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同步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同步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8 15:08: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分层作业
1.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分别是( )
A.1933年10月、1935年10月 B.1934年10月、1935年10月
C.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D.1935年10月、1936年10月
2.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在( )
A.中共一大上 B.遵义会议上 C.中共七大上 D.中共八大上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历史事件是( )
A.四渡赤水 B.飞夺泸定桥
C.巧渡金沙江 D.横渡大渡河
4.长征的胜利( )
A.焕然一新了中国革命的面貌 B.实现了国共两党的首次合作
C.拉开了革命进入农村的序幕 D.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5.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 ,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6.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 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7.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材料描述了( )
A.北伐胜利进军 B.工农红军长征
C.豫湘桂大溃退 D.千里挺进大别山
2.某次会议指出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其纠正办法,批评军事指挥政治的观点;另一次会议指出,军事上的单纯防御是“左”的错误,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两次会议分别是( )
A.八七会议、遵义会议 B.古田会议、遵义会议
C.八七会议、中共七大 D.古田会议、中共七大
3.1935年5月20日,左路红军攻占冕宁县,进入彝民聚居区。刘伯承依照当地习俗,同彝民沽鸡家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成立“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这一义举( )
A.实现了战略转移 B.纠正了错误主张 C.挽救了中国革命 D.传播了革命火种
4.八年级(8)班开展探究学习,计划在暑期组织部分同学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请你帮助设计一条线路,与当年红军长征的线路大致相同( )
A.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吴起镇-会宁
B.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吴起镇-会宁
C.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吴起镇
D.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会宁-吴起镇
5.1934年12月5 日红军机关报《红星报》发出“实行连队写标语竞赛”的号召;“一、凡是能写字的战士,每人练习写熟一条至十条标语;二、每人每天都写一条至五条标语;三、标语可用毛笔、炭灰、粉笔、石灰块等书写;四、凡是宿营地及大休息地方的墙壁都写满标语。”凭借着这些标语,红军从一支孤军变 成了群众拥护爱戴,胜仗捷报频传的军队,使长征成为“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材料表明 ( )
A.写标语是长征途中宣传中共和红军主张的唯一方式
B.写标语宣传中共和红军主张是红军长征的根本目的
C.写标语宣传中共和红军主张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
D.写标语宣传中共和红军主张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
6.周恩来说:“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这指的是( )
A.遵义会议的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B.北伐的胜利进军,促进了工农革命的蓬勃发展
C.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7.“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首歌词主要反映出红军在斗争中铸造了(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B.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C.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8.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存在内在联系的是( )
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③持久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④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长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面是《长征组歌》中的几个片段,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材料二 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材料三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材料四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材料五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红军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征的?
(2)结合材料二,指出红军长征中召开的重大会议是什么?这次会议肯定了谁的正确军事主张,并选举他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根据材料三、四、五,写出红军长征转移途中经历的几件大事。
(4)长征是一个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根据上述片段,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被人们称为什么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学习这种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 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红船精神”从嘉兴南湖升起,带领着这个年轻的政党改变城市、祖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九十九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戚红蕾2020年《读懂“红船精神”的价值意蕴》
材料二材料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长征中的数字1.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2.中央红军行军二万五千里,走过11个省,攻占700多座县城,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3.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中央红军损失惨重,只剩下3万多人。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说出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在长征途中召开 的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三大主力在 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面对这些令人震撼的数字,谈谈你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认识。
1.“我们接到命令,大张旗鼓喊口号、写标语,要从四川渡江,后面才知道是迷惑敌人……听说蒋介石在贵阳,我们打着南渡乌江口号往贵阳去,但我们过了乌江后绕到云南。”与材料描绘相关的是( )
A.强渡湘江 B.攻克遵义 C.四渡赤水 D.渡金沙江
2.以下是一位党员参加某会议时记下的手稿:“毛泽东同志当选为常委;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常委中再进行分工;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下列结论与该会议相关的是( )
A.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C.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走向了成熟 D.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作为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那种雄才大略、高瞻远瞩、全局在胸的战略眼光和高超卓越的指挥艺术令世人惊叹。I960年蒙哥马利来华访问时对毛泽东说:“您指挥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却出人意料地回答:“三大战役没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所运用的兵法特色是( )
A.隔岸观火 B.围魏救赵 C.声东击西 D.瞒天过海
4.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长征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美术工作者在长征精神的感召下,创作了一幅幅恢弘磅礴的壮阔画卷,比如下列两幅油画:
材料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涵盖红军长征途径的15个省、72个市(州)。基于特定的历史时期,长征形成了一些有形的文物遗产和文化遗产,包括1600余处已确认的长征文物,红军将士们的生活用品、墙上的标语等,还有数量庞大的红军路、红军村等历史遗存,与长征相关的故事和红军的歌曲,还有大量寻访老红军记录的口述历史以及一系列反映长征沿线人文地理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共同形成了以长征精神为引领、长征故事为线索、长征行军路线为骨架,跨越大半个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廊道。
材料三:2016年,上海鲁迅纪念馆发现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长征回忆录《二万五千里》拳清稿本。研究人员介绍:1936年8月,为记录和保存长征的真实历史,向世人宣传长征、宣传红军,毛泽东主席向参加长征的全体同志发出号召信,征集长征回忆录。红军将士纷纷响应,积极撰写,很多中高级将领带头写作,1937年编订成册。
(1)欣赏材料一中两幅油画,结合所学为其命名。
(2)上述三则材料中,涉及到研究长征历史的各类型史料。请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各举一例)。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图像史料:
(3)对于材料三中的回忆录《二万五千里》,有人认为属于第一手史料;有人认为不应该作为第一手史料。分析材料,谈谈你对其史料价值的看法。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分层作业
1.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分别是( )
A.1933年10月、1935年10月 B.1934年10月、1935年10月
C.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D.1935年10月、1936年10月
【答案】C
【解析】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C项正确;长征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1934年10月和1936年10月,排除ABD项。故选C项。
2.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在( )
A.中共一大上 B.遵义会议上 C.中共七大上 D.中共八大上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难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项正确;中共一大标志着党的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排除A项;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排除C项;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排除D项。故选B项。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历史事件是( )
A.四渡赤水 B.飞夺泸定桥
C.巧渡金沙江 D.横渡大渡河
【答案】C
【解析】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徉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C项正确;四渡赤水是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而没有跳出包围圈,排除A项;飞夺泸定桥是在跳出包围圈之后,排除B项;横渡大渡河也是发生在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后,排除D项。故选C项。
4.长征的胜利( )
A.焕然一新了中国革命的面貌 B.实现了国共两党的首次合作
C.拉开了革命进入农村的序幕 D.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D项正确;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排除A项;实现了国共两党的首次合作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排除B项;拉开了革命进入农村的序幕的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排除C项。故选D项。
5.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 ,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答案】湘江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题干空白处应填湘江。
6.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 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答案】 吴起镇 红一方面军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故①、②处应填吴起镇、红一方面军。
7.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答案】转危为安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材料描述了( )
A.北伐胜利进军 B.工农红军长征
C.豫湘桂大溃退 D.千里挺进大别山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长征途中,红军突破国民党几十万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吴起镇的史实,B项正确;北伐的胜利进军,击溃吴佩孚的主力后,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接着,一路沿长江东下,攻占南京。另一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排除A项;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排除C项;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B项。
2.某次会议指出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其纠正办法,批评军事指挥政治的观点;另一次会议指出,军事上的单纯防御是“左”的错误,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两次会议分别是( )
A.八七会议、遵义会议 B.古田会议、遵义会议
C.八七会议、中共七大 D.古田会议、中共七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古田会议在党的建设方面,着重地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并从红四军党组织的实际出发,全面地指出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其纠正的办法;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B项正确;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紧急关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反对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在革命中前进了一大步,排除A项;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排除C项;中共七大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1935年5月20日,左路红军攻占冕宁县,进入彝民聚居区。刘伯承依照当地习俗,同彝民沽鸡家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成立“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这一义举( )
A.实现了战略转移 B.纠正了错误主张 C.挽救了中国革命 D.传播了革命火种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35年5月20日,左路红军攻占冕宁县,进入彝民聚居区。刘伯承依照当地习俗,同彝民沽鸡家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成立‘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可知,中共红军领导人和少数民族首领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成立了“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传播了革命火种,D项正确;长征胜利实现了战略转移,排除A项;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排除B项;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4.八年级(8)班开展探究学习,计划在暑期组织部分同学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请你帮助设计一条线路,与当年红军长征的线路大致相同( )
A.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吴起镇-会宁
B.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吴起镇-会宁
C.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吴起镇
D.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会宁-吴起镇
【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的基本路线为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A项正确;BCD项顺序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5.1934年12月5 日红军机关报《红星报》发出“实行连队写标语竞赛”的号召;“一、凡是能写字的战士,每人练习写熟一条至十条标语;二、每人每天都写一条至五条标语;三、标语可用毛笔、炭灰、粉笔、石灰块等书写;四、凡是宿营地及大休息地方的墙壁都写满标语。”凭借着这些标语,红军从一支孤军变 成了群众拥护爱戴,胜仗捷报频传的军队,使长征成为“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材料表明 ( )
A.写标语是长征途中宣传中共和红军主张的唯一方式
B.写标语宣传中共和红军主张是红军长征的根本目的
C.写标语宣传中共和红军主张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
D.写标语宣传中共和红军主张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红军从一支孤军变 成了群众拥护爱戴,胜仗捷报频传的军队,使长征成为‘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通过写标语,唤醒了民众,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C项正确;写标语是长征途中宣传中共和红军主张的唯一方式,过于绝对,排除A项;红军长征的根本目的是战略转移,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6.周恩来说:“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这指的是( )
A.遵义会议的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B.北伐的胜利进军,促进了工农革命的蓬勃发展
C.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答案】C
【解析】根据“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C项正确;材料是对长征的评价,没有反映遵义会议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长征,没有涉及北伐战争,排除B项;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故选C项。
7.“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首歌词主要反映出红军在斗争中铸造了(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B.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C.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红军长征。诗歌突出体现的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团结互助、同甘共苦、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C项正确;红船精神与中国共产党成立有关,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五四精神与五四运动有关,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延安精神与抗日战争期间的延安有关,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存在内在联系的是( )
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③持久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④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长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这促进了思想解放,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最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红军不得不进行长征,B项正确;持久战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有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9.下面是《长征组歌》中的几个片段,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材料二 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材料三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材料四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材料五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红军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征的?
(2)结合材料二,指出红军长征中召开的重大会议是什么?这次会议肯定了谁的正确军事主张,并选举他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根据材料三、四、五,写出红军长征转移途中经历的几件大事。
(4)长征是一个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根据上述片段,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被人们称为什么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学习这种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
(1)原因: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2)会议:遵义会议。人物:毛泽东。
(3)大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回答三个即可)
(4)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精神:长征精神。意义: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信息“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 8 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2)会议及人物:根据材料信息“ 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大事:根据材料信息“四渡赤水出奇兵”,可得出:四渡赤水;根据“健儿巧渡金沙江”,可得出:巧渡金沙江;根据“铁索桥上显威风”,可得出:飞夺泸定桥;根据“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可得出:爬雪山、过草地。
(4)原因:根据材料“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根据“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根据“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兄弟民族夹道迎”,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精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意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习长征精神,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 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红船精神”从嘉兴南湖升起,带领着这个年轻的政党改变城市、祖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九十九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戚红蕾2020年《读懂“红船精神”的价值意蕴》
材料二材料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长征中的数字1.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2.中央红军行军二万五千里,走过11个省,攻占700多座县城,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3.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中央红军损失惨重,只剩下3万多人。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说出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在长征途中召开 的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三大主力在 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面对这些令人震撼的数字,谈谈你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认识。
【答案】
(1)事件:五四运动。
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 遵义 会宁
认识:长征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的胜利,是红军将士付出巨大牺牲换来的,这些震撼的数字永远激励后人。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事件:根据材料一“这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五四运动。
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这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可得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材料中“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可得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红船精神从嘉兴南湖升起,带领着这个年轻的政党改变城市、祖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可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所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历史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3)①: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的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②: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认识: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回答长征的历史意义即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认识为长征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的胜利,是红军将士付出巨大牺牲换来的,这些震撼的数字永远激励后人。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我们接到命令,大张旗鼓喊口号、写标语,要从四川渡江,后面才知道是迷惑敌人……听说蒋介石在贵阳,我们打着南渡乌江口号往贵阳去,但我们过了乌江后绕到云南。”与材料描绘相关的是( )
A.强渡湘江 B.攻克遵义 C.四渡赤水 D.渡金沙江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后面才知道是迷惑敌人……我们打着南渡乌江口号往贵阳去,但我们过了乌江后绕到云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度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C项正确;红军拼死冲杀,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惨重,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A项;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与“打着南渡乌江口号往贵阳去,但我们过了乌江后绕到云南”不符,排除B项;四渡赤水后,红军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与题干描述的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以下是一位党员参加某会议时记下的手稿:“毛泽东同志当选为常委;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常委中再进行分工;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下列结论与该会议相关的是( )
A.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C.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走向了成熟 D.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该会议是遵义会议。1935年初,中共中央于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了成熟,C项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排除A项;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B项;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3.毛泽东作为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那种雄才大略、高瞻远瞩、全局在胸的战略眼光和高超卓越的指挥艺术令世人惊叹。I960年蒙哥马利来华访问时对毛泽东说:“您指挥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却出人意料地回答:“三大战役没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所运用的兵法特色是( )
A.隔岸观火 B.围魏救赵 C.声东击西 D.瞒天过海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军事上是个奇才,“四渡赤水”,正是运用了逆向思维方法,方可出奇制胜,毛主席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四渡赤水所运用的兵法特色是声东击西,C项正确;隔岸观火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围魏救赵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瞒天过海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长征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美术工作者在长征精神的感召下,创作了一幅幅恢弘磅礴的壮阔画卷,比如下列两幅油画:
材料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涵盖红军长征途径的15个省、72个市(州)。基于特定的历史时期,长征形成了一些有形的文物遗产和文化遗产,包括1600余处已确认的长征文物,红军将士们的生活用品、墙上的标语等,还有数量庞大的红军路、红军村等历史遗存,与长征相关的故事和红军的歌曲,还有大量寻访老红军记录的口述历史以及一系列反映长征沿线人文地理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共同形成了以长征精神为引领、长征故事为线索、长征行军路线为骨架,跨越大半个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廊道。
材料三:2016年,上海鲁迅纪念馆发现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长征回忆录《二万五千里》拳清稿本。研究人员介绍:1936年8月,为记录和保存长征的真实历史,向世人宣传长征、宣传红军,毛泽东主席向参加长征的全体同志发出号召信,征集长征回忆录。红军将士纷纷响应,积极撰写,很多中高级将领带头写作,1937年编订成册。
(1)欣赏材料一中两幅油画,结合所学为其命名。
(2)上述三则材料中,涉及到研究长征历史的各类型史料。请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各举一例)。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图像史料:
(3)对于材料三中的回忆录《二万五千里》,有人认为属于第一手史料;有人认为不应该作为第一手史料。分析材料,谈谈你对其史料价值的看法。
【答案】
(1)①《飞夺泸定桥》②《红军过草地》(事件名称对即可)
(2)(以下每个类型举一个例子即可)
实物史料:红军生活用品墙上的标语红军路红军村等历史遗存(任一个)
文献史料:长征相关的故事歌曲回忆录(任一个)
口述史料:寻访老红军记录的口述历史
图像史料:油画
(3)回忆录《二万五千里》是由亲历长征的红军将士在长征胜利一年后撰写的,是党和红军历史上最早、最直接的红军长征回忆录,是记录长征事迹最可信的一手史料。对研究长征历史、党史、军史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可知,这是长征途中的《飞夺泸定桥》,图二是《红军过草地》。
(2)根据材料,实物史料有红军将士们的生活用品、墙上的标语等,还有数量庞大的红军路、红军村等历史遗存;文献史料有与长征相关的故事和红军的歌曲,长征回忆录《二万五千里》;口述史料有大量寻访老红军记录的口述历史;图像史料是油画。
(3)根据材料“1936年8月,为记录和保存长征的真实历史,向世人宣传长征、宣传红军,毛泽东主席向参加长征的全体同志发出号召信,征集长征回忆录。红军将士纷纷响应,积极撰写,很多中高级将领带头写作,1937年编订成册。”可知,回忆录《二万五千里》是由亲历长征的红军将士在长征胜利一年后撰写的,是党和红军历史上最早、最直接的红军长征回忆录,是记录长征事迹最可信的一手史料。对研究长征历史、党史、军史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