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一、地理学习情况: 学生经过两年的初中地理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地理学习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 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世界区域地理就简单多了。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 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 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 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 住事物特征。
二、学生情况:这个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还是保持着高昂激情,上课认真听 讲,下课准时地完成作业。能较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习惯也较好,大多数学生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同时个别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学习问题:如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作业不能及时地交上等。针对这些情况,因此我决定在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决定做到以下方面的工作: 1、 对待每位学生一视同仁,全面服务班级中的每位学生。2、 找更多的学生谈话,切实走进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在学习中 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予以解决。3、 全面地进行有效教学,让他们吸收更多的知识。4、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加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达到的目标,通过读图,学生能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形特点、气候分布特征,培养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临的问题中,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经过课前学生准备,以及课堂中的的共同讨论、探讨、共享,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六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想以海尔兄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之行为引导,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区域有较强的亲近感,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既把知识点前后衔接,突破重难点的同时,注重学生知识的自然生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通过动画片《海尔兄弟—走进非洲》导入新课,使用了适合该年龄段学生的“海尔兄弟”形象,引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通过“海尔兄弟”的眼睛发现问题、用“海尔兄弟”的嘴说出问题,让学生在海尔兄弟的引领下完成新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区是黑种人的故乡,能简单分析非洲黑人原始居住地独特的文化特点、自然环境特点。
(2)了解本区经济特点并分析成因、后果和出路。
(3)了解本区面临问题,能解释问题产生原因和解决途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特点。
(3)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而导致人们的乱砍乱垦,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成因分析,特别是近期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的爆发,初步形成保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黑种人的故乡。
(2)单一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原因、弊端及解决措施和出路。
(3)理解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内容、产生的原因、解决的途径。
◆教学难点
(1)经济特点及原因、解决出路,学会利用图文资料分析问题。
(2)深刻理解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课型 复习课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从图中和地球仪中获取信息、归纳总结信息、提炼升华信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动画片《走进非洲》,由海尔兄弟引入本课,在海尔兄弟带领下和大家共同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课件展示: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明确本区范围和地理位置。在课本64页图8.24和65页图8.26上按照要求勾画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探究活动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
大家需要跟海尔兄弟一起做的事情是:对照下图,勾画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范围,描画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看穿过本区的部位?分析本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理位置?
探究活动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点、地势特点、海陆位置特点
大家需要跟海尔兄弟一起做的事情是:结合本区的地形区分布或图例分析本区的地形特点、地势特点,结合本区所临海域分析海陆位置特点。
探究活动3: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出示非洲气候分布图,分析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占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
然后随海尔兄弟的带领前往肯尼亚的城镇,但是这里却是一番萧条的景象。当地居民告诉我们,近期发生严重旱灾,农田颗粒无收,居民不仅忍饥挨饿,饮水也很困难。海尔兄弟很疑惑,找来了当地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来一探究竟。
由左图分析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及弊端,由右图分析当地民居与气候的关系。
知识拓展:索马里海盗(了解索马里位置的重要性)。
情景模拟:我是小小探险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联系上节课学习的中东模拟从波斯湾到欧洲选择合适路线)。
探究活动4:快速发展的经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弊端?经济特点?形成原因?经济出路?
探究活动5: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分析问题出现原因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
知识拓展:病毒侵袭非洲。
海尔兄弟继续前往几内亚的城镇,但是这里却是一番惨淡景象。当地居民正遭受一种病毒的侵袭。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视频播放,思考埃博拉病毒侵袭非洲原因:1、贫穷驱使当地人深入危险森林谋生,接触到携带病毒的动物或其他病原体,增大了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风险。 2、极端干旱季节引起埃博拉疫情暴发,几内亚首个埃博拉病例于2013年11月发现,当时正值旱季开始。在其他国家,疫情暴发也起始于雨季向旱季转换的时期。
金点子、我来出:请你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协调人地关系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
这一趟探险下来,海尔兄弟话要说:通过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特别是近期遭受埃博拉病毒的侵袭,渗透环境教育。
◆板书设计
一、黑种人的故乡
二、快速发展的经济
三、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材分析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材内容以三个专题的形式突出了该地区的人文地理内容,自然地理知识似乎被淡化了。实际上,人文地理现象都是以自然地理为基础的,要培养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自然地理知识。所以,本节内容将自然地理知识“穿插、糅合”在各专题内容中,特别是安排在“活动”中。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思维的递进性,既丰富了教学活动,又实现了认知需要,利于学生对本区特征的整体把握。??? 大量的图表、资料、图片,既丰富、补充了教材内容,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得学生愿意读、喜欢读教材,从而把教材变成自己的“学材”。
观评记录
1、韩志阳:?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更好地体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新理念教学资源不仅是教材,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要要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比如视频、图片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而且更多的是来自生活的、学生有亲身体验的生活经验,对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是很好的材料。
2、郭景林:该上课实录非常细致,精确地记录了上课的实况。本节课小组合作探究进行的非常好,组长的带头作用突出,能够带领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探讨内容,组员的参与度也非常高。
3、赵武杰:通过动画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初中,由于年龄较小,对于地理这门学科,确实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比如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差,抽象思维能力欠缺,本节课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评测练习
1、世界最大的沙漠是????????????????? 。???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以??????? 人种为主,北非以?????????人种为主。本区经济特点:???????
3.本区面临的问题①?????????②?????????③?????????
4、本区有6亿多人,其中90%以上是黑种人,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 ”之称。
5.写出图中数码和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 洲;?②????????? 洲;
③????????? 洋;?④????????? 洋;⑤????????? 湾;?⑥????????? 海;⑦????????? 河;⑧????????? 沙漠;⑨????????? 岛;⑩????????? 半岛。 B????????? 盆地C??? ??????高原;G????????? 山
6、下面若干条对非洲的建议的代号,按最重要(1条)、次
重要(2条)、一般重要(3条),填到金字塔形的小方块
中,并说出你的理由。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C、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食物
D、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机那里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
E、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
F、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想以海尔兄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之行为引导,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区域有较强的亲近感,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既把知识点前后衔接,突破重难点的同时,注重学生知识的自然生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本节课使用了适合该年龄段学生的“海尔兄弟”形象,引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通过“海尔兄弟”的眼睛发现问题、用“海尔兄弟”的嘴说出问题。问题引导是本节地理课的特色,用问题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问题为主线,层层深入,带领学生进入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学习。
《撒哈拉以南非洲》课标分析
【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世界地区的课程内容有8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可以承载以下4条内容。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4.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活动建议】开展学习交流、角色扮演等活动。例如,选择一个教材没有介绍过的区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特征,以适当方式(如墙报、图片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
【说明】本单元规定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地区,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这里主要指探究地区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