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4.6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2-27 13:12:47

文档简介

汽化与液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了解汽化的含义,蒸发是一种常见的一种汽化现象。
(2) 了解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分析改变蒸发快慢的事例。
(3) 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初步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会与人合作,培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分析、归纳
学习方法 实验探究、合作讨论、归纳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一:值日生打扫卫生时,总是要在地面上洒些水,但过段时间后,地面就会干了,水到哪里去了?
情景二:绍兴书圣:王羲之每天都练很多字,可是家里并不富裕,买不起每天需要的笔墨,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想了一个练字不用笔墨的好办法:用醮水的毛笔在纸张上练字,等纸张干了后再使用。
根据情景分析:水的状态都由液态变为气态,扩散到空气中
引出概念: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师: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生:头发干了;衣服晒干了;葡萄干;牛肉干;晒盐;壶中的水烧干了;苹果放时间长了会干瘪;雨过天晴后水洼里的水没了;晾着的衣服阴天也会干…
提问:在炎炎夏日或严寒的冬天里,值日生拖过地后,有没有不干的时候?这说明了什么?
分析归纳:蒸发:像这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且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二、从日常现象入手,产生问题,探索问题,导入研究课题
1、创设情景讨论:小明同学在周一升国旗时必须穿校服,但周日他把校服洗了,你有办法帮助小明让衣服尽快的干燥吗?
学生回答:放到阳光下,用电风吹机吹,用电风扇吹,放在有风的地方,用衣架挂起来……
思考:液体蒸发是否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呢?
2、实验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简单复习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2)建立假设
1、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2、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3、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有关
(3)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变量法,小组讨论、交流如何控制变量)
多媒体视频:演示实验:在同一室内,同时往两片玻璃片上各滴一滴酒精,分别进行实验
归纳结论:同种蒸发的快慢与物体的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温度高低有关
3、提问:那么不同液体其蒸发快慢一样吗?(通过视频:酒精、水的自然蒸发实验)
结论:不同液体,在相同条件下其蒸发快慢不同。
4、结合教材,联系生活,应用知识,巩固知识
多媒体展示图片:干手器、电吹风、晒谷、保鲜膜、滴灌、喷灌,分析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它们分别通过什么方法来加快或减慢蒸发?
5、亲身感受,实验探索
图片展示:①游泳者上岸后,感觉怎么比在水里还要冷?
②洗澡时,身体打湿后感觉更冷?
播放视频:课本P129活动:酒精的蒸发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会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也降低—即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解释现象:①游泳者上岸后,感觉怎么比在水里还要冷?
②洗澡时,身体打湿后感觉更冷?
③夏天时,狗为什么要伸长舌头?
三、小结、学生自我评价、巩固知识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知道……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4.2汽化与液化 汽化
(一)蒸发 液 → 气
影响快慢的因素
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液体的蒸发为主题,来学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吸热”的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理念,同时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教学设计成功之处
1、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新课,贴近生活
通过湿衣服变干、值日生拖地后地面变干、绍兴书生王羲之练习书法的方法等事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把生活中的东西搬到课堂里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科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再者,这个例子紧扣主题,使汽化、蒸发两个概念的引出顺其自然。
2、以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引导学生设计问题情景,又以多媒体演示实验来探究结论。
在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的问题上,我最初设想由学生举例归纳,改成了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来探究问题。主要理由是学生的想象翅膀还未展开,一时提出要求举例,可能涉及的面狭窄。所以改为学生自己来探究问题,一来可以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二来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并学会比较方法,渗透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思想,及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表达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的能力,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从中体验问题解决的成功感。
3、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自新课改以来,在课堂上常常听到:“下面请同桌相互讨论”、“接下来请前后四位同学合作”等。在这节课中,我也安排了小组合作,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讨论激烈,共同完成了任务。而且好些平时不怎么开动脑筋的同学,也积极投入到小组的合作交流中。所以我想把小组合作的形式应用于平时的课堂,那么会更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当然,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原因很多,但是,只要广大教师不懈的努力,唤起学生的合作意识,关注学生的合作过程,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小组合作学习就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学设计中的不足点
源于自己刚踏入教坛,经验不足,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有时候对学生不够放心,所以在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中,不敢让学生自己放手去探究,真正的把课堂交给学生,而改成了先让他们设计实验,再对学生设计的实验进行改进后,再通过演示实验让他们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方面大打折扣,而且也浪费了不少时间,以致在后面的教学中显得很仓促,也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我对这次活动的思考:今后要上好科学课,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师要相信学生,放心“退居二线”。学生自己动手了,他们才能真正的获得自己想要的有关知识。而我们教师只是起了一个引导作用。同时作为新教师,我还要努力练好教书各方面的基本功,努力向老前辈学习,使自己快速成长。
课件22张PPT。第六节 汽化与液化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第一课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春天,河里的冰融化了
冬天,河水结冰了固态(冰)液态(水)熔化凝固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
烧在炉子上的锅中的水变少了。
天冷时,窗玻璃上“水”从哪里来的?
这些晶莹剔透的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想一想:这又是为什么?液态气态汽化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认识汽化和液化你看到了什么?
黑板上的酒精跑哪里去了?
酒精从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像这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你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蒸发的实质吗?你能使未干的衣服尽快晾干吗?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液体的性质你认为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建立假设1、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
2、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表面积有关
3、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 有关4、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性质有关
①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高低的关系
②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的关系
③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
④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性质的关系

设计实验(酒精溶液、胶头滴管、玻璃片2片、酒精灯)(酒精溶液、胶头滴管、玻璃片2片) (酒精溶液、胶头滴管、玻璃片2片、扇子) ( 酒精溶液、水、胶头滴管、玻璃片2片)在实验中我们要排除实验对象外其他因素的干扰,这就需要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设计对照组是常用的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除实验对象外,其他因素都应当是相同的。实验结论:液体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的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怎样使衣服干得更快?解释道理?在农村是怎样晒粮食的?晒稻谷大号小号簟diàn 笪 dá 箅 bì 晒番薯丝为什么要这样晒稻谷?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先不要在温度计上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的示数会变化吗?
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做一做:回答下列问题!温度计读数不变,扇扇子不能改变室温。温度计读数先下降后上升,蒸发吸热。手背上有凉凉的感觉,酒精蒸发需要从手背以及周围吸收热量。理解:蒸发吸热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所以液体蒸发有制冷作用。实验结论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 想一想:
夏天,用电风扇对人吹风,空气的温度下降了吗?为什么会有凉爽的感觉?空气的温度没有下降。电风扇吹风时,皮肤上汗液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加快了汗液的蒸发速度,汗液温度下降,从身体中吸热而感到凉爽。夯实基础1.物质由液态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2.物质由气态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3.大量事实表明,液体蒸发时要______热,所以蒸发有______作用。吸致冷液气4、夏天在教室里洒些水,会感到凉爽些,主要原因是( )
A.凉水的温度低
B.洒在地上的水蒸发时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减少了
D.是人的心理作用B拓展能力5.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扇来的风是凉的
B.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
C.扇来的风能加快汗液蒸发从而加快从身上吸热
D.扇风能使空气温度降低
6.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C.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 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CC拓展能力7.高烧病人可用酒精帮助降温,为什么?这是因为酒精蒸发时,会从身体中吸热,从而使病人体温下降。8.人淋雨后,若不及时换下湿衣服,为什
么容易患感冒?9.小明喝开水时,向水面吹气,这样喝起
来就不太烫,这是为什么 ?谢谢大家!《蒸发》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蒸发是常见的一种汽化方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吸热是解释许多现象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用到。学生对于蒸发现象很熟悉,因此,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适当的实验,让学生自己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并注意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去。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蒸发快慢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以及蒸发吸热,才能解释一些有关的现象,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都很有用,所以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难点: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吸热解释现象,这两点知识既是本节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往往不能用来解释有关的现象。做好实验,使学生对蒸发吸热获得深刻的印象,同时在解释现象时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不要想当然地回答问题。例如回答电扇吹来的风会感到凉快,不要因为一说凉快就认为是风能降温,而要运用蒸发吸热降温来解释。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及本节的教材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蒸发现象,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三要素;
2.知道蒸发吸热,并利用蒸发吸热降温;
3.会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吸热解释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定量关系;学习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说设计理念
根据科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四、说教法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确定本节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设疑激趣 引出课题──分组讨论 解决问题──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教师点拨 解疑释惑──创意设计 应用实践──总结评估 交流感受──课后实验 巩固强化等一系列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具体教法包括:提问法、谈话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法等。
五、说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主要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六、说教学流程
(一)设疑激趣 引出课题
上课时,教师可以用棉花蘸酒精在黑板上写两个大字,字很快就没有了。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自然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分组讨论 解决问题
1.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
2.学生考虑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通过对这个现象的讨论分析,不难得出以下结论:汽化:液态──气态;
3.学生分组讨论汽化现象实例,教师加以区分,引出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
4.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三)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
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是理解层次,应作为重点讨论,要求学生不仅记住这三个因素是怎样影响蒸发快慢的,而且应能结合实际举例说明。为此,在这一环节分三步进行:首先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组讨论、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然后互相交流并且举出实例,不同意的可以反驳;最后学生设计可行性方案以便验证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控制变量法”在以前学习中曾经接触过,在这里引导学生逐步学习应用到自己的探究中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在充分讨论猜想之后,根据设计的可行性方案利用身边的器材验证自己的猜想,最终得出结论。
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例如:在两块玻璃上分别滴一滴酒精,一组:将其中一滴酒精摊平。二组:对其中一滴加热。三组:对其中一滴酒精扇风。对比总结出蒸发快慢与何因素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五)教师点拨 解疑释惑
教师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让学生在手背上擦一些酒精,体验感受.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会感觉擦酒精处凉,说明蒸发吸热。然后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对结论进行验证:拿两支温度计,其中一支玻璃泡放在酒精中浸一下之后取出来,再对二者扇风,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从而得出蒸发吸热的结论。
在得出结论之后,可引导学生进行下面的推理分析:液体蒸发温度降低──与周围环境有温度差──从周围物体吸热──周围物体放热温度下降──液体蒸发产生致冷作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
(六)创意设计 应用实践
在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以后,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环节:学生联系实际讲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致冷。
例如:电冰箱、冷风机致冷;狗夏天吐舌头;夏天用电风扇吹风;天热时往地上洒水……
另外,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资料,例如:喷灌……
第二环节:给学生出一部分创意设计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设计影响蒸发快慢的实验和蒸发吸热的实验
设计意图:设计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七)总结评估 交流感受
第一环节:教师对今天学生上课的表现进行正确地评价,及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
第二环节: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谈对本节课的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课后练习 巩固强化
设计意图:为学生构建开放性的课堂,从物理走向生活。
七、谈教学反思
本节的内容,从知识上看并不难,但应给予足够重视,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有很丰富的生活经验,要充分利用,为此在课堂上做一些相关的实验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学生在平时有时观察不是很仔细,在课上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体会,最后得出结论,对于训练学生思维是大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