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冥有鱼》领略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今天我们学习另一则庄子的文章,体验一下庄子的机智与幽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秋水》
释题
庄子 与 惠子 游于 濠 梁 之上
人 物
在
译为: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游玩。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知人论世
庄子,名 ,宋国蒙人, (朝代)哲学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 ”。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52篇,现存 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文中大量采用并虚构 ,作为阐明事理的根据,构思巧妙,想象奇幻,极富 。
周
战国时期
道家
老庄
33
寓言故事
浪漫主义色彩
惠子,名施,宋国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
惠施是战国政治舞台上最活跃的人物之一,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在各国声望很高。
【庄子和惠子】
惠、庄二人友善,交游甚密。他们一位是道家的一代宗师,一位是名家的著名人物;一位穷得叮当响,一位贵为相国;一位视名利如敝屣,一位却汲汲于富贵;一位喜欢深居简出,一位则不甘寂寞。他们两人,在现实政治观点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庄惠之交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生平惟一的契友。
很多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本文写的就是二人在游玩时的一次关于“鱼之乐”的辩论。
【名家简介】
名家以辩论名实等思辨问题为中心,并且以善辩成名的一个学派,又称“辩者”、“刑(形)名家”。
“名”就是指称事物的名称,用今话说,就是“概念”;
“实”就是“名”所指称的事物。
名家擅长论辩,但其论辩又流于“苛察缴绕”,疙疙瘩瘩,诡谲奇异,所以历史上一直名声不好。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等。
《庄子》,亦称( ),是( )的著作,现存( )篇,包括内篇( )篇、外篇( )篇、杂篇( )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其文章汪洋恣肆,多采用( )形式,想象丰富,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是研究价值。人们评价这本书为“( )”。( )更评价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本文选自外篇中的( )
《南华经》
庄子及其后学
33
7
15
11
寓言故事
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
《秋水》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2、体会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阐述的道理。
3、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朗读课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cóng)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和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
游 从容, 是鱼之乐也。”
悠闲自得
这
译读,疏通文意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 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译文: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
怎么
的
惠子曰:“我非子,固 不知子矣;子固 非鱼也,
子 之 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固然
本来
取独
完全,全备
庄子曰:“请 循 其本。子曰 ‘汝 安
知鱼乐’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追溯)。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追溯
你
助词,用于句末,表提顿,引起下文
代词,鱼快乐
哪里
已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
子固非鱼,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庄子曰:“请循其本,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文言知识点
古义:
今义:
文言积累
2、古今异义
循其本 循
追溯。
遵守;依照;沿袭。
濠梁观鱼
1、成语积累
: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
3、一词多义
(固然)
(本来)
(代词,指鱼快乐)
(结构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全: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石以为
固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
是鱼之乐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之
安:安知鱼之乐
汝安知鱼乐
(怎么)
(哪里)
(1)判断句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4、文言句式
“……也”表判断。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再读,整体感知
一、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这篇文章讲的是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就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进行辩论。
二、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正反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
辩题是: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知?不知?
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辩论?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
辩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乐”
庄子观点:我知道鱼很快乐。
论据一: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论据二:你说“你从哪里知道鱼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儿是快乐的,还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鱼儿是快乐的。
惠子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论据:我不是你,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三、庄子与惠子论辩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一妙在换角度思考问题。从逻辑上说,惠子本来不肯定庄子是否知鱼之乐,有不知鱼快乐的意思,而庄子却说惠子已经说过,知道他是知道的,可以说是扭曲了惠子的意愿。
二妙在转换问题的角度。“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把惠子“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在逻辑上可以说是偷换概念,答非所问。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矛盾的机敏。
四、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对理解?
庄子转换了问题的角度。庄子回转话题,把“安知”(怎么知道)理解为“在哪里知道”,然后回答说“在濠水上知道的。”
五、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
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
六、面对惠子的步步紧逼,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在既有“怎么”意思,也有“哪里”意思的“安”字上面做文章,将惠子的所问的“怎么知道”故意解释为“哪里知道”,避重就轻,轻易化解了难题,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揣摩探究
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1)从表面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他返回争论的起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揣摩探究
所谓偷换概念,指庄子在“安”字上做文章。“安”既有“怎样、如何”的意思,也有“哪里”的意思。惠子本是问庄子“你怎么(能)知道鱼之乐”,却被庄子故意理解为“你哪里知道鱼之乐”。一个反问句变成了一个疑问句。
揣摩探究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惠子说话逻辑性很强。
惠子认为:A不是B,那么,A就不知道B的内心世界。
庄子为什么说鱼儿很快乐?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
两人辩论特点
尚美
超然
求真
拘泥
从他们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各有什么性格?
惠子能感受到快乐吗?惠子和庄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惠子力辩、拘泥,重求实,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有灵性,崇尚美,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的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惠子:
语言犀利,咄咄逼人。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求真务实,重逻辑推理,有逻辑家的个性。
庄子:
冷静、从容、平和。智辩,重欣赏,超然物外、重主观感受,有艺术家的风貌。
思考:
本文是一篇寓言,你觉得庄子想告诉我们什么?
追求快乐自由
学会诗意地生活
巩固提升
“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雄辩之外还具有无穷的韵味。惠子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则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庄子把自己的快乐移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衬托庄子的快乐,这是典型的“移情”。这两个人,你更欣赏哪个?请说出理由。
示例一:喜欢庄子的生活态度,他从容、洒脱、自由快乐,便觉得鱼也是快乐的,仿佛自己就是鱼,鱼就是自己,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小结
北师大教授于丹曾说:“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的更通透。”我们应当用从容、洒脱、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濠梁之下的游鱼,天地间的庄子,他早已用睿智的目光超越了千年界限,超越了鱼人的界限,他自己何尝不是一条鱼呢?在今天高楼林立田园风光渐离视线的时代,我们呼唤庄子精神的回归,让我们打开庄子之门,让生活多一些诗意。
全文梳理
合作探究
《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下列寓言和成语都出自《庄子》: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呆若木鸡 无用之用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成者英雄败者贼
运斤成风 痀偻承蜩 庖丁解牛 大而無当
中规中矩 大相径庭 朝生暮死 椿萱并茂
沉魚落雁 秋毫之末 栩栩如生 目无全牛
如土委地 迎刃而解 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踌躇满志 不翼而飞 支离破碎 真知灼见
探囊取物 舐痔舔痈 屠龙之技 强聒不舍
吐故纳新 鼓盆而歌 昭然若揭 似是而非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失之交臂 捉襟见肘
学富五车 栉风沐雨 ……
《庄子 秋水》一书中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在汉语中的有哪些呢,你知道吗?
望洋兴叹:仰视的样子。 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邯郸学步: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涸辙之鲋: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贬义。
太仓一粟:比喻非常渺小。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欣然自喜:指高兴地自觉喜悦。
拓展提升
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结合注释,并查阅工具书,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①犹能畏后生②,丈夫未可轻年少。
①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
②畏后生:语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参考答案:
《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入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