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七年级上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 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七年级上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 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8 21: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温故知新
1.战国时期的重要战役?
2.商鞅变法的内容?
3.商鞅变法的影响?
4.“天府美自古堰来”,天府是哪里?堰指?
5.以下图片共同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哪一现象?
战国时期的双镰铁范
战国时期楚国龙凤虎纹丝织物
战国时期铜冰鉴
经济发展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1600年
夏朝建立
时空观念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5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周武王灭商,西周建立
周平王东迁洛邑,进入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开始
约公元前
2070年
约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221年


西周
东周
公元前
476年
战国
春秋
“春秋”:因与孔子编订的史书《春秋》年代相当而得名。
“战国”:因西汉刘向整理《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年代尺
前言: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
奴隶社会瓦解
封建社会形成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铁制农具、牛耕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单元题概括了这一阶段的特征,常考选择题)
第7课 百家争鸣
概念阐释: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学术流派或学者(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百家”泛指数量多,并不是指100家;“争鸣”指争论和辩解。
主要内容
大概念: 思想文化的发展
逻辑结构: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促使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重要史事: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各种联系:结构化
(1)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促使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春秋战国旧制度瓦解、旧制度确立是百家争鸣出现的基础。
重要结论: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7课 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老子和孔子的生平、著作和主要思想?
2.列表归纳儒、墨、道、法、兵家的代表人物、著作和主张?
3.百家争鸣的原因和影响?
内容
概要
01 课标解读
02 自学提纲
03 讲授新课
04 本课小结
05 巩固练习
1-2-3 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
1-2-4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和"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课标解读
百 家 争 鸣
自学提纲
春秋
道家
道德经

相互转化
安于柔弱
无为而治
春秋
儒家
论语

为政以德
苛政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仁政
礼治
兼爱 非攻
节俭
自然和民心
以法治国
孙子兵法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
老子和
《道德经》
孔子和
儒家学说
百家争鸣
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辩证法)
处世:以进为退、以柔克刚
核心思想:仁
道德准则:仁者爱人
政治:为政以德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治
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高峰
儒家
著作:《道德经》
墨家
核心思想:道
著作:《论语》
道家
政治:无为而治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教育: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法家
兵家
墨子:兼爱、非攻、节俭
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
韩非: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孙子兵法》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基础
本课小结
年代
姓名 李耳 国籍
学派
思想观点
政治主张
重要著作
地位
春秋后期
楚国
道家学派
①思想的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②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③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
《老子》又称《道德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下列材料分别体现了老子的哪一思想?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无为而治
老子
孔子 年代
姓名 国籍
学派
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育观点
重要著作
地位
名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
鲁国
儒家学派
①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
②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来重建社会政治秩序。③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①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什么意思?)
②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
《论语》弟子整理其言行而成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约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爱心和同情心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人际关系的准则和道德规范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仁”
孔子
这体现了孔子的哪一核心思想?
材料研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意义:“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道之以德”是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重要提醒4)
孔子
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生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学生 身份
司马耕、孟懿子 贵族
颜回、仲弓、子路 平民
公孙龙、任不齐 楚国人
孔子
有教无类
这体现了孔子的哪一教育思想?
指导意义:孔子在学习上强调,要抱着诚实求学和虚心请教的态度,向能者学习,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要把经常复习旧知和探求新知相结合,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
(重要提醒5)
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诚实求学
虚心请教
学思结合
复习旧知
下列孔子言论分别体现了什么学习理念?对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战国七雄
百家争鸣
“学在官府”
私学勃兴
百家争鸣
阅读教材,说出以下概念之间的关系
学派 代表人物 主张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兼爱”、“非攻”(反对战争)、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
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⑴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⑵韩非主张: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墨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子
⑴孙武的《孙子兵法》一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⑵战国时期,由于战争持续不断,军事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如吴起、孙膑等都撰有兵法著作
孙武、吴起、孙膑
百家争鸣
古为今用
孟子“仁政”
墨子的提倡节俭
墨子“兼爱非攻”
庄子“顺应自然”
以民为本
构建节约型社会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韩非子“法治”
依法治国
百家争鸣
材料研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补充在精编 孟子的主张里面)——《孟子滕文公下》
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精神?
精神: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人,才算真正的大丈夫。这是在强调做人要不卑不亢,要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百家争鸣
墨子的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主张 结合墨子生活的历史时期,说说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主张?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
——《墨子·尚贤上》
主张:尚贤(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与兼爱互利联系起来
墨子
原因:战国时期为等级社会,各诸侯国任用亲信、富贵之人,(不一定是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人治理国家,国家必乱。
墨子提倡任用贤能(真才实学)之人,国家才会富强,才能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百家争鸣
背诵:“百家争鸣”的影响?
⑴对当时: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⑵对后世: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
研读材料,阅读教材,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念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志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世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

课堂练习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鸟儿在天上飞,鱼儿在水中游,白云风荡,花开花落,并不依人的意志而运作。这一思想认识属于(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2.春秋后期,某学派首倡“仁爱”,以“爱”释“仁”,开创“仁爱”思想教化的先河。这一学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D
巩固练习
B
3.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知,韩非主张( )
A.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B.实行“仁政”,以德治国
C.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D.实行“兼爱”“非攻”
A
道教始祖是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世间事物有正反,顺应自然会转化。
万世师表是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周游列国传思想,仁者爱人定规范。
创办私学普教育,因材施教有方法;
诗书礼易乐春秋,经典论语世代传。
春秋战国乱悠悠,百家思想放光芒;
儒墨道法影响大,著书立说把名扬。
兼爱非攻是墨家,顺应自然是老庄;
依法治国韩非子,封建正统是儒家。
第7课 百家争鸣
孔子晚年时十分喜欢研读《易》。当时书籍主要写在竹简上,再用牛皮绳将这些竹筒按顺序编连起来。《易》深奥难懂,为了深入学习这部书,孔子把《易》翻阅了许多遍,甚至编连竹简的牛皮绳都披磨断了好几次,不断换上新的再读。即便这样孔子还谦逊地说:“如果给我增加几年寿命,到50岁时去学习《易》,便可以不犯大的过错。"这就是成语“韦编三绝”的来源
你能讲讲“韦编三绝?的故事吗?你从孔子身上学到了什么?
重视学习,坚忍持久的努力。只要能够付出努力,并持之以恒,
就能成为一名具有真才实学的行业专家,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人才。
孔子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反对苛政,为政以德
孔子
这体现了孔子的哪一治国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