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PPT)
蒹葭
学习目标
1.感知诗歌的内容。
2.体味诗歌美感。
3.感受古诗的独特魅力。
蒹葭
jiān jiā
解 题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皆生于水边。
“芦苇”
《秦风》
《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在《秦风》中独标一格,是中国第一首朦胧诗。
《诗经》中的意象绝大多数都是零散的,不能成为独立审美对象。《蒹葭》艺术技巧成熟,圆融,是《国风》乃至《诗经》中唯一具有完整,统一意象群的作品,可以上升到意境和风格的高度。是中国第一篇成熟的抒情作品。因此《蒹葭》在《诗经》中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读出美的味道
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读出美的味道 。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Sù huí
jiān jiā
qī
xī
méi
jī
chí
sì
zhǐ
蒹葭 ,白露 。
所谓伊人,在水 。
溯洄从之,道阻且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
蒹葭 ,白露 。
所谓伊人,在水 。
溯洄从之,道阻且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
蒹葭 ,白露 。
所谓伊人,在水之 。
溯洄从之,道阻且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
重章叠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第一章
韵脚:苍、霜、方、长、央
ang
说一说,押什么韵,韵脚是什么?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第二章
韵脚:萋、晞、跻、坻
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第三章
韵脚:已、涘、沚
i
译读,疏通文意
【译文】大片的芦苇茂盛, 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思念的心上人呀, 就在河的那一方。 逆流而上追寻她, 道路艰险又漫长。 顺流而下追寻她, 她好像站在水中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译文】大片的芦苇茂盛, 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 我所思念的心上人呀,她就站在河的那岸。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艰险有高陡。顺流而下去寻访, 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高地上。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译文】大片的芦苇繁茂鲜亮, 清晨的露水还未干。 我所思念的心上人呀, 她就站在河那边。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艰险又曲折。顺流而下去寻访, 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陆地上。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小伙子对所爱之人的苦苦追寻,却始终可望而不可即的过程。
蒹葭
苍苍——伊人在水一方——道阻且长
第一章: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相会的艰难。
萋萋——伊人在水之湄——道阻且跻
第二章: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怅惘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采采——伊人在水之涘——道阻且右
第三章:反复咏叹,表现了对可望而不可即的伊人深沉的相思之情。
反复咏叹
伊人难求
蒹
葭
反复咏叹
在水一方
伊人难求
伊人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结构内容
全诗共三章,各章之间有什么特点?
重章叠句
蒹葭苍苍(萋萋/采采),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之湄/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跻/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坻/沚)。
反复咏叹 回环往复 深化意境
三章
每章前两句——写景——以景起兴
三、四两句——点明主题
五到八句描写追寻的情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写景句:
秋景愈加萧瑟
暗示时间推移,
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叙事抒情句
1、每章三四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之湄/之涘)
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失望惆怅之情。
2、五到八句: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跻/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坻/沚)。
“溯洄”“溯游”体现了地点的变化,道路也愈加艰险,暗示了“伊人”的踪迹是飘忽不定、难以寻觅的,给人一种朦胧感和含蓄美。体现了主人公不畏艰险地追求所爱之人,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求而不得的苦闷怅惘之情。
苍苍—— 萋萋——采采:茂盛的样子
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这些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执着思念、锲而不舍的精神。
伊人
水一方
水之湄
水之涘
可望
男主
人公
溯洄从之
道阻长
道阻跻
道阻右
溯游从之
水中央
水中坻
水中沚
不可即
苦闷、
怅惘、
失望、
凄苦
执着追求
思路图
品味探究
1、诗歌是怎样写景的?
蒹葭
苍苍
萋萋
采采
凄凉清冷
寂寞感伤
白露
为霜
未晞
未已
朝露结融
时间发展
景物描写作用:
1、点明时令、环境,
2、描绘了一幅凄清萧瑟、露凝霜结的晚秋图,
3、渲染了浓烈的凄清寂寞气氛,
4、衬托了主人公凄婉惆怅之情。
水之方
水之湄
水之涘
可望
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道阻长
道阻跻
道阻右
水中央
水中坻
水中沚
不可即
主人公
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怅之情。
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2、这首诗怎样写人的?
伊人
3.人物形象分析
伊人:高洁、可敬、值得尊重的;
男子:情真意切,不畏艰险,执着追求,坚贞不渝。
4.如何理解这首诗抒发的感情?
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对意中人强烈的思念之情,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忧伤和怅惘。
5.《蒹葭》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更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
不重复。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
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执着思念、锲而不舍的精神。
6.《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1)时间的推移,暗写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伊人”的时间之长;
(2)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踪迹的缥缈难寻;
(3)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执着思念、锲而不舍的精神。
诗歌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通过诗中主人公不停地追寻伊人的过程,可以间接反映出伊人的美丽动人。“伊人”虽音容体貌均无,但在叙述中始终让其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故让人觉得其身影无处不在。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这首诗歌以清秋为背景,通过对实际情况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抒发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对意中人强烈的思念之情,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忧伤和怅惘。揭示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主 题
多种主题说
多种主题说
爱情说:意中人
招贤说:贤才
理想说:象征理想
《蒹葭》的这种主题的多义性体现了诗歌含蓄朦胧的意境美。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企慕思见”之情、“执着追求”之意、“坚贞不渝”之志是不变的。
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古人把《蒹葭》解释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
爱情诗;
但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共鸣,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蒹葭》的再现。
“追寻”
年少时,“伊人”也许是你心中暗自欣赏却无法触碰的爱情,长大了,“伊人”也许是你心中还未实现的理想与抱负,就如同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中写到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与人生际遇下,我们心中的伊人也会随之变化,你读每一首诗的感觉也会因时因地而发生变化。
我想,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它最大限度的诠释了最初的美好,同样,也使我们这些后来人在欣赏这些诗作时再一次审视生命,诠释自己。
希望每一位读过《蒹葭》的同学,你们心中都有一位“伊人”,她是你愿意历尽千辛万苦的追寻,是你明明知道“道阻且长”却依旧不会停下的脚步,是你明明知道它“在水一方”却依然选择跋涉万里,当然,更希望你们心中的“伊人”,不仅仅是因为爱情。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托物起兴
各章前两句用岸边的秋景起兴,引出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追求。
2.情景交融
秋景萧瑟,烘托出主人公孤寂彷徨凄婉之情,为人物活动提供特定背景。
艺术特色
3.虚实相生
实写蒹葭、白露、小洲、河流等,而所谓的伊人则是虚写,飘忽不定,朦胧缥缈,无处可寻。
4.重章叠句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反复咏叹,节奏鲜明,韵律优美,造成回环往复的效果,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渐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拓展延伸
从诗的语言、景物、人物、表现手法、情感、抒情方法等方面,
说一说这首诗“美”在哪?
1.朦胧美
(1)主题朦胧:爱情、理想、求贤;
(2)意境朦胧:秋晨露重霜浓,伊人身份不确定,若隐若现,可望难求。
2.含蓄美
(1)没有直接抒情,只写男主人公不断追寻时的热烈和焦急,形象而含
蓄地表现出相思和失望的痛苦。
(2)未刻画伊人和主人公的形象,结局给人想象的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
3.音乐美
(1)重章叠句,反复咏叹,情感逐渐加深,极具感染力。
(2)每章用韵,具有音韵美。
《关雎》和《蒹葭》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1.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是当时的民歌;
2.都运用“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寄意;
3.大量使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反复咏唱;语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一般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而是富于变化;
4.都有使用了双声叠韵词,富于声韵美。
不同点:
1、《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蒹葭》一诗则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2、《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加浓郁。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2、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qí),齿如瓠犀(hùxī),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名篇名句:
拓展延伸
5、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6、秩秩斯干(通“涧”),幽幽南山。
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8、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巩固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好逑(hàoqiú)
B.寤寐思服(wùmèi)
C.蒹葭苍苍(jiānjiā)
D.溯洄从之(sùhuí)
A
解析:hǎoqiú
2.下列各项中对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流走)
B.参差荇菜,左右芼之(挑选)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跟随、追寻)
C.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路)高]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茂盛鲜明的样子)
D.溯洄从之,道阻且右(向右迂曲)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干)
A
3.对诗中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窈窕淑女”中的“淑女”是说这个女子很贤淑。
B.“君子好逑”中的“君子”在当时是对贵族的泛称,可见“君子”的社会地位不低。
C.“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睡着和醒来,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D.“参差荇菜”中的“参差”,形容荇菜不仅长得茂盛,而且长得十分整齐。
C
解析:“寤”和“寐”应该是分别指醒时和睡时。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B.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象之词。
B
解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错误。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A
解析: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起兴的手法。
B《关雎》这首诗是按照“表达爱意—饱受思念之苦—幻想愿望实现”这样的线索展开的。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主人公那种深深的爱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二者在内容方面没有多大的差别。
D
7.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 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D
8.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A
解析:没有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
9.理解默写。
(1)《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
醒着梦里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主人公苦苦思慕采荇菜之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强烈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2)《蒹葭》中描写露浓霜重的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