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回 忆 我 的 母 亲
朱德
导入
她比一般的妇女要高大一些,强壮一些,裤子和短褂上,左一块右一块都是补丁,两只手上凸显着粗粗的血管,由于操劳过度,面色已是黝黑,蓬蓬的头发在后颈上挽成一个发髻......
1944年,她在四川一个小村庄安静离世,村里人都不知道她的名字,但两个月后,延安却为她举行一场隆重的追悼大会。
这样一个平凡的母亲却得到如此高的评价,那她到底是谁?
党中央的挽联: 八路公助大孝为国, 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的挽联: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主线,通过概括 事件,感受母亲的品格。
2.通过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母 亲的深情。
走进作者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曾遭到林彪、江青集团的侮辱和打击,但受到毛泽东的保护。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写作背景
读读写写
[任劳任怨] 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为富不仁] 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聊叙] 姑且谈谈。聊,姑且
[宽厚](待人)宽容厚道。
字词解释
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层(1):
第二层(2~15):
第三层(16~17):
开篇点题,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回忆母亲一生主要事迹,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她的美德,感谢她的养育之恩。
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报答母亲的深恩的决心。
寄其哀
述其功
颂其德
1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开门见山,直接抒发了“我”听闻母亲去世时的悲痛之情及对母亲真挚的爱。奠定了全文悲痛
的感情基调。
·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详写家世,文代“我”的家庭情况,突出家境的贫苦,为下文写母亲的劳碌、勤恳做铺垫。
·本文既然是写母亲的,又何必交代家世?
3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这句话饱含母亲前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4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这句话总领全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母亲勒劳、辛苦
6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窄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终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对比,既表现了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聪慧能干和巧于持家,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敬佩和赞美之情。
7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8 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社会环境描写,表现了旧社会的黑暗和农民的凄惨。
夸张
9 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加点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欺压”“蛮横”写出了旧社会统治阶级的黑暗、残酷。
·“逼”反映了当时穷苦人家想摆脱受压迫的现状的愿望,为下文“我”走上革命道路埋下伏笔。
10 光绪三十四年(1908)我从成都回来表,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表明母亲不怪罪儿子,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说明母亲识大体、顾大局,有进步意识,也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与信赖。
12 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坚强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人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表现了母亲的坚强能干
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寄托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表现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
13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未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这句话在内容上明确母亲的特点,既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又深化了文章主题,突出了中心;在结构上照应开头“勤劳一生”。
·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身体年迈不康健仍不辍劳动,两个典型事例具体表现了母亲“一生未曾脱离过劳动”,形象地刻画了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平淡的叙述中,深藏着”我”对母亲的敬重、牵挂、思念。
作者在第二部分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件 这些事件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形象 请做简要概括,并说说哪个事件最让你感动。
事 件 形 象 及 性 格
家境贫寒,儿女多,不得已只得留下八个孩子
悲苦
终日忙碌,煮饭、种田、种菜、喂猪等,是个好劳动
勤劳、辛苦
给孩子做有“滋味”的饭食,亲手为孩子纺线织衣
聪明能干
在家务农任劳任怨,协调一家和谐相处,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性格和蔼,并有朴
素的阶级意识
母亲朴素的阶级意识启发作者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朴素善良,同情穷苦人民
生活困苦,却节衣缩食送作者读书
要求摆脱压迫的勇气
母亲给远走云南,参加新军的作者许多劝慰
深明大义
作者将母亲接出来,但母亲劳动惯了,回家继续劳动
劳动者本质
母亲支持儿子的革命事业,年老了,仍在家过着辛勤劳作的生活
深明大义与辛勤劳作
我最感动的事件是母亲并不知道什么是共产主义,也不懂高深的革命理论,但她知道儿子是在做伟大的事业,在做有利于人民的事业,因此,即便对儿子思念再深,也不去打扰儿子,并予以鼓励与支持,而自己呢,甘于做着那个平
凡的劳动大众,过完一生。
16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一一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设问,自问自答。作者把对母亲的爱上升到了对民族、人民、中国共产党的爱,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胸怀。
反复,表明“我”的决心之大。
17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首尾呼应,抒发了“我”至悲至哀的悼念之情,呼应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
文章主旨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她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用尽忠于民族与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拓展延伸
1.第15段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句话饱含哲理,发人深省。点明了社会的财富,人类的历史,就是母亲这样平凡而伟大的劳动人民创造的,他们所具有的品质,所积累的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产。从而勉励我们要向劳动人民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生产知识,学习他们顽强的战斗意志
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创造着中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
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
关于母爱的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
的伴侣。 —郑振泽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