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
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群体,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海洋生物约有20万种,
其中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
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
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
此外,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从中提取有效成分,可以生产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
从海底喷溢出的流体,温度明显高于周围海水的,称为热液;温度与周围海水接近的,则称为冷泉。【反应海底极端环境】
热液生物和冷泉生物不依靠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是通过生化作用生产有机质,所以这样的食物链又被称为“黑暗食物链”。
深海热液和冷泉活动区域是海底生命活跃的地方,热液生态系统与冷泉生态系统并称为“深海绿洲”。
深海热液生物和冷泉生物
深海热液生物长相十分奇特,大多生活在海深超过2000米的海底,常年处于高温高压的黑暗环境中。这些生物非常原始,接近所有生命的共同祖先,这表明深海热液活动区可能是生命起源的地方。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包括油气资源、可燃冰、锰结核、滨海砂矿等。
数量:海洋石油资源储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储量的34%。
分布:主要分布在大陆架,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总储量的 60%。
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未来世界油气资源总储量的近 40%将来源于深海,而目前仅开发了3%。
我国沿海有广阔的大陆架,
油气资源储量可观,
很有希望成为未来的“石油之海”。
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可燃冰的外观像冰,但遇火即可燃烧。1立方米可燃冰可释放出160-180立方米的天然气,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
科学家估计,全球可燃冰储量是现有石油、天然气储量的2倍,但开采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
自18世纪可燃冰被发现以来,各国对它进行了长期研究,但真正开发利用是在20世纪,足见其开发难度之高。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北部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这一消息全国沸腾。
分析我国致力于可燃冰开发的原因。
①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较高,环境压力较大;②石油对外依存较高,开采可燃冰可以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③可燃冰为清洁能源,对环境污染少;④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具备开采可燃冰的能力。
多分布在海深 4 000 米以下。它是铁、锰氧化物的集合体,颜色常为黑色和褐黑色,外形呈球状、椭圆状、菜花状等。含有30多种金属元素,其中最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锰、铜、钴、镍等。锰结核矿蕴藏量巨大,而且还在继续增长,仅太平洋海域蕴藏量达16000多亿吨,约含锰2000多亿吨,铜50多亿吨,镍90多亿吨,钴30亿吨,但开采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
3、锰结核
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沉积富集而成的矿藏。可分为非金属砂矿、重金属砂矿、宝石及稀有金属砂矿三大类。海滨沉积物中蕴藏着许多贵重矿物,如金刚石、砂金、砂铂、金红石、锆石、独居石、钛铁矿等。
4、滨海砂矿
金刚石
石英砂
金红石
钛铁矿
Q:图中A,B,C处主要分布有哪些海洋矿产资源?
A
B
C
A:滨海砂矿
B:油气资源
C:可燃冰、锰结核
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陆地空间日益拥挤,
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起广泛关注。
当今海洋建筑工程水平不断提升,许多技术难题得以解决。
海上工厂
海上机场
海上城市
人工港
灯标
养殖渔业
水产基地
海上人工岛
娱乐空间
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包括:运输空间、海上生产生活空间、海底通信、海底仓储、近海利用、海洋军事基地等方面。
①海洋运输空间:如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等;
②海上生产生活空间:如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等;
③海底通信:海底光缆等;
④海底仓储:海底仓库等;
⑤近海利用:海洋公园、海滨浴场、海上运动区等。
⑥海洋军事基地
港珠澳跨海大桥
图4-27 日本神户人工岛
人工岛是人工建造的岛屿,有时也在小岛和暗礁上建造。通过海堤、栈桥、海底隧道等,将人工岛与海岸相连。
日本建造了大量的人工岛,如神户港岛。规模宏大的大阪机场,就建设在大阪湾人工岛上。
美国、荷兰、法国、中国等相继修建了大量的人工岛。人工岛可作为深水港,修建城市、机场、公园、工厂等。
优点
缺点
海洋空间资源的优缺点
①空间广阔,立体利用;
②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
③海底隐蔽性好;
④海水温度压力稳定。
环境复杂,
气象多变,
海水腐蚀性强,
海冰破坏性大,
深海黑暗、高压、低温、缺氧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人工岛(棕榈岛)
P116活动2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人工岛是规模宏大的海洋工程项目,现已建成现代化的海上城市。
查阅资料,了解迪拜棕榈岛的建设过程及其利用情况,讨论其优缺点。
优点:
①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
②促进当地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缺点:①有可能会破坏海湾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②有可能阻止和改变自然洋流,迪拜著名的天然沙滩将面临被侵蚀的风险。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人类的捕捞、养殖、生物栖息地改造、工农业和人类生活的污染等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海洋环境。
海水养殖
陆地上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
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尤其突出
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要比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和迅猛。
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直接影响近海生态环境。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生态破坏:
①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②有些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陆缺乏科学论证,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
海洋环境污染:
①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海岸活动如倾倒废弃物和港口工程建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或土壤颗粒进入海洋等,都会污染海洋,危及海洋生物。
②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石油污染区域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污染迹象明显,污染物集中,危害严重,因而备受公众的关注,也是目前治理污染的重点。
小鱼也不放过——断子绝孙网
海洋生态破坏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2015年报告,过去的20年里,海洋物种的数量大幅度下降,有些鱼类的数量更是减少了3/4,珊瑚礁、红树林、海草都在急剧减少,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海洋生物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过度捕捞和对海洋生物栖息地的破坏。
石油泄漏
海洋环境污染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号在墨西哥湾发生爆炸,导致石油大量泄漏。事故高峰期,每天漏油多达3万桶,引发美国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石油污染。墨西哥湾生态环境遭受灭顶之灾,生物群落和沿岸渔业损毁严重。为了处置这次事故,英国石油公司共花费了数百亿美元,但环境灾难后果迄今尚未消除。
(1)大量石油进入海洋,会给海洋环境造成哪些危害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海洋石油污染的处理办法。
(1)危害:
①油膜会增强冰块吸热能力,加速冰层融化,对全球海平面变化和长期气候变化造成潜在影响。
②破坏海滨风景区等,影响旅游业。
③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
(2)
①物理处理法:使用清污船及附属回收装置、围油栏、吸油材料及磁性分离等;
②化学处理法:燃烧、使用化学处理剂(如乳化分散剂、凝油剂、集油剂、沉降剂)等;
③生物处理法:人工选择、培育,甚至改良噬油微生物,然后将其投放到受污海域,进行人工石油烃类生物降解。
海洋排污
海洋环境污染
想一想
有些人认为,大海离我们很远,并且我们也不会去喝海水,所以海洋污染对人类难以造成严重的威胁。
你赞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生物富集作用
污染物
浮游生物
食底泥生物
香鱼、胡瓜鱼
鲈鱼
白斑鱼
大马哈鱼
鸬鹚
银鸥
人类
秃鹰、白头鹰
生物富集作用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
每经过一种生物体,其浓度就有一次明显的提高。位于食物链最高端的人体接触的污染物最多,对其危害也最大。
海洋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
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让海洋长久地为人类服务。
海洋自然保护区
保护海洋 刻不容缓
①加强海洋教育,增强海洋意识。
②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留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海洋天然的本底,保护海洋原始的面貌和状态。
休渔政策
③禁止对海洋的过度开发,实施休渔政策。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
④进行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整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课堂小结
海
洋
人
类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空间资源
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1、下列做法中能够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 )
① 制定渔业法,实行休渔制度
② 停止海洋矿产的开发
③ 通过养殖,实现海洋农牧化
④ 大力发展远洋渔业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农牧业、海洋油气开发、深海采矿等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2、下列行为不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
A.大面积的海水养殖 B.大量围海造田
C.定期海上禁渔 D.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
C
C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