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8 07:1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重点难点 1.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江南开发。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势力的发展。
4.北魏孝文帝改革。
考题
2022·全国甲卷· 25 西晋到唐地方行政体制演变
2022·全国乙· 25 皇族分封
2022·广东.3 南北朝时期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
广东. 20 孝文帝改革(迁都) ——非选择题
2021·福建卷.3 三国正统观念
2021·广东卷.2 相权的转移,皇权的加强
2021·海南卷 .3 唐代对修史的重视
2021·山东卷.3 隋唐时期南方开发
2021·湖南卷.3 唐代地方势力的膨胀
2021·天津卷.2 魏晋书法
考情分析
时空坐标
东 汉
魏 蜀 吴
西 晋
十六国
北魏
西魏
北周

东 晋



东魏
北齐
南朝
北朝
隋 统 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变迁
社会发展趋势:
国家由分裂到统一,民族交融
一、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20-280)
国号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灭亡



220年
221年
229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
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
263年司马昭发兵灭蜀
280年西晋灭吴
政权——由“多”到“少”
经济——由“衰”到“兴”
东汉末年
思考:三国代替东汉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
三国鼎立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相对于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是历史的进步。
马钧改进翻车
2、西晋短暂统一(280-316)
(1)统一进程: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晋,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2)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思考:西晋建立后,实现了短期统一,但很快灭亡,其速亡的原因是什么?
(1)西晋王朝统治腐朽。
(2)统治集团发生内乱(八王之乱)。
(3)民族矛盾激化(五胡内迁)。
回顾:亚欧民族大迁徙
①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在中国北方,匈奴势力强大,不断扩张。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
②3-6世纪:
匈奴人逐步内迁。(五胡内迁)
转向定居生活,并建立政权。促进民族融合。
③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内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民南迁)

补充选必内容:
户籍制度:西晋:黄籍;东晋:黄籍、白籍和土断;
二、东晋与南朝(南方)
1、东晋(317-420)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317年
司马睿
建康(今南京)
观看地图,总结南朝的政治特点:
①偏安南方,定都建康;
②政权更迭频繁;
③疆域不断缩小,国力逐渐衰弱。
2、南朝(420-589)
宋(刘裕)、齐、梁、陈
二、东晋与南朝(南方)
3、士族专权
①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士族”阶层形成。
②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漫画“王与马,共天下”
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的王氏家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王导主内,位高权重,政令己出;王敦主外,则掌兵权,专任征伐,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东晋皇室(司马氏,简称“马”),与当时“四大家族”,即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联合执政的政治体制,东晋是“典型的门阀政治”士族专权时期。
  思考:“王与马,共天下”现象说明了什么?
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皇室力量势均力敌,士族专权。
选必回顾:
选官制度
法律与教化
魏晋时期,魏明帝设律博士,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律令的儒家化;此后,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
积极: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 中央集权;
消极:后来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二、东晋与南朝(南方)
3、江南的开发
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原因 影响 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江南的开发促进了山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逐步交融
①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②南方相对安定③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1、冶炼: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灌钢法;
选必回顾:
2、陶瓷:南朝时,工艺上为了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染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的匣钵中;
三、十六国与北朝(北方)
1、十六国时期
(1)十六国: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2)北方的民族融合: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3)前秦统一北方: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
(4)淝水之战:前秦统一北方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今淮水)。前秦政权迅速崩溃。
针对练 依据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判断十六国中不在北方的政权是
A.西凉 B.西秦
C.成汉 D.北燕

三、十六国与北朝(北方)
2、北朝
(1)北魏统一北方
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统一北方。
(2)孝文帝改革
时间
内容
影响
5世纪后期
①迁都洛阳: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②易服装;③改汉姓;
④通婚姻: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②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冯太后主持:实行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
(3)北方政权的更替
①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5个王朝合称北朝。
②北周灭掉北齐,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
三、十六国与北朝(北方)
思考:为什么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趋势?
针对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①出现几次局部统一或者短暂统一 ②出现民族融合高潮 ③士族势力衰落 ④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逐步缩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奠定了基础;民族融合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士族势力衰落,削弱了地方分裂割据势力;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这些都有利于国家统一,故选D项。

三国
西晋
东晋、十六国
南朝、北朝
淝水之战
南方:东晋
北人南迁,江南开发



分裂中孕育统一
短暂统一
北方:十六国
前秦一度统一北方
北朝
北魏:统一北方、
孝文帝改革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南朝
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
士族崛起



知识
图示
总体特征:国家大分裂,民族大交融,江南大开发。
1.经济:北民南迁促南方发展,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开始推行均田令与租调制。
2.政治:政权更迭频繁,各种矛盾交织;以九品中正制选官;士族制度是突出的社会政治现象;国家由长期大分裂走向新的大一统。
3.思想文化:活跃,呈现多元特征;儒学面临佛、道挑战并取得新的发展。
4.民族关系:民族大交融,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奠定基础。
5.法治与教化:律令儒家化。(选必一P47)
6.社会:户籍制度遭破坏后逐渐得到恢复。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特征(220-581年)

基础演练 随堂巩固
1.2019年,江苏省文物局开展了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征文活动。假如你参加这次征文活动,且论文涉及“南京—六朝古都”的相关内容,你需研究下列哪些朝代的历史
①吴 ②蜀 ③东晋 ④西晋 ⑤南朝宋、齐、梁、陈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⑤
1
2
3
4
解析 南朝宋、齐、梁、陈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统称为“六朝”。故选D项。
5
6

2.《晋书·食货志》记载:“(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汉人遭遇亘古未有的劫难,中原成为胡人牧马之所……”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的原因有
①中原地区社会动乱 ②中原地区出现饥荒和瘟疫 ③少数民族内迁 ④汉族统治阶级内乱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由材料“(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中原成为胡人牧马之所”可知,中原地区出现饥荒和瘟疫、社会动乱、少数民族内迁,导致中原人南迁。由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汉族统治阶级内乱,也是中原人南迁的原因之一。

1
2
3
4
5
6
3.魏晋南北朝时期,农耕区域扩大,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其原因主要有
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②人口发展与土地不足的矛盾尖锐 ③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 ④新的耕作方法与农业机械的发明 ⑤三吴地区发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1
2
3
4

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地矛盾并不突出,特别是江南地区,地广人稀,故排除②;
⑤不符合题干设问原因,故排除。B项正确。
5
6
4.图一、图二是甘肃嘉峪关、酒泉一带魏晋古墓中发现的以庖厨为题材的彩绘墓砖。这两幅图
1
2
3
4

解析 据题干中“以庖厨为题材”的信息可知应是饮食生活状况,故选D。
5
6
图一          图二
A.反映了魏晋时期当地百姓民族构成情况
B.证实了魏晋时期男女劳动分工状况
C.展现了魏晋时期当地动物养殖状况
D.有助于了解魏晋时期饮食生活状况
5.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庶,人物殷阜。”这段文字反映了
A.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B.南朝时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C.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D.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解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对“5世纪”“洛阳”“礼义富庶,人物殷阜”的理解。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繁荣。所以选D。
1
2
3
4
5
6

6.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盛行面食,且品种丰富,如馒头、油炸饼、胡饼等,其中胡饼深受内地人的喜爱。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①南稻北粟格局的打破 ②民族融合程度加深 ③水碓、水磨广泛使用 ④国外粮食作物引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磨的改进为北方面食的盛行提供了条件,也促进了面食品种的丰富,再加上民族融合的加深,胡饼被内地人广泛地接受,故②③正确。
这个时期,南稻北粟的格局没有被打破,也没有国外粮食作物引入,故①④错误。
1
2
3
4

5
6
返 回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