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七年级上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 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七年级上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 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8 21:0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大 一 统 王 朝 的 巩 固
推恩
温故知新
一蹶不振
对地方的控制
兴修水利
耧车
五铢钱
盐铁 酒
经济基础
董仲舒
儒家学说
太学
儒家经典
儒学
漠北战役
卫青 霍去病
鼎盛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9年
秦统一中国
时空观念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138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秦朝灭亡
西汉建立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25年
东汉建立
184
黄巾起义爆发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题概括了这一阶段的特征,常考选择题)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内容
概要
01 课标解读
02 自学提纲
03 讲授新课
04 本课小结
05 巩固练习
1-3 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
课标解读
主要内容
大概念: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逻辑结构:光武帝的统治使得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豪强大族势力导致黄巾起义和东汉灭亡
重要史事:光武中兴、黄巾起义
各种联系:结构化
西汉末期和东汉政治与道教产生、佛教传入的因果关系
重要结论: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东汉的兴衰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
经济发展
教学目标(自学提纲)
时间+都城+人物
措施+影响
表现
史实+影响
史实+影响
原因+过程+人物+影响

公元9年
公元25年
刘秀建立东汉

王莽篡汉
光武中兴
东汉中期
外戚宦官专权
黄巾起义
公元184年
东 汉
新朝
本课小结
建立
鼎盛
灭亡

公元25年
公元9年
公元前202年
长安
洛阳
公元220年
西汉建立
新朝建立
东汉建立
西 汉

东 汉
东汉灭亡
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坐大,西汉帝国日衰。
根据材料分析西汉灭亡的原因。
写出年代尺上时间点发生的历史事件。
外戚:皇帝的母族、妻族
政治上:皇帝依靠外戚,大权旁落,朝政腐败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流离失所
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王莽的施政措施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西汉宗室刘秀乘机起兵,以“复汉”为旗号,与其他的农民起义军共同反抗王莽的统治。刘秀率军打败王莽的主力,势力壮大。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刘秀(光武帝)
公元25年
洛阳
阅读课本回答:政权又回到刘氏家族,刘秀如何让经历战争之后的泱泱大国重现生机?
1.东汉建立
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局面
(1)目的
(2)措施
①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
②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并减轻田租;
③减轻刑罚,赦免囚犯;
④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⑤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局面
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2.光武中兴
增加了劳动力,
缓和了阶级矛盾
加强了中央集权;整治了官场风气
加强了民族团结
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指出统治者政策的相同之处及启示。
背景 措施 影响
文景 之治 西汉建立,政局稳定,初步发展 注重农业生产,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轻徭薄赋(三十税一),赈济灾民。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光武 中兴 东汉初建,政权不稳,百废待兴 多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共同点:①重视农业生产;②轻徭薄赋;③减轻刑罚
启示:①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关注民生;
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等。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农业
手工业
①人们通常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②王景受命治理黄河,使被淹没的土地变成了良田。
冶铁、制瓷等手工业发展较快。
①当时发明的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质量。
②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已出现质量较高的瓷器。
青釉水波纹双耳瓷扁壶
牛耕画像石拓片
水排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3.东汉经济发展
东汉的大一统是否一帆风顺呢?
反映了东汉豪强大族的生活景象。
阅读第73、75页这两幅图的文字说明,回答:他们共同反映出什么现象?
东汉宅院画像砖
东汉绿釉陶水亭
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导致东汉灭亡的除了豪强大族势力外,还有什么政治原因?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1.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
东汉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
即位年龄小
在位时间短
王位更替快
根据材料,说一说东汉后期即位的皇帝在位有何特点?这会导致什么?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特点 )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早逝
幼主继位
_____听政
皇帝长大
依靠____
诛杀_____
夺回君权
____得宠
把持朝政
太后
宦官
外戚
宦官
_____专权
大权旁落
外戚
根据教材,归纳东汉外戚宦官如何交替专权?填空。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阅读以下材料,思考这给东汉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后汉书》
“跋扈将军”
“跋扈将军”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把数千平民当作自己的奴婢,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汉质帝。
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民生困苦,社会混乱。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
政治腐朽
民不聊生
阶级矛盾尖锐
想一想:人民群众会怎么做?
黄巾起义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请自主阅读课文,找出关于黄巾起义的相关史实:
背景(原因):
时间:
领导人:
性质:
结果:
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
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184年
张角(太平道创立者 第15课)
是一场有宗教色彩的、有组织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民众水深火热,农民起义爆发
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
没有推翻东汉

课堂练习
1.“身外戚,夺政权,建立新,西汉亡。”材料中的“外戚”指的是(  )
A. 李斯
B. 董仲舒
C. 王莽
D. 张骞
2.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
A.百家争鸣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藩镇割据形成
C
巩固练习
B
3.“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分别是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东汉光武帝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导致“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