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长春版九年级语文(下)第1课《国殇》课件(41张PPT)+音频文件1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度长春版九年级语文(下)第1课《国殇》课件(41张PPT)+音频文件1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26 20:00:17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41张PPT。国 殇----屈原长春版九年级语文(下)第1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叙和赞相结合的写法。 2.能力目标:背诵这首诗,并能正确解释重点字词。 3.情感目标:体会《国殇》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 精神。解题《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楚辞》是很具有楚国的地方特点的诗歌。在诗句中大量使用楚地方言,诗行中大量使用“兮”字。“九歌”是战国时楚国的民间祭歌,屈原将其加工后,改造用来祭悼为国捐驱的楚国将士,“殇”指夭折或在外而死。楚国的年轻战土们为保卫祖国死在野外,所以称之为“国殇”。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字原,是楚国的同姓贵族。祖先封于屈,遂以屈为氏。屈原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本记),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据推算,他当时仅二十多岁,可谓少年得志。后有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说屈原把他为怀王制定的政令都说成是自己的功劳,于是怀王“怒而疏屈平”(同上)。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大约在怀王二十五年左右,屈原一度被流放到汉北一带,这是他第一次被放逐。   怀王三十年,秦人诱骗怀王会于武关。屈原曾极力劝阻,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结果怀王被扣不得返回,三年后死于秦。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
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
(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
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
的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认真地
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不能离开故
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他
自杀的日子,可能是五月五日或距这一天
很近。五月五日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
其本来意义,反而鲜为人知了。 字词通关国殇毂躐左骖殪霾絷援玉枹怼挟惩shāngGǔ 车轴Liè 践踏Cān yìMái 通:“埋”Zhí 用绳索绊住马足Fú 援:拿Duì 怨恨Xié 用胳膊夹着 Chéng 悔恨情景导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这一天,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民间习俗。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习俗是纪念哪位历史人物的吗?(对,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爱国诗作《国殇》。)  朗读课文国殇 屈原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手拿着长戈啊,身穿着铠甲,
战车轴交错啊,短兵相拼杀。
旌旗遮蔽日啊,敌兵多如云,
敌侵我阵地啊,践踏我队形,
驾辕左马死啊,右马又受伤。
战车两轮陷啊,战马被羁绊,
战士举鼓槌啊,击鼓声震天。
老天也怨恨啊,众神皆愤怒,
战士被杀尽啊,尸体弃荒原,
箭矢交坠落啊,战士冲向前。描写激烈残酷的战争场景和楚军将士英勇牺牲、浴血沙场的悲壮画面。国殇 屈原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英雄们此去啊,不再盼回还,
原野空茫茫啊,路途太遥远。
佩带着长剑啊,夹持着秦弓,
身首已分离啊,忠心永不变。
战士真勇敢啊,武力又威猛,
刚强彻始终啊,士气不可侵。
将士身虽死啊,精神永世存,
您的魂魄在啊,鬼中称英雄。深切悼念阵亡将士,高度赞颂他们刚强勇武、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分析结构 全诗可分两大段。从开头至“严杀尽兮弃原野”为第一段,是叙写将士们与敌人激战及壮烈牺牲的经过。 从“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结束,为第二段,是作者对牺牲将士的哀悼与颂扬。诗歌主旨《国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的描述,高度赞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烈残酷战争场景为国捐躯的楚军将士们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勇敢献身精神楚国人民对牺牲将士们的崇高敬意和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1、选材气势宏大,成功塑造了鲜明的群体形象 写作特色屈原在许多作品中都以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塑造和表现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如《橘颂》《离骚》《涉江》等,在《九歌》中,他所歌颂的大多是自然界的神祇,唯独《国殇》是追悼为国捐躯英勇将士的祭歌。屈原从战争敌胜我败着笔,选材气势恢宏,场面庞大,情绪悲壮激昂,振聋发聩,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多么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多么浩气长空的英雄气概!寥寥数句,让我们体味到了古战场上激烈拼杀的血腥场景,也让我们看到了楚军将士宁死不屈,人虽败精神不倒的大无畏精神。这种选材充分体现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和对楚军将士无限崇仰的真挚情感,成功地塑造了英雄战士的集体群像。 2、运用多种手法,生动再现悲壮激烈的战斗场面 本诗战斗场面的描写异常出色。第一部分描写战斗过程,诗句不多,但内容丰富、笔法灵活。短短十句诗记叙了楚军披挂上阵,与敌交战,兵败身死的完整过程。其中既写了敌军人多势重,进攻凶猛,又写了楚军士气昂扬,奋力死战;既有短兵相接,箭矢交坠的细节描写,又有天怨地怒、尸横原野的气氛渲染,既写了士兵被坚执锐,奋力冲杀,也写了将帅援枹击鼓,临阵指挥。从写法上,作者采用了三个结合:把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结合,把动态描绘与静止画面结合,把暗写敌人凶猛与明写楚军奋勇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映衬,使当时战斗场面如同浮雕般强烈地凸现在读者面前。 此外诗中还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敌方的人多势盛,渲染战斗气氛,对将士们面对强敌不畏惧的精神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 3、采用叙赞呼应,完满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 《国殇》顾名思义是为悼念死难的烈士而作的祭歌。但屈原所写的这篇诗不仅仅是为了祭悼亡灵,抒发哀思,更重要的是用阵亡将士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来激励民心士气,感召人们同仇敌忾,雪洗耻辱,以振兴楚国。围绕这个主题,这首诗在谋篇时采用了叙和赞前后呼应、紧密结合的方法。本诗第一部分描写战争情况,第二部分赞颂烈士们的业绩和精神。前者叙的内容是后者赞的依据,后者赞的词句是前者叙的深化。两者有机联系,互相映衬,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 4、句式齐整精练,增强了全诗的庄严肃穆感 屈原大多数作品的语言浪漫主义色彩浓厚,词藻华美,花团锦簇,而在《国殇》这篇诗中,由于题材的肃穆感,屈原采用了质朴通俗、刚劲坚定的语句。句式上也是整齐精练,七字一句,每句中第四个字又都用“兮”字这样相同的句式,不仅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也使情感表达越显庄重,特别是最后两句“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把作者对爱国将士们的崇敬感情推向了高潮, 增强了全诗的悲壮美。 屈原所处的时代,正是楚国由盛而衰的转新点。由于楚怀王、顷襄王父子的昏庸,焚国接连大败于强秦,丧城失地,牺牲惨重。《史记?楚世家》对此有详细的记载。但是,楚国人民是富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人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之所以会产生,就有这样一个重要因素在内。惨重的牺牲并没有把他们吓倒,反而激起了他们报仇雪恨的决心。这就是《国荡》这一悲壮祭歌得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小结但更直接的原因,应归功于伟大诗人屈原自己所具有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自己就是一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末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的爱国志士,因此他才能写出“首身离兮心不惩”、“终刚强兮不可凌”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诗句。正因为屈原自已是一个从不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一心只想到国家的利益、前途的人,因此《国殇》对那些牺牲了的将士才会是充满了敬意的颂扬,而不是凄凄惨惨的哀悼和悲悲切切的同情。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楚辞》是继《诗经》这后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楚国伟大诗人屈原在楚国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比起《诗经》中的诗,它的篇幅扩大,句式加长,不采取重章叠唱的方式;它的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并具有楚地浓厚的地方特色。因为它是楚人独创而以有特殊形式的诗歌,自汉以来,即被称为“楚辞”。
“楚辞”作为一种诗歌形式,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汉代盛行的楚歌体和大赋就是在“楚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完全有别于《诗经》的创作形式,经屈原之手而发扬光大,形成一种流行的诗歌体裁。
屈原是楚辞的创始者,其后楚人宋玉、唐勒等人,都仿效屈原的作品。到了汉代,更大出现了模拟这种形式的诗歌。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 及汉代人模式 拟的
作品,汇为一集,称为
《楚辞》。因此,“楚
辞” 既是一种楚人特
有的诗歌形式的名
称,又是一部诗歌总
集的名称。《九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包含着先秦文学中少数几篇完全以神话为素材、又经过文学化的改造、以神的形象表现人类生活情感的作品。它虽然没有《离骚》那样壮阔的场面,但语言的精美、抒情的细致,尤其景物与情感的相互融合与衬托,却是别具一种长处。    《国殇》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在《九歌》中是颇为特殊的一篇。诗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在这失败的悲剧中,写出楚国将士们视死如归、不可凌辱的崇高品格。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 操吴戈兮披犀(xī)甲,车错毂(g?)兮短兵接
B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左骖殪(yè)兮右刃伤
C霾(mái)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fú)兮击鸣鼓
D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课堂作业2.下面各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古称“诗三百”,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部分内容,“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后人把两者合称为“六义”。
C. 《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第二部古代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东汉王逸注,全书以屈原的作品为主。
D. 《国殇》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一篇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课后作业:
说说你对
《国殇》的体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