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西名校十月联合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贵族活动。根据材料王室“关心”“习用武事”“礼之大者”等
可知,商周时期的田猎具有祭祀、政治、军事等多种功能,故选C项;材料中没有说明田猎对
经济的影响,故排除A项;商周时期,王权尚未高度集中,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田猎具
有娱乐化的倾向,故排除D项。
2.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海权观念。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人的海
权观念从侧重海防与军事扩展到商业、航运、渔业等更多领域,这反映出国人对海权内涵的思
考逐渐深入,体现了国人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与深化,故选D项;列强侵华策略转变是从
直接军事、经济侵略变为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这与近代中国海权观念的变化没有必然关联,
故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近代中国的海权观念,未涉及其他国家的海权观念,得不出“海权成
为各国争夺的重心”的结论,故排除B项;开启国防近代化的是洋务运动,并非西学传播,故排
除C项。
3.B 【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变化。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林登·约翰逊上台后,美国对华
政策的强硬程度有所减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过社会主义建设,积极
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综合国力得到提升,成为第三世界的中坚力量,这迫使美国对华
政策作出调整,故选B项;20世纪60年代,中国既反美,又反苏,故排除A项;当时,中国确实
冲破了“一边倒”政策的束缚,但这不是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当时,中
国还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排除D项。
4.A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列举的人物是启
蒙运动的代表,他们进入官方文化机构,其著作在社会受到认可,这有利于促进启蒙思想的传
播,扩大启蒙思想的影响,故选A项;大革命前法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故排除B项;C项说
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启蒙思想传播的是科学和理性精神,但这不足以说明法国就是
当时世界文化中心,故排除D项。
5.C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与一战。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认为当
时对新生苏维埃政权构成最大威胁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在列宁的坚持下,俄国与德国
议和,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从而为巩固新政权赢得宝贵时机,故选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
在国内战争爆发后实行的,故排除A项;捍卫十月革命成果是目的,而不是具体措施,故排除
B项;俄国受协约国排挤,没有参加巴黎和会,故排除D项。
6.D 【答案】本题考查秦朝的中枢机构。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虽然丞相的地位高于御史大夫,
但是在中枢行政流程中,御史大夫扮演了皇帝与丞相间政务沟通的“传递者”角色,凸显了皇
帝对御史大夫的信任,反映了制约相权的意图,故选D项;由御史大夫来上传下达政令,并不
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丞相的监察,不是对地方的监察,故排除
B项;材料没有涉及文书制度,故排除C项。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第 1页(共4页)】 25-62犅
{#{QQABLQSEggioAJJAAAhCQw2ICkMQkAAACSgOREAAIAAACQNABCA=}#}
书
7.B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地方行政。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宋初年,宋朝实行地方分权,以
消除地方割据势力,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项;与唐代相比,宋初仍是路、州、县三级制,地
方层级并未减少,故排除A项;地方分权确实有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但这不是主要目的,
故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关于限制武将的信息,无法体现崇文抑武政策,故排除D项。
8.C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权力法案》与《大宪章》在限制王权
方面具有相似之处,而《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由此可见,英国君
主立宪制根源于历史传统,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政治走向是由资本主义发展
程度决定的,故排除A项;B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限制王权,并不等于自由
平等,故排除D项。
9.A 【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民国初年,虽然政党很多,但
是大部分政党并无统一的目标和政见,这不利于政党政治的发展,反映出当时政党政治发展
不成熟,故选A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导致政治格局混乱不堪,B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
项;政党林立,恰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不同社
会阶层之间的对立,故排除D项。
10.B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根据材料信息“1951年”及宣传画的
名字“发地照”,可以判断该宣传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它废
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的翻身解放,故选
B项;“一五”计划的实施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故排除A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
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故排除C项;
当时国民经济尚未全面恢复,故排除D项。
11.D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科举。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初的科举考试不仅要考四书五经,还
要考论道、时务策及其他方面的才能,这说明明初的科举取士注重综合素质,故选D项;四
书五经属于程朱理学的范畴,但论道和时务策不属于四书五经的内容,故排除 A项;“以法
为教”是秦朝的主要选官方式,故排除B项;科举取士体现了公平公正,但不是为了突出这一
特性,故排除C项。
12.B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英国文官人数变化。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968—1998年英国文
官人数呈下降趋势,这有利于减少财政支出,控制行政成本,故选B项;这一时期英国的行政
事务并未减少,故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文官这一种职业,无法据此得出整个英国社会的就
业情况,故排除C项;文官人数的减少,并不能反映国家治理水平下降,故排除D项。
13.C 【解析】本题考查清末选官制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清末举行的留学生考试中,合格
者被授予举人、进士出身,然后再依据此被授予官职,这体现了科举制的影响,故选C项;材
料没有将留学毕业生选官与其他选官方式进行对比,无法得出留学毕业生选官“成为官员选
拔的主要方式”的结论,故排除A项;留学毕业生选官适应了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但不能
说“满足了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故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留日学生占比非常大,没有信息
表明清末留学毕业生选官借鉴了日本的文官考试制度,故排除D项。
14.B 【解析】本题考查清代的法律。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清代法典中,律为纲,有稳定性,例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第 2页(共4页)】 25-62犅
{#{QQABLQSEggioAJJAAAhCQw2ICkMQkAAACSgOREAAIAAACQNABCA=}#}
为目,较为灵活,弥补律的不足,由此可见,清代法典兼顾稳定性与灵活性,故选B项;材料没
有体现清代法典在社会教化方面的作用,故排除 A项;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故排除C
项;材料没有涉及君主意志对法律的影响,故排除D项。
15.D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教会法。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教会法着力于恢复上帝秩序,重视
“对犯罪者灵魂的净化和道德的矫正”,这实质上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故选D项;教会
法和日耳曼法在中古时期各自独立发展,故排除A项;教会法不把刑罚看作是一种复仇的
满足,这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法律的至上性,故排除C项。
16.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
中国共产党多次在重大会议上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纳
入党章和决议,这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故选C项;改革开放以来,经
济建设一直是党的工作中心,故排除A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
径是发展经济,不是精神文明建设,故排除B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于2006年,晚于
材料中的时间,故排除D项。
17.(1)特点:自上而下,逐级考核;考核体系较完整;考核内容广泛,侧重政绩;考核频率较高;考
核具有公开性;赏罚分明。(6分,答出三点即可)
(2)表现:考核标准更为细化;考核程序非常严密;考课趋于法制化。(4分,答出两点即可)
弊端:考课等级烦琐复杂,部分考核标准形同虚设;唐代后期,考课制度的执行力下降。
(4分)
18.(1)态度:在法律范围内提倡和奖励。(2分)
意义:有利于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有利于改善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有利于推
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有利于巩固工农革命联盟;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
要基础。(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变化:由消灭其存在到让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2分)
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较
为落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政策的影响;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4分,答出两点即可)
19.(1)特点:注重财产权;内容广泛,体系规范;体现了传统和革命原则之间的妥协;注重实际运
用。(6分,答出三点即可)
(2)意义:完善了中国的法律体系;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推进了依法治国,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4分,
答出两点即可)
(3)认识:法制建设要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法制建设要不断与时俱进;不同国家
之间的法制建设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示例一
论题: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推动英国贵族体育的发展。(2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第 3页(共4页)】 25-62犅
{#{QQABLQSEggioAJJAAAhCQw2ICkMQkAAACSgOREAAIAAACQNABCA=}#}
阐述:中世纪基督教会把持着思想文化的话语权,受基督教神学的影响,基督教会排斥和压
制一些竞技体育活动。14世纪以来,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
冲击下,基督教神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教会的权威和影响力急剧下降,制约体育发展
的观念枷锁也被打碎,人们开始以理性、世俗的眼光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娱乐模式,这为体
育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贵族受到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将体育运动视为勇敢、节
制、理性的象征,体育运动在英国贵族中逐渐开展起来。(9分)
总之,近代思想解放有力地推动贵族体育的发展,体现出英国社会文化的进步。(1分)
示例二
论题:14—16世纪英国的体育运动带有浓厚的封建等级性。(2分)
阐述:中世纪时,英国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国家,各级贵族是统治阶层,可享受特权,这种特权
在体育领域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如禁止成年男性玩手球、踢足球、打曲棍球、狩猎等,但贵族
不在禁止之列。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国家,但
贵族的权益通过王室公告和国王命令的形式保存下来,甚至不断得到强化,在体育运动上表
现出明显的等级性,如禁止身份卑贱的人打网球、保龄球,部分运动成为贵族特权的专利,以
彰显贵族的显赫身份。(9分)
总之,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一定的政治属性,14—16世纪英国体育运动充分体现了
这一特点。(1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第 4页(共4页)】 25-62犅
{#{QQABLQSEggioAJJAAAhCQw2ICkMQkAAACSgOREAAIAAACQNABCA=}#}2024—2025学年山西名校十月联合考试
高 二 历 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田猎刻辞研究》中指出:“田猎是王室除祭祀、战争之外最为关心的一项活动。”《逸周书》记载:“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因搜狩以习用武事,礼之大者也”。这说明商周时期的田猎
A. 成为农耕经济的补充 B. 彰显了王权高度集中
C. 承担着多种社会功能 D. 呈现出娱乐化的倾向
2.表1所示为鸦片战争后一些历史人物关于海权的言论。这反映出
表 1
A. 列强侵华策略的明显转变 B. 海权成为各国争夺的重心
C. 西学传播开启国防近代化 D. 国人探索救亡道路的深入
3.1963年,林登 ·约翰逊就任美国总统后,延续了艾森豪威尔的“强硬关门”政策。但从1966 年开始,约翰逊政府的对华政策转向“遏制而不孤立”。这一政策调整主要是基于中国
A. 逐渐放弃反美的政治立场 B. 成为第三世界的中坚力量
C. 冲破“一边倒”政策的束缚 D.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18世纪中期,狄德罗编写《百科全书》时虽然屡遭挫折,但最终还是在巴黎完成编撰并顺利将其出版,伏尔泰、卢梭等人的著作也广受欢迎;孟德斯鸠、伏尔泰等进入法兰西学院等官方文化机构后,获得政府和一些权贵给予的职位、津贴。由此可知,当时
A.启蒙思想的影响力扩大 B. 法国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C. 追求科学理性成为共识 D.法国成为世界文化中心
5.1918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大会上,列宁警告说:“在我国,十分健康的婴儿——社会主义共和国——已经诞生,如果进行战争,我们就会使这个婴儿送命。”为此,俄国
A.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坚决捍卫十月革命成果
C.果断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推动巴黎和会达成协议
6.在秦朝,虽然丞相的地位高于御史大夫,但是每次皇帝颁布诏令,诏令都是先交给御史大夫,再由御史大夫转达给丞相的。丞相给皇帝的上书,也要先给御史大夫,让其代为转达。这反映出秦朝
A. 行政运转高效 B.注重地方监察
C. 文书制度完备 D.有意制约相权
7.北宋初年,承唐代道制而设立路,下设州和县。但路并不设首长,而是由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等机构分别管理民政、司法、财税和军政等事务,这些机构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统属关系,而是平行运作的。这一制度设计旨在
A. 减少地方行政层级 B. 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C.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D.贯彻崇文抑武国策
8.表2所示为英国《大宪章》和《权利法案》的部分条款。由此可知,英国
表2
A. 国王的好恶决定着政治走向 B.贵族割据势力威胁王权
C. 君主立宪制根植于历史传统 D. 自由平等思想源远流长
9.民国初年,先后以不同名称出现的政党有300多个。这些政党,绝大多数并不以相同的理想、信念、目标、政见而结合,多因臭味相投或意气相孚而结合,故多是权势的结合、金钱的结合。由此可知,当时
A. 政党政治发展不成熟 B. 政治格局混乱不堪
C. 政治民主化进程受阻 D. 不同阶层严重对立
10.图1是1951年新中国发行的宣传画《发地照》。该宣传画反映的事件
图 1
A. 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B. 实现了农民的翻身解放
C.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D.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11.洪武三年(1370年),明政府重开科举考试,明太祖亲自规定:考生参加各省乡试时,均需“试三场,观五事”,即“初场《四书》疑问,本经义及《四书》义各一道;第二场《论》一道;第三场《策》一道。中式(试)者,后十日复以五事试之,曰‘骑、射、书、算、律’”。这些规定说明,明初
A.科考范围限于程朱理学 B. 以法为教培养文吏书生
C.人才选拔突出公平公正 D.科举取士注重综合素质
12.表3所示为1968—1998年英国文官人数统计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英国
表 3
A.行政事务日益减少 B.行政成本得到控制
C. 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D. 国家治理水平下降
13.1905—1911年,清廷共举行七次留学毕业生考试,总计约1400人合格,合格者被授予举人、进士出身,其中留日学生占90%以上。有近千人被授予官职,大部分被分派入中央新设的学部、外务部、民政部、法部、农工商部等任职。由此可见,清末留学毕业生选官
A. 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B. 满足了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
C. 仍受传统选官制度的影响 D.借鉴了日本的文官考试制度
14.清代的法典编纂一般采取律例合编的方式。其中,律是“一定之法”,不可更改,律文可用来确定一些基本的原理原则;例是“无定之权”,统治者可运用条例“因时制宜”地调节“情伪无穷”的社会关系。由此可见,清代的法典
A. 强调惩治与教化并举 B.兼顾稳定性与灵活性
C. 成为礼法结合的典范 D. 主要体现君主的意志
15.《西方法律史》中写道:“与中世纪的日耳曼法不同,教会法并不把刑罚看作是一种复仇的满足,而看作是用惩罚手段,是对被犯罪破坏了的上帝秩序的一种恢复,因而在施加刑罚时必须考虑对犯罪者灵魂的净化和道德的矫正。”这说明教会法
A. 发展和完善了日耳曼法 B.具有浓厚的原始非理性色彩
C.蕴含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D.利于强化教会对人们的控制
16.表4所示是1981—1986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史实。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表4
A.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工作中心 B.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党对精神文明建设日益重视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建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汉代形成自上而下的考课制度,即由皇帝考核丞相、三公;丞相、三公考核郡国守相;尚书考核列卿;御史中丞考核刺史;郡国守相考核县令、丞、尉;县令长考核乡三老、啬夫。考课内容重在考课官吏的政绩,同时又包括考课官吏的才能品德。汉代考课一般是每年一小考,称为“常课”,三年一大考,称为“大课”。考核采用会议形式,公开举行评议,逐级汇总,最后由丞相总再上奏天子。根据政绩,汉代考课制度实行赏罚分明,赏有增秩、迁官、赐爵;罚有降体、贬职、免官,违法犯罪者依法治罪。
———摘编自戴苏林、赵厚廷《汉代官员的上计考绩制》
材料二
唐代,考课制度有了很大发展。根据“四善”和“二十七最”的考课标准,考核结果分为九个等级。在考课程序上,被考者先由地方读仪初评,各部门依此制作考簿,报送尚书省,由考功司作出审核和评出考第,尚书省在此基础上制作新的考簿,交由皇帝裁定。考核核定后,吏部发给应考者考牒,作为考课凭证。唐代在考课方面制定了一些法律,如《考课法》《唐六典》《唐律疏议 ·职制律》等。在实际运行中,考第等级中制定的最高的几个标准形同虚设。唐后期,随着中央权威的衰弱,出现了各部门按官职高下确定考等的现象。
——摘编自路欣《唐宋文官考课制度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考课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考课制度发展的表现及弊端。(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34年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提出根据地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其中,尽管工商业涉及“资本主义的部分的发展”,但由于它们“在经济上帮助革命战争的胜利,改善工农群众的生活,并在经济上巩固他们的联合”,党主张“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因此,在建设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党就已经在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私人资本主义与各种公有制形式并存、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思想雏形。
1956年底,毛泽东在与中国民主建国会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中一反三大改造期间 “让资本主义绝种”的态度,认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上海的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 ……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1957年,刘少奇在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二次会议上也提到“自由市场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摘编自董志勇、沈博《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百年探索》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根据地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的态度,并分析其意义。(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1957年党中央对自由市场的态度的变化,并说明 其背景。(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法典的第一部分是人法,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法典保持了革命的精神,但又放弃了革命时期采取的激进措施。在法典中,没有总则和过多的抽象概念,实际规范简洁明确。
———摘编自何方宁《浅议<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
2020年5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民法典吸收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整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事法律规范,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 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民法典由总则、人格权、合同、物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组成,以民事权利为红线构建民法典体系。
——摘编自王利明《体系创新:中国民法典的特色与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民法典》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的意义。(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制建设的认识。(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5
—————据张新等《英国体育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围绕“近代英国体育”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