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欢迎走进历史课堂
导入新课
《觉醒年代》陈独秀北大礼堂激情演讲
八上第四单元第12课
学习目标
1
2
3
通过对《新青年》杂志史料与相关图片史料等互证分析,以及代表人物与观点等,认识《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重要阵地的作用,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结合新文化运动评价的相关史料及史家观点,通过微项目学习式的学生活动,分析新文化运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及影响。(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通过对“课后活动”和之前所学的分析,认识到中国近代化探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历程,体悟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等为民族进步做出贡献的敏锐眼光、非凡勇气与精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壹
新旧冲突乱象生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912年3月10日
3月20日
1912年7-9月
1914年5月
1915年1月
1915年5月
1915年1月1日,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制定的《大总统选举法》公布。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接受旨在灭亡
中国的“二十一条”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为总统制
刺杀宋教仁
袁世凯在京就职
破坏责任内阁
镇压二次革命
②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根本原因)
1.背景:
①政治上:列强侵略,军阀统治,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
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背景:
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前的对联
刑场上观刑的麻木民众
我进北大的时候(注:1915年),北京的人还称它为大学堂,当时北大的大部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都还认为上北京大学就是要得到一个“进士出身”,为将来做官的正途。
—冯友兰《我所认识的蔡子民先生》
③思想上:民众愚昧麻木,饱受封建思想文化的毒害。
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背景:
材料:“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
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③思想上: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思想领域的革新运动。
唤醒民众的思想解放运动
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1.兴起的标志:
第二卷起改名
从上海迁往北京
陈独秀《敬告青年》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中国民众普遍地缺乏民主觉醒,没有建立民主国家的智能,因此,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917年单期最高发行量1.6万份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2.代表人物:
陈独秀36岁 胡 适24岁 李大钊26岁 鲁 迅34岁
陈独秀 早年留学日本 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胡适 1910年赴美留学 191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李大钊 1913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教授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1920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
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3.主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蔡元培,字鹤卿,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但却是这场运动最有力的支持者。
《新青年》和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对学校进行整顿和革新,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原则,奠定了北大向近代大学转变的基础。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对学校进行整顿和革新,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原则,奠定了北大向近代大学转变的基础。
陈独秀
胡适
蔡元培
李大钊
鲁迅
传统国学大师辜鸿铭
佛教哲学家
梁漱溟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北大校徽·鲁迅设计
蔡元培
(1868-1940)
浙江绍兴人
从图片可以看见持不同甚至相反政见的人同时在北大任教,有激进的胡适,也有保守的辜鸿铭,显示了北大博大的胸怀与新思想的魅力,所以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
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4.内容:
①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化,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封建礼教
导致人民愚昧,麻木
一个14岁的望门寡阿毛,被强迫绝食。父亲劝说道“这样殉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
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大字“贞烈可风”。
旧道德草菅人命
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4.内容:
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
儒家传统道德。
◆ 什么是旧道德?
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从四德是旧时束缚和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
◆ 什么是新道德?
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等资产阶级道德观念。
1920年2月18日,旧历己未年除夕的前一天,《晨报》刊出了一则新闻,题曰《北京大学实行男女同学、第一个女学生江苏人王兰》:
昨日已有从前者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肆业之王兰女士,已得许可入文科哲学系第一年级为旁听生,……此为北京大学收取女生之嚆矢,想全国女子得此消息,必接踵而至,诚教育界之新纪元也。
①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化,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4.内容: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专制
愚昧和迷信
◆ 陈独秀提到的“德先生”与“赛先生”分别指什么?各破除什么封建思想?
口号
民主
德先生
Democracy
科学
赛先生
Science
VS
VS
★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反对迷信和偶像崇拜的科学精神
②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
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4.内容:
③文学革命: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白话文)。
《新青年》从1918年1月第4卷第1号起开始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成为了当时第一个用白话文宣传新思潮的刊物。
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
胡适
陈独秀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4.内容: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文白之争
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4.内容:
④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革命带来新的希望。李大钊成为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李大钊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叁·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影响:
运动前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孔子 157
2 孟子 61
3 孙中山 17
…… …… ……
运动后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 …… ……
14 孔子 1
儒家传统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
PK
材料一:
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讨论:1、孔子和孙中山分别是什么思想的代表人物?
2、他们在新文化运动前后得票数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叁·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影响:
②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
他(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经常夜谈此杂志,“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回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五四运动回忆录乡》上册
1919年12月4日日记:“看《新青年》杂志。”
1919年12月5日日记:“上午看《新青年》……下午。看《新青年》。”
1920年4月9日日记:“在船中看《新青年》杂志。”
1926年5月5日日记:“下午看《新青年》杂志。”
——蒋介石的日记
叁·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影响:
③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材料: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的著作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
--美国学者莫里斯者
材料:(新文化运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促使人们更迫切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叁·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局限性: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绝对否定)。
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言论:
材料一: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叁·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高 度
时 期
19C60—90S
19C90—20C初
20C初
先进技术/器物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
20世纪初
特点: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知识拓展: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有何特点?
课堂小结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阵地:
内容:
评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民主 科学
北京大学 《新青年》
思想革命: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
文学革命: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
动摇了;洗礼;铺垫;思想解放的潮流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它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局限性:
性质:
积极性:
课堂练习
1.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一批宣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其中最先吹响了新文化运动号角的是( )
A.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B.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C
B
课堂练习
3.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挽救中国,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基于这一认识( )
A.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B.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C.孙中山组建同盟会
D.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