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 语文园地四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围绕借助资料深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以及通过朗读表达课文的感情等方面的内容展开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搜集整理资料的作用和价值,了解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提升有感情朗读的能力,促进对课文所蕴含情感的体会。题旨在让学生体会、辨别词语的感彩,并学会正确运用。第二题旨在体会顿号的用法,能正确使用顿号。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旨在让学生体会、辨别词语的感彩,并学会正确运用;第二题旨在体会顿号的用法,能正确使用顿号。
“书写提示”编排了书写古诗的两种不同行款。《示儿》为横向书写,从左到右;《登鹳雀楼》为竖向书写,从右到左。并点明了古诗书写的格式要求,还点明了单个字书写时的注意事项,旨在引导学生书写时考虑整体性,注意行款整齐,提高书写质量。“日积月累”编排了十六个成语,分成两组。第一组主要表现太平盛世的景象,第二组主要表现国破家亡的境况。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能把握文字情感基调,通过语速、语调和节奏的变化读出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2.能发现“词句段运用”中第一部分里左右两组词语在情感色彩上的不同。会分辨褒义词和贬义词,并积累词语。
3.理解逗号的用法,并正确使用。
4.通过看图,了解横版与竖版两种写法。
5.积累有关描写国家政治民生的四字词语。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字情感基调,通过语速、语调和节奏的变化读出文字中蕴含的情感;会分辨褒义词和贬义词;了解横版与竖版两种写法;积累有关描写国家政治民生的四字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怎样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呢?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内容,交流关键信息:
(1)可以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从而更深刻第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
(2)可以结合更多的资料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
(3)通过朗读,可以把课文中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
3.回顾单元课文学,说说是怎样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的。
4.回顾课文片段,练习朗读,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1)读一读《少年中国说》中的片段,读出对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赞美。
(2)读一读《圆明园的毁灭》片段,读出对圆明园毁灭的痛心和惋惜。
第二板块 词句段运用
(一)体会成语的不同感彩
1.依次出示四组成语,对比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举世闻名 兴高采烈 足智多谋 呕心沥血
臭名远扬 得意忘形 诡计多端 处心积虑
交流,发现:每组成语意思相近,但是感彩不同。每组上面的成语都是褒义词,带有赞赏、喜爱、褒扬、钦佩的感彩;每组下面的成语都是贬义词,带有批评、否定、嘲讽、憎恨的感彩。
2.在语境中运用,结合具体的人物或事例,体会词语的不同感彩。
(1)中国的长城举世闻名,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游览。
(2)日本的靖国神社,供奉着二战的甲级战犯,可谓臭名远扬。
(3)得知学校要组织秋游的好消息,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奔走相告。
(4)如果取得一点好成绩就得意忘形,必然要栽跟头的。
(5)读了《三国演义》,我认识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认识了诡计多端的曹操。
(6)袁隆平为了研究杂交水稻,常常废寝忘食,呕心沥血。
(7)美国一些政客,总是处心积虑地打压中国,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步伐。
3.选择一个词语写一段话,写完后交流,看看词语的感彩运用是否恰当。
(二)体会顿号的用法
1.读句子,体会顿号的用法。
◇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交流,明确:顿号用于语句中并列的词语或短语之间,表示停顿。
2.给下面的语句加上标点符号,注意顿号的用法。
◇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没有人。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反馈,交流,特别提示:前后承接的词语或短语之间,不使用顿号!
第三板块 书写提示
1.观察教材中的两幅书写作品,说说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交流明确:
(1)横写应注意:
①从左往右写,标题和每行诗句都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
②诗句两边要留空,不能写得太满,否则就显得局促、拥挤;也不能留白太多,否则就显得空洞、小气。
③注意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努力把每个字都写好。
(2)竖写应注意:
①从右往左写,标题和每行诗句都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
②诗句上下要留天地,不能写得太满,否则就显得局促、拥挤;也不能留白太多,否则就显得空洞、小气。
③注意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努力把每个字都写好。
2.照着教材上的作品临写,或者自己写一写《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3.评一评,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全班展示,互相学习。
第四板块 学习“日积月累”
1.朗读下面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太平盛世 国泰民安 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
政通人和 人寿年丰 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
多事之秋 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生灵涂炭
家破人亡 哀鸿遍野 民不聊生 内忧外患
交流,明确:
上面两行成语,是太平盛世时期的社会景象。
下面两行成语,是战乱动荡时期的社会景象。
2.交流对前面两组成语的理解
太平盛世: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
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丰衣足食:衣服多,粮食足,形容生活富裕。
安居乐业:百姓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政通人和:政事通畅,人民和睦,形容国家安定。
人寿年丰:人健康,年成好,形容生活安乐美好。
夜不闭户:夜间睡觉不用关门户,形容社会风气好。
路不拾遗:没人捡路上丢失的东西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好。
3.出示两幅国泰民安的图片,说说想到了哪些成语。
4.交流对后面两组成语的理解
多事之秋:指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
兵荒马乱: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一片混乱的景象。
流离失所:百姓居无定所,四处流散。
生灵涂炭:百姓像掉在烂泥和炭火中,形容战乱时期人民遭难。
家破人亡:家庭破碎人死去,形容家庭遭受极大的不幸。
哀鸿遍野:到处都是哀鸣的大雁,形容战乱时期百姓遭难。
民不聊生:人民没办法生活,形容战乱时期百姓遭难。
内忧外患:国家内部状况令人担忧,外部又遭受敌人的威胁。
5.出示两幅战乱动荡的图片,说说想到了哪些成语。
6.抄一抄,记一记,注意难写易错的字。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学习课文时使用资料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朗读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在“词句段运用”板块,我们辨别了词语的感彩,梳理了顿号的用法。积累了一些描绘国家兴衰景象的成语。希望大家能够把握课上所学的内容,真正学有所获。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褒义词 贬义词
太平盛世 国破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