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课件(共6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马说》课件(共6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9 12:2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马说 韩 愈
1、积累文言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理解文中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的关系,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
学习目标
韩愈,字退之,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写作背景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马说”即为“说马”,就是“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点明写作议论的对象和文体。本文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
释题
文体常识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多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如《师说》《马说》《爱莲说》等
一、听读,读准字音
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 )死于槽枥( )之间,
不以千里称( )也
一食( )或尽粟( )一石( )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
才美不外见( )
其真无马邪( )
zhǐ
pián
cáo lì
chēng
shí

dàn


xiàn

二、自读,把握节奏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1、故 虽 有 名 马(1处)
2、祇 辱 于 奴 隶 人 之 手(1处)
3、骈 死 于 槽 枥 之 间(1处)
4、不 以 千 里 称 也(1处)
5、一 食 或 尽 粟 一 石(2处)
6、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2处)
7、且 欲 与 常 马 等 不 可 得(2处)
8、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2处)
 
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
/
/
/
/
/
/
/
/
/
/
/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 说
韩愈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译读,疏通文意
重点字词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 说
然后:这样以后(古今)
而:表转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故:因此
辱:adj-v,辱没
于:在
之:的
以:凭借
称:著称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翻译:
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即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千里马而著称。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千里马者”
尽:adj-v,吃尽
其:代词,代指千里马。
千里: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翻译: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是:这(古今)
能:才能
食:吃 才:才能
常马:普通的马 等:等同,一样
安:怎么
其:代词,代指千里马
能:能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翻译:
(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n-v,用马鞭驱赶
之:代词,代指千里马
以:按照 其:它的
道:正确的方法(古今)
尽:使……竭尽 之:语气助词,无实义
而:表转折 通:通晓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翻译:
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执:拿 策:马鞭
而:表修饰
之:代词,代指千里马
呜呼:表惊叹,唉
其:加强诘问语气 其:表推测,恐怕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
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知识点复习
一、通假字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才美不外见
“祇”同“衹(只)”,只、仅
“食”同“饲”,喂
“见”同“现”
二、一词多义
能:
1.虽有千里之能
2.安求其能千里也

1.食之不能尽其材
2.食不饱
n,才能
v,能够
同“饲”,喂


1.策之不以其道
2.执策而临之

1.不以千里称也
2.策之不以其道
动词,用马鞭驱赶
名词,马鞭
凭借
按照

1.策之不以其道
2.安求其能千里也
3.不知其能千里
4.其真无马邪
5.其真不知马也
6.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代词,它的
代词,千里马
代词,代千里马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表示推测,恐怕
代词,它的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马之千里者
4.策之不以其道
结构助词,的
语气助词,无意义
定语后置的标志
代词,代千里马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之不能尽其材

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执策而临之
3.而伯乐不常有
吃尽
竭尽
表转折
表修饰
表转折
三、词类活用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食之不能尽其材
5.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数量词活用作动词,日行千里
名词活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竭尽
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四、古今异义
1.然后有千里马
(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表顺接的连词。)
2.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有时;今义:或者,并列连词。)
3.是马也
(古义:这样;今义:判断词。)
4.策之不以其道
(古义:正确的方法;今义:道路。)
五、特殊句式
省略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第二个“食”后省略了宾语“之”)
倒装句: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应为“千里马者”)
六、重点句子翻译
1.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二课时
四、再读,整体感知
仔细阅读第一段,思考:
1、本段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将如何呢?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4、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仔细阅读第二段,思考:
1、作为千里马,与普通马有什么不同?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能注意到这一点并区别对待吗?
不能。依据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课文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的什么?
无能、无知、目光短浅。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的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仔细阅读第三段,思考:
1、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文中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 说
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不是天下没有千里马,而是“不知马”
这篇文章仅仅是在写马么?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写作背景
千里马——人才(怀才不遇明主的人才)
伯 乐——识才之人(让人发挥作用的统治者)
食马者——昏庸的统治者
“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主题归纳
这篇议论文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的愿望,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问题探究
一、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起句就揭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
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第三段对“策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不知马”,与开头的论点相照应。
二、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的命运来比喻人才的命运,
2、文章采用反问、设问、排比等修饰手法,反复论述,层层深入,耐人寻味。
拓展延伸
假如你将来也遭遇到怀才不遇的情况,你会认同以下哪一种情况呢?也可以谈谈这几种情况以外的认识。
①毛遂自荐:锥在囊中,脱颖而出
②苏秦:悬梁刺股,发奋再学
③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
④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⑤诸葛亮:三顾茅庐方出山
⑥姜子牙:垂钓等待,80岁遇文王
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马首是瞻、 马放南山、
马前泼水、马瘦毛长、一马平川、 驷马难追、
走马观花、快马加鞭、马革裹尸、 龙马精神、
指鹿为马、千军万马、万马奔腾、老马识途、
天马行空……
你能讲出几个含有“马”字的四字成语或是诗词名句吗?
春风得意马蹄急
踏花归来马蹄香
浅草才能没马蹄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巩固训练
1、选出注音有误的项( )
A. 骈死于槽枥之间(bìng)
B. 才没不外见(xiàn)
C.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ì)
D. 其真无马邪(yé)
A
2、“食”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一食或尽粟一石
B. 其能千里而食也
C. 食之不能尽其材
D. 谨食之,时而献焉
A
3、不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才没不外见
B. 食之不能尽其材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其真无马邪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