片
从这张图片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为什么海底会有森林的遗迹?难道森林曾经生长在在海底吗?
[学生回答]以前的陆地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变成了今天的海洋。
展示荷兰的围海大坝图片
这说明了海陆的变化除了受自然力作用外,还受什么作用的影响?
[学生回答]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海陆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总结]
第二篇假设求证?
?
?大陆漂移假说
出示自学问题
?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很好,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观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德国的科学家
家魏格纳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问题的提出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大胆想象,
勇于创新。
展示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学说”的视频 展示大陆漂移的动画
魏格纳通过哪些证据证明他的大陆漂移理论?(小组合作)
[学生回答]古生物一致,古地层一致。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教育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魏格纳在生活中善于观察;魏格纳对科学执着的精神;魏格纳为了探索科学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等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精神
过渡
出示板块学说的自学问题
?
[学生回答]
?第三篇探索发现
??板块构造学说?

?火山地震
?
?
?
?
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展示“板块运动方向图”
这两种符号
代表什么运动方式?
[教师总结]其中四个板块是以大洲的名称命名的,两个板块是以大洋的名称命名的。
[学生回答]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板块挤压形成高山或高原
培养学生从地图中发掘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学习与生活有关的地理
展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及主要山系的分布图”
说出两大火山地震带
找出主要的山脉(小组合作)
[学生回答]略
培养学生从地图中发掘信息的能力
小小预言家
展示红海示意图和红海扩张的动画
展示地中
海示意图
思考: 经科学家观测,红海现在在不断扩大。红海在几千万年后能成为第五大洋吗?并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如果你是一位地质学家,请你预测一下今后喜马拉雅山脉会“长高”吗?并说出你预测的理由。
学生回答]因为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边界,这两个板块之间是碰撞挤压运动,距离在缩小,所以地中海在不断缩小。
[学生回答]会“长高”
通过动画演示红海、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山脉的运动,锻炼的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第四篇
解析与运用
?现在发生地震怎么办?
[学生回答]
发生地震时尽快跑到开阔处,来不及时躲在坚固家具下面
课堂小结
[学生回答]略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课堂练习
点名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略
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昨天有幸听了寇梅老师的一节课,这是一堂地理课,课题是《海陆的变迁》这堂课的闪光点主要有三:
一是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较好的体现了“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分层练习、有效反馈”的教学策略。
二是处处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做的很精致,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较高。
三是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很好的体现。教师应根据学情,让学生展开讨论
教学环节中存在不足,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是教师有些地方讲得过多,讲得过急。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充分的思考,有些学生能回答的问题还是让学生来答。
二是最后课堂练习环节,还是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当堂交流反馈较好,可检测学生这堂课的掌握程度。
评测练习
1、现代研究表明,地壳的( )和海平面的( ),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另外,( )也能引起海陆变化,如填海造陆。
2、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 )板块与( )板块、(   )板块、(  )板块等的交界地带。
3、读图题
(1)请按照字母顺序说出全球六大板块的名称。
(2)板块张裂形成___,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形成____。
(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_________。
课后反思
果里中学寇梅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式来进行教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知道“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了解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优点,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教学内容比较紧凑,各环节的衔接较自然,使知识能够比较系统的传授给学生;其次,课外的教学资源插入非常得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如,紧扣教学内容,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海陆变迁”视频动画进行导入,调动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欲望;再次,学生回答问题时能较好的进行引导和及时做出评价,师生间的交流适当。如,在学生运用所学观点解释地理现象时,学生一时无法做出解释或答偏了,能够引导学生慢慢得出正确的解释。最后,采用了较多图片,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这是地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目标培养的一大重点。本节课的知识点的讲授、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都是通过读图来完成的。
虽然做了较充分的准备,但仍有很多地方不足,大到整体把握,小到具体的细节,提问的艺术以及上课的功底都有待提高。
课标分析:
知识目标 ???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 3.说出世界着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 1.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 2.运用板块运动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德育目标 ??? 1.通过海陆的变迁,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 2.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 ???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 1.海陆变迁的原因。 ??? 2.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