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记住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能说出课文的内容。
2、能领略本文以速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3、能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的语言。?
【学习重点与难点】
1、探讨理解“散文化电影”艺术特色的审美构成因素和表现手段。
2、挖掘人物形象美和情感美。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85-92页内容,阅读《随堂优化训练》P49-50,对电影情节、电影人物等进行梳理概括,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理解“散文化电影”艺术风格的知识。
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1、查找资料:余光中说:“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请简要介绍作者林海音。
(见教参117)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2001年文坛才女林海音12月1日晚间11时46分在台湾病逝,享年83岁。?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2、查找资料或观看电影《城南旧事》:请简要介绍电影内容:
?? 电影《城南旧事》是根据林海音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的。该影片通过一个小姑娘的眼睛,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旧北京的几个小人物的命运,寄寓着作者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这篇课文节选的是该电影剧本中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离别的故事。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 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 ,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本片于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配角奖(郑振瑶)、最佳音乐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鹰奖;1984年获第十四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1988年获厄瓜多尔第十届基多城国际电影节二等奖——赤道奖。)
3、学会唱电影插曲《送别》记住歌词(重复三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二、知识梳理:散文化电影的艺术特点
没有特别强调戏剧冲突,属于“非情节化”电影。其艺术构成因素包括意境美、人物形象美、情感美、语言美、音乐美、叙事视觉美等。(见教参129)
三、预习自测:近义词辨析
A 一起和一齐:
B 陆续和连续:
C 工夫和功夫: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1、探讨故事梗概:如果你是一个导演,现在让你按照剧本把这段故事拍下来,按照剧本的描写,你可以分成几个场面呢?
(见教参128或116)
思路小结:
探究2、《城南旧事》电影导演吴贻弓说:“它像是一条缓缓的小溪,潺潺细流,怨而不怒地流入人们的心田;它又像是罩上一层阴影的散文记事;好像用一个简单的乐器奏起一支单纯古朴的小曲,没有修饰,但又有修饰,朴素极了,让你从这朴素之中感到了一种典雅的生活音韵以及对往事的回忆。”你有同感么?你对本文所创造的艺术氛围的整体感觉如何?作品借助什么手法营造艺术氛围?
(见教参129)
意境美:
以小见大的散文特点:
人物形象美:
写法:
思路小结:
二、总结整理
1、核心知识:散文化影片的艺术特点
2、典型方法:电影营造艺术氛围的手法
3、重点问题解决:如何欣赏散文化电影《城南旧事》?
训练案
一、课中检测与训练:写一段景物描写的句子,烘托出人物“悲伤”或“高兴”的思想感情。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
1、反思提升:熟记重点知识,反思学习思路和方法,整理典型题本
2、完成作业:《随堂优化训练》P51页:“夯实基础”题
3、温故知新:重新阅读课本,并完成新发的预习案;探讨《城南旧事》中的人物。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记住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能说出课文的内容。
2、能领略本文以速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3、能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学习重点与难点】
1、探讨理解“散文化电影”艺术特色的审美构成因素和表现手段。
2、挖掘人物形象美和情感美。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85-92页内容,阅读《随堂优化训练》P49-50,对电影情节、电影人物等进行梳理概括,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理解“散文化电影”艺术风格的知识。
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人物对话:与妈妈的对话,与厚嘴唇的人关于好人与坏人的对话,简要概括人物(英子和厚嘴唇的人)性格。
(见教参131)
二、知识梳理:用景物烘托人物心情
(见《随堂优化训练》P51)
三、预习自测:阅读从“白云在飞奔,蓝色的天又露了出来,雷雨已过,又放晴了。”到“厚嘴唇的人:小妹妹,你的头脑好,将来总有一天分得清楚的,我一定忘不了你。我的事别跟别人说,就连我的兄弟算上。”完成下列问题:
1.从本文了解到厚嘴唇的人原来是“贼”,试从以上片段中找出有关的暗示或铺垫.
2.“白云在飞奔,蓝色的天又露了出来,雷雨已过,又放晴了.”这一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我走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这一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4.“我的事别跟别人说,就连我的兄弟算上.”这一句话说明了什么?
1.1)草堆里地上的包裹在眼前一闪…。 2)我走这一步,也是是非得已 3)(问小英子)你说我试好人还是坏人? 4)我的事别跟别人说,就连我的兄弟算上。2.这一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烘托主人公小英子排练节目后的愉快心情。3.这一句的潜台词是:我是被生活所迫,才做了贼。4.这一句话表明这个“厚嘴唇的人”是因为生活艰难,既要养活父母和兄弟,又想供应弟弟进中学,上大学,迫不得已做了贼,而且又是背着兄弟,不让兄弟知道,这更深沉地表达了他忍辱负重的品格,深深打动了读者。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1、比较作品中小英子和厚嘴唇的人两个形象在美感上的异同。
(见教参131)
思路小结:
探究2、本文的动人之处还在于情感,这些情感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见教参132)注意:剧中人物的情感和作品中主题情感
思路小结:
探究3、你听过哪些以“离别”为题的歌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离别的人生主题呢?
(见教参133)
思路小结:
二、总结整理
1、核心知识:散文化电影的人物形象美、情感美的赏析
2、典型方法:比较法赏析
3、重点问题解决:如何赏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情感?
训练案
一、课中检测与训练:把下面画线的一句话扩展成一段话。要求:必须运用动作描写,语言生动传神,不少于80字。
(厚嘴唇的人被抓后,回到家)英子在呆呆地想。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
1、反思提升:熟记重点知识,反思学习思路和方法,整理典型题本
2、完成作业:《随堂优化训练》P52页:“延伸阅读”题
3、温故知新:阅读课本P93,并完成新发的预习案;探讨《随堂优化训练》P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