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1.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汉初统治者采取什么政策?
3.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的共同措施有哪三项?
4.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叫什么?
公元前202年 刘邦 长安
休养生息
休养生息、重视农业、轻徭薄赋
文景之治
温故知新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9年
秦统一中国
时空观念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138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秦朝灭亡
西汉建立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25年
东汉建立
184
黄金起义爆发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题概括了这一阶段的特征,常考选择题)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汉武帝刘彻
“大一统”:中央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领导,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武帝刘彻,十六岁登基为帝,到七十岁驾崩,历五十五年,是与清朝康熙和乾隆相比在位时间排名第三位的皇帝。汉武帝是继秦始皇之后又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历史上经常以秦皇汉武并称。
内容
概要
01 课标解读
02 自学提纲
03 讲授新课
04 本课小结
05 巩固练习
1-3-1 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课标解读
主要内容
大概念: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逻辑结构:四框内容并列: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巩固大一统。
重要史事:推恩令、盐铁酒官营、尊崇儒术、北击匈奴
各种联系:结构化
汉初匈奴和亲政策与汉武帝北击匈奴;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不同;
重要结论: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教学目标(自学提纲)
1.阅读小标题,说出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大一统?
2用自己的话解释推恩令。它和迁徙豪强有何共同作用?
3.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如何加强经济管控?
4.董仲舒提出尊崇儒术的原因和具体措施?这和秦始皇的思想控制有何异同?
5.结合地图叙述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的过程和结果。
大 一 统 王 朝 的 巩 固
推恩
一蹶不振
对地方的控制
兴修水利
耧车
五铢钱
盐铁 酒
经济基础
董仲舒
儒家学说
太学
儒家经典
儒学
漠北战役
卫青 霍去病
鼎盛
本课小结
1.阅读小标题,说出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大一统?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政治:
削弱地方势力
经济:
加强经济管控
思想:
尊崇儒术
军事:
北击匈奴
诸侯王势力强大,
严重威及国家统一
烦恼一:
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
烦恼二:
政治烦恼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如何解决烦恼一?
这两股势力成为离心力量!
哪位皇帝采纳晁错建议剥夺诸侯权利?结果如何?
削弱地方势力
汉景帝
七国之乱
1.汉景帝花了三个月平定了七国之乱。诸侯王的势力问题有没有彻底解决?
2.这时,谁给汉武帝出了一个金点子?他怎么说的。
削弱地方势力
1.景帝削藩
结 果:
内 容:
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提出者:
主父偃
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叛乱。
诸侯国土
封土分一次
封土再分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削弱地方势力
2.推恩令(用自己的话解释推恩令)
阅读教材,归纳汉武帝在政治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措施:②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效果:这些豪强离开故地,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势力被削弱。
③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④确立察举制。推举有才能的人,授予官职。
作用: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削弱地方势力
3.刺史制度+察举制
二、加强经济管控
观察图片,阅读教材,简述汉武帝时经济发展的表现。
汉朝耧车
① 楼车,汉朝出现的播种工具,以人或畜为动力,一人扶楼,可将开沟、播种、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
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
农业:①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重视兴修水利。新修建的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田地数万顷,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②播种工具楼(lóu)车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手工业:纺织、冶炼、 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加强经济管控
1.经济发展表现
我们还学过哪个朝代生产工具的革新?
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材料一:
讨匈奴,通西域,军费开支浩繁,加上天灾不断,百姓四处流亡,国库空虚。
材料二:
富商大贾[gǔ],冶铸鬻(yù)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左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朕很是烦恼
2、商人控制冶铁铸币卖盐(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3、商人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1、国家财政困难
经济烦恼
两则材料说明汉武帝面临怎样的经济烦恼?
加强经济管控
如何解决烦恼二?
经济问题
解决措施
私人铸币现象存在
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造五铢钱;
盐铁经营权掌握在豪强手中
②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③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作用:
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为了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
汉代五铢钱
“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
加强经济管控
2.措施+作用
《汉书》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罢半两钱,行五铢钱”。
这两种货币分别叫什么?分别出现于哪个朝代?
秦 半两钱
西汉 五铢钱
加强经济管控
施行仁政以德治国
严刑峻法以法治国
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朕很是烦恼
思想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士人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朕寝食难安哪!
思想烦恼
1.这回谁给汉武帝提供了金点子?
尊崇儒术
说说董仲舒建议的内容。你认为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建议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翻译:所有不属于儒家,六艺,范围之内,不符合孔子学说的学派,都禁绝其理论,不许它们与儒学并进,使邪恶不正的学说归于灭绝,这样做了就能政令统一,法度明确,臣民就知道该遵循什么了。
①为稳固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②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作用:从此,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尊崇儒术
2.措施+作用
观察图片,思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背后有什么相同之处?
相同之处:都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秦始皇:焚书坑儒,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汉武帝:尊崇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把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
汉代讲经图
秦坑儒谷
尊崇儒术
3.秦汉对比
军事烦恼
秦汉之际冒顿(mò dú)单于(chán yú)统一蒙古草原,不断南下袭扰,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朕很是烦恼
北击匈奴
观看视频,阅读教材,梳理秦末汉初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
观看视频:秦末汉初的匈奴问题
①秦末汉初,游牧与漠北草原的匈奴,在首领冒顿(Mòdú)单于的率领下,统一了漠北地区,并不断南下袭扰。
②汉初推行的和亲政策
③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
北击匈奴
1.背景
观察图片,阅读教材,简述汉武帝是如何解决匈奴问题?
卫青墓
霍去病墓
①战争:公元前119年,汉军发起漠北战役,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
结果:大获全胜,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一部分匈奴人归附西汉,另一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②设置管辖机构: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北击匈奴
2.卫青与霍去病
肆
课堂练习
1.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提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的整合与凝聚……”针对“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 )
A.焚书坑儒 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C.八股取士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汉武帝一方面加强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实行彻底的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地方铸钱,统一货币;另一方面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发展 B.使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
C.使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D.使朝廷对社会的经济控制加强
D
巩固练习
D
3.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
A.夏商周的更替 B.动荡的春秋时期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D.东汉的兴衰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