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单元测试
1.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农轻商
2.毛泽东曾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列与张謇相关的史实是( )
A.领导“公车上书” B.创办轮船招商局
C.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D.主办《生活》周刊
3.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较大变化,观察如表,分析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年 689家 33亿 27万多
1920年 1795家 50亿 55万多
A.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获取大量外来企业的投资
C.民族企业结构调整与生产方式的改革 D.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
4.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 )
A.快速上升 B.曲折发展 C.缓降缓起 D.持续下滑
5.下列关于如图所示历史史实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当时“动力”主要来自政府的大力支持
B.当时“前进”中遇到的“阻力”来自多方
C.当时“动力”水平要远远大于“阻力”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门类齐全
6.关于我国民族工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辛亥革命期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的春天”
C.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总体落后,发展不平衡
D.内忧外患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是民族工业发展受挫的原因
7.晚清有人写诗描写上海“申江今作不夜城,管弦达旦喧歌声。华堂琼宴照夜乐,不须烧烛红妆明”。该诗感叹了当时上海新出现( )
A.西式餐饮 B.游园活动 C.影视娱乐 D.电力照明
8.《觉醒年代》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剧中,北大师生之间,最常用的见面礼应该是( )
A.拥抱 B.磕头 C.鞠躬 D.吻手
9.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915年,赵某夫妇分别穿着中山装和旗袍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B.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C.1931年上海市民在电影院观看中国自己拍摄的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D.洋务运动以来剪辫、易服和停止缠足使我国社会习俗开始有较大改观
10.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有些西化的青年,在教堂中举行“文明结婚”,但新式婚礼受到了旧派人物的怀疑和抵制,旧式婚礼仍占主导地位。这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发展( )
A.完全西化 B.新旧并存 C.自由平等 D.崇洋逐新
11.1897-1900 年,武昌的旧式书院增加了地理、数学、体育等新课程。1902年以后,又增办了小学、中学和外语、理、工、农、医、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这反映了( )
A.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 B.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
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
12.近代中国,许多政治家面对时局变化都不约而同想到教育,希望通过发展教育挽救时局,以教育救国。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 )
A.福州船政学堂 B.北洋西学堂 C.南洋公学 D.京师大学堂
13.下列有关中国近代教育和科学技术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B.维新派改革科举制度,开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
C.1917年,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D.詹天佑在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期间,为八达岭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人”字形轨道
14.中国的近代报刊开创了近代文明的先河,帮助国人了解了世界。《时务报》诞生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15.1928年陕甘旱灾,《大公报》举行“陕赈周”救灾赈款募集活动,为数千万待赈灾区之乡民奔走呼号,以其唤起全社会对受灾民众的关心。1930年5月12日至18日,发起了为期一周的“陕赈宣传周”活动,为救济灾区呼吁并连续配发了7篇社评。这突出反映大众传媒( )
A.重视舆论宣传的及时准确 B.侧重捕捉基层的现实题材
C.关注社会民生的责任担当 D.承担救灾赈款的主要工作
16.20世纪初,报刊评论运用了大量新的外交词汇:国民外交、外交主体、外交方针、外交政策、世界政策、领海权、领空权、渔业权等等,成为当时中国外交的主流话语。大量外交新词汇的使用体现了当时( )
A.民族意识开始兴起 B.外交策略改变
C.国人认清列强本质 D.外交的近代化
17.鲁迅以思想家的冷静和深邃思考,以文学家的敏感和专注,观察、分析着所经历的一切。他的这部作品深刻解剖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指( )
A.《狂人日记》 B.《阿Q正传》 C.《女神》 D.《愚公移山》
18.在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鼓舞下,中国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电影《风云儿女》。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主题歌铿锵有力地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反抗外敌侵略、誓死保卫祖国的心声。该曲名为( )
A.《松花江上》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渔光曲》
19.《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它的曲作者是人民音乐家( )
A.聂耳 B.冼星海 C.徐悲鸿 D.茅盾
20.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在根据地创办的新华书店,是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B.徐悲鸿曾经创作过《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鸿篇巨制
C.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
D.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的京剧《定军山》
21.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近代对外关系的发展 B.清朝科举制度的变化
C.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D.近代政治思想的变化
22.下图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画面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面,将西欧古典传统的构图法与中国历史人物相融合,表达了民族灾难深重之时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该画的作者是( )
A.齐白石 B.徐悲鸿 C.张大千 D.冼星海
23.它从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到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历经近78年,共出版了25600期,不仅记录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在那个时代的发展,也记录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变迁,“它”是(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申报》
24.中国教育在近代社会的变迁中同样经历了蜕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期间文化教育大事记
时间 事件
咸丰十一年(1861年) 恭亲王和文祥设立同文馆于北京,是为中国新学的开始
同治二年(1863年) 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
同治四年 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同治十一年 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
光绪二年(1876年) 李鸿章派军官赴德国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清末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
——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研究1912-1949年》
材料三: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民主)和S(科学)。1918年至1922年间,李大钊任主任的北大图书馆订购了40余种有关马克思主义及俄国十月革命的书籍,并经常在《北京大学日刊》上进行宣传和介绍。1920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他们都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主要活动地点,其中许多人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期间文化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民国初年的教育和20世纪初的北京大学发生的变化。
(3)综上所述,请你分析促进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因素有哪些?
25.近代以来,广告与商业活动、政治、世俗生活等密切相关,且作为一种宣传形式折射出社会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上海等地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众多报纸杂志创刊,近代中国最早的新型广告随之从西方移植而来。1861年《上海新报》在创刊号上宣称办报宗旨在于“观此新报,即可知某行现有某货,定于某日出售”。在广告的帮助下,多数洋货还被视为时尚物品和中高档用品,在城里人和乡镇中上流社会流行开来。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广告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路牌广告发展概况简表
时间 广告发展概括
1955年 上海市广告商业同业公会在中苏友好大厦承接了苏联展览会、捷克斯洛伐克展览会等会场布置及绘画任务。
1966-1976 广告路牌全部变成政治标语牌和毛主席语录牌。
1978年底后 上海路牌广告恢复和发展起来。1989年,上海主要公交线路车站有站牌广告400多块。至1995年,市区内约有大小广告路牌近5000块。
——据户迪、贺然《中国近代路牌广告的历史》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广告在中国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广告图片中的信息,拟定一个相关的主题来研究民国时期的历史,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从材料三中选择一个时期,并运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广告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广告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兴趣小组利用下面的旧报刊作素材进行历史主题探究活动。
(1)历史兴趣小组要进行“近代化探索之路”的主题展,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三份报刊?(只写序号,并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2)历史兴趣小组要分成两个创作小组,一组撰写一篇题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的历史小论文,另一组编写一部《红军长征中的战斗故事》历史剧的脚本,请从论文组和戏剧组中任选一组,指出为完成该作品最应查阅哪份报刊,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A
2.C
3.A
4.B
5.B
6.B
7.D
8.C
9.D
10.B
11.C
12.D
13.C
14.C
15.C
16.D
17.B
18.B
19.B
20.A
21.C
22.B
23.D
24.(1)由地主阶级主导发展,主要向西方学习,主要服务于洋务企业。
(2)教育宗旨发生了变化,由忠君、尊孔变为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学制发生了变化,变为了民主学制。民国初年的立法机构和教育立法都发生了变化;由宣传民主科学变为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3)帝国主义的侵略,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国际新思潮的影响;中国原本教育体制的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思想的解放等。
25.(1)近代西方文化的推动;通商口岸经济的发展;西方文明的冲击;
(2)主题: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理由:做广告的上海三兴烟草公司为民族工业,为推广自己的产品在《申报》上刊登精心设计的广告。
(3)时期:1966-1976。特点:政治色彩浓厚,个人崇拜现象突出
(4)传播了科技和进步思想;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影响近代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和社会风尚
26.(1)③④②
(2)①论文组:报刊:《申报》;理由: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报道及时,覆盖面广。②戏剧组:报刊:《战士》;理由:出版时间为1935年,报道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新闻,记录红军长征中的战斗故事。(任选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