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第1课,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口号、内容、影响、评价等,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民族存亡之际积极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重要内容,为五四运动的诞生奠定思想、文化、阶级等方面的基础,在课本位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接下来学习《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程内容作铺垫。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先前已经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次历史事件,初步具备一定的材料研读、合作探究等能力。同时,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学生也或多或少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在《觉醒年代》电视剧中也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等人有一定了解,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知识、能力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的铺垫。
三、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对《新青年》杂志史料与相关图片史料等互证分析,以及代表人物与观点等,认识《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重要阵地的作用,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结合新文化运动评价的相关史料及史家观点,通过微项目学习式的学生活动,分析新文化运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及影响。(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3.通过对“课后活动”和之前所学的分析,认识到中国近代化探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历程,体悟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等为民族进步做出贡献的敏锐眼光、非凡勇气与精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五、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史中的地位及影响。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启示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讨论法、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材料研读。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入 出示《觉醒年代》陈独秀北大礼堂激情演讲的视频片段。从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这场运动是如何发生的?它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观看视频,激起兴趣,预备学习本课内容。 出示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同学思考和学习。
(二) 新课讲授 壹·新旧冲突乱象生——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背景 出示时间轴。引起学生思考并回答:回顾以往学习,思考在每一个时间点,都发生了哪些主要的历史事件呢? 通过追溯以上历史事件,你能尝试概括新文化运动的政治背景吗? 出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请同学观察图片,发现新文化运动的经济背景。 出示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辛亥革命后百姓门前的对联、刑场上观刑的麻木民众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思考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背景。 【回答】袁世凯在京就职破坏责任内阁、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为总统制、 1915年1月1日,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制定的《大总统选举法》公布。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接受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回答】列强侵略,军阀统治,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回答】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根本原因) 【回答】民众愚昧麻木,饱受封建思想文化的毒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思想领域的革新运动。 利用时间轴的学习方法,回顾先前学习的历史事件,并从宏观角度考虑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通过图片、文字材料等内容考虑新文化运动的政治背景、经济背景和思想背景,培养唯物史观。
贰·除旧布新铸国魂——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1.兴起的标志 出示文字材料和图片。请学生结合材料,将题目填写完整。 【回答】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填写题目,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2.代表人物 【引导】出示四张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中的人物吗? 简要讲述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的年龄和生平经历。 【回答】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 初步认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学习他们的精神,培养家国情怀。
3.主阵地 【提问】那么这场运动的阵 【回答】《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问】那么这场运动的阵地是什么? 地是什么? 【讲授】出示文字材料和图片。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1917年任职北京大学校长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聘请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以及“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 丰富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广度和深度。
4.内容 【讲授】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你们知道它是哪部小说吗? 出示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材料研读,看一看材料中都体现了什么信息? 【提问】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什么呢? 出示两则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回答:什么是旧道德?什么是新道德? 【提问】出示文字材料。陈独秀提到的“德先生”与“赛先生”分别指什么?各破除什么封建思想? 出示文字材料,明确民主、科学的含义。引导学生回答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讲授】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什么主张? 【讲授】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提问】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出示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文白之争片段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新文化运动的其他内容。 【讲授】正如李大钊说:“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回答】《狂人日记》。 【回答】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回答】①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化,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回答】旧道德是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新道德是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等资产阶级道德观念。 【回答】“德先生”是民主,破除专制思想;“赛先生”指科学,破除愚昧和迷信思想。 初步了解民主和科学的含义。 【回答】②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 【回答】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回答】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回答】③文学革命: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白话文)。 【回答】④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通过问答法、启示法等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以及学生的记忆。 通过材料研读,从不同方面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
叁·文化惊雷促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影响 出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并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孔子和孙中山分别是什么思想的代表人物?2、他们在新文化运动前后得票数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回答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提问】继续出示材料,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性质)还有哪些呢? 【回答】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回答】②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 ③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通过材料研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局限性 出示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考虑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提问】请学生结合本课所学讨论问题: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 知识拓展:出示图表,请同学复习先前所学的四次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宏观角度思考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有何特点? 【回答】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绝对否定)。 【回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回答】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结合文字材料,回答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并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培养辩证思维,树立正确对待文化的态度。
(三) 课堂小结 1915年,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发动的一场新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做好五四运动一课的预习内容。 课堂小结,为接下来的五四运动做铺垫。
九、随堂练习 3道单项选择题(详见配套课件)
十、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