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13.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3)(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13.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3)(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京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10-22 15: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3.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
  (2)掌握边边边公理,能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会添加较明显的辅助线.
  2、能力目标:
  (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
  (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公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实验、观察、归纳;
  (2)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SSS公理、灵活地应用学过的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题目条件和求证的结论,灵活地选择四种判定方法中最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问题:有一块三角形玻璃窗户破碎了,要去配一块新的,你最少要对窗框测量哪几个数据?如果你手头没有测量角度的仪器,只有尺子,你能保证新配的玻璃恰好不大不小吗?
  这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回答,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三角形的三个元素――三条边。
二、公理的获得
  问:通过上面问题的分析,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边边边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画图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这里用尺规画图法)
  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 (略)
  强调说明: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
  (3)、此公理与前面学过的公理区别与联系
  (4)、三角形的稳定性:演示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演示中,其实可以去掉组成三角形的一根小木条,以显示三角形条件不可减少,这也为下面总结“三角形全等需要有3全独立的条件”做好了准备,进行了沟通。
  (5)说明AAA与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三、公理的应用
   (1) 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点评。
  例1 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AD⊥BC
  分析:(设问程序)
  (1)要证AD⊥BC只要证什么?
  (2)要证∠1= 只要证什么?
  (3)要证∠1=∠2只要证什么?
  (4)△ABD和△ACD全等的条件具备吗?依据是什么?
  证明:(略)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