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学生对雨、雪、雹这些自然现象颇为熟悉,且学生有了上一节的学习经验,这一节的困难不会太多。可能出现的问题:(1)不会用恰切的词语描述降水的季节变化;(2)绘制柱状图时出现不准确、不美观的问题;(3)总结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时有困难。
学生能够基本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部分效果不错,课前预习做的比较充分。能够顺利完成本堂课检测任务,但是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加以完善,所有小组内学生都要参与进来。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降水及主要形式、降水的不同等级。
2、学会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读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分析图像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生活中常见的降水现象,从而意识到地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解读;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难点: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三、教材分析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所以本节是这一章的一个重点之一。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项技能,这一节的重点、难点也在这里。本节是在学习上一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结构、编写思路大致相同,教法学法可以互相借鉴。尤其是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绘制,可以参考气温变化曲线图的阅读、绘制方法进行,相应降低了这一节的难度。
四、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并能认识降水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它倡导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尝试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使部分学生能够联系本地实际讨论分析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
五、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雨、雪、雹这些自然现象颇为熟悉,且学生有了上一节的学习经验,这一节的困难不会太多。可能出现的问题:(1)不会用恰切的词语描述降水的季节变化;(2)绘制柱状图时出现不准确、不美观的问题;(3)总结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时有困难。
六、教学过程
(一)前置性作业
1、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 、____等,统称为降水。
2、 ____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等级。
3、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____,单位是____。
4、通常用________图来表示降水的季节变化。
5、通常用________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6.分析课本64页图3.24,总结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规律
7.世界的“雨极”是____________,世界的“干极”是____________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大体了解一下本节课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一首春夜喜雨的诗,先让学生阅读,分析这首诗表达了对哪种地理事物的喜爱之情?从而导出降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反映了人们对于降水的喜爱之情。降水是怎么形成的呢?不同地区降水的多少有何差异呢?同一地区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这节课一起来了解一下与“降水”有关的知识吧。
(三)第一大模块 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概念
问:什么是降水呢,播放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认识到原来生活中的降雨、降雪、降冰雹等统称为降水。点出最常见的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
2、降雨的等级
学生在第一节学过多变的天气甚至看过天气预报,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很显然这是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的。引出降水量如何测量呢?
3、降水量的测量(学生自学为主)
看课本62页的阅读资料。这部分内容较简单,学生自学就可以。
提问:降水量的单位?量杯读数时,从上面看、下面看,还是平视呢?
4、降水量柱状图
问:我们测得的降水量,怎样才能帮助我们来更加直观的分析这些数据呢?或者说用来绘制什么图?
学生通过前置性作业以及第二节的气温变化曲线,能够答出。
出示降水量柱状图。(比较A、B两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何不同?)
、
学生可能不知道怎么来描述,所以在题目上给予选择: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还是差异很大。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各月的降水量情况,通过B地的分析,问学生降水多的几个月为哪个季节(夏季),降水比较少的几个月为哪个季节(冬季),我们把这种季节分配类型叫做夏季多雨型,从而引出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得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那么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类型还有哪些呢?
找一找 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
由于学生不知道有哪些类型,所以给予选项①夏季多雨型②冬季多雨型③全年少雨型④全年多雨型⑤全年湿润型。让学生通过分析进行搭配,达到了分析图像的目的也知晓了五种季节分配类型,降低了难度。
5、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问:大家想不想自己来绘制一幅降水量柱状图?通过比赛增强积极性。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
10
1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比一比 此为北半球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
通过小组比赛,增加积极性。为了避免同学们绘制过程中的盲目性,提前问大家回忆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思考,你该如何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学生回答之后,先带着学生绘制前几个月的降水量,再让学生补充。
学生绘制完毕,进行展示,鼓励做的美观准确的学生,存在问题分析问题。
考一考:
(1)该地哪几个月降水较多,哪几个月较少?
(2)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3)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提示:什么季节降水多,什么季节降水少)
通过此环节,不仅让学生学生运用资料自己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还能针对图形进行分析某地的降水量情况。
(四)第二模块 降水的分布
经过分析柱状图,我们了解了某地的降水量季节变化,那么世界降水量有没有规律可循?下面我们进行降水的分布规律的探讨。
1、等降水量线图
启发学生根据学过的等高线、等温线的知识,解读等降水量线。(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指导学生看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点出线、及颜色,读出降水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
2、小组讨论 解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课本64页图3.24)
(1)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2)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和西岸,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3)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世界的“雨极”和“干极”是哪里?
先让学生讨论,再观看微视频,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解答。
播放PPT,对于相应知识进行补充。如降水的影响因素,在讲解过程中进行启发引导,说出纬度因素和海陆因素,对于地形因素,则再播放一个小微课程。
最后进行总结,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高纬度降水少,低纬度降水多)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在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牛刀小试(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
1、通常用( )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A.等降水量线图 B.世界气候分布图 C.降水量柱状图 D.气温年变化图
2.赤道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 )
A.2000毫米 B.2000毫米以下 C.1000毫米以上 D.2000毫米以上
3.关于降水的空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B.沿海地区降水多 C.大陆西岸降水少 D.大陆内部降水少
4.读课本64页图3.24,回答问题。
(1)降水量最多的地带是___附近。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___,大陆东岸降水___。
(3)在中纬度地带,内陆地区降水___,沿海地区降水___。
(4)下列大洲中,降水最多的是 ( ) A南美洲 B大洋洲 C南极洲 D非洲
七、谈一谈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
八、作业 同步训练52页1、2题
九、板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变化 降水量柱状图
分布(规律) 等降水量线图
十、效果分析
学生能够基本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部分效果不错,课前预习做的比较充分。能够顺利完成本堂课检测任务,但是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加以完善,所有小组内学生都要参与进来。
十一、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是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如把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雨、雪等经引导得出降水概念。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直观的了解到降水的形成及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等。但是不足是整堂课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没有做好充分的指导,也未调动起组内每位学生的参与。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所以本节是这一章的一个重点之一。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项技能,这一节的重点、难点也在这里。本节是在学习上一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结构、编写思路大致相同,教法学法可以互相借鉴。尤其是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绘制,可以参考气温变化曲线图的阅读、绘制方法进行,相应降低了这一节的难度。
课堂观察评价记录表
班级 7.2 学科 地理 执教人 孙艳
课题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项目
评价指标及得分
案例与评析
学
生
学
习
行
为
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自觉性高,善于探究合作
注意力集中,主动参与课堂,思维敏捷
效果好
由学习目标、前置性作业、教学过程(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有小组讨论活动)、课堂检测、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环节。围绕教学目标逐一深入,面向全体学生。期中教学过程持续时间最长。
以视频、微课、图片等多种形式展开讲解,重点突出,板书简单明了。还借助投影给学生们展示机会。
提问对象覆盖面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照顾。对于错误答案,教师给予鼓励与细心指导。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来回指导,为学生们讲解疑惑。
学习状态(包括注意、倾听、参与、交往、思维、情绪、生成等
状态)
学习效果(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
师
教
学
行
为
环节(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清晰、契合主题、简洁?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有其它辅助行为?
对话(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等?)
指导(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
观课心得: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多种形式比如上台展示,解说等让学生能够参与进来,从而激发热情,自己动手,主动学习知识,这才是上课的目的。
1、通常用( )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A.等降水量线图 B.世界气候分布图 C.降水量柱状图 D.气温年变化图
2.赤道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 )
A.2000毫米 B.2000毫米以下 C.1000毫米以上 D.2000毫米以上
3.关于降水的空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B.沿海地区降水多 C.大陆西岸降水少 D.大陆内部降水少
4.读课本64页图3.24,回答问题。
(1)降水量最多的地带是___附近。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___,大陆东岸降水___。
(3)在中纬度地带,内陆地区降水___,沿海地区降水___。
(4)下列大洲中,降水最多的是 ( ) A南美洲 B大洋洲 C南极洲 D非洲
本节课的优点是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如把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雨、雪等经引导得出降水概念。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直观的了解到降水的形成及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等。但是不足是整堂课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没有做好充分的指导,也未调动起组内每位学生的参与。
课标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并能认识降水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它倡导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尝试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使部分学生能够联系本地实际讨论分析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