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数学七上复习专题:点在数轴上的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数学七上复习专题:点在数轴上的运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0-17 00:17:38

文档简介

浙教版数学七上复习专题:点在数轴上的运动
一、夯实基础
1.我们用数轴直观地研究有理数及其运算.如图,将物体从点A向左平移5个单位到点B,可以描述这一变化过程的算式为(  )
A. B. C. D.
2.(2024·拱墅模拟)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左(负方向)移动6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用算式表示上述过程与结果,正确的是(  )
A.﹣6+3=9 B.﹣6﹣3=﹣3 C.﹣6+3=﹣3 D.﹣6+3=3
3.(2024七上·诸暨月考)一个点在数轴上移动时,它所对应的数,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若点从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这时该点所对应的数是(  )
A. B.2 C.8 D.
4.(2024七上·绍兴开学考)已知点在数轴(向右为正方向)上表示的数是1,将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点,则点对应的数是   .
二、能力提升
5.(2024七上·青山湖月考)已知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A,B在数轴上的距离是10,其中点A在点B的左侧.现在点A沿着数轴先向右运动2秒,再向左运动5秒到达点C的位置.设点A的运动速度为每秒1.5个单位长度,求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6.(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已知A,B(B在A的左侧)是数轴上的两点,点A对应的数为4,且,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M,N始终为AP,BP的中点,设运动时间为秒,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①B对应的数是2;②点P到达点B时,;③时,;④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不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7.(2023七上·鄞州期末)如图,点A,B,C为数轴上三点,点A表示-2,点B表示4,点C表示8.
(1)A、C两点间的距离是   .
(2)当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C出发向CA方向运动时,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A=3PB?若存在,请求出运动时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8.(2021七上·鄞州期末)如图,在数轴上点 是原点,点 表示数 ,点 在点 的右侧,且 .
(1)点 表示的数是    ;
(2)若动点 从点 出发以2个单位 秒的速度沿着 轴正方向运动,当 时,求点 运动的时间.
三、拓展创新
9.(2024七上·东阳期末)问题探索:如图,将一根木棒放在数轴(单位长度为1cm)上,木棒左端与数轴上的点A重合,右端与数轴上的点B重合.
(1)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右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左端移动到点B时,它的右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30;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左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右端移动到点A时,它的左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6,由此可得这根木棒的长为   cm.
(2)图中点A所表示的数是   ,点B所表示的数是   .
(3)实际应用:由(1)(2)的启发,请借助“数轴”这个工具解决下列问题:
一天,豆豆去问奶奶的年龄,奶奶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35年才出生;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就109岁啦!”请问豆豆现在多少岁了 (画出数轴会更方便)
10.(2024七上·绿园月考)如图所示,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可以看到终点表示的数是,已知点A,B是数轴上的点,请参照下图并思考,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点A表示数3,将点A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A,B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
(2)如果点A表示数3,将A点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
(3)如果点A表示的数是,将点A先移动12个单位长度,再向另一个方向移动16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A,B两点同的距离为______;
(4)一般地,如果A点表示的数为m,将A点向右移动n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p个单位长度,那么,请你猜想终点B表示什么数? 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
(5)动点A从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动点A的速度是3个单位长度/秒,同时,动点B从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动点B的速度是2个单位长度/秒,当A、B两点相距5个单位长度时,点A的运动时间为______秒.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解析】【解答】解:A点表示2,B点表示-3,
即2+(-5)=-3,即可求得.
故答案为:A.
【分析】点A向左平移5个单位到点B,根据左加右减,即可求得.
2.【答案】C
【知识点】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6+3=-3,
故答案为:C.
【分析】沿数轴先向左(负方向)移动6个单位长度是-6,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是+3,再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3.【答案】A
【知识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4.【答案】-2
【知识点】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解析】【解答】解:∵ 点在数轴(向右为正方向)上表示的数是1,将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点,
∴点B表示的数为1-3=-2.
故答案为:-2.
【分析】利用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左减右加,可得到点B对应的数.
5.【答案】解:∵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A,B在数轴上的距离是10,其中点A在点B的左侧,
∴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5,
∵点A沿着数轴先向右运动2秒,点A的运动速度为每秒1.5个单位长度,
∴,
∴,
∵点A再向左运动5秒到达点C的位置,
∴,
∴,
∴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知识点】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相反数的意义与性质;数轴的点常规运动模型
【解析】【分析】先求出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5,再结合点A再向左运动5秒到达点C的位置,求出,最后求出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即可.
6.【答案】D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数轴的点常规运动模型
【解析】【解答】解:设点B对应的数是x,
∵点A对应的数为4,且 ,
∴ ,
∴ ,
∴点B对应的数是-2,故①错误;
由题意得:
6÷2=3(秒),
∴点P到达点B时,t=3,故②正确;
分两种情况:
当点P在点B的右侧,
∵AB=6,BP=2,
∴,
∴4÷2=2(秒),
∴BP=2时,t=2,
当点P在点B的左侧,
∵AB=6,BP=2,
∴,
∴8÷2=4(秒),
∴BP=2时,t=4,
综上所述,BP=2时,t=2或4,故③错误;
分两种情况:
当点P在点B的右侧,
∵M,N分别为AP,BP的中点,
∴,,
∴,
当点P在点B的左侧,
∵M,N分别为AP,BP的中点,
,,
∴,
∴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不变,故④正确.
所以,上列结论中正确的是②④.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计算即可判断 ① ;利用时间=路程÷速度判断②;分点P在点B的右侧,点P在点B的左侧,两种情况求出AP的长,再利用 时间=路程÷速度判断③;④分点P在点B的右侧,点P在点B的左侧, 利用线段的中点的定义计算判断④解题即可.
7.【答案】(1)10
(2)解:①P在点B右侧时,
∵PA=10-t,PB=4-t,
∴10-t=3 (4-t),
解得t=1
②P在点B左侧时,
∵PA=10-t,PB=t-4,
∴10-t=3 (t-4),
解得t=5.5
答:运动的时间是1秒或5.5秒.
【知识点】数轴及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解析】【解答】(1)解:∵ 点A表示-2,点C表示8 ,∴,
故答案为:10;
【分析】(1)根据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计算即可;
(2)分类讨论:①P在点B右侧时,②P在点B左侧时,根据(1)的方法分别表示出PA与PB,进而根据 PA=3PB分别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8.【答案】(1)10
(2)解:设点 运动时间为 秒,则在运动过程中点 所表示的数为 ,

由题意,可得: ,
解得: 或 ,
答:当 时,点 运动的时间为 秒或 秒.
【知识点】数轴及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应用;线段上的两点间的距离
【解析】【解答】解:(1) 点 表示数 ,点 在点 的右侧,且 ,

点 表示的数为10,
故答案为:10;
【分析】(1)根据点A表示的数结合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点B表示的数;
(2)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则在运动过程中点P所表示的数为-2+2t,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BP=|12-2t|,然后根据OB=2BP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9.【答案】(1)8
(2)14;22
(3)解:当奶奶像妙妙这样大时,豆豆为岁,
∴ 奶奶与豆豆的年龄差为[109-(-35)]÷3=48(岁),
∴ 豆豆现在的年龄为109-48-48=13(岁)
【知识点】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解析】【解答】解:(1)由数轴可知三根木棒长为(cm),
∴ 这根木棒的长为(cm);
故答案为:8.
(2)∵这根木棒的长为8cm,


∴ 图中A点所表示的数为14,B点所表示的数为22.
故答案为:14;22.
【分析】(1)根据数轴可知3倍的长为(cm),即可求得AB.
(2)根据数轴可知6向右移动8为A,再向右移动8为B,直接计算即可.
(3)根据模型可以把奶奶与豆豆的年龄差理解为一个线段,就是两人年龄差的3倍,先求出两人的年龄差.进而得到豆豆的年龄即可.
10.【答案】(1)10;7
(2)1;2
(3)或0;4
(4);
(5)10或20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1 / 1浙教版数学七上复习专题:点在数轴上的运动
一、夯实基础
1.我们用数轴直观地研究有理数及其运算.如图,将物体从点A向左平移5个单位到点B,可以描述这一变化过程的算式为(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解析】【解答】解:A点表示2,B点表示-3,
即2+(-5)=-3,即可求得.
故答案为:A.
【分析】点A向左平移5个单位到点B,根据左加右减,即可求得.
2.(2024·拱墅模拟)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左(负方向)移动6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用算式表示上述过程与结果,正确的是(  )
A.﹣6+3=9 B.﹣6﹣3=﹣3 C.﹣6+3=﹣3 D.﹣6+3=3
【答案】C
【知识点】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6+3=-3,
故答案为:C.
【分析】沿数轴先向左(负方向)移动6个单位长度是-6,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是+3,再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3.(2024七上·诸暨月考)一个点在数轴上移动时,它所对应的数,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若点从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这时该点所对应的数是(  )
A. B.2 C.8 D.
【答案】A
【知识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4.(2024七上·绍兴开学考)已知点在数轴(向右为正方向)上表示的数是1,将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点,则点对应的数是   .
【答案】-2
【知识点】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解析】【解答】解:∵ 点在数轴(向右为正方向)上表示的数是1,将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点,
∴点B表示的数为1-3=-2.
故答案为:-2.
【分析】利用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左减右加,可得到点B对应的数.
二、能力提升
5.(2024七上·青山湖月考)已知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A,B在数轴上的距离是10,其中点A在点B的左侧.现在点A沿着数轴先向右运动2秒,再向左运动5秒到达点C的位置.设点A的运动速度为每秒1.5个单位长度,求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答案】解:∵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A,B在数轴上的距离是10,其中点A在点B的左侧,
∴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5,
∵点A沿着数轴先向右运动2秒,点A的运动速度为每秒1.5个单位长度,
∴,
∴,
∵点A再向左运动5秒到达点C的位置,
∴,
∴,
∴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知识点】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相反数的意义与性质;数轴的点常规运动模型
【解析】【分析】先求出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5,再结合点A再向左运动5秒到达点C的位置,求出,最后求出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即可.
6.(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已知A,B(B在A的左侧)是数轴上的两点,点A对应的数为4,且,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M,N始终为AP,BP的中点,设运动时间为秒,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①B对应的数是2;②点P到达点B时,;③时,;④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不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数轴的点常规运动模型
【解析】【解答】解:设点B对应的数是x,
∵点A对应的数为4,且 ,
∴ ,
∴ ,
∴点B对应的数是-2,故①错误;
由题意得:
6÷2=3(秒),
∴点P到达点B时,t=3,故②正确;
分两种情况:
当点P在点B的右侧,
∵AB=6,BP=2,
∴,
∴4÷2=2(秒),
∴BP=2时,t=2,
当点P在点B的左侧,
∵AB=6,BP=2,
∴,
∴8÷2=4(秒),
∴BP=2时,t=4,
综上所述,BP=2时,t=2或4,故③错误;
分两种情况:
当点P在点B的右侧,
∵M,N分别为AP,BP的中点,
∴,,
∴,
当点P在点B的左侧,
∵M,N分别为AP,BP的中点,
,,
∴,
∴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不变,故④正确.
所以,上列结论中正确的是②④.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计算即可判断 ① ;利用时间=路程÷速度判断②;分点P在点B的右侧,点P在点B的左侧,两种情况求出AP的长,再利用 时间=路程÷速度判断③;④分点P在点B的右侧,点P在点B的左侧, 利用线段的中点的定义计算判断④解题即可.
7.(2023七上·鄞州期末)如图,点A,B,C为数轴上三点,点A表示-2,点B表示4,点C表示8.
(1)A、C两点间的距离是   .
(2)当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C出发向CA方向运动时,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A=3PB?若存在,请求出运动时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10
(2)解:①P在点B右侧时,
∵PA=10-t,PB=4-t,
∴10-t=3 (4-t),
解得t=1
②P在点B左侧时,
∵PA=10-t,PB=t-4,
∴10-t=3 (t-4),
解得t=5.5
答:运动的时间是1秒或5.5秒.
【知识点】数轴及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解析】【解答】(1)解:∵ 点A表示-2,点C表示8 ,∴,
故答案为:10;
【分析】(1)根据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计算即可;
(2)分类讨论:①P在点B右侧时,②P在点B左侧时,根据(1)的方法分别表示出PA与PB,进而根据 PA=3PB分别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8.(2021七上·鄞州期末)如图,在数轴上点 是原点,点 表示数 ,点 在点 的右侧,且 .
(1)点 表示的数是    ;
(2)若动点 从点 出发以2个单位 秒的速度沿着 轴正方向运动,当 时,求点 运动的时间.
【答案】(1)10
(2)解:设点 运动时间为 秒,则在运动过程中点 所表示的数为 ,

由题意,可得: ,
解得: 或 ,
答:当 时,点 运动的时间为 秒或 秒.
【知识点】数轴及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应用;线段上的两点间的距离
【解析】【解答】解:(1) 点 表示数 ,点 在点 的右侧,且 ,

点 表示的数为10,
故答案为:10;
【分析】(1)根据点A表示的数结合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点B表示的数;
(2)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则在运动过程中点P所表示的数为-2+2t,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BP=|12-2t|,然后根据OB=2BP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三、拓展创新
9.(2024七上·东阳期末)问题探索:如图,将一根木棒放在数轴(单位长度为1cm)上,木棒左端与数轴上的点A重合,右端与数轴上的点B重合.
(1)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右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左端移动到点B时,它的右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30;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左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右端移动到点A时,它的左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6,由此可得这根木棒的长为   cm.
(2)图中点A所表示的数是   ,点B所表示的数是   .
(3)实际应用:由(1)(2)的启发,请借助“数轴”这个工具解决下列问题:
一天,豆豆去问奶奶的年龄,奶奶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35年才出生;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就109岁啦!”请问豆豆现在多少岁了 (画出数轴会更方便)
【答案】(1)8
(2)14;22
(3)解:当奶奶像妙妙这样大时,豆豆为岁,
∴ 奶奶与豆豆的年龄差为[109-(-35)]÷3=48(岁),
∴ 豆豆现在的年龄为109-48-48=13(岁)
【知识点】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解析】【解答】解:(1)由数轴可知三根木棒长为(cm),
∴ 这根木棒的长为(cm);
故答案为:8.
(2)∵这根木棒的长为8cm,


∴ 图中A点所表示的数为14,B点所表示的数为22.
故答案为:14;22.
【分析】(1)根据数轴可知3倍的长为(cm),即可求得AB.
(2)根据数轴可知6向右移动8为A,再向右移动8为B,直接计算即可.
(3)根据模型可以把奶奶与豆豆的年龄差理解为一个线段,就是两人年龄差的3倍,先求出两人的年龄差.进而得到豆豆的年龄即可.
10.(2024七上·绿园月考)如图所示,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可以看到终点表示的数是,已知点A,B是数轴上的点,请参照下图并思考,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点A表示数3,将点A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A,B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
(2)如果点A表示数3,将A点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
(3)如果点A表示的数是,将点A先移动12个单位长度,再向另一个方向移动16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A,B两点同的距离为______;
(4)一般地,如果A点表示的数为m,将A点向右移动n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p个单位长度,那么,请你猜想终点B表示什么数? 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
(5)动点A从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动点A的速度是3个单位长度/秒,同时,动点B从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动点B的速度是2个单位长度/秒,当A、B两点相距5个单位长度时,点A的运动时间为______秒.
【答案】(1)10;7
(2)1;2
(3)或0;4
(4);
(5)10或20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