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证明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证明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0-19 09:2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证明题专题训练
1.如右图, 点B, C, E, F在同一条直线上,.
(1)求证:.
(2)若分别是和的角平分线,求证:.
2.如图,点A,C,D,E在同一条直线上,,,.

(1)求证:;
(2)若,,求的长.
3.如图,在中,于点,点在上,,,点为的中点,连接并延长至点,使,连接.求证:

(1);
(2).
4.如图,点B在线段上,点E在线段上,,,,M,N分别是的中点,求证:

(1);
(2).
5.如图,在中,,平分
(1)求证:.
(2)求证:
6.如图,和都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内部,连接.
(1)求证:;
(2)若,求的度数.
7.在中,为的中点,交的平分线于点,于点,交的延长线于点.求证:
(1);
(2).
8.综合探究:如图1,是等腰三角形,,,过点B作于点C,在上截取,连接并延长交于点P;

(1)求证:;
(2)求证:.
(3)如图2,将绕着点C旋转一定的角度,是否还与全等?那么与的位置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说明理由.
9.如图,四边形中,,点E为上一点,平分,且平分.

(1)求证:;
(2)求证:点E为的中点.
10.如图,已知为轴正半轴上一点,点为第二象限一动点,点在的延长线上,交于,且,分别作于点于点.
(1)求证:;
(2)求证:平分;
(3)若点在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在此过程中,的度数是否变化,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变,请求出的度数.
11.如图,在中,,D为边上一点,E为边上一点,连接与交于点F,G为外一点,满足,,连接.

(1)求证:;
(2)若平分,求证:.
12.已知:如图,点是等边内一点,点是BP延长线上一点,且,.

(1)求证:;
(2)求证:是等边三角形;
(3)线段三者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并请你说明理由.
13.如图,已知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和都是等边三角形,交于F,交于H.
(1)求证:;
(2)求证:;
(3)判断与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14.已知线段和点,,,,,相交于点.
(1)如图1,若点在线段上,
①求证:;
②若,求的度数;
(2)如图2,点是线段上方的一点,且保持,连接,求证:.
15.在等腰△ABC中,AB=AC,点D是AC上一动点,点E在的BD延长线上,且AB=AE,AF平分∠CAE交DE于点F,连接FC.
(1)如图1,求证:∠ABE=∠ACF;
(2)如图2,当∠ABC=60°时,在BE上取点M,使BM=EF,连AM.
①求证:是等边三角形;
②求证:AF+EF=FB.
(3)如图3,当∠ABC=45°,延长BA、CF交于N,且AE∥BC时,求证:BD=2EF.
参考答案:
1.(1)证明:∵,
∴,
又∵,
∴,
∴;
(2)证明:∵,
∴,
∵分别是和的角平分线,
∴,
∴,
又∵,
∴,
∴,
∴.
2.(1)证明:∵,,
∴,
在和中,

∴;
(2)解:∵,
∴,
∵,,
∴,
∴.
3.(1),

又,,

(2)为中点,

,,


由(1)得,




4.(1)证明:∵,
∴,
∵,,
∴,
∴,
∵M,N分别是的中点,
∴.

(2)证明:∵,

∵,
∴,
∵,
∴,
∴.
5.(1)证明:∵平分,
∴,
在和中,

∴;
(2)证明:由(1)可得,
∴,
又,
∴,
即.
6.(1)证明:∵和都是等边三角形,
∴,
∴,即,
∵,
∴;
(2)解:如图,延长交于,交于,
由(1)知,,
∴,
∵,,
∴,
∴,
∴的度数为.
7.(1)证明:∵平分,,,
∴;
(2)连接、,
∵为的中点,,
∴为的垂直平分线,
∴,
∵,,
∴,
在和中,

∴,
∴,
在和中,

∴,
∴,
∴,
∴.
8.(1)证明:∵,,
∴,
∴,
在和中,

(2)证明:∵,
∴,
∵,
∴,

(3)解:,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
∵,,
∴,
∴,



∵,
∴,
∵,
∴,

9.(1)证明:∵平分,平分,
∴,,
∵,
∴,
∴,
∴,即,
∴,
∴;
(2)证明:过点E作于点F,
∵,,平分,
∴,
∵,,平分,
∴,
∴,
即点E为的中点.

10.(1)证明:∵,,
∴,
∵,
∴,
∴,
∵,
∴,
∵,
∴,
即;
(2)证明:∵,,
则,
∵,,
∴,
∵,
∴,
∴,
∴平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3)解:的度数不变化;理由如下:
如图,在上截取,连接,
∵,
∴,
∵,,,
∴,
∴,,
∴,即是等边三角形,
∴.
∴.
11.(1)如图,

∵,
∴,
即.
在和中,
∵,
∴≌();
(2)∵≌,
∴,.
∵,平分,
∴.
∵,
∴.
在和中,
∵,
∴≌().
∴.
∴.

12.(1)证明:是等边三角形,

在和中,


(2)证明:由(1)得:,
,,
是等边三角形,


,即,
是等边三角形;
(3)解:,
理由如下:是等边三角形,

,即.
13.(1)证明:和都是等边三角形,
,,

即,
在与中,


(2)证明:,

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

在和中,



(3)解:平行,证明如下:

为等边三角形,


14.(1)①证明: 如图1,
∵,
∴,

∴,
∴;
②解:如图1,设与交点为M,
∴;
在和中,

即;
(2)如图2,连接,在上截取,连接,过点P作
∵,
∴,

∴,
平分,
由(1)知,
为等边三角形,





15.证明:(1)∵AF平分∠CAE,
∴∠EAF=∠CAF,
∵AB=AC,AB=AE,
∴AE=AC,
在△ACF和△AEF中,

∴△ACF≌△AEF(SAS),
∴∠E=∠ACF,
∵AB=AE,
∴∠E=∠ABE,
∴∠ABE=∠ACF;
(2)①∵△ACF≌△AEF,
∴EF=CF,∠E=∠ACF=∠ABM,
在△ABM和△ACF中,

∴△ABM≌△ACF(SAS),
∴AM=AF,∠BAM=∠CAF,
∵AB=AC,∠AB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BAC=60°,
∴∠MAF=∠MAC+∠CAF=∠MAC+∠BAM=∠BAC=60°,
∵AM=AF,
∴△AMF为等边三角形,
②∵△AMF为等边三角形,
∴AF=AM=MF,
∴AF+EF=BM+MF=FB;
(3)∵AE∥BC,
∴∠E=∠EBC,
∵AB=AE,
∴∠ABE=∠E,
∴∠ABF=∠CBF,
∵∠ABC=45°,
∴∠ABF=∠CBF=22.5°,∠ACB=45°,∠BAC=180°-45°-45°=90°,
∴∠ACF=∠ABF=22.5°,
∴∠BFC=180°-22.5°-45°-22.5°=90°,
∴∠BFN=∠BFC=90°,
在△BFN和△BFC中,

∴△BFN≌△BFC(ASA),
∴CF=FN,即CN=2CF=2EF,
∵∠BAC=90°,
∴∠NAC=∠BAD=90°,
在△BAD和△CAN中,

∴△BAD≌△CAN(ASA),
∴BD=CN,
∴BD=2EF.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