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卖炭翁白居易
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诗歌。
2.学习诗歌多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品析卖炭翁、宫使的形象。
3.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
什么是炭
木炭是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所残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体燃料。
烧炭的过程:
选木头,粗的劈成小段;挖很深的窑洞,洞上有通风口,下面有烧火口;把木头放入洞中,封口,烧火;每天晚上去看燃烧情况,控制火候,以免烧过了变灰;要烧好几天。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诗王、 诗魔。
他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位,一生留诗2741首(杜甫1171首,李白981首)。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
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
新乐府
“新乐府”在古代文学史上,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
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讽喻诗
讽喻诗,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这首诗想要讽刺谁?
解题:
乐府诗
叙事诗
讽喻诗
原作题下有小序
——“苦宫市也”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题下自注:“苦宫市也”,
什么是“宫市”呢?
“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所谓“宫市”,就是宫中拍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
这就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自唐德宗贞元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
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卖炭翁
整
体
感
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伐薪(xīn)/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bìn)/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shang)/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niǎn)冰辙(zhé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卖 炭 翁
白居易
翩翩/两骑(qí)/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回车/叱(chì)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jiāng )/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líng),系(jì)向/牛头/充炭直。
疏通文意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的很黑。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炭的价钱被降低,还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有一千多斤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整体感知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巧取豪夺的故事
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烧炭(开头六句)——运炭(中间六句)——被夺炭(最后九句)
课文解读
1 、诗中刻画了两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分别找出描写他们的诗句,用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两位人物形象。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外貌描写
烧炭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老
卖炭翁: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心理描写
生活困苦、艰辛、矛盾的心理
外貌描写
赏析:“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只为能将炭价卖高一些,以维持生计。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极度矛盾的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 炭车 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
动作描写
运炭的艰难、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驾
辗
歇
互文,集中体现了卖炭的艰辛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心理描写
炭被掠夺,虽然舍不得,但无可奈何。
惜不得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外貌描写
趾高气扬、得意忘形
宫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动作描写
狐假虎威、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说说“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的两种人物形象。
卖炭翁:蓬头垢面、老态龙钟、穷困悲苦、忍气吞声、无可奈何,处在受压迫受剥削且无力反抗的地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困悲苦的穷苦老百姓。
黄衣使者:趾高气扬、仗势凌人、蛮横无理。
卖炭翁
宫使
烧炭艰辛
运炭艰难
炭被掠夺
生活困苦艰辛
夺炭
(肖像、心理、动作描写)
对比
主旨: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肖像、动作描写)
仗势凌人
蛮横冷酷
2、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请分别找出,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对比一:卖炭翁和官吏的形象
牛困人饥VS翩翩两骑
满面尘灰烟火色VS黄衣使者白衫儿
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劳动者的艰辛,宫使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
对比二:碳的价值与所得
一车炭,千余斤VS半匹红纱一丈绫
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
对比三:卖炭翁的心情与处境
可怜身上衣正单VS心忧炭贱愿天寒
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及艰难处境。
对比手法的运用:
1、“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一丈绫” 对比,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
2、“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动者的艰辛,宫使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
3、“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及艰难处境。
局部探究
烧炭部分(诗歌前6句)
1、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也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终南山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这样写有什么好?
外貌。着重从颜色加以点染,“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苍苍”(灰白色)指头发耳边鬓角的颜色。“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艰辛。
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十指黑
3、赏析“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诗。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卖炭翁年老体衰,却仍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艰辛的体力劳动,究竟是为什么?这两句作了回答。这一问一答,让文章不显呆板,文势跌宕起伏。其贫困悲惨的境遇已经说明了生活的不幸,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因此,这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先自问,后自答,说明老人艰辛烧炭,为的只是维持活下去的最低水准——“身上衣裳口中食”,即温饱而已。一问一答,文势跌宕起伏。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这两句诗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的?
心理描写。可自己身上却“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局部探究
运炭部分(第7-12句)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艰辛。
2、“衣正单”的老人为什么要在最严寒的拂晓就“驾炭车”而行?
说明老人满怀希望,想卖个好价钱,实现“衣食”的愿望,卖炭心切。
3、“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一句哪几个字写出了运炭的艰辛?
“困”“饥”“歇”三个字进一步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运炭的艰辛。烧炭难,运炭也难,这一车炭来得多么不容易啊!
这两部分写卖炭翁烧炭、运炭的艰辛。诗人分别从外貌、心理、行动三个方面刻画卖炭翁的悲苦形象,同时也表现诗人的深切同情。
局部探究
被夺炭部分(最后九句)
1、“翩翩两骑来是谁?”先用设问句引出了两个人,这是两个什么样的人?
“黄衣使者白衫儿”。作者通过对他们衣着(“黄衣”“白衫”)的描写,点明来者的身份,原来是宫使和他的爪牙。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3、在诗句中找出描写他们动作的词语,说说你从这些动作中读出了什么?
动词有“把”“称”“叱”“牵”。从这些描述中,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他们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
4、“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5、千余斤的炭换回来的是什么呢?
“半匹红绡一丈绫。”“半匹”“一丈”极言其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
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诗中描写了卖炭翁的那些苦事?又是怎样表现卖炭翁的苦的?
伐薪烧炭的生计之苦
天寒人饥的生存之苦
路艰身困得环境之苦
苦
诗人塑造了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揭露了宫市的弊端以及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主
题
概
括
宫市掠夺社会黑暗
卖炭翁
对比
宫
使
烧炭
运炭
失炭
悲苦
宫使翩翩——趾高气昂
把、称、回、叱、牵——蛮横无理
(肖像、心理、动作描写)
生活困苦艰辛
(肖像、动作描写)
仗势凌人 蛮横冷酷
结构梳理
同样是表现诗人现实关怀的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有诗人的议论和直接抒情,而《卖炭翁》则全用记叙和描写,没有直接议论抒情的语句,两种写法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的经历,这个事件本身可以生发出许多不同的主题,但诗人并未停留于对自身境遇不幸的描述,而是推己及人,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从而体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不借助直接抒
情,读者是无法感受到的。
《卖炭翁》则直接将目光投向了底层的劳动人民,卖炭翁就是千千万万底层劳动人民的代表,卖炭翁的故事本身就已经足以令人动容,任何议论和直接抒情都是多余的。诗人几乎不露声色地平静地讲述了整个故事,让故事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反而更含蓄,更有余味,更令人深思和感愤。
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体会两首诗的不同。
1.形式上的异同。
同:古体诗,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二言、七言、九言句,《卖炭翁》有三言、七言句;用韵灵活,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以中途换韵;不讲究平仄、对仗;等等。
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属于歌行体,《卖炭翁》属于乐府体。
2.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而《卖炭翁》更多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3.写法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不同点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末节还有作者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卖炭翁》则只是记叙和描写,并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