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共8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共8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9 12:3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3张PPT)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基础知识复习
9.桃花源记——陶渊明
10.小石潭记——柳宗元
11.核舟记——魏学洢
12.《诗经》二首——关雎、蒹葭
课外古诗词背诵:式微、子衿——诗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单元目录
1.《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三篇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和理解性默写。
2.《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三篇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文意的理解。
复习目标
本单元掌握的文体知识——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知识点回忆】
“书”——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座右铭、墓志铭)
“说”——是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这类文章的写作手法大都采用以小见大、夹叙夹议(核心是议)、托物寓意的手法。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重要字音
俨然 垂髫 便要还家 间隔 语云 篁竹
清冽 坻 嵁 佁然 翕忽 俶尔
差互 悄 怆 器皿 贻 八分有奇
yǎn
tiáo
yāo
jiàn
kān
liè
huáng

chù

qiǎo chuàng
mǐn

chí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重要字音
箬篷 石青糁之 髯 诎右臂 壬 戌
篆章 雎 鸠 窈 窕 好 逑 寤 寐
芼 蒹 葭 溯 洄 晞 湄 跻
涘 沚 诣太守
ruò
sǎn
rán

jū jiū
hǎo qiú
wù mèi
mào
jiān jiā
sù huí
rén xū
zhuàn
yáo tiǎo

méi


zhǐ

积累文化常识
1.“记”是古代的一种 ,它可以记 ,可以记 ,可以记 ,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多以______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2.《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一名 ,字 ,世称 。 (朝代)伟大的诗人。“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出自他的诗歌《 》,表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闲适心情。
3.《小石潭记》选自《 》,作者 ,字 ,______(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本文是他被贬永州后写的“___________”中的一篇。
文体
人和事
山川名胜
器物建筑
记叙
陶渊明

元亮
靖节先生
东晋
悠然见南山
饮酒
柳河东集
柳宗元
子厚
唐代
永州八记
4.《核舟记》选自_____(朝代)______编辑的《_________》,作者是______,字______,明朝末年散文作家。文中引用的“清风徐来,__________”出自《赤壁赋》,“__________,水落石出”出自《后赤壁赋》,都是_______游览赤壁所作。
5.《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文学的开端。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________篇。这些诗歌以四言诗为主,分为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起初称《诗》或《_________》,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_________”之一。
积累文化常识
清代
张潮
虞初新志
魏学洢
子敬
水波不兴
山高月小
苏轼
现实主义
305






诗三百
五经
1.《桃花源记》以______________为线索,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故事。塑造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2.《小石潭记》按照_______顺序,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部分内容,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___________的气氛,抒发作者在寂寞环境中___________的心绪。
武陵渔人行踪
溪行捕鱼
进入桃源
重寻迷路
游览
发现小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潭上气氛
寂寥清幽
悲凉凄怆
理解分析文章
3.《核舟记》采用_______的结构,按照_______顺序描写了核舟的船舱、船头、船尾和船背。通过细致描摹雕工的精细绝伦,对比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容量之大,突出了雕刻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雎》通常被认为是一首情歌。采用“______”的表现手法,以___________之景,引出_______对_______的思慕和追求,表现主人公求之不得而辗转反侧的情形和憧憬幸福美好未来的热烈情感。
5.《蒹葭》是一首主题朦胧的抒情诗,全诗洋溢着主人公对_______执著追求的爱恋之情。虽历经千辛万苦,但伊人始终只能隔河相望,飘忽不定,流露出主人公追求所爱而不及的______________之情。
总分总
空间
构思巧妙和技艺高超

伊人
失望、惆怅
雎鸠和鸣
君子
淑女
理解分析文章
理解分析文章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不足为外人道也” 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太守派人随渔人一起前往桃花源最终迷路一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了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1.下列对《桃花源记》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C
理解分析文章
2.下列对《小石潭记》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珮相击之音来比喻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面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衬托出小石潭水的清澈。
D.作者善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用侧面描写表现溪流的曲折蜿蜒。
D
理解分析文章
3.下列对《核舟记》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核舟记》中核舟的“灵怪”主要表现在它通过精心的构思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刻画,用雕塑语言表现出“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从而给人以艺术美感的享受。
B.描写船头三人笔触细腻, 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衣褶的介绍,对念珠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
C.在介绍船尾的部分,着重刻画了两个舟子不同的外貌特征,体现泛舟时悠闲自在的情境氛围。
D.文章结尾将核舟所刻文字物品数量之多与“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相对比,突出艺人精湛的雕刻技艺。
C
理解分析文章
4.下列对《关雎》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叙述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的反复使用,正是《诗经》中经常采用的重章叠句的形式,造成了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辗转难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青年想象结婚时的热闹情景,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
A
理解分析文章
5.下列对《蒹葭》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B.《蒹葭》中没有明确的故事 , 第一章写到主人公隔水相望, 苦苦追寻, 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 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 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
C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 浑然一体, 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艺术世界。
D .《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D
《桃花源记》的内容思考
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在今天的社会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样的理想呢?
【示意】桃花源是没有战争、没有赋税剥削、没有阶级压迫,和平宁静、安居乐业、自由幸福、民风淳朴的理想生活之处。表达了人们对黑暗的现实社会的不满,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的要求,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有正面意义。但是,也表现了陶渊明对当时社会的一种不满、消极避世的心理,以及一种因为对现实不满而产生的复古倾向。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示意】这里的人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了他们的和平宁静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了伏笔。
《桃花源记》的内容思考
课文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示意】描写了桃花林的美丽、奇异的景色,渲染了一种神秘色彩,为下文渔人进入桃花源后见到桃花源景象的美好做了铺垫。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示意】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帝王阶级、没有剥削、共同劳动、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他自己的憧憬和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百姓朴素的要求和愿望,同时对当时的社会也无疑是一种批判和否定。
本文写作上应关注的特点。
【示意】(1)构思精巧。(2)虚实结合。(3)语言生动、简练。(4)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桃花源记》的内容思考
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林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作者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写桃林之美有两个作用:其一,有了桃林的奇丽景色,才引起渔人的惊诧、好奇心,他才会“复前行,欲穷其林”,最终发现桃花源。其二,有关桃林的这些描写,颇具神秘色彩,已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从氛围上作了铺垫。)
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你能用一句诗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的内容思考
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看到了怎样的“世外桃源”?
(自然景象:环境优美宁静)
(社会生活情景:生活安乐幸福、宁静祥和)
(与人交际情景:人们自述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
(与人交际情景:好客、淳朴、生活富足)
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作者虚构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一方面揭露了当时长期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摆脱剥削、压迫,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基础知识梳理 – 《桃花源记》
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同“邀”,邀请)
古今异义
芳草鲜美(古,新鲜美好。今,(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妻子邑人(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来此绝境(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魏晋(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未果(古,实现。今,果实;结果)
屋舍俨然(古,整齐的样子。今,形容很像)
豁然开朗(古,开阔敞亮。今,(思想、心胸、性格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基础知识梳理 – 《桃花源记》
古今异义
阡陌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原来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不值得,不必。今,不充足,不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古,说。今,云彩)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古,顺着,沿着。今,缘分,缘故)
得其船便扶向路(古,沿着、顺着。今,搀扶,扶着)
寻向所志(古,先前的。今,向着,朝向)
基础知识梳理 – 《桃花源记》
一词多义
之 忘路之远近(结构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代词,指代见到的景象)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代词,这)
具答之(代词,指代问题)
其 欲穷其林(代词,那)
其中往来种作(代词,指代桃花源)
得其船(代词,他的)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他们)
中考的五大高频虚词“之、其、而、以、于”
基础知识梳理 – 《桃花源记》
一词多义
寻 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
舍 便舍船,从口入(动词,离开)
屋舍俨然(名词,房舍)
为 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为外人道(动词,对、向)
基础知识梳理 – 《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名词作状语 复前行(向前)
倒装句 问所从来(“所从”,“从”是介词,介词结构“从所”倒装)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林尽水源(“尽”省略介词“于”,“林尽(于)水源”)
省略句 此中人语云(语(之)云)
文言句式
桃花源记重点练
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解释划线重点词语:缘( )溪行
2.写渔人见到桃花林的美景句子:( )
3.翻译句子: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沿着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纷纷
桃花源记重点练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1.解释划线词语:仿佛( )若有光。 阡陌交通( )
2.①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
②描写桃花源人民生活恬适(精神风貌)的句子:( )。
3.翻译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桃花源里的)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林之类。
隐隐约约
交错相通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重点练
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划线词语:便要( )还家。遂与外人间隔( )。复延( )至其家。
2.①与苏轼《水调歌头》中发现“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疑问相类似的句子:( )。
②写桃花源自叙来此绝境原因的句子:( )。
3.翻译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邀请
隔绝
邀请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桃花源记抢答题1
1.本文描写了桃花源的美好图景,请从以下三个方面用原文分别写出“美好〞的含义,请用自己的进行概括总的特点。
自然环境优美:( )。
社会环境安宁:( )。
社会风尚淳朴:( )。
总结特点:(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花源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自给自足,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民风淳朴,和谐安定,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
桃花源记抢答题2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说了些什么,村民为什么叹惋?
点拨:
〔1〕讲社会的动乱黑暗和秦以后的变迁。
〔2〕讲桃花源外人民所受的苦难。
〔3〕讲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为桃花源以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痛苦地生活而叹惋。
桃花源记抢答题3
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源人什么样的心理?作用是什么?
点拨:
表现了桃花源人不愿让外界知道桃花源的存在,不希望外人进来打扰桃花源的祥和安宁。
作用是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神秘。也为下文再寻找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桃花源记抢答题4
4.下列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B.①见渔人,乃大惊\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D.①便扶向路,处处志之\②寻向所志
答案:C。缘与扶都是沿着的意思。
桃花源记抢答题5
5.下列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①便舍船\②屋舍俨然
C.①遂迷,不复得路\②遂与外人间隔
D.①寻向所志\②寻病终
答案:A。“要”与“延”都是邀请的意思。
《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小石潭记》的内容思考
《小石潭记》的写作顺序?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示意】游览顺序(移步换景)。幽静的特点。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文中第二段写谭中的鱼,衬托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示意】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写出了鱼儿一会儿静静不动,一会儿轻快的游走的样子。表面写了鱼,其实更是在突出潭水的清澈。表现了作者此时欢快、愉悦的心情。
作者开始到后来心情的一乐一忧,似乎难以相容,前后矛盾,该如何理解呢?
【示意】作者的心情是与其遭贬谪的经历紧密联系的。柳宗元被贬后,内心是抑郁的,因而凄苦悲凉其实是他感情的主要基调;而寄情山水也是他被贬后为了摆脱这种心情而采取的行为。作者一时陶醉于美景,被鱼儿逗乐了,但这种欢快、愉悦终归是短暂的,一看到凄清的环境,立刻触发了忧伤悲凉的心情,因此柳宗元可以说是想寄情山水忘忧忘愁、派遣抑郁,但却是不得。
基础知识梳理 – 《小石潭记》
古今异义
潭中鱼可百许头(古,大约。今,能愿动词,可以)
影布石上(古,映照。今,一种棉、麻织成的材料 )
不可久居( 古,停留。今,居住,住)
乃记之而去(古,离开。今,与来相对 )
崔氏二小生( 古,年轻人。今,戏曲角色的一种)
基础知识梳理 – 《小石潭记》
一词多义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
明灭可见(动词,可以)
为 全石以为底(动词,作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动词,成为)
空 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空无一人(形容词,里面没有东西或内容)
以 卷石底以出(连词,而)
以其境过清(连词,因为)
全石以为底(介词,把)
而 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
乃记之而去(连词,表承接)
隶而从者(连词,表修饰)
清 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凄清)
基础知识梳理 – 《小石潭记》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表示动作方向,向西)
名词作状语 下见小潭(表示方向,向下)
名词作状语 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名词作状语 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名词作状语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形容词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
基础知识梳理 – 《小石潭记》
倒装句 如鸣佩环(如佩环鸣,谓语前置)
倒装句 卷石底以出(石底卷以出,谓语前置)
倒装句 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
文言句式
小石潭记重点练1
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解释划线词语:心乐之 水尤清冽
2.描写小石潭周围的树木,侧面写出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3.翻译句子: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答案:1.以……为乐;格外。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隔着竹林,听到水流声,好想佩环碰撞的声音,(我的)心里为之高兴。
小石潭记重点练2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解释划线词语: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日光下澈;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2.①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②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③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3.翻译句子:①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重点练2答案
1.解释划线词语: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日光下澈;穿过。 其岸势犬牙差互 ; 交错不齐。
2.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3.翻译句子:(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好想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小石潭记重点练3
阅读三四段回答问题: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划线词语: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隶而从者,
2.①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②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
3.翻译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重点练3答案
1.解释划线词语: 悄怆幽邃 凄凉幽深 以其境过清 因为; 不可久居 停留; 乃记之而去 离开; 隶而从者,跟随着同去。
2.①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③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翻译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可以长久停留,于是记下这里的情况就离开了。
小石潭记抢答题1
1.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答案:C 。不是孤独感,是内心的悲凉。
小石潭记抢答题2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答案:C 。“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错,表现小石潭环境清幽。
小石潭记抢答题3
3.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 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答案:C 。“以”都是“因为”的意思。
小石潭记抢答题4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答案:D 。D项“以”是“因为”的意思。A.把、用;B.而;C. 来。
基础知识梳理 – 《核舟记》
古今异义
高可二黍许(古,大约。今,能愿动词,可以)
曾不盈寸(古,竟然。今,曾经 )
神情与苏黄属(古,类似。今,归属。 )
周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古,零数,余数。今,单的,与“偶”相对 )
通假字
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的)
基础知识梳理 – 《核舟记》
一词多义
奇 明有奇巧人(形容词,奇妙 )
周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名词,零数,余数 )
为 为宫室底(动词,雕刻 )
中轩敞者为舱( 动词,表判断,是)
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一头)
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正,直)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箬篷 )
名词作状语 石青糁之(用石青)
名词作动词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戴着高高的帽子)
名词作动词 居右者椎髻仰面(梳着形状像椎的发髻)
基础知识梳理 – 《核舟记》
判断句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为”表判断)
倒装句 其两膝相比者(定语倒装)
文言句式
核舟记重点练1
阅读一、二段回答问题: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解释划线词语:为宫室 罔不因势象形 尝贻余核舟一 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
2.翻译句子: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1.解释划线词语:为宫室:雕刻;罔不因势象形:罔不、无不,因、就着; 尝贻余核舟一:尝,曾经,贻,赠送; 约八分有奇: 余数 ;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许、表约数; 中轩敞者为舱 :高大宽敞。
2.翻译句子: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窗户看,雕刻这话问的栏杆座有相对。相望:相对。
核舟记重点练1答案
核舟记重点练2
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读准划线字字音:多髯 手卷 衣褶 不属 诎
2.解释划线词语:中峨冠而多髯者 其两膝相比者 绝类弥勒 神情与苏、黄不属 诎右臂支船 珠可历历数也
3.翻译句子: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1.读准划线字字音:多髯 rán手卷 juàn 衣褶 zhě 不属shǔ 诎qū
2.解释划线词语:中峨冠而多髯者:高; 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 绝类弥勒 :很像、极像;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诎右臂支船:弯曲; 珠可历历数也:历历、分明的样子,数、数出来。
3.翻译句子: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
核舟记重点练2答案
核舟记重点练3
阅读四五段回答问题: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1.读准划线字字音:楫 椎髻 壬戌 篆章
2.解释划线词语:视端容寂 若听茶声然 船背稍夷 钩画了了
3.翻译句子: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读准划线字字音:楫 jí 椎髻 chuí jì 壬戌 rén xū 篆章zhuàn
2.解释划线词语: 视端容寂: 眼睛正视着,神色平静;
若听茶声然:若……然、好像……的样子; 船背稍夷 平 ;钩画了了 清楚明白。
3.翻译句子: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核舟记重点练3答案
核舟记重点练4
阅读第六段回答问题: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读准划线字字音:箬篷
2.解释划线词语:通计一舟 而计其长 曾不盈寸
3.翻译句子: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读准划线字字音:箬篷 ruò péng
2.解释划线词语:通计一舟 :总计; 而计其长:而、表转折,计、计算; 曾不盈寸,曾、竟然,盈、满。
3.翻译句子: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哈哈!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核舟记重点练4答案
答案:C。A.髯rán。B.卷juàn。D.属shǔ。
1.下面句中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xú)者为东坡
B.苏黄共阅一手卷(juǎn)
C.石青糁之(sǎn)
D.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核舟记抢答题1
2.下面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高可(大约)二黍许
B.矫(举)首昂视
C.两膝相比(比拟)
D.清风徐(缓缓地)来
答案:C,比(靠近)。
核舟记抢答题2
3.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B.士卒多为用者
C.为人五,为窗八
D.中轩敞者为舱
答案:D,是。A.做,雕刻;B.表被动;C.刻。
核舟记抢答题3
4.阅读《核舟记》,指出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A. 《核舟记》一文选自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B. 文章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
C. 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D. “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
答案:D。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作者魏学洢。
核舟记抢答题4
课文理解性梳理-《诗经》二首
1. 本诗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头,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示例:这是《诗经》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开篇以雎鸟相向合鸣,来比喻青年男女的相依相恋,也为情感的展开创设了一个美好的意境。
2. 请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辗转反侧”,运用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
3.“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中两个“悠哉”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示例一:连用两个“悠哉”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
示例二:“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写,写出了男子对姑娘的思念之情。两个“悠”字加重了感彩,把男子的绵绵情意表现出来了。
课文理解性梳理-《诗经》二首
4.诗中为什么要反复描写姑娘采摘荇菜的劳动情景?
①描绘了姑娘忙碌劳动的优美姿态,充满生机,刻画了她勤劳的形象。
②运用了比兴手法,少女追逐荇菜恰如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更增加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之情。
5.这首诗是用了“兴”的手法。“兴”的手法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是首诗中的“他物”是:雎鸠和荇菜,“所咏之词”指指男子对女子的相思。
6.诗中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它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①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
②形成一种回环往复之美;
③渲染气氛,突出主题;
④一叹三咏,委婉深长的表达效果。
课文理解性梳理-《诗经》二首
7.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中男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过程。
由初遇时的爱慕到求之不得的思念再到想象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雎鸠(jū jiū)窈窕(yáo tiǎo)参差(cēn cī)未晞(xī)
B.荇菜(xíng)寤寐(wù mèi)琴瑟(qín sè)蒹葭(jiān jiā)
C.溯洄(sù huí) 萋萋(qī) 好逑(hào qiú) 在水之湄(méi)
D.跻(jī) 水中坻(chí) 水中涘(sì) 水中沚(zhǐ)
答案:D。
解析:A窈窕(yǎo tiǎo) B荇菜(xìng ) C好逑(hǎo qiú)。
诗经二首抢答题1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雎鸠(jū) 窈窕淑女(shū) 宛在水中沚(zhǐ)
B.荇菜(xìng) 在水之湄(mèi) 寤寐思服(wù)
C.琴瑟(sè) 左右芼之(mào) 蒹葭苍苍(jiā)
D.参差(cī) 在水之涘(sì) 宛在水中坻(chí)
答案:B。“湄”读méi。
诗经二首抢答题2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 寤寐思服 溯洄从之 白露未烯
B.窈窕淑女 辗转反侧 在水之湄 道阻且跻
C.君子好逑 琴瑟友之 蒹葭凄凄 宛在水中砥
D.参差荇菜 在水之俟 左右芼之 宛在水中沚。
答案:B。A.“烯”应为“晞”C.“凄凄”应为“萋萋”“砥”应为“坻” D.“俟”应为“涘”。
诗经二首抢答题3
4.下面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窈窕淑女(文静美好的样子) 左右芼之(挑选)
B.君子好逑(配偶) 寤寐求之(日日夜夜)
C.白露未晞(干) 在水之涘(水边)
D.蒹葭采采(采摘) 道阻且跻(高)
答案:D。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诗经二首抢答题4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C.溯回从之,道阻且长。
D.窈窕淑士,琴瑟友之。
答案:A。“关关鸠鸠,在河之洲”中的“之”可译为“的”,其他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
诗经二首抢答题5
6.下面诗句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句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答案:C,该项没有用到比兴。
诗经二首抢答题6
7.下面对《蒹葭》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两句引出了所思念者和所在地,不仅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融合无间,而且又为后四句抒发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相会艰难之情做铺垫。
B.“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人经过一番艰苦的上下追寻之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了渴慕的程度。“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C.第一节“白露为霜”写出了露水浓重、凝结成霜的情景,这应该是天刚破晓时的景况;第二节的“白露未晞”,其中就有时间的推移,那就是天已亮而露水还未干的景象。
D.“道阻且右”和第一节的“道阻且长”、第二节的“道阻且跻”又有不同,这一句更准确地描写出傍着水流的小路的曲折弯窄,令人难以前行,则主人公的失望与难言的痛苦,完全可以思而得之。但“采采”一词写阳光灿烂的样子,又给第三节的景物涂上了一层亮色。
答案:D。“采采”是“茂盛鲜明的样子”,不是指阳光灿烂。主人公依然是失望和深沉的相思之情,没有“涂上一层亮色”。
诗经二首抢答题7
8.下面对《关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以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配偶不乱之意,而兴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节的佳处,在于它那种舒缓平正之音,并以这种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B.第二节“参差荇菜”是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左右流之”以荇菜流动无方向喻淑女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
C.第三节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诗人描写了思念情人的心理。“辗转反侧”,则是诗人想帮助淑女采摘荇菜。
D.第四、五节写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情景。曰“友”曰“乐”,用字有轻重、深浅的不同。
答案:C。“辗转反侧”是因为求之不得,难以入眠,不是想帮淑女采摘荇菜。
诗经二首抢答题8
9.下面对《蒹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蒹葭》选自其中的《秦风》。
B.“比兴”手法是《诗经》中诗歌常用的手法,《关雎》中就有大量的“比兴”。
C.《关雎》与《蒹葭》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
D.《蒹葭》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主人公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答案:D。《蒹葭》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洋溢着主人公对“伊人”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爱恋之情。
诗经二首抢答题9
10.对《蒹葭》的解读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 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答案:D。无绝望之情。
诗经二首抢答题10
11.下面对《关雎》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
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出了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
C.诗歌反复吟咏,逐步表现了君子追求淑女,最终和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妻,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的过程。
D.诗歌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尤其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答案:C。“最终和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妻,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的过程”的理解是错误的。
诗经二首抢答题11
12.下列对《关雎》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赞美一个文静、美丽、热爱劳动的姑娘,歌颂一个贞洁、有德行的姑娘。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青年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是他想象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答案:A。该诗不是托物言志诗,而是爱情诗。
诗经二首抢答题12
13.下列关于《关雎》和《蒹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B.《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C.《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D.《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答案:C。“伊人”是指男主人公追求的心仪的女子,“君子”指的是男子。
诗经二首抢答题13
14.名篇名句默写。
(1)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
(2)《蒹葭》一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3)《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____,_____。
(4)《关雎》中以“_____,______”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答案:(1)白露未已 (2)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二首抢答题14
《式微》理解性默写
1.“   ,   ,   ?”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深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2.“   ,   ?” 和“   ,   ?”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以及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3.写“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的诗句是“   ,   ?”
4.天黑了受奴役者还在泥水中劳作不能回家的原因是:   ,   ?
1、式微,式微,胡不归? 2、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3、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4、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子衿》理解性默写
1.《短歌行》曹操中化用" , "表达对贤才急切的渴求。
2.“ , ”两句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了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
3.第二章中“ , ?”两句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表达了女子对心上人不见影儿的埋怨。
4.首章中表现女子因思念心上人而惆怅与幽怨的句子是“ , ?”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3、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4、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理解性默写
1.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两句诗是:  , 。
2.诗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 。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 , 。   
4.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 , 。   
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性默写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 , 。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想做官而不得,不能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句子是 , 。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的诗句是 , 。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典故的诗句是 , 。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3.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