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同步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同步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8 14:52:3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分层作业
1.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德国突袭波兰 B.德国吞并奥地利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2.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带领当地军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英雄人物是( )
A.张自忠 B.杨靖宇 C.左权 D.彭德怀
3.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历史事件是( )
A.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B.—二.九运动 C.秋收起义 D.甘肃会宁会师
4.发动西安事变的是( )
A.张学良、杨虎城 B.毛泽东、周恩来
C.孙中山、康有为 D.蔡廷锴、蒋光鼐
5.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 建立伪满洲国,企图分裂中国东北。
6.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 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 到西安参加谈判。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1.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制定了“把满洲从中国国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同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可见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为了( )
A.消灭军阀张作霖 B.把东北变为殖民地
C.支持蒋介石反共 D.打击抗日武装力量
2.1932年5月创刊于北平的《再生》杂志,宣布以“民族复兴”作为宗旨,先后发表了《中华民族之立国能力》《民族复兴运动》等一大批宣传“中华民族复兴”思想。这股思潮产生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满族、朝鲜族等积极投身各种抗日团体和抗日义勇军;东北、华北等地的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先后成立蒙汉同盟军、蒙汉抗日游击队等,对日开展武装斗争;西藏宗教领袖通电全国,声讨日本侵略罪行;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族人民掀起大规模募捐活动;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也都通过各种方式参加了抗日斗争。材料旨在强调( )
A.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共御外辱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D.抗日战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4.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着中华民族儿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当时北平学生的行动是( )
A.发起五四运动 B.带领南京人民反抗日军的暴行
C.发起一二·九运动 D.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5.1935年教联会发表《告学生书》:“同学因华北问题有辍学请愿之举,爱国热忱,良深钦佩……”这场学生请愿之举( )
A.提出了“还我青岛”等口号 B.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到来
C.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6.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二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皖南事变
7.以下是西安事变发生后不同派别的主张,中共对此主张和平解决,这表现出中共( )
日本等国的势力力图借此挑起中国内战,谴责张、杨,以便乘机大规模侵华。
国民党亲英美派宋美龄,宋子文等坚决反对讨伐张、杨,坚持营救蒋介石,主张和平解决。
国民党亲日派何应钦等视张、杨为叛逆,主张武力讨伐。
张、杨为停止内战,要求抗日发动政变。但面对复杂的形势,骑虎难下,急切盼望中共协调解决危机。
广大人民群众痛恨蒋介石祸国殃民的政策,强烈要求杀蒋。
A.彻底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C.开始组建抗日联军进行抗战 D.努力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
8.毛泽东称其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周恩来称之为“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蒋介石谓之曰“中国五千年历史绝续之所关”“转祸为福之道也”。他们共同评价的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
C.重庆谈判的顺利召开 D.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9.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及取得的成果。
材料二 1927年4月12日,上海帮派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人员袭击工人纠察队。然后,蒋介石的反动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三百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结合材料二,指出1927年4月以后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3)材料三中的“陕变事起”指什么事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起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影。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1.“2021年9月18日,辽宁沈阳9时18分拉响防空警报,在规定的9条路、18条街等区域、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一律停驶鸣笛。14响警世钟寓意抗战14年,3分钟警报,提醒着人们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这则新闻纪念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平型关大捷 D.武汉会战
2.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对某事件评价说:“它不是几个将军私人的冲突,而是由于民族敌人无厌的侵略所激起的伟大政治斗争的焦点,是全中国人民的反日运动,特别是西北军民反日运动之最尖锐的表现。”他所评论的“某事件”是( )
A.“巴黎和约”的签订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东北沦陷
3.近代中国列强侵略,在民族危亡之际,青年以救亡图存为己任,走在时代的前列,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思想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后来为宣传他们的变法主张,在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是什么?
材料二: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陈独秀寄希望于活泼之青年,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任”。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为唤醒中国青年,陈独秀等人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哪一革新运动?该运动高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材料三:图片再现了1919年五四运动那段青春热血的历史。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促进了哪一思想的传播?
材料四: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妾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險。北平的学生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学生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五: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激励莘莘学子“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5)结合中国近代青年的奋斗历程和材料五,谈谈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哪些精神?
4.根据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两次学生运动,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图片所反映出的历史知识进行论述。

要求:
(1)主题明确。
(2)论述过程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字迹工整,字数250字。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分层作业
1.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德国突袭波兰 B.德国吞并奥地利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C
【解析】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C项正确;德国突袭波兰是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排除A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前,日本已经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排除B项;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2.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带领当地军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英雄人物是( )
A.张自忠 B.杨靖宇 C.左权 D.彭德怀
【答案】B
【解析】局部抗战时期,杨靖宇带领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和当地军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B项正确;张自忠是全面抗战后,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开展正面战场作战,排除A项;左权、彭德怀不符合“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排除CD项。故选B项。
3.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历史事件是( )
A.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B.—二.九运动 C.秋收起义 D.甘肃会宁会师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5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就是—二.九运动。伟大的—二.九运动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B项正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反抗的是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A项;秋收起义反抗的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排除C项;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排除D项。故选B项。
4.发动西安事变的是( )
A.张学良、杨虎城 B.毛泽东、周恩来
C.孙中山、康有为 D.蔡廷锴、蒋光鼐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A项正确;西安事变发动时,孙中山早已去世,排除C项;“毛泽东、周恩来”、“蔡廷锴、蒋光鼐”不是发动西安事变的人物,排除BD项。故选A项。
5.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 建立伪满洲国,企图分裂中国东北。
【答案】长春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分裂中国东北。
6.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 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 到西安参加谈判。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答案】 全民族的利益 周恩来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1.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制定了“把满洲从中国国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同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可见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为了( )
A.消灭军阀张作霖 B.把东北变为殖民地
C.支持蒋介石反共 D.打击抗日武装力量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制定了‘把满洲从中国国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同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和所学知识可知,体现出日本控制满州,也就是把东北变为日本的殖民地,B项正确;张作霖在1928年已经死去,排除A项;材料是说日本对满州的目的而不是说支持蒋介石反共,排除C项;材料是说日本对满州的目的而不是打击抗日武装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
2.1932年5月创刊于北平的《再生》杂志,宣布以“民族复兴”作为宗旨,先后发表了《中华民族之立国能力》《民族复兴运动》等一大批宣传“中华民族复兴”思想。这股思潮产生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32年5月创刊于北平的《再生》杂志,宣布以“民族复兴”作为宗旨,先后发表了《中华民族之立国能力》《民族复兴运动》等一大批宣传“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结合所学可知,直接影响《再生》杂志作出这些举措的历史事件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故这股思潮产生的背景是九一八事变,A项正确;西安事变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排除B项;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C项;八一三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进一步升级的标志性事件,排除D项。故选A项。
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满族、朝鲜族等积极投身各种抗日团体和抗日义勇军;东北、华北等地的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先后成立蒙汉同盟军、蒙汉抗日游击队等,对日开展武装斗争;西藏宗教领袖通电全国,声讨日本侵略罪行;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族人民掀起大规模募捐活动;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也都通过各种方式参加了抗日斗争。材料旨在强调( )
A.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共御外辱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D.抗日战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起共御外敌,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A项正确;1937年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体现的全民族抗战无关,排除B项;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与材料体现的全民族抗战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抗日战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排除D项。故选A项。
4.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着中华民族儿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当时北平学生的行动是( )
A.发起五四运动 B.带领南京人民反抗日军的暴行
C.发起一二·九运动 D.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在1935年,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日本不断入侵使中国面临着严峻形势,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掀起了“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C项正确;五四运动是1919年,排除A项;带领南京人民反抗日军的暴行是1937年,排除B项;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排除D项。故选C项。
5.1935年教联会发表《告学生书》:“同学因华北问题有辍学请愿之举,爱国热忱,良深钦佩……”这场学生请愿之举( )
A.提出了“还我青岛”等口号 B.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到来
C.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1935年教联会发表《告学生书》:‘同学因华北问题有辍学请愿之举,爱国热忱,良深钦佩……’”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B项正确;1919年的五四运动,提出了“还我青岛”等口号,排除A项;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国共两党合作,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C项;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B项。
6.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二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皖南事变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中的信息“蒋介石行辕,地点在西安,蒋介石被捉处”可知,这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B项正确;一·二八事变爆发于1932年的上海,排除A项;一二·九运动爆发于1935年12月9日的北平(北京),排除C项;皖南事变是自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动方针后,国民党顽固派在华北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排除D项。故选B项。
7.以下是西安事变发生后不同派别的主张,中共对此主张和平解决,这表现出中共( )
日本等国的势力力图借此挑起中国内战,谴责张、杨,以便乘机大规模侵华。
国民党亲英美派宋美龄,宋子文等坚决反对讨伐张、杨,坚持营救蒋介石,主张和平解决。
国民党亲日派何应钦等视张、杨为叛逆,主张武力讨伐。
张、杨为停止内战,要求抗日发动政变。但面对复杂的形势,骑虎难下,急切盼望中共协调解决危机。
广大人民群众痛恨蒋介石祸国殃民的政策,强烈要求杀蒋。
A.彻底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C.开始组建抗日联军进行抗战 D.努力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不同派别的主张和意图,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这表现出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B项正确;中共主张和平解决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而不是为了彻底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且两党矛盾无法根本消除,排除A项;组建抗日联军进行抗战是在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排除C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腐败,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不是为了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而是为了全民族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
8.毛泽东称其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周恩来称之为“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蒋介石谓之曰“中国五千年历史绝续之所关”“转祸为福之道也”。他们共同评价的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
C.重庆谈判的顺利召开 D.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时局转换”“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所以他们共同评价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A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在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与“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不符,排除B项;重庆谈判是在抗战结束以后,排除C项;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排除D项。故选A项。
9.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及取得的成果。
材料二 1927年4月12日,上海帮派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人员袭击工人纠察队。然后,蒋介石的反动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三百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结合材料二,指出1927年4月以后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3)材料三中的“陕变事起”指什么事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起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影。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答案】
(1)标志、成果:国民党一大召开;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基本上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2)变化:由合作到对抗。
(3)事件、背景、影响:西安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威逼张学良杨虎城进攻红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启示: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解析】
(1)标志、成果:根据所学和材料三“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接受中国共产党主张,合作实现;在合作的背景下,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基本上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2)变化: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蒋介石……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三百多人……”可知,这体现出的变化是,由合作到对抗。
(3)事件、背景、影响:根据所学和材料三“ 陕变事起”可知,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时称陕变。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可知,这体现出,日本策划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根据所学可知,其它背景还有,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威逼张学良杨虎城进攻红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启示: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1.“2021年9月18日,辽宁沈阳9时18分拉响防空警报,在规定的9条路、18条街等区域、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一律停驶鸣笛。14响警世钟寓意抗战14年,3分钟警报,提醒着人们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这则新闻纪念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平型关大捷 D.武汉会战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4响警世钟寓意抗战1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自此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A项正确;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B项;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排除C项;武汉会战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排除D项。故选A项。
2.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对某事件评价说:“它不是几个将军私人的冲突,而是由于民族敌人无厌的侵略所激起的伟大政治斗争的焦点,是全中国人民的反日运动,特别是西北军民反日运动之最尖锐的表现。”他所评论的“某事件”是( )
A.“巴黎和约”的签订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东北沦陷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由于民族敌人无厌的侵略者所激起的伟大政治斗争的焦点……西北军反日运动之最尖锐的表现”,可知与东北军张学良、西北军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项正确;“巴黎和约”引发了五四运动,排除A项;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排除B项;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东北沦陷,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近代中国列强侵略,在民族危亡之际,青年以救亡图存为己任,走在时代的前列,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思想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后来为宣传他们的变法主张,在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是什么?
材料二: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陈独秀寄希望于活泼之青年,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任”。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为唤醒中国青年,陈独秀等人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哪一革新运动?该运动高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材料三:图片再现了1919年五四运动那段青春热血的历史。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促进了哪一思想的传播?
材料四: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妾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險。北平的学生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学生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五: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激励莘莘学子“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5)结合中国近代青年的奋斗历程和材料五,谈谈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哪些精神?
【答案】
(1)事件:公车上书;报纸:《国闻报》。
(2)运动: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与科学。
(3)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思想: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事件:一二·九运动。意义:这场爱国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答出其中的一点即可)
(5)精神:新时代的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新时代青年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敢于创新、不断进取、积极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解析】
(1)根据材料一“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公车上书。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后来为宣传他们的变法主张,在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是《国闻报》。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戊戌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为唤醒中国青年,陈独秀等人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该运动标举的两大口号是民主与科学。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3)根据材料三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后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4)根据材料四“北平的学生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学生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反映了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这场爱国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据材料五及中国近代青年的奋斗历程可知,新时代的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新时代青年应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敢于创新、不断进取、积极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4.根据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两次学生运动,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图片所反映出的历史知识进行论述。

要求:
(1)主题明确。
(2)论述过程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字迹工整,字数250字。
【答案】
主题:青年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青年学生是反抗外来侵略的先锋)
论述: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总结,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都是由学生率先发起的爱国运动,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题干两幅图片可知,青年学生在两次运动中起了先锋的作用,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故可确定观点:青年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史实论述为: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总结,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都是由学生率先发起的爱国运动,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