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解读 七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案( 人教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解读 七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案( 人教版202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8 11:0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新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解读
一、单元课标解读
【导论】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推行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东汉后期,政治动荡,社会危机严重。两汉时期,中国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
【内容要求】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朵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 能够从秦汉的大一统中总结出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能够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秦汉时期农民起义的作用;总结“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原因,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探讨秦汉王朝灭亡的原因,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知道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史料实证 能够运用相关史料说明秦汉时期建立和巩固国家大一统的措施,以及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参观历史遗址、历史博物馆等,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阐述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时空观念 了解秦朝、西汉及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能够识读历史年表;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等,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历史解释 能够正确解释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历史上的意义及影响;能够全面分析秦汉王朝败亡的原因;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家国情怀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领悟“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学习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学习汉初统治者的简朴作风;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努力拼搏的精神
单元教材分析
【大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秦汉时期的历史。这一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在全册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历年中考考查的重点,需要重点把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然而,秦朝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东汉统治后期,政治动荡,社会危机严重。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秦汉时期的文化辉煌大气,史学、文学、科学技术、艺术都有创新,许多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
【大线索梳理】
【大单元结构】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经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大一统时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维持了四百多年。秦汉王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一系列政治制度。
思想: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科技:取得了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大概念整合】
1.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军事
秦始皇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货币、度量衡 焚书坑儒 统一文字 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汉武帝 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统一铸造五铢钱,平抑物价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2.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领域 时代 人物 成就
造纸 西汉 — 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东汉 蔡伦 改进造纸术
医学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
史学 西汉 司马迁 《史记》
宗教 东汉 — 佛教在中国传播开来
张角 太平道
张陵 五斗米道
3.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巩固的重要影响
秦汉时期确立并完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统一国家的管理,形成了制度认同;秦汉时期的疆域版图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了疆域认同;这一时期以“汉”为族名,增强了民族认同,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多民族大家庭;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封建大一统时期,为后续历史的发展奠定了统一的趋势。
三、重难点分析
1.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两汉的兴衰
西汉 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文景之治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大一统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兴办太学;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
东汉 建立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光武中兴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中期以后政治特点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张角——太平道)
4.秦汉与匈奴的关系
秦 北击匈奴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西汉 和亲政策 西汉政府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
北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凿空西域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设置机构 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
东汉 出击匈奴 东汉明帝派兵出击匈奴
经营西域 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尽管其在小学阶段接触过一些历史典故,但是缺乏系统性,再加上七年级学生缺乏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所以处理教材的原则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起点,以转变学习方式为核心,根据2022年课程标准,教师要尽可能以感性的、易于理解的、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开展教学。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尝试创设帮助学生感同身受的历史情境,还应充分利用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历史遗址、古代建筑、古村落,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名城等,尽量发掘和利用网络资源及乡土历史的资源。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史的过程中,可通过下列一些活动提升核心素养。
五、单元课时安排
每课一课时,复习一课时,共八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