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同步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同步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8 15:00:2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分层作业
1.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颁布的土地改革文件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2.中国共产党时时刻刻都关注农民问题,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耕者有其田 D.农业生产合作社
3.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淮海战役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平津战役
4.辽沈战役中我军采用关门打狗的办法,它发生的地区是( )
A.华北 B.东北 C.华东 D.东南
5.1948-1949年,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了(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6.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城市中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是( )
A.北平 B.沈阳 C.长春 D.徐州
7.三大战役中东北人民解放军参加的是( )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8.1949年4月,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标志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的一份文件中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文件在当时起到的积极作用是(  )
A.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B.加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掀起了军民联合大生产运动
2.中共中央发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明确规定:“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为此人民解放军进行了(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淮海战役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大别山区。这次胜利进军的意义是( )
A.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陈毅在1948年的某次会议上指出:“去年我们这一反攻,带决定性的胜利就是把蒋介石的战略方针破坏了,把战争的包袱放到‘蒋委员长’头上。”材料中的“反攻”指的是( )
A.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5.毛泽东说,淮海战役是一锅夹生饭,硬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煮熟夹生饭的火,就是老百姓的心。解放军主力兵团兵力不占优势,但是解放军背后有500万老百姓。由此可知淮海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军绝对的兵力优势 B.毛泽东高明的指挥艺术
C.解放区雄厚的物质基础 D.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
6.毛泽东笑道:“打了新保安,吃了他一个35军;又打了张家口,断绝了他的西退之路,然后东北野战军再给天津来这一家伙,傅作义没法动摇了。”毛泽东笑谈的是( )
A.挺进中原 B.转战陕北 C.渡江战役 D.三大战役
7.某学校八年级二班以“美术作品中的党史”开展跨学科主题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四幅作品,按其反映的革命活动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8.“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回顾我党每个重大历史关头,总有精神力量鼓舞、激励全党全国人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观察历史图片,学习爱国运动】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实现了哪些直接目标?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什么准备?
【阅读大事年表,了解革命历程】
材料二:
①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
② 1927年8月,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③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④ 1945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⑤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
(2)从材料二表格中任选两件大事,以“转折”为题对所选历史事件的意义分别进行说明。
【研读历史材料,感悟光辉历史】
材料三:
  图1文物:民工支援前线使用的独轮车    图2油画:《晨曦——上海解放》
图1文物介绍:三大战役中,支前民工累计达88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使用大小支前车辆141万辆。数不清的小车队,车轮滚滚,将弹药等战略物资运输到前线战士的手中。
图2油画介绍:在这幅油画中,你没有看到激烈的战斗场面,看到的是解放军官兵在入驻上海城后,夜宿街头巷尾,等待迎来新生城市第一个清晨的景象。
(3)材料三中图1和图2都可以用来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依据材料三分别概括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描述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到一片光明…”某中学溯源史学社的成员们据此绘制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在溯源史学社成员们绘制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中的C段,发生了许多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大事。下列五幅图片是该中学教研组王老师收集整理的有关中共革命进程的示意图。
(1)材料一中的A段呈现出从“开始下降”到“降到谷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事件及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对这种趋势进行解读。
(2)材料一中从B段转为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说说C段中1945年哪一事件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并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这一事件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观察材料二的图1、图3、图4,分别说明该示意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
(4)材料二中的图5是图2的放大图。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该会议召开地点是图5中哪一处(填写对应字母)?根据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红军长征在行程上呈现的特点。
1.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作战,各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其总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4,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以上,解放区土改已基本完成,人民群众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基于这一现状,人民解放军下一步的行动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进行战略决战 D.攻占南京
2.下图为吴步乃创作于1948年5月的漫画——《支撑得住吗?》。该作品揭示了( )

A.美国放弃对国民党的援助 B.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被粉碎
C.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败局已定 D.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成效显著
3.国民党军人回忆某次战役时说:“从双堆集战斗到徐州撤退,基层官兵哭喊、哀叹的厌战情绪充斥于行伍之中,及至陈官庄被围,官兵悲观情绪恶化到极致。结果,未及解放军攻击,即不战自溃。”材料描述的这次战役( )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D.结束了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
4.东北地区曾涌现出大量的革命歌曲,如《斗争蒋介石》、《撵走美国狼》、《民主联军战歌》、《翻身五更》等。这些歌曲最有可能流行于( )
A.1924年-1927年B.1927年-1936年 C.1937年-1945年 D.1946年-1949年
5.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决策使革命摆脱危机和困境。
材料一
材料二 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按计划撤出南昌,准备南下广东建立根据地。秋收起义开始,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挫折。为保存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占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材料三
时期 内容 意义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分得土地的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群众纷纷要求加入红军。红军力量壮大起来,为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提供了人力的保障。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坚持长期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激发农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团结各个阶层,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断巩固和扩大。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保障。
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人力、物力保障。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转折性意义的角度,任选一次会议,说说其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南昌起义的意义。说明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意义。
(3)依据材料三,说说中国共产党施行的土地政策的共同作用。
6.海疆 内河 主权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是以土地为命脉的农本经济,导致中国社会中重陆轻海观念突出。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因此形成“历代备边,多在西北边陲”的防御战略格局。19世纪初的中国不具备近代工业的基础,没有发展近代海军和海防的能力。近代百余年间中国先后遭到列强从海上入侵几十次。
——摘编自周仕德《近代西方列强屡次从海上侵略中国原因管见》
材料二 以下是国家海洋博物馆的3件展品
①1839年,林则徐呈给道光皇帝关于虎门销烟的奏折(复制品)。 ②1869年,福州船政局建造的我国第一艘蒸汽轮船———“万年清”号炮舰模型。 ③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奋勇作战,不幸沉没的“致远”舰的残件(打捞出水)。
材料三 内河航行权是在本国江、河、湖水道上从事航行、不容任何外国侵犯的主权。
时间 事件
1858年6月 清政府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1946年11月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但由于当时中国落后,根本无法与美国对等的实现权利,实际上全中国内河向美国开放。
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长江北岸准备发起战役,英国海军“紫石英号”军舰强行闯入长江国共交战区。多次警告无效后,解放军将其击伤搁浅,随后解放军又炮击了赶来支援的英舰。从此再没有外国军舰敢进入中国内河横行霸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件“列强从海上入侵”的史实。分析近代列强主要从海上侵略中国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写出能直接用于研究北洋水师历史的一件展品。(写序号)概括3件展品反映的共同主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人民解放军准备发起战役的名称。分析从1858年到1949年,我国内河航行权发生的变化。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分层作业
1.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颁布的土地改革文件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间是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1947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因此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颁布的土地改革文件是《中国土地法大纲》,D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的,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1912 年颁布的,排除B项;《中华民国约法》是1914年袁世凯颁布的,排除C项。故选D项。
2.中国共产党时时刻刻都关注农民问题,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耕者有其田 D.农业生产合作社
【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C项正确;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是抗日战争期间的土地政策,排除B项;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处于三大改造期间,排除D项。故选C项。
3.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淮海战役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平津战役
【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项正确;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掉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排除A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属于三大战役,排除BD项。故选C项。
4.辽沈战役中我军采用关门打狗的办法,它发生的地区是( )
A.华北 B.东北 C.华东 D.东南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令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被围困在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接着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特点是“断敌退路,关门打狗”,故发生在东北,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5.1948-1949年,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了(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1949年,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了淮海战役,C项正确;辽沈战役是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主要在东北地区的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排除A项;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排除B项;渡江战役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规模巨大的强渡江河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
6.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城市中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是( )
A.北平 B.沈阳 C.长春 D.徐州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月15日,天津的国民党守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北平的国民党守军陷於绝境,16日,国民党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邓宝珊代表总司令傅作义与解放军代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会面商谈,双方於21日达成《关於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22日,北平傅作义所部25万守军按协议陆续撤出市区,接受解放军改编,31日,解放军和平入城 ,平津战役结束,至此,中国共产党控制了华北主要城市及大片地区,A项正确;沈阳、长春是在辽沈战役中解放的,排除BC项;徐州是在淮海战役中解放的,排除D项。故选A项。
7.三大战役中东北人民解放军参加的是( )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1948年9月-11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参加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1948年11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又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1949年初,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综上可知,三大战役中东北人民解放军参加的是辽沈战役、平津战役,①③正确,②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8.1949年4月,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标志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故D项正确;辽沈战役基本解放了东北全境,故A不符合题意;平津战役1949年1月结束,故B不符合题意;淮海战役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故C不符合题意。
1.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的一份文件中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文件在当时起到的积极作用是(  )
A.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B.加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掀起了军民联合大生产运动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积极参军参战,A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排除B项;抗日战争于1945年结束,材料内容与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排除C项;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掀起了军民联合大生产运动,与材料时间“1947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中共中央发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明确规定:“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为此人民解放军进行了(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淮海战役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答案】A
【解析】根据“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可得出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A项正确;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这与材料中的主旨无关,排除B项;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之一,属于战略决战,与主旨无关,排除C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在1949年,不属于“解放战争第二年”,排除D项。故选A项。
3.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大别山区。这次胜利进军的意义是( )
A.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区主力,是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直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D项正确;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排除A项;中央革命根据地位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排除B项;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排除C项。故选D项。
4.陈毅在1948年的某次会议上指出:“去年我们这一反攻,带决定性的胜利就是把蒋介石的战略方针破坏了,把战争的包袱放到‘蒋委员长’头上。”材料中的“反攻”指的是( )
A.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48年……去年我们这一反攻,带决定性的胜利就是把蒋介石的战略方针破坏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A项正确;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因此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与材料中的“反攻”内容不符,排除BC项;渡江战役,是指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渡江战役,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与材料中的“反攻”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毛泽东说,淮海战役是一锅夹生饭,硬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煮熟夹生饭的火,就是老百姓的心。解放军主力兵团兵力不占优势,但是解放军背后有500万老百姓。由此可知淮海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军绝对的兵力优势 B.毛泽东高明的指挥艺术
C.解放区雄厚的物质基础 D.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
【答案】D
【解析】根据“淮海战役是一锅夹生饭,硬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煮熟夹生饭的火,就是老百姓的心。解放军主力兵团兵力不占优势,但是解放军背后有500万老百姓。”可知,题干主旨是老百姓支持下的淮海战役,所以材料强调的是群众在战役胜利中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解放军的兵力如何,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体现毛泽东高明的指挥艺术,排除B项;解放区当时并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6.毛泽东笑道:“打了新保安,吃了他一个35军;又打了张家口,断绝了他的西退之路,然后东北野战军再给天津来这一家伙,傅作义没法动摇了。”毛泽东笑谈的是( )
A.挺进中原 B.转战陕北 C.渡江战役 D.三大战役
【答案】D
【解析】根据“打了新保安,吃了他一个35军;又打了张家口,断绝了他的西退之路,然后东北野战军再给天津来这一家伙,傅作义没法动摇了。”可得出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如张家口、天津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中的天津战役有关,D项正确;挺进中原是指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排除A项;材料中的信息与转战陕北无关,排除B项;渡江战役与长江流域、南京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某学校八年级二班以“美术作品中的党史”开展跨学科主题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四幅作品,按其反映的革命活动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①启航(南湖红船)反映的是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②地道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冀中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③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1月;④百万雄师下江南描述的是1949年渡江战役的历史信息;排序为①③②④,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8.“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回顾我党每个重大历史关头,总有精神力量鼓舞、激励全党全国人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观察历史图片,学习爱国运动】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实现了哪些直接目标?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什么准备?
【阅读大事年表,了解革命历程】
材料二:
①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
② 1927年8月,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③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④ 1945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⑤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
(2)从材料二表格中任选两件大事,以“转折”为题对所选历史事件的意义分别进行说明。
【研读历史材料,感悟光辉历史】
材料三:
  图1文物:民工支援前线使用的独轮车    图2油画:《晨曦——上海解放》
图1文物介绍:三大战役中,支前民工累计达88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使用大小支前车辆141万辆。数不清的小车队,车轮滚滚,将弹药等战略物资运输到前线战士的手中。
图2油画介绍:在这幅油画中,你没有看到激烈的战斗场面,看到的是解放军官兵在入驻上海城后,夜宿街头巷尾,等待迎来新生城市第一个清晨的景象。
(3)材料三中图1和图2都可以用来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依据材料三分别概括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答案】
(1)五四运动;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②: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③: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④: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⑤:刘邓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以上任选二例即可)
(3)人民群众对前线的支援;人民解放军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官兵平等。
【解析】
(1)运动: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了五四运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是五四运动的口号。目标:结合所学可知,在五四运动的反帝浪潮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准备: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事件及意义:根据材料表格选取事件并说明其意义;结合所学可知,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②: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③: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④: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⑤:刘邓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以上任选二例即可)
(3)原因:根据材料“图1文物介绍:三大战役中,支前民工累计达88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使用大小支前车辆141万辆。数不清的小车队,车轮滚滚,将弹药等战略物资运输到前线战士的手中。”可知,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人民群众对前线的支援;根据材料“图2油画介绍:在这幅油画中,你没有看到激烈的战斗场面,看到的是解放军官兵在入驻上海城后,夜宿街头巷尾,等待迎来新生城市第一个清晨的景象。”可知,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人民解放军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官兵平等。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描述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到一片光明…”某中学溯源史学社的成员们据此绘制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在溯源史学社成员们绘制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中的C段,发生了许多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大事。下列五幅图片是该中学教研组王老师收集整理的有关中共革命进程的示意图。
(1)材料一中的A段呈现出从“开始下降”到“降到谷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事件及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对这种趋势进行解读。
(2)材料一中从B段转为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说说C段中1945年哪一事件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并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这一事件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观察材料二的图1、图3、图4,分别说明该示意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
(4)材料二中的图5是图2的放大图。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该会议召开地点是图5中哪一处(填写对应字母)?根据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红军长征在行程上呈现的特点。
【答案】
(1)解读:“开始下降”: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降到谷底”:1900-1901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事件:抗日战争的胜利;作用:中流砥柱的作用。
(3)事件:南昌起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
影响: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位置:B处;特点:行军路线长,自东向西转北上。
【解析】
(1)解读:根据材料一中的A段呈现出从“开始下降”到“降到谷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1901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道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从B段转为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事件: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段中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这一事件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事件:根据所学知识,观察材料二的图1、图3、图4,该示意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南昌起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位置:根据材料二中的图5是图2的放大图。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即遵义会议,该会议召开地点是图5中B处。
特点:根据图5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在行程上呈现的特点是行军路线长,自东向西转北上。
1.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作战,各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其总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4,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以上,解放区土改已基本完成,人民群众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基于这一现状,人民解放军下一步的行动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进行战略决战 D.攻占南京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艰苦作战,歼灭大量国民党军,同时解放军的总兵力和战斗能力也大大提升,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这些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基于这一现状,人民解放军下一步的行动是进行战略决战,C项正确;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B项;三大战役结束后,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
2.下图为吴步乃创作于1948年5月的漫画——《支撑得住吗?》。该作品揭示了( )

A.美国放弃对国民党的援助 B.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被粉碎
C.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败局已定 D.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成效显著
【答案】D
【解析】根据时间“1948”和漫画的标题“支撑得住吗?”及对漫画的观察,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此时解放军的反攻取得了一定的胜利,D项正确;漫画中武器的文字“US”可知,当时美国还在援助国民党,排除A项;1947年已经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排除B项;三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败局已定,排除C项。故选D项。
3.国民党军人回忆某次战役时说:“从双堆集战斗到徐州撤退,基层官兵哭喊、哀叹的厌战情绪充斥于行伍之中,及至陈官庄被围,官兵悲观情绪恶化到极致。结果,未及解放军攻击,即不战自溃。”材料描述的这次战役( )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D.结束了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双堆集战斗”、“徐州撤退”、“陈官庄被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双堆集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23日至12月15日,处于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并肩作战在安徽省濉溪县双堆集镇歼灭了国民党嫡系精锐部队黄维兵团。故材料中所说的战役是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B项;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
4.东北地区曾涌现出大量的革命歌曲,如《斗争蒋介石》、《撵走美国狼》、《民主联军战歌》、《翻身五更》等。这些歌曲最有可能流行于( )
A.1924年-1927年 B.1927年-1936年 C.1937年-1945年 D.1946年-1949年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斗争蒋介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国共内战,“《撵走美国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援助国民党,“《民主联军战歌》”结合所学知识,解放战争时期,“东北人民自治军”改为“东北民主联军” ,“《翻身五更》”结合所学知识,反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综上所述,题干歌曲最可能流行于1946年-1949年的解放战争时期,D项正确; “ 1924年-1927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与“《斗争蒋介石》”不符,排除A项;“东北民主联军”是1946年改名的,“1927年-1936年”期间没有“东北民主联军”,排除B项;1937年-1945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国、美国共同对抗法西斯的侵略,排除C项。故选D项。
5.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决策使革命摆脱危机和困境。
材料一
材料二 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按计划撤出南昌,准备南下广东建立根据地。秋收起义开始,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挫折。为保存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占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材料三
时期 内容 意义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分得土地的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群众纷纷要求加入红军。红军力量壮大起来,为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提供了人力的保障。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坚持长期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激发农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团结各个阶层,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断巩固和扩大。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保障。
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人力、物力保障。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转折性意义的角度,任选一次会议,说说其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南昌起义的意义。说明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意义。
(3)依据材料三,说说中国共产党施行的土地政策的共同作用。
【答案】
(1)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3)调动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提供人力、物力保障。
【解析】
(1)作用: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任选其一作答即可)
(2)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意义:据材料二“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结合所学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3)作用:据材料三“分得土地的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群众纷纷要求加入红军。红军力量壮大起来,为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提供了人力的保障。”“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坚持长期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激发农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团结各个阶层,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断巩固和扩大。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保障。”“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人力、物力保障。”可知,不同时期的土地改革,都调动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提供人力、物力保障。
6.海疆内河 主权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是以土地为命脉的农本经济,导致中国社会中重陆轻海观念突出。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因此形成“历代备边,多在西北边陲”的防御战略格局。19世纪初的中国不具备近代工业的基础,没有发展近代海军和海防的能力。近代百余年间中国先后遭到列强从海上入侵几十次。
——摘编自周仕德《近代西方列强屡次从海上侵略中国原因管见》
材料二 以下是国家海洋博物馆的3件展品
①1839年,林则徐呈给道光皇帝关于虎门销烟的奏折(复制品)。 ②1869年,福州船政局建造的我国第一艘蒸汽轮船———“万年清”号炮舰模型。 ③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奋勇作战,不幸沉没的“致远”舰的残件(打捞出水)。
材料三 内河航行权是在本国江、河、湖水道上从事航行、不容任何外国侵犯的主权。
时间 事件
1858年6月 清政府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1946年11月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但由于当时中国落后,根本无法与美国对等的实现权利,实际上全中国内河向美国开放。
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长江北岸准备发起战役,英国海军“紫石英号”军舰强行闯入长江国共交战区。多次警告无效后,解放军将其击伤搁浅,随后解放军又炮击了赶来支援的英舰。从此再没有外国军舰敢进入中国内河横行霸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件“列强从海上入侵”的史实。分析近代列强主要从海上侵略中国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写出能直接用于研究北洋水师历史的一件展品。(写序号)概括3件展品反映的共同主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人民解放军准备发起战役的名称。分析从1858年到1949年,我国内河航行权发生的变化。
【答案】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答出其中两点)中国传统的重陆轻海观念;中国战略防御重点在西北边陲;清朝海防力量薄弱;中国海岸线漫长等;列强海军强大。
(2)③;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3)渡江战役。1858年后我国内河航行权不断遭到破坏,1949年收回这一主权。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近代列强从沿海侵入中国的战争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根据材料“中国社会中重陆轻海观念突出”“因此形成‘历代备边,多在西北边陲’的防御战略格局”“没有发展近代海军和海防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的重陆轻海的观念突出,中国战略防御重点在西北边陲,清朝海防力量薄弱,中国海岸线漫长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战船和火炮技术不断改进,海上的军事实力日益增强,得出近代列强主要从海上侵略中国的原因有中国传统的重陆轻海观念,中国战略防御重点在西北边陲,清朝海防力量薄弱,中国海岸线漫长,列强海军强大等。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奋勇作战,不幸沉没的“经远”舰的残件能直接用于研究北洋水师历史,得出能直接用于研究北洋水师历史的一件展品是③;①1839年,林则徐呈给道光皇帝关于虎门销烟的奏折(复制品)体现的是虎门销烟,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②1869年,福州船政局建造的我国第一艘蒸汽轮船——“万年清”号炮舰模型,体现的是洋务运动,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③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奋勇作战,不幸沉没的“致远”舰的残件(打捞出水)体现的甲午中日战争,反映的是列强的侵略,得出3件展品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长江北岸准备发起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得出人民解放军准备发起战役的名称是渡江战役;根据材料“1858年6月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1946年11月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但由于当时中国落后,根本无法与美国对等的实现权利,实际上全中国内河向美国开放”“1949年4月从此再没有外国军舰敢进入中国内河横行霸道”可得出,从1858年到1949年,我国内河航行权发生的变化是1858年后我国内河航行权不断遭到破坏,1949年收回这一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