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物质的密度(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4.3物质的密度(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2-27 13:22:59

文档简介

密度的测量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密度的概念。 (2)掌握密度的公式,意义,密度的单位及换算。 (3)掌握水的密度为1000kg/m3,并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
正确使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通过本节的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从实验中获得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2)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学以致用。
(3)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培养认真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和亲切感。
二.教学重点
水的密度概念,单位;正确使用量筒,天平等器材 三.教学难点
密度的概念,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问:同学们在家里是否关注过家里每月的水费,并且水电局是如何得出家里的水费的 呢?
生答:通过家里的水表
师展示水表的图示,并指出水表直接读出的是水的体积数,而水的单价是。
师问如何将从水表中直接读出的体积数转化为水的质量,质量与体积之间是否存在的一 定的数量关系。
(二)探索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量筒,天平,烧杯
实验步骤:1.用量筒量出20立方厘米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
2.用量筒量出40立方厘米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
3.用量筒量出60立方厘米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
4.算出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算出单位体积水的质量。
5.将有关数据填入表格。
其间复习量筒和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
表格:
体积/立方厘米
质量/g
质量/体积/(g/cm3)
1
20
2
40
3
60
师问:从表格中大家能够得出哪些信息?
生答: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师从实验总结:(1)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 (2)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式一个恒量。即质量/体积=1克/厘米3 ??? 含义:体积为1CM3的水的质量为1g
(三)密度的概念
师讲: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而其它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是一个常数,
例如体积为1CM3的酒精的质量为0.8g;体积为1CM3的铁的质量为7.9g
师问:那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在科学上称为什么呢?
师自答:我们将这个比值称为密度,即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用?ρ表示??
根据定义可得出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ρ=m/v ??? 单位:克/厘米3 或者 千克/米3 ?????? 换算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四)密度概念的深入:? 师问:请大家仔细观察书本第10页常见物质的表格,发现什么?
师总结: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都不同,因此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五)密度的应用:
师问:通过密度的学习,我们可以解决哪些日常生活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
生答:利用密度判断组成物质的材料。
师拿出一枚一元硬币,问:请大家猜猜这一元硬币是什么材料组成?
生意见不一。
师问:既然同学们都坚持自己的观点,那么我们就事实说话,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明小组的实验方案,经过全班讨论定一个最好的方案来这个问题。
实验
实验器材:量筒,天平,几枚硬币,细线
实验过程:
表格:
五枚硬币质量
M/g
五枚硬币放入前水的体积V1/厘米3
五枚硬币和水的总体积V2/厘米3
五枚硬币的体积
V/厘米3
硬币的密度
ρ/g.cm(-3)
(六)思考:
如果要测量一个小木块的密度,应当对上述实验方法做怎样的改进?
密度的测量-学案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2、知道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能写出密度的定义公式,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4、能说出密度的两个单位,以及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5、进一步练习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和用天平测物质的质量;
6、能认识到实验与实际可能存在差别,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二、学习过程:
1、讨论:如何用量筒精确量出20cm3水?如何测出20cm3水的质量?
2、实验:利用现有的器材完成课本第9页的表格。
3、阅读课本第10页,完成下列填空:
(1)水的质量和体积成___________,单位体积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2)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密度公式:
密度= ————
我们常用____表示质量,____表示体积,____表示密度,则密度公式可表示为_______;
(4)铝的密度是2700千克/米3,它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的密度是1.43克/升,它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铜、铁、铝、铅的密度大小并用“>”连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密度的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得出的,你来试试看。
三、练习题:
1、通常所说的铁比棉花重,它的实质是指
A、铁的质量比棉花的质量大 B、铁的体积比棉花的体积大
C、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2、密度公式中,ρ、m、V分别表示:
A、质量、体积、密度 B、密度、体积、质量
C、体积、质量、密度 D、密度、质量、体积
3、对密度公式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B、同种物质,密度和体积成反比
C、同种物质,密度和质量成正比 D、以上三个答案都正确
4、一块冰完全融化成水,其中不变的是
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状态
5、一支粉笔用一段时间后只剩下半支了,则
A、质量、体积、密度都不变 B、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小
C、质量、体积都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体积都变小,密度变大
6、相同规格的两个玻璃瓶子,分别装满水和食盐水,为了区别它们,下述方法中比较合适的是
A、看颜色 B、闻气味 C、测体积 D、称质量
7、钢的密度是7.8×103千克/米3,其意义是
A、1厘米3的钢质量是7.8克 B、每米3钢的质量是7.8×103千克/米3
C、1米3钢的体积是7.8×103 千克 D、1米3钢的密度是7.8×103千克/米3
8、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千克/米3,合_______克/厘米3。
9、一块密度是ρ,质量是m的金属块,把它平均分成三等份,那么每一份金属块的密度和质量分别是 和 。
10、小明家上月共用了8米3自来水,那么小明家上月用了多少千克的水?
密度的测量-学案2
一、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2、学会用密度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初步掌握物理计算题的一般格式。
二、学习过程:
1、复习旧知:
密度是指某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由密度定义可知密度=_____________。
我们常用_______表示质量,________表示体积,_______表示密度,则密度公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
密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同种物质密度一般______,不同物质密度一般_______。
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它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主学习:
(1)由密度公式可以推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体育课上用的铅球,质量是4000克,体积约为500厘米3,这种铅球是纯铅做的吗?(已知:,试用多种方法求解)
3、课内练习
(1)、甲球和乙球体积相同,在天平左盘放2个甲球,在右盘放3个乙球,天平平衡,则
A、甲球的质量是乙球的1.5倍 B、乙球的密度是甲球的1.5倍
C、乙球的质量是甲球的1.5倍 D、甲球的密度等于乙球的密度
(2)、如图,三个完全相同的瓶子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酒精、
和盐水,不打开瓶盖,便可判断
A、甲瓶装酒精 B、乙瓶装盐水
C、丙瓶装水 D、乙瓶装洒精
(3)甲乙两实心球,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1/2,而乙的质量是甲的3倍,那么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______。
(4)容积为200毫升的杯中装有80克水,问这杯子中装有多少体积的水?再在杯中放入每颗质量为15克的小石子24粒,水面正好升至杯口,那么小石子的密度多大?
三、当堂检测
1、由密度定义可知_________,变形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
2、铁的密度为7.9克/厘米3,合________千克/米3;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合_____克/厘米3。
3、三个实心铜块、铝块、铅块相比较,当它们的质量相同时, ______________的体积最大;当它们体积相同时,______________的质量最小。
4、一块密度是ρ,质量是M的金属块,把它分成三等份,那么每一份的密度和质量分别是
和 。
5、甲乙两实心球,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1/2,而乙的密度是甲的3倍,那么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
6、一个杯子最多能装200克的水,问
(1)这个杯子的容积是多少?
(2)若酒精的密度是0.8克/厘米3,问这个杯子最多能装多少质量的酒精。
密度的测量-学案3
一、学习目标:
1、巩固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2、巩固用天平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
3、学习依据密度公式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4、学习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价。
二、学习过程:
1、明确实验内容:
(1)测金属钩码的密度;
(2)测硫酸铜溶液的密度。
2、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钩码、硫酸铜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如何测钩码和硫酸铜溶液的密度,请把步骤写下来:
(1)测钩码的密度:
(2)测硫酸铜溶液的密度:
4、完成实验并把相关的数据分别填入下表中
(1)测钩码的密度
石块的质量
m/克
水的体积
V1/厘米3
石块和水体积
V2/厘米3
石块的体积
V/厘米3
石块的密度
ρ/克·厘米-3
(2)测硫酸铜溶液的密度
杯和溶液质量
m1/克
剩余质量
m2/克
量筒溶液质量
m/克
溶液的体积
V/厘米3
溶液的密度
ρ/千克·米-3
5、整理实验器材
6、进一步思考:
(1)如果要测量一个小木块的密度,应当对上述实验方法做怎样的改进?
(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分别出现下列问题,最终测得的密度会偏大还是偏小?
A、测钩码质量时没有加上游码的示数;
B、测钩码和水的总体积时俯视读数;
C、测钩码密度时先测体积再测质量;
D、测硫酸铜溶液体积时仰视读数;
E、把烧杯中硫酸铜溶液倒入量筒时烧杯中留有较多的溶液。
三、当堂检测
1、 小明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测量牛奶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 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2)他按甲、乙、丙图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未移动游码)可知: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克,牛奶的密度为 克/厘米3。
(3)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你认为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
2、小华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某一矿石的密度,现有如下一些实验步骤: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Vl:③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④将矿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2。
他应采用的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正确步骤可求出矿石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___(用各步骤中出现的字母表示)
课件21张PPT。密度的测量1、水表读出的是用户消耗自来水的体积数,但自来水公司却是按用户所用水的质量数(即吨数)计费的。这说明了什么?思考 2、对此,你可以提出怎样一个问题?水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究竟存在什么的关系?3、为了了解水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测量哪些量?4、怎样测量水的体积和质量?探究: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器材:天平及砝码量筒烧杯实验步骤:1.用量筒测出20厘米3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2.用量筒测出40厘米3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3.用量筒测出60厘米3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 量筒的正确使用:

1.量筒要放平稳.2.读数时,眼睛的视线要与“凹形液面
的最低处相平”
天平的使用:
2.调节天平平衡:调节左右平衡螺母
(标志: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上)3.称量物体: (1) 左物右码
(2) 取用砝码时“先大后小”4 读数时,
物体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1.调零: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实验数据质量/体积
(克/厘米3)2、水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不变的量。得出结论1、水的体积增大几倍,水的质量也增大几倍。含义?1厘米3水的质量为1克水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问题其它物质1立方厘米的质量也是1克吗?实验测出100厘米3酒精的质量为80克质量/体积=0.8克/厘米3铁7.9克/厘米3结论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同一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距离时间=速度质量体积=密度ρmv=一、密度 (物质的特性之一)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2、公式:密度 =ρ=千克 米3 千克/米33、单位:千克/米3 或克/厘米3强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单位换算1克/厘米310-310-6= 千克/米31000思考:1、水的密度为1.0克/厘米3,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2、铁的密度为7.9×10 3千克/米3,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1厘米3水的质量为1.0克。1米3铁的质量为7.9×10 3千克。3、有同学认为:“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你认为这名话对吗?为什么?答:这种说法是错的。
因为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有一定的定值,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质量、体积大小无关。密度表: 1、说出密度表中物质密度的意义:
ρ水银=13.6×103千克/米3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1米3的水银,质量是13.6×103千克 2、据表得出: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密度,
故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3、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的差别:
一般的说,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相
差不大,气体比它们约小1000倍。阅读书本中的密度表,讨论并得出你的结论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换成国际单位制,该棒的体积约为0.2m3,质量约为6750kg。地球上密度最大物质金属锇(ρ锇=22.8g/cm3)。求金箍棒的密度,并判断金箍棒是否真的存在。解:金箍棒的密度要大于锇的密度。
所以理论上金箍棒应该不存在或者来自于地外物质。金箍棒的密度:ρ=m/V=6750kg÷0.2m3=33750kg/m3=33.75g/cm3思 考例:现有建筑工地使用的沙子,已知一堆沙子的体积为100米3 ,质量为140吨。
1.求沙子的密度。2.现因建筑需要该种类沙子50米3,若用一辆载重量为5吨的汽车运载,至少需运载几趟?ρ=m/V解:由题意可知:m= 140t=1.4x105千克V= 100米3ρ==1.4x105千克100米3=1.4×103千克/米3答:沙子的密度是1.4×103千克/米3。m=ρVV=m/ρ密度公式可以用来解决哪些问题?m=ρVV=m/ρ④判断物体是否空心②求物质质量:③求物质的体积:①通过密度判断是何物质ρ=m/V总 结 你还有其它方法来判断球是否空心吗?例:一质量为7.9千克的铁球,体积是1.5分米3,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的,空心部 分体积多大?(ρ铁= 7.9×103千克/米3)解:若铁球是实心的则有:V实=m/ρ= 1×10-3米3=1分米3∵V实<V物 ∴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1.5分米3- 1分米3=0.5分米3答:空心部分的体积为0.5分米3。一.密度小结二.水的密度=1克/厘米32.意义:表示1米3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或1厘米3水的质量为1克1.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时所说的“油比水轻”,它的实质是( )。
A.油的质量比水小
B.油的体积比水大
C.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D.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3.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由此可以估算出一个中学生身体的体积约为( )。
A、5分米3 B.50分米3 C.0.5米3 D.5.0米31.0×103千克每立方米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CB练习5、两块实心的正方体铁块,大的正方体边长是小的正方体边长的2倍,则大小正方体的质量之比是 ,体积之比是 ,密度之比是 。6、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有等质量的水,把质量相等的铁块、铜块、和铅块浸没在水中而水未溢出,已知三种金属的密度是ρ铅 >ρ铜> ρ铁,则杯中水面上升最高的是装有 的杯子。1:18:18:1铁块练习课件19张PPT。专题复习研究课测定物质的密度
①原理公式-----测固体的密度例1.为了测定一正方体小木块(不吸水)的
密度,可选用的器材有:托盘天平(含砝
码)、量筒、刻度尺、大头针、水,请你设
计几种不同的方案,要求写出每种方案所选
的器材、实验步骤、并用所测物理量表示物
质的密度.

案㈠ ①③㈡ ①④㈢ ②③㈣ ②④分析:能测出木块质量的仪器有:①天平;②量筒和水.
能测出木块体积的仪器是:③量筒、水、大头针;④刻度尺
方案(一)
器材:天平、水和量筒、大头针4.计算木块的密度 1.用天平和砝码测出木块的质量m步骤:方案(二)
器材:天平(含砝码), 刻度尺1.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2.用刻度尺测出木块的边长a3.表达式: 步骤:方案(三)
器材:量筒、水、大头针步骤:密度表达式:
ρ=ρ水(V2-V1)/ (V3-V1) 方案(四)
器材:量筒、水、刻度尺
步骤:1、用刻度尺测出木块的边长a2、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读出V13、将木块放入量筒水中漂浮,记
下水面所对的刻度值V24、计算
漂浮 G=F浮=ρ水g (V2-V1)
m=G/g=ρ水(V2-V1)
密度表达式: ρ=ρ水(V2-V1)/ a3方案(四)
器材:量筒、水、刻度尺
步骤:
1.在本实验中若
只给刻度尺、水、大
烧杯,能否测出正方
体木块的密度?
思考题:h1h2分析:因为木块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即: ρ木gv木=ρ水gv排∴G = F浮例2.为了测定小块橡皮泥密度
(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可选用的
器材有:
①弹簧秤 ②量筒 ③水
④细线 ⑤烧杯,
请设计三种不同的方案方案1①弹簧秤②量筒③水④细线:步骤:1.用细线将橡皮泥挂在弹簧秤下,记下读数G. 2.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 3.将橡皮泥浸没在水中,读出水面所对的刻度值V24.表达式:方案2①弹簧秤②烧杯③水④细线步骤:方案3 ①量筒 ②水步骤:4、数据处理: 漂浮 G=F浮
∴ m g=ρ水g(V2-V1)
m =ρ水(V2-V1)
V =V3-V1
ρ=ρ水(V2-V1)/ (V3-V1)总结:
①测固体密度可以用天平或弹簧秤很容易测出物质质量,还可以让其漂浮水面利用G=F浮计算其质量,借助于刻度尺、钩码和细线利用杠杆原理也可测出物质质量。
②测体积则可以利用量筒和水、刻度尺、弹簧秤。
③最后利用ρ=m/v得出结果。
思考题2、请你设计一个方案:
利用量筒、水、小烧杯(杯口直径小于量筒直径)测出金属球的密度。写出主要步骤和密度的表达式。
3、如何只用天平(含砝码)、
烧杯和水测出硬币的密度。写
出主要步骤和密度的表达式。
思考题课题
实验一 测定物质的密度
第1课时




1、掌握使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方法
2、会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并能正确读数
3、知道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一些方法
教学
重点
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
教学
难点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教法

学法
实验法
教学
准备
长方体铁块、天平、量筒、烧杯、小石块等




测量水的密度
测量食盐水的密度
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引入新课
1、密度的概念是什么?公式、单位各是什么?
2、密度有哪些应用?
二、学生实验
(一)、本实验的目标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强调。
(二)、本实验需哪些器材?
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和目标试着回答,不完整的由其他同学补充。然后检查实验桌上的器材是否齐全或损坏,如有请及时报告老师。
(三)、本实验的思路是什么?
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四)实验步骤是什么?
1、观察天平和量筒,记录相关数据
2、实验一:测量纯水的密度
数据记录:
序号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克
烧杯中剩余水的质量m2/克
量筒中水的质量m/克
量筒中水的体积V/厘米3
水的密度
ρ/克·厘米-3
1
2
3
3、实验二:测量盐水的密度
数据记录:
序号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克
烧杯中剩余盐水的质量m2/克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克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厘米3
盐水的密度
ρ/克·厘米-3
1
2
3
教 学 过 程 设 
4、实验三:测量小块固体的密度
学生设计实验表格,进行数据记录:
序号
1
2
3
、学生分组实验
1、学生快速浏览一下实验步骤,然后严格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尽量做到每人都动手,及时做好记录,确保45分钟内正确完成所有步骤。
2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解决实验中学生遇到的困难,纠正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生的错误,如果发生集体性的错误,可以暂停统一指导。
3、实验完毕,抽取2-3组有代表性的组别投影,分析对照,总结出规律。
4、学生整理器材,实验组长检查,报告老师,等老师同意后方可离开。、
、实验讨论:见实验活动册第8页。
、家庭作业
1、课外小实验:完成实验活动册第9页进一步的研究
2、预习下一课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