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攻略·能力突破】2025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22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 (特训)(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分攻略·能力突破】2025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22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 (特训)(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0-18 08:58: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能力突破特训
时间:60分钟
选择题(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5分,共60分)
1.“盐水动力”玩具车的电池以镁片、活性炭为电极,向极板上滴加食盐水后电池便可工作,电池反应为2Mg+O2+2H2O=2Mg(OH)2。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镁片作为正极
B.食盐水作为电解质溶液
C.电池工作时镁片逐渐被消耗
D.电池工作时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答案】A
【解析】A.从电池反应看,Mg由0价升高到+2价,则镁片失电子,作负极,A错误;
B.食盐水中含有Na+和Cl-,具有导电性,可作为电解质溶液,B正确;
C.电池工作时,镁片不断失电子生成Mg2+进入溶液,所以镁片逐渐被消耗,C正确;
D.电池工作时,通过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从而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D正确;
故选A。
2.已知:;;将和用盐桥连接构成原电池,下列情况下电动势的变化描述错误的是。
A.在和浓度相同情况下,做正极,做负极
B.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这时电池的电动势变小
C.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这时电池的电动势变大
D.在溶液和溶液中都加入过量氨水,这时电池的电动势变大
【答案】A
3.某同学根据化学反应Fe+Cu2+=Fe2+ +Cu,并利用实验室材料制作原电池。下列关于该原电池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正极 石墨棒 石墨棒 铁棒 铜棒
负极 铁棒 铜棒 铜棒 铁棒
电解质溶液 CuCl2溶液 CuCl2溶液 FeSO4溶液 FeSO4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根据反应Fe+Cu2+=Fe2+ +Cu,可知该原电池中Fe为负极,正极选用比铁不活泼的金属或碳棒,电解液为含Cu2+的溶液。
A.由分析可知Fe为负极,碳棒为正极,Cu2+的溶液为电解液,A正确;
B.Fe为负极,不能为铜棒,B错误;
C.铁和铜作原电池电极,铁更活泼应为负极,C错误;
D.由分析可知电解液为含Cu2+的溶液,D错误;
故选A。
4.用下表中实验装置探究原电池中的能量转化,注射器用来收集生成气体并读取气体体积,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装置 实验① 实验②
时间 /min 气体体积 /mL 溶液温度 /℃ 时间 /min 气体体积 /mL 溶液温度 /℃
0 0 22.0 0 0 22.0
8.5 30 24.8 8.5 50 23.8
10.5 50 26.0 10.5 未测 未测
A.①和②中的总反应方程式均为:
B.0~8.5min,生成气体的平均速率①<②
C.8.5min时,,对比①和②溶液温度,说明反应释放的总能量①>②
D.气体体积为50mL时,对比①和②溶液温度,说明②中反应的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电能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中信息得到反应都是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①和②中的总反应方程式均为:,故A正确;
B.0~8.5min,根据表格中数据②生成的氢气更多,由于体积和时间相同,因此生成气体的平均速率①<②,故B正确;
C.8.5min时,根据产生的氢气量分析,说明②消耗的锌和硫酸比①消耗的锌和硫酸多,则反应释放的总能量②>①,根据溶液温度是不能分析,主要是②中一部分化学能转为电能,故C错误;
D.气体体积为50mL时,对比①和②溶液温度,②的温度低,说明②中反应的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5.反电渗析是用离子交换膜将海水与淡水隔开,阴阳离子在溶液中定向移动将盐差能转化为电能的电池,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流由钛电极经负载、石墨电极、电解质溶液回到钛电极
B.CM膜为阳离子交换膜,AM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C.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Fe3++e-=Fe2+
D.含盐水中NaCl的浓度大于海水中NaCl的浓度
【答案】D
【解析】观察原理图知,钛电极上发生铁离子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钛电极是电池的正极,石墨电极上发生亚铁离子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石墨电极是电池的负极,正极反应式为:Fe3++e-=Fe2+,负极电极方程式为:Fe2+-e-= Fe3+。
A.观察原理图知,钛电极上发生铁离子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钛电极是电池的正极,石墨电极上发生亚铁离子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石墨电极是电池的负极,电流由电池正极(钛电极)经负载、石墨负极、电解质溶液回到钛电极,A正确;
B.海水中阳离子(钠离子)向电池正极(钛电极)移动,穿过CM膜,进入河水或正极区,阴离子(氯离子)向电池负极(石墨电极)移动,穿过AM膜进入河水,故CM膜为阳离子交换膜,AM膜为阴离子交换膜,B正确;
C.电池工作时正极发生铁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的反应,故正极反应式为Fe3++e-=Fe2+,C正确;
D.海水中NaCl的浓度最大,河水中NaCl的浓度最小,经过反电渗析后得到的“含盐水”中NaCl的浓度介于二者之间,D错误;
故选D。
6.按如图装置所示,将镁条和铝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NaOH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电极发生反应为Mg-2e-=Mg2+
B.Al片做负极
C.电子由镁电极经导线流入铝电极
D.将NaOH溶液换成稀H2SO4,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不变
【答案】B
【解析】Mg、Al以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Mg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Al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Al做负极,Mg做正极。
A.由分析可知Mg做正极,正极反应为2H++2e-=H2↑,A错误;
B.由分析可知,Al为负极,B正确;
C.原电池外电路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入正极,即电子由铝经导线流入镁电极,C错误;
D.将氢氧化钠换成稀硫酸,二者都能与稀硫酸反应,镁的活泼性高于铝,则镁做负极,原电池电极发生转换,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随之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B。
7.利用热再生氨电池可实现电镀废液的浓缩再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两室均预加相同的电镀废液,向甲室加入足量氨水后电池开始工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室电极质量增大
B.经隔膜进入甲室
C.乙室流出的溶液浓度更大
D.甲室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C
【解析】向甲室加入足量氨水后电池开始工作,则甲室电极溶解,铜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变为铜离子与氨气形成,,因此甲室电极为负极,乙室电极为正极;
A.乙室电极为正极,铜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单质,乙室电极质量增大,A正确;
B.硫酸根离子向通过隔膜向负极移动,进入甲室,B正确;
C.乙室中硫酸根离子迁移至甲室,铜离子还原为铜单质,故乙室流出的溶液浓度更小,C错误;
D.由分析可知,甲室反应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C。
8.硼化钒()一空气电池是目前储电能力最高的电池,电池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为电池正极
B.电流由极经KOH溶液流向石墨电极
C.当外电路转移1mol电子时,1 mol 从电极移向石墨电极
D.电池工作过程中,电极区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答案】B
【解析】根据电池总反应可知,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为电池负极,通的石墨电极为电池正极。
A.硼化钒—空气燃料电池中,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为电池负极,A错误;
B.电流经外电路由正极流向负极,再经内电路由负极流向正极,故电流由极经KOH溶液流向石墨电极,B正确;
C.图示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当外电路转移1 mol电子时,1 mol 从石墨电极移向电极,C错误;
D.负极上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消耗的和移动过来的的物质的量相等,但反应有水生成,电解质溶液浓度减小,D错误;
故选B。
9.如图所示,在水槽中装入蒸馏水后,铁块腐蚀速率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I>II>III B.I>III>II C.II>I>III D.II>III>I
【答案】B
【解析】Fe- C与水形成原电池,Fe发生吸氧腐蚀,Fe为负极,Fe腐蚀速率较快;Fe -Al与水形成原电池,Al为负极,Fe被保护;Fe在水中发生化学腐蚀,腐蚀速率较低,故腐蚀速率Ⅰ>Ⅲ>Ⅱ,B项正确;
故选B。
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盐酸反应,测得反应热依次为、,
B 在锌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滴几滴溶液,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 降低了锌和硫酸反应的活化能
C 向某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溶液,溶液变黄色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D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产生气体的速率由慢到快 升温,活化分子百分率不变,活化分子总数增多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用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盐酸反应,测得反应热依次为、,是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若,说明的电离过程吸热,
,故A正确;
B.在锌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滴几滴溶液,Ag2SO4与Zn反应生成的Ag附着在Zn表面形成银锌原电池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Ag2SO4不是催化剂,不能降低了锌和硫酸反应的活化能,故B错误;
C.甲基橙的变化范围:3.1-4.4,即在pH>4.4时溶液呈黄色,向某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溶液,溶液变黄色,该溶液不一定呈碱性,故C错误;
D.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生成氯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11.下列关于四种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池I: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B.电池II:锌筒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电池III:是汽车使用的充电电池,又称为二次电池
D.电池IV:电极b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O2+4e-+2H2O=4OH-
【答案】D
【解析】A.电池I为Zn-Cu-硫酸电池,Zn作负极,Cu作正极,氢离子在正极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为:2H++2e-═H2↑,故A正确;
B.锌锰干电池中,Zn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
C.该电池为铅蓄电池,可放电、充电,属于可充电电池又称二次电池,故C正确;
D.电极b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O2+4e-+4H+=2 H2O,故D错误;
故选:D。
12.一种新型的高比能量锌-碘溴液流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图中贮液器可储存电解质溶液,提高电池的容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放电时,电流由电极经外电路流向电极
B.充电时,从极区通过阳膜进入极区
C.放电时,减少,溶液中增加离子
D.充电时,电极反应式为: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放电时,电极a是原电池的负极,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电极反应式为,电极b是正极,I2Br—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碘离子和溴离子,电极反应式为;充电时负极a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做阳极,正极b做阴极。
A.由分析可知,电极a是原电池的负极,电极b是正极,则电流由a电极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充电时负极a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做阴极,正极b做阳极,则锌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由阳极区通过阳膜进入阴极区,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放电时,电极a是原电池的负极,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电极反应式为,电极b是正极,I2Br—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碘离子和溴离子,电极反应式为,则负极减少0.65g锌时,溶液中增加0.01mol锌离子、0.02mol溴离子和0.01mol碘离子,消耗0.01molI2Br—离子,则溶液中增加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3mol,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充电时负极a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做阳极,电极反应式为,故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13.两种电化学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金属活泼性:。回答下列问题: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下列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氢氧化钾与稀盐酸反应 B.灼热的炭与反应
C.在中燃烧 D.与反应
(2)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装置B将 能转化为 能。
(3)①装置A工作时,Zn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②装置B工作时盐桥中的K+流向 (填“”或“”)溶液。
③若装置B中负极金属的消耗速率为,则盐桥中K+的迁移速率为
(4)新型电池中的铝电池类型较多。
①Li-Al/FeS是一种二次电池,可用于车载电源,其电池总反应为,充电时锂电极连接电源的 极。
②Al—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汽车的电源,该电池多使用NaOH溶液为电解液。电池工作过程中,电路中通过3mol电子时,电解质溶液质量的变化为 。
【答案】(1)C
(2) 化学 电
(3)
(4) 负 51g
【解析】A、B均为原电池,A为电池,Mn比Zn活泼,Mn作负极,Zn作正极,反应原理为Mn与硫酸生成硫酸锰和氢气;B为双液电池,左侧作负极,右侧为正极,据此分析。
(1)原电池为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且为放热反应。
氢氧化钾与稀盐酸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A不选;
灼热的炭与反应为吸热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B不选;
在中燃烧放热,且为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故C选;
与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D不选;
故选C。
(2)装置B为双液原电池装置,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①装置A工作时,Zn作负极失电子生成锌离子,电极反应为:;
②装置B中,Zn为正极,Mn为负极,溶液中阳离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则盐桥中的K+流向溶液;
③1molMn失去2mol电子,若装置B中负极金属的消耗速率为,则电池中电子转移速率为,则盐桥中K+的迁移速率为;
(4)①由电池反应可知放电时,Li作负极,则充电时Li电极连接电源负极作阴极;
②Al—空气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4Al+3O2+4NaOH=4NaAlO2+2H2O,由反应可知电路中通过3mol电子时,消耗1molAl和0.75mol氧气,电解质溶液增加的质量等于两者的质量和,即为:1mol×27g/mol+0.75mol×32g/mol=51g。
14.完成下列小题
(1)绿色电源“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
正极为 (填“A电极”或“B电极”),H+移动方向为由 到 (填“A”或“B”),写出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2)SO2和NOx是主要大气污染物,利用下图装置可同时吸收SO2和NO。
①a是直流电源的 极。
②已知电解池的阴极室中溶液的pH在4~7之间,阴极的电极反应为 。
③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吸收NO的原理 。
(3)结合下图所示的电解装置可去除废水中的氨氮(次氯酸氧化能力强)。
①a极为 。
②d极反应式为 。
(4)VB2-空气电池是目前储电能力最高的电池。以VB2-空气电池为电源,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的反应为4VB2+11O2=4B2O3+2V2O5,VB2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答案】(1) B电极 A B
(2) 负
(3) 负
(4)
【解析】(1)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故B电极为正极、A电极为负极,负极上二甲醚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迁移,故H+移动方向为由A到B;
(2)①由图可知,左侧亚硫酸氢根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生成,为阴极区,则与其相连的a是直流电源的负极、b为正极。
②已知电解池的阴极室中溶液的pH在4~7之间为酸性,阴极区亚硫酸氢根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生成,电极反应为。
③NO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亚硫酸氢根离子,氮元素化合价由+2变为0、硫元素化合价由+3变为+4,结合电子守恒可知,反应为;
(3)图所示的电解装置可去除废水中的氨氮(次氯酸氧化能力强),根据题意可知,d极氯离子失去电子反应氧化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将氨氮氧化而除去,d极为阳极,c为阴极,与阴极相连的a为负极;
①由分析可知,a极为负极。
②由分析可知,d极反应式为;
(4)由图可知,空气通入的a极为正极,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VB2极为负极,VB2失去电子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B2O3、V2O5,反应为。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拟在实验室中探究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以及影响电流的因素。实验材料:相同大小的铜片、铁片、锌片,导线、电流计、烧杯、1mol L-1硫酸、3mol L-1硫酸、无水乙醇。
探究I:探究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1)下列装置中,能使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的有 (填字母)。
A. B.
C. D.
探究II:探究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
(2)实验装置和所得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 甲 乙 丙 丁
实验装置
电极间距离/cm 2 2 2 3
电流/μA 46.2 x1 65.3 x2
①实验乙和丙,可以研究 对电流大小的影响;若x1=54.5μA,通过对照实验乙和丙,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形成的电池工作时,电流强度越大。
②实验甲和乙,研究 对电流大小的影响;其中x1的值可能为 (填字母)。
A.36.5 B.52.6 C.60.8 D.70.6
③实验丁中测得x2=54.5μA,由对照实验丙和丁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请你再提出以一个影响电池电流大小的因素: 。
(3)若实验丙中溶液的体积为100mL,在10min内收集到标况下224mLH2,则用硫酸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答案】(1)BD
(2) 电极材料 两极金属活泼性差别越大 电解质溶液浓度 BC 电极间的距离越大,产生的电流越小(或电极间距离越小,产生的电流越大) 电极板的表面积大小、溶液温度等
(3)0.01mol L-1 min-1
【解析】(1)根据形成原电池的条件:①两个活性不同的电极;②形成闭合回路;③电解质溶液,可知BD装置中有电流产生;
(2)①乙和丙装置其他条件相同,只有电极材料不同,故研究两极金属活泼性对电流强度的影响;一般两极金属活泼性差别越大,形成的电流越大;
②实验甲和乙的电极材料相同、电极间距离相等,只有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不同,该对比装置研究的是电解质溶液浓度对电流强弱的影响;乙的浓度大于甲,故;并且乙和丙相比,丙中两极金属活泼性差别更大,故,则的值可能为BC;
③丙和丁的电极间距离不同,且,说明电极间距离越大,电流越小;或者电极间距离越小,产生的电流越大。除上述影响电流强度的因素,还有电极的表面积,以及电解液的温度等;
(3)实验丙中的反应为,根据方程式,
可知,
故。
16.回答下列问题
(1)火箭推进剂中较普遍的组合是肼()和,两者反应生成和水蒸气。已知:



和反应生成和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溶液常用于腐蚀印刷电路铜板,发生,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当线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则被腐蚀铜的质量为 g。
(3)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B为生物燃料电池的 (填“正”或“负”)极。
②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氧气,理论上生成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是 。
(4)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电池相比,该电池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式为:,
①放电时,负极,则正极反应为
②放电时, (填“正”或“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5)潜艇中使用的液氨液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
【答案】(1)
(2)6.4
(3) 负 22.4L
(4) 正
(5)
【解析】(1)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③×2-①-②×2得: 故其焓变;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故当线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则被腐蚀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质量为6.4g;
(3)①氧气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水,则A为正极;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为负极;
②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电池总反应为氧气和葡萄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每消耗1mol氧气,理论上生成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1mol,体积是22.4L;
(4)①由总反应可知,放电时,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氢氧根离子,正极反应为;
②放电时,负极反应,正极反应,可知正极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故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5)由图可知,a极氨气在碱性环境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氨气和水,反应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能力突破特训
时间:60分钟
选择题(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5分,共60分)
1.“盐水动力”玩具车的电池以镁片、活性炭为电极,向极板上滴加食盐水后电池便可工作,电池反应为2Mg+O2+2H2O=2Mg(OH)2。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镁片作为正极
B.食盐水作为电解质溶液
C.电池工作时镁片逐渐被消耗
D.电池工作时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2.已知:;;将和用盐桥连接构成原电池,下列情况下电动势的变化描述错误的是。
A.在和浓度相同情况下,做正极,做负极
B.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这时电池的电动势变小
C.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这时电池的电动势变大
D.在溶液和溶液中都加入过量氨水,这时电池的电动势变大
3.某同学根据化学反应Fe+Cu2+=Fe2+ +Cu,并利用实验室材料制作原电池。下列关于该原电池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正极 石墨棒 石墨棒 铁棒 铜棒
负极 铁棒 铜棒 铜棒 铁棒
电解质溶液 CuCl2溶液 CuCl2溶液 FeSO4溶液 FeSO4溶液
A.A B.B C.C D.D
4.用下表中实验装置探究原电池中的能量转化,注射器用来收集生成气体并读取气体体积,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装置 实验① 实验②
时间 /min 气体体积 /mL 溶液温度 /℃ 时间 /min 气体体积 /mL 溶液温度 /℃
0 0 22.0 0 0 22.0
8.5 30 24.8 8.5 50 23.8
10.5 50 26.0 10.5 未测 未测
A.①和②中的总反应方程式均为:
B.0~8.5min,生成气体的平均速率①<②
C.8.5min时,,对比①和②溶液温度,说明反应释放的总能量①>②
D.气体体积为50mL时,对比①和②溶液温度,说明②中反应的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电能
5.反电渗析是用离子交换膜将海水与淡水隔开,阴阳离子在溶液中定向移动将盐差能转化为电能的电池,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流由钛电极经负载、石墨电极、电解质溶液回到钛电极
B.CM膜为阳离子交换膜,AM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C.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Fe3++e-=Fe2+
D.含盐水中NaCl的浓度大于海水中NaCl的浓度
6.按如图装置所示,将镁条和铝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NaOH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电极发生反应为Mg-2e-=Mg2+
B.Al片做负极
C.电子由镁电极经导线流入铝电极
D.将NaOH溶液换成稀H2SO4,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不变
7.利用热再生氨电池可实现电镀废液的浓缩再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两室均预加相同的电镀废液,向甲室加入足量氨水后电池开始工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室电极质量增大
B.经隔膜进入甲室
C.乙室流出的溶液浓度更大
D.甲室反应方程式为
8.硼化钒()一空气电池是目前储电能力最高的电池,电池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为电池正极
B.电流由极经KOH溶液流向石墨电极
C.当外电路转移1mol电子时,1 mol 从电极移向石墨电极
D.电池工作过程中,电极区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9.如图所示,在水槽中装入蒸馏水后,铁块腐蚀速率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I>II>III B.I>III>II C.II>I>III D.II>III>I
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盐酸反应,测得反应热依次为、,
B 在锌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滴几滴溶液,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 降低了锌和硫酸反应的活化能
C 向某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溶液,溶液变黄色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D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产生气体的速率由慢到快 升温,活化分子百分率不变,活化分子总数增多
A.A B.B C.C D.D
11.下列关于四种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池I: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B.电池II:锌筒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电池III:是汽车使用的充电电池,又称为二次电池
D.电池IV:电极b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O2+4e-+2H2O=4OH-
12.一种新型的高比能量锌-碘溴液流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图中贮液器可储存电解质溶液,提高电池的容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放电时,电流由电极经外电路流向电极
B.充电时,从极区通过阳膜进入极区
C.放电时,减少,溶液中增加离子
D.充电时,电极反应式为: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13.两种电化学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金属活泼性:。回答下列问题: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下列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氢氧化钾与稀盐酸反应 B.灼热的炭与反应
C.在中燃烧 D.与反应
(2)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装置B将 能转化为 能。
(3)①装置A工作时,Zn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②装置B工作时盐桥中的K+流向 (填“”或“”)溶液。
③若装置B中负极金属的消耗速率为,则盐桥中K+的迁移速率为
(4)新型电池中的铝电池类型较多。
①Li-Al/FeS是一种二次电池,可用于车载电源,其电池总反应为,充电时锂电极连接电源的 极。
②Al—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汽车的电源,该电池多使用NaOH溶液为电解液。电池工作过程中,电路中通过3mol电子时,电解质溶液质量的变化为 。
14.完成下列小题
(1)绿色电源“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
正极为 (填“A电极”或“B电极”),H+移动方向为由 到 (填“A”或“B”),写出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2)SO2和NOx是主要大气污染物,利用下图装置可同时吸收SO2和NO。
①a是直流电源的 极。
②已知电解池的阴极室中溶液的pH在4~7之间,阴极的电极反应为 。
③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吸收NO的原理 。
(3)结合下图所示的电解装置可去除废水中的氨氮(次氯酸氧化能力强)。
①a极为 。
②d极反应式为 。
(4)VB2-空气电池是目前储电能力最高的电池。以VB2-空气电池为电源,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的反应为4VB2+11O2=4B2O3+2V2O5,VB2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拟在实验室中探究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以及影响电流的因素。实验材料:相同大小的铜片、铁片、锌片,导线、电流计、烧杯、1mol L-1硫酸、3mol L-1硫酸、无水乙醇。
探究I:探究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1)下列装置中,能使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的有 (填字母)。
A. B.
C. D.
探究II:探究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
(2)实验装置和所得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 甲 乙 丙 丁
实验装置
电极间距离/cm 2 2 2 3
电流/μA 46.2 x1 65.3 x2
①实验乙和丙,可以研究 对电流大小的影响;若x1=54.5μA,通过对照实验乙和丙,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形成的电池工作时,电流强度越大。
②实验甲和乙,研究 对电流大小的影响;其中x1的值可能为 (填字母)。
A.36.5 B.52.6 C.60.8 D.70.6
③实验丁中测得x2=54.5μA,由对照实验丙和丁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请你再提出以一个影响电池电流大小的因素: 。
(3)若实验丙中溶液的体积为100mL,在10min内收集到标况下224mLH2,则用硫酸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16.回答下列问题
(1)火箭推进剂中较普遍的组合是肼()和,两者反应生成和水蒸气。已知:



和反应生成和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溶液常用于腐蚀印刷电路铜板,发生,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当线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则被腐蚀铜的质量为 g。
(3)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B为生物燃料电池的 (填“正”或“负”)极。
②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氧气,理论上生成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是 。
(4)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电池相比,该电池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式为:,
①放电时,负极,则正极反应为
②放电时, (填“正”或“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5)潜艇中使用的液氨液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