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导学案
知道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图文史料分析国共第二次合作,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学习中国军队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的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教学难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2022课标内容:通过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抗战的艰苦历程。
一、七七事变
爆发: 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 ”。
意义:标志着中国 的开始。
牺牲将领:保卫北平的战斗中 、 壮烈殉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背景: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 的步伐。
内容: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 ,叶挺任军长。
实现: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 ,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 的合法地位。以国共为主导的 正式建立。
三、淞沪会战
经过: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 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意义:打破了日本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背景: 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 。国民政府迁往 ,将其作为战时的陪都。
暴行: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万人以上。
问题探究1:两次国共合作的对比
项目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不同点 开始标志
时间
形式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
目标
相同点
1.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面对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全民族抗战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一二·九运动
2.“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抗日战争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材料中“统一的抵抗力量”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D.七七事变的爆发
3.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叶挺为军长。材料表明( )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变化
B.新四军是抗日战场的主要抗战力量
C.红军已经胜利完成了万里长征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
4.下图所示战役( )
A.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5.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深切愿望是( )
A.牢记历史,牢记仇恨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正视史实,告慰冤魂 D.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二、综合题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来呀!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东北抗日联军歌曲《露营之歌》
(1)中国人民“复东北”的壮举应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指出该事件在中国人民抗日历程中的重要地位是什么?
材料二 抗战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31年8月 蒋介石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1931年9月 中共发表宣言:驱逐日本帝国主义与一切帝国主义的海陆空军!
1935年9月 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调东北军入陕西和甘肃“剿共”。
1935年12月 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国民政府巨大压力。
1935年12月 中共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
1937年7月 中共中央发布全民抗战的通电。蒋介石公开发表《告抗战全军将士书》,称: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
1937年9月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号召为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而奋斗!
(2)据上述图表内容,指出中国共产党对抗日的态度。请指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的演变。
(3)据上述图表,指出蒋介石对日本侵华态度的变化。根据上述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其变化的原因。
7.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遭受侵略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见证了历史风云。近代史上的北京曾饱受列强欺凌,三次沦陷:北京人民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860年10月15日, 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城 图一 北京第一次沦陷 1900年8月14日,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图二 北京第二次沦陷 1937年7月29日, 日军占领北平 图三 北京第三次沦陷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节选
材料三 ……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
材料四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赵箭平《谈谈屏幕上的国军抗日英雄》
(1)材料一图一中的“联军”指的是谁?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双方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哪一事件?请指出它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的里程碑意义。
(4)材料因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汽,共赴国难”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说说抗战期间中国军民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反思:南京大屠杀启示
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1:
1.C
2.C
3.D
4.C
5.D
6.(1)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2)坚决抵抗。由对立到合作。
(3)由不抵抗到联共抗日(由不抵抗到坚决抗日)。人民的呼吁;中共的抗日宣传和动员;西安事变的推动;日本侵华加剧,威胁了国民党的利益。
7.(1)联军:英法联军。条约:《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条约:《马关条约》;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事件:五四运动。意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或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前提条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精神品质: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等。
反思:
(1)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本性。
(2)应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的教训,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勿忘国耻,警钟长鸣,战争的悲剧不能重演。
(3)日本应该把对侵略战争的反省落实到行动上,不再做伤害中国和亚洲其他有关国家人民感情的事,严肃、慎重的态度处理好历史问题。日本应警惕和防止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复活,走和平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