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单元检测卷【B卷·培优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如下三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主题解读最精准的是( )
A.冷战局面的形成 B.世界格局的演变
C.霸权主义的萌芽 D.殖民体系的瓦解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历华盛顿会议等,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世界格局的演变,B项正确;凡题干反映的是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冷战局面的形成表述片面,排除A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没有反映霸权主义的萌芽,排除C项;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反映殖民体系的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
2.1946年3月,丘吉尔受邀到美国进行演讲,他使用“铁幕”一词,来形容当时的苏联把西方国家与东欧隔绝开来的状况,并把两种意识形态在地域之间的对立归咎于苏联。丘吉尔的主张得到了美国杜鲁门政府的共鸣,于是美苏之间的冷战宣告开始。冷战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二战后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时期
B.美国认为它的制度和观念是最优越的
C.美苏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对立
D.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C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苏联为了自己利益,采取针对的措施,美苏进入40多年的冷战,C项正确;二战后世界进入美苏对峙时期,排除A项;美国认为它的制度和观念是最优越的是美国推行冷战的原因,不包括苏联的原因,排除B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属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3.二战后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曾推出1947年“全球流感规划”、1952年“全球流感监测网络”、1955年“全球消灭疟疾计划”、1967年“全球根除天花计划”等计划项目,但全球合作整体进展缓慢。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防疫体系尚未开始建立 B.做法突破了国家主权界限
C.世卫组织缺少有效管理机制 D.冷战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
【答案】D
【详解】由题干中的时间“1947、1952”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结合题干内容,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防疫推出的多个方案,整体进展缓慢,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正处于冷战时期,东西方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制约了全球合作,D项正确;由题干中“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工作”可知全球防疫体开始建立,排除A项;全球防疫需要主权国家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协调,“突破了国家主权界限”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全球防疫除了需要世卫组织的有效管理和协调外,还需要国家间的配合,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4.《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评论道,他曾以为欧洲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但现在忽然发现了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该评论
A.指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B.看到欧洲推行福利政策阻力重重
C.揭示了高福利政策存在的弊端 D.希望欧洲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C
【详解】据材料“他曾以为欧洲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但现在忽然发现了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福利政策的弊端,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而不是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福利政策的弊端,而非福利政策推行的阻力,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未涉及经济管理的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
5.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对于西方的“福利国家”认识正确的是( )
A.开启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B.解决了西方社会的根本矛盾
C.只会导致社会负担的加重 D.是广大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再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建立“福利国家”的原因是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家的利益和统治,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建立起了“福利国家”,D项正确;“福利国家”开启的时间是经济大危机之后,而非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排除A项;“福利国家”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福利国家”是广大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未涉及只会导致社会负担的加重,排除C项。故选D项。
6.“美国和苏俄已经成为超级大国,它们的地位在战后年代里由于核武器的发展越来越巩固了。……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为了避免“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欧洲人( )
A.推动建立联合国 B.推进一体化进程
C.建立“福利国家” D.发起不结盟运动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欧洲受苏联的威胁和美国控制,同时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欧洲国家只有走向联合,才能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的发展,为了避免“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欧洲人推进一体化进程,B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福利国家”,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7.二战后苏联实际上并没有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苏联经济主要还是在苏联和东欧那个小范围圈里循环,经济慢慢停滞下来。苏联在全球化浪潮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反被边缘化了。苏联被边缘化( )
A.根源于两极对峙格局 B.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苏联改革失误所致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联经济主要还是在苏联和东欧那个小范围圈里循环,经济慢慢停滞下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苏联的赫鲁晓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等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即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使苏联始终没有加入经济全球化的队伍中,被边缘化,因此苏联被边缘化是苏联改革失误所致,D项正确;依据题干“二战后苏联实际上并没有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可知材料涉及的是经济方面的因素,排除AB项;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是被边缘化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
8.某学者说:“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李鸿章自嘲为“大清王朝的裱糊匠。”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和洋务运动存在的相同问题是( )
A.没有使国家实现富强 B.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
C.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D.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进行改革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彻底改变斯大林模式;根据材料“李鸿章自嘲为‘大清王朝的裱糊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主张不改变清王朝体制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说明两者都没有彻底改革旧体制,B项正确;没有使国家实现富强的表述只符合李鸿章,不是两者的共同点,排除A项;赫鲁晓夫时期是社会主义政权,不涉及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问题,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发展重工业,排除D项。故选B项。
9.《国家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三重镜像——“见山是山,界限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其中,由“界限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新中国建立 B.欧盟成立 C.两极对峙 D.苏联解体
【答案】D
【详解】根据关键信息“界线分明”和“世界变平”等,解读题干,题干反映的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界线分明是指两极格局,世界变平是指两极格局瓦解,而苏联解体是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10.某历史小组搜集了以下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地图:《非洲独立进程图》 视频:《巴拿马运河主投交接仪式》 文章:《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运动高涨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再次扩张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地图:《非洲独立进程图》”“视频:《巴拿马运河主投交接仪式》”“文章:《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可知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旧的殖民体系逐渐走向瓦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并且诞生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如非洲独立浪潮瓦解了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1999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1955年亚非国家召开万隆会议,显示了亚非人民联合反帝反殖的精神,C项正确;题干所述的这些资料与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运动高涨有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将“南美的解放者”“章西女王”“甘地”“非洲年”等资料整理为一个专题。最恰当的主题是
A.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
C.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 D.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袖,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章西女王是19世纪中期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中的领导者,甘地在一战后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由此可见这些事件都属于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C项正确;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只对应题干中“章西女王”“甘地”,与“南美的解放者”“非洲年”不符,排除A项;题干的主旨是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并不时强调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或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排除BD项。故选C项。
12.民族解放运动也称“民族民主运动”,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主要线索之一。下列史实共同呈现了当时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
1956年 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1959年 古巴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90年 纳米比亚宣布独立
A.捍卫国家主权 B.争取民族独立
C.反对殖民侵略 D.发展社会主义
【答案】A
【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依据题干中“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1959年古巴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90年纳米比亚宣布独立”可知,体现了二战后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A项正确;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是在实现民族独立之后,排除B项;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旨在捍卫国家主权,并不是反对殖民侵略,排除C项;题干中列举的史实中只有古巴宣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第13题10分,第14题8分,第15题10分,第16题8分,共36分。
13.(10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殖民体系三个方面,是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自我完善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材料一 英美法德,西方近代史上较早确立民主制度的国家。四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独立战争,或王朝统一战争,实现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为巩固政权,各国分别颁布宪法,确立适合各国国情的民主制度。这四个国家在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代议制更是四国民主制度共同的特征。
——《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多样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英、美两国各自确立的民主制度,并概括美国独立战争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来临时代所起的作用(3分)
材料二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直接影响了约5200万农民和200多万私有土地主的农奴的地位。相比较而言,同时代美国400万黑人奴隶在内战后获得的解放,并不是经过和平的法律程序。农奴和黑奴的解放使他们可以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物,有权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可以自由转换职业。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俄国农奴和美国黑奴获得自由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材料三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十八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评价这次“产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2分)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辛殖民地的独立要求……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4)材料四中的两位历史人物领导殖民地人民分别反抗的是哪国的殖民统治?依据材料四、概括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3分)
【答案】(1)民主制度: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制共和国(或总统共和制)。(1分)
作用: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产生深远影响。 (2分)
(2)不同:俄国通过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内战)废除了奴隶制。 (2分)
(3)社会进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促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等。
社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工人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等。 (2分)
(4)国家:西班牙,英国。(1分)
原因:殖民地人民坚持不懈的反抗斗争,二战削弱了帝国主力量(或对殖民主义进行了致命打击),世界反法西联盟建立,万隆会议的召开等。 (2分)
【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一“英美法德,西方近代史上较早确立民主制度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获得民族独立,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共和国(或总统共和制)。
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产生深远影响。
(2) 不同:根据材料二“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直接影响了约5200万农民和200多万私有土地主的农奴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通过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根据“相比较而言,同时代美国400万黑人奴隶在内战后获得的解放,并不是经过和平的法律程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内战)废除了奴隶制。
(3) 社会进步:根据材料三“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十八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根据“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促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等。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工人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等问题。
(4)国家:根据“玻利瓦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领导拉美独立运动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根据“甘地”结合所学知识,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原因:根据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殖民地人民坚持不懈的反抗斗争,二战削弱了帝国主力量(或对殖民主义进行了致命打击),根据材料“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可归纳出世界反法西联盟建立,根据“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可归纳出万隆会议的召开等。
14.(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拉丁美洲、印度相继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主改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1)阅读材料一,写出19世纪推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改革一例。写出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代表人物一位。(2分)
(2)阅读材料二,分别用一例史实说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拉丁美洲的民主改革”。(2分)
(3)阅读材料三,写出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在非洲土崩瓦解的标志性事件。哪一事件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2分)
(4)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形势,请你为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2分)
【答案】(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玻利瓦尔(圣马丁)
(2)印度甘地两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3)纳米比亚独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科技兴国;教育兴国;国际间团结合作,走共同发展的道路;走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发展路线;安定团结,为发展创造环境;争取民族独立和维护国家统一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指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如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人物有南美洲北部的玻利瓦尔和南部地区的圣马丁等人。
(2)根据所学可知,一战后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以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影响深远。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就是“拉丁美洲的民主改革”的典型事件。
(3)根据所学可知,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20世纪50年代,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不结盟运动。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
(4)根据所学可知,亚非拉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受到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的影响,发展受到很大阻碍,为此,发起不结盟运动,说明亚非拉国家要发展必须加强国际间团结合作,走共同发展的道路;通过一些国家的民主改革可知,国家要发展要走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发展路线;当然国家发展进步的前提是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争取民族独立和维护国家统一是首要条件。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要向先进国家学习,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发展科技等等。
15.(10分)召开会议或成立组织是化解矛盾、协调利益的重要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11月—1922年2月在美国倡议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提出了指导东亚行为的新原则,这些新原则包括:第一,以国际合作代替国际竞争;第二,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行政之完整,不再苛求新的在华特权和势力范围,使中国获得发展机会和必要的援助;第三,开放原则的国际化和制度化。
——《世界近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1942年1月,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了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共同宣言——《联合国家宣言》,该宣言保证缔约各国互相合作,竭尽人力物力,打败德意日及其附庸国,不得单独停战媾和。签署这个宣言时,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居于领衔地位。
——《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其原因》
材料三 在东西方冷战对峙的大背景下,所谓“大家庭”“集团政治”“势力范围”等方式都没有处理好国与国关系,反而带来了矛盾、激化了局势。万隆精神,真正超越了冷战的时空束缚,摒弃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凝聚起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日报《“让万隆精神绽放新的光彩”》
材料四 欧洲一体化已经改变了欧洲的面貌:它是欧洲人民愿望的自然产物;自由和永久的和平取代战争,理解和尊重代替冲突,猜忌与仇恨……这是我们创建一个更加光明、更加强盛的未来的关键,为我们自己,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
——2006年欧盟委员会公告
(1)材料一中,与会各国为实现“开放原则”与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简述其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在两次华盛顿会议上国际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写出万隆精神的作用,促成这种精神形成的方针是什么?(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欧洲一体化改变欧洲面貌”的具体表现。(2分)
【答案】(1)条约:《九国公约》;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便利;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打破了日本几乎独霸中国的局面;客观上促进中国收回了一定的主权利益等。
(2)变化:中国由一战时国际地位低下,到二战时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原因:中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其利益在战后未得到保障,国际地位低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是亚洲主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有力地支援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国际地位提升。
(3)作用:凝聚起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方针:求同存异。
(4)欧盟成员国越来越多;欧盟发行了单独的货币——欧元;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欧盟内部成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和居住;欧盟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提高了国际地位,成为推动世界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重要力量。
【详解】(1)依据材料信息“1921年11月—1922年2月在美国倡议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行政之完整,不再苛求新的在华特权和势力范围,使中国获得发展机会和必要的援助”可知,1921---1922年,在美国的倡议下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内容有: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九国公约》的签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便利;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打破了日本几乎独霸中国的局面;客观上促进中国收回了一定的主权利益等。
(2)依据材料信息“签署这个宣言时,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居于领衔地位”,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由一战时国际地位低下,到二战时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原因:中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其利益在战后未得到保障,国际地位低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有力地支援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国际地位提升。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摒弃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凝聚起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可知,万隆精神凝聚起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4)依据材料信息“欧洲一体化已经改变了欧洲的面貌:它是欧洲人民愿望的自然产物;自由和永久的和平取代战争,理解和尊重代替冲突,猜忌与仇恨”可知,1993年,欧盟成立,欧盟成员国越来越多;欧盟发行了单独的货币——欧元;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欧盟内部成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和居住;欧盟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提高了国际地位,成为推动世界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重要力量。
16.(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919年 扎格鲁尔等人领导的华夫脱运动
1920年 甘地发动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33年 罗斯福实行“新政”
1934年 卡德纳斯当选为墨西哥总统并进行改革
1952年 埃及爆发革命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
1959年 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
(1)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是什么?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标志事件是什么?(2分)
(2)选择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例清晰)(6分)
【答案】(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万隆会议。(2分)
(2)观点: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论述:1861年,俄国面对农奴制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等,推动了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8年,日本面对民族危机,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的改革,采取废藩置县,殖产兴业等措施,推动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1933年,美国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走出困局,对美国及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面对社会危机,统治者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6分)
【详解】(1)标志:根据所学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事件:根据所学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选择题干表格中的相关历史事件,根据其共同点,归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楚,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择事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根据它们的共同作用可拟定观点为: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为:1861年,俄国面对农奴制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等,推动了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8年,日本面对民族危机,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的改革,采取废藩置县,殖产兴业等措施,推动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1933年,美国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走出困局,对美国及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面对社会危机,统治者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最后可小结,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单元检测卷【B卷·培优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如下三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主题解读最精准的是( )
A.冷战局面的形成 B.世界格局的演变
C.霸权主义的萌芽 D.殖民体系的瓦解
2.1946年3月,丘吉尔受邀到美国进行演讲,他使用“铁幕”一词,来形容当时的苏联把西方国家与东欧隔绝开来的状况,并把两种意识形态在地域之间的对立归咎于苏联。丘吉尔的主张得到了美国杜鲁门政府的共鸣,于是美苏之间的冷战宣告开始。冷战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二战后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时期
B.美国认为它的制度和观念是最优越的
C.美苏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对立
D.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3.二战后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曾推出1947年“全球流感规划”、1952年“全球流感监测网络”、1955年“全球消灭疟疾计划”、1967年“全球根除天花计划”等计划项目,但全球合作整体进展缓慢。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防疫体系尚未开始建立 B.做法突破了国家主权界限
C.世卫组织缺少有效管理机制 D.冷战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
4.《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评论道,他曾以为欧洲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但现在忽然发现了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该评论
A.指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B.看到欧洲推行福利政策阻力重重
C.揭示了高福利政策存在的弊端 D.希望欧洲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5.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对于西方的“福利国家”认识正确的是( )
A.开启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B.解决了西方社会的根本矛盾
C.只会导致社会负担的加重 D.是广大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6.“美国和苏俄已经成为超级大国,它们的地位在战后年代里由于核武器的发展越来越巩固了。……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为了避免“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欧洲人( )
A.推动建立联合国 B.推进一体化进程
C.建立“福利国家” D.发起不结盟运动
7.二战后苏联实际上并没有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苏联经济主要还是在苏联和东欧那个小范围圈里循环,经济慢慢停滞下来。苏联在全球化浪潮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反被边缘化了。苏联被边缘化( )
A.根源于两极对峙格局 B.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苏联改革失误所致
8.某学者说:“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李鸿章自嘲为“大清王朝的裱糊匠。”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和洋务运动存在的相同问题是( )
A.没有使国家实现富强 B.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
C.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D.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
9.《国家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三重镜像——“见山是山,界限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其中,由“界限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新中国建立 B.欧盟成立 C.两极对峙 D.苏联解体
10.某历史小组搜集了以下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地图:《非洲独立进程图》 视频:《巴拿马运河主投交接仪式》 文章:《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运动高涨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再次扩张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11.将“南美的解放者”“章西女王”“甘地”“非洲年”等资料整理为一个专题。最恰当的主题是
A.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
C.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 D.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12.民族解放运动也称“民族民主运动”,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主要线索之一。下列史实共同呈现了当时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
1956年 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1959年 古巴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90年 纳米比亚宣布独立
A.捍卫国家主权 B.争取民族独立
C.反对殖民侵略 D.发展社会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第13题10分,第14题8分,第15题10分,第16题8分,共36分。
13.(10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殖民体系三个方面,是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自我完善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材料一 英美法德,西方近代史上较早确立民主制度的国家。四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独立战争,或王朝统一战争,实现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为巩固政权,各国分别颁布宪法,确立适合各国国情的民主制度。这四个国家在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代议制更是四国民主制度共同的特征。
——《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多样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英、美两国各自确立的民主制度,并概括美国独立战争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来临时代所起的作用(3分)
材料二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直接影响了约5200万农民和200多万私有土地主的农奴的地位。相比较而言,同时代美国400万黑人奴隶在内战后获得的解放,并不是经过和平的法律程序。农奴和黑奴的解放使他们可以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物,有权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可以自由转换职业。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俄国农奴和美国黑奴获得自由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材料三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十八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评价这次“产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2分)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辛殖民地的独立要求……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4)材料四中的两位历史人物领导殖民地人民分别反抗的是哪国的殖民统治?依据材料四、概括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3分)
14.(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拉丁美洲、印度相继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主改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1)阅读材料一,写出19世纪推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改革一例。写出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代表人物一位。(2分)
(2)阅读材料二,分别用一例史实说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拉丁美洲的民主改革”。(2分)
(3)阅读材料三,写出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在非洲土崩瓦解的标志性事件。哪一事件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2分)
(4)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形势,请你为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2分)
15.(10分)召开会议或成立组织是化解矛盾、协调利益的重要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11月—1922年2月在美国倡议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提出了指导东亚行为的新原则,这些新原则包括:第一,以国际合作代替国际竞争;第二,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行政之完整,不再苛求新的在华特权和势力范围,使中国获得发展机会和必要的援助;第三,开放原则的国际化和制度化。
——《世界近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1942年1月,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了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共同宣言——《联合国家宣言》,该宣言保证缔约各国互相合作,竭尽人力物力,打败德意日及其附庸国,不得单独停战媾和。签署这个宣言时,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居于领衔地位。
——《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其原因》
材料三 在东西方冷战对峙的大背景下,所谓“大家庭”“集团政治”“势力范围”等方式都没有处理好国与国关系,反而带来了矛盾、激化了局势。万隆精神,真正超越了冷战的时空束缚,摒弃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凝聚起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日报《“让万隆精神绽放新的光彩”》
材料四 欧洲一体化已经改变了欧洲的面貌:它是欧洲人民愿望的自然产物;自由和永久的和平取代战争,理解和尊重代替冲突,猜忌与仇恨……这是我们创建一个更加光明、更加强盛的未来的关键,为我们自己,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
——2006年欧盟委员会公告
(1)材料一中,与会各国为实现“开放原则”与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简述其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在两次华盛顿会议上国际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写出万隆精神的作用,促成这种精神形成的方针是什么?(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欧洲一体化改变欧洲面貌”的具体表现。(2分)
16.(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919年 扎格鲁尔等人领导的华夫脱运动
1920年 甘地发动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33年 罗斯福实行“新政”
1934年 卡德纳斯当选为墨西哥总统并进行改革
1952年 埃及爆发革命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
1959年 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
(1)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是什么?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标志事件是什么?(2分)
(2)选择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例清晰)(6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