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我国一直有“男人养家糊口,女人生儿育女”的习俗,但在云南却出现了“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
①为什么云南 “娃娃出门男人带”?
②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云南地处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大多要翻山越岭,女人体力较弱,不适于长时间的负重行走。
②说明风俗习惯(地域文化)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 城镇与乡村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
文 化
地域文化
不同地理环境
影响
产生
形成
南方水热充足—水稻种植—农耕文化(喜食米饭)
例如:西北广袤的草原——畜牧业——游牧文化(如蒙古舞)
一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内涵
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地域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①区域性: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资源产物、生活方式与习惯以及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等差异显著,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其中,“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其范围大小不等。
北方旱地
南方水田
北方宫殿
江南小镇
重庆火锅
广东早茶
一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内涵
1、地域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③相对稳定性:地域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
②独特性:地域文化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地域文化打上了所在地域和时代的烙印,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物质。
一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内涵
1、地域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④多样性:地域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根据属性可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建筑、服饰、饮食等。
非物质文化:制度、习俗、语言等。
1、地域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一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内涵
物质文化:建筑 、服饰、饮食
蒙古包
蒙古族牧民居住的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蒙古族
苗族
物质文化:建筑、服饰 、饮食
朝鲜族
我国饮食文化差异较大。如:南米北面、八大菜系等。
物质文化:建筑、服饰、 饮食
非物质文化: 制度、习俗、语言等
蒙 古 族 那 达 慕 大 会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 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傣 族 泼 水 节
泼水节又名“浴佛节”,为傣族新年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们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非物质文化: 制度、习俗、语言等
徽州位于皖浙赣三省接壤地区,群山环抱。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大移民所形成的宗法社会,“东南邹鲁”的文化氛围,徽商经济的厚实基础,促成了徽州文化的全面发展。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徽派建筑、徽墨歙砚、新安理学、新安教育、徽剧、徽菜、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不仅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人地观,也深受移民文化、宗族文化和皖南山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徽州文化崛起于北宋后期,鼎盛于明清时期,目前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列为我国三大地域文化。
藏文化
敦煌文化
徽派民居是徽州文化的典型代表,院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
以堂屋为中心,高墙封闭,马头翘角,黑瓦白墙
以天井解决内采光和通风问题,建筑错落有致,在质朴中流露出清秀
徽派建筑
徽州古时因房屋大多为木结构,易引起火灾。且因徽州地少人稠,人口密集,所建宅屋大多彼此相连,一家失火往往殃及邻里,损失惨重。采用马头墙的方法,能有效阻隔两幢相连的房屋,防止火势蔓延。
马头墙内一侧被火烧后会向里倾倒,马头墙内部的沙土和砖块可以起到抑制火势、降低险情的作用。马头墙与马头墙之间的通道又称水道,在火灾发生时可便于运输水源灭火。
城乡景观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自然地理环境
云 南 哈 尼 梯 田
2、城乡景观
一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内涵
据图思考:
1、森林在整个系统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村庄布局在半山腰有何好处?
哈尼梯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
避免洪涝、获取优质水源、便于管理梯田
哈尼梯田
哈尼梯田地区流传下来的古代分水制度,体现了人与人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云南哈尼梯田
哈尼梯田“分水木刻”
各大洲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同纬度之间,不同海拔之间,城乡景观均存在显著差异。
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城镇景观
与该港口城市同欧洲的贸易往来有很大关系;港口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船,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可以防止海风对木制房屋的侵蚀。这种习俗就一直延续到城市的建筑风貌上。
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具有深刻影响,而城乡建设反过来又影响并提升了地域文化。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当地自然地理环境 光照强烈 光照弱 气候寒冷 气候炎热 降水多 降水少 沙尘暴 频繁 地震泥石流
较多
民居需求 遮阳 采光 保温 通风散热 注重排水 和防潮 雨水收集 防御风沙 防御地质
灾害
_______文化区
_______文化区
_______文化区
_______文化区
江南水乡
新疆荒漠-绿洲
内蒙古草原
黄土高原
①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因纽特人冰屋
云南西双版纳竹楼
湘西吊脚楼,依山而建,用当地盛产的杉木。该地多雨,空气和地层温度大,吊脚楼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与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类似。
湘西吊脚楼
用石头或砖头砌,窑洞上面覆盖厚厚的夯实的黄土,取黄土高原土层厚实,降水少,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陕北窑洞
印度尼西亚巴塔克式房屋
该地气候湿热,雨量大,气温高,当地的民居适应气候的特点把底层架空以利通风散热,以重木及棕榈建造,用木构架楔榫连接,坡顶的山墙两端可以通风,山墙上作彩色纺织的调席盖和竹篾。
观察下列图中的各民居,看一看它们具备什么样的特色。这些民居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又反映出什么样的地域文化?
英国乡土民居
肯尼亚茅草屋
伊朗风塔
英国降水较多,乡土民居以乡村式的茅草农舍为代表,屋顶坡度较大。
草原面积广大,草屋的建筑充分考虑了就地取材的原则。
伊朗气候酷热,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
观察下列图中的各民居,看一看它们具备什么样的特色。这些民居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又反映出什么样的地域文化?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2、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地域 地域文化 城市格局
中国 古代城市建设体现了_________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_________ 都城以宫殿为中心并确定_______,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
欧洲 体现了_____文化和_____文化的融合 城市多围绕_____、市政厅、_________布局,中心与四周的建筑物_____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_____
美国 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 中心多围绕__________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城市带
皇权至上
等级制度
中轴线
历史
现代
教堂
城市广场
高度
外围
摩天大楼
地域 建筑风格 形成 发展变化
中国 _____木梁架结构广泛流行,斗拱飞檐和______ ____是我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是在各地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_________和_________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生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建筑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地域文化发生变化,或者受其他地域文化的渗透影响,相应地,建筑风格也会随之变化
西方 柱廊、尖塔、_____、 ____等特点明显 砖墙
雕梁
画栋
喷泉
雕塑
历史文化
风俗人情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3、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建筑风格是在各地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生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建筑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地域文化发生变化,或者受其他地域文化的渗透影响,相应地,建筑风格也会随之变化。
石库门融汇了西方建筑风格和传统汉族民居特点,是最具上海特色的老式民宅。19世纪后期,在上海陆续出现用传统木结构加砖墙承重建造的住宅。由于建筑外门选用石料做门框,故称为“石库门”。伴随着大上海的兴起,都市洋场风情打破了传统庭院式的生活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小家庭和单身移民特点的石库门弄堂文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有些地区城乡建设无序推进,土地开发强度过大,导致民族文化和传统特色逐渐丧失。
我国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保护的主要措施:
①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群)等,必须保留;(保留)
②有些因所处位置与如今现实要求发生矛盾,可进行迁移;(位置搬迁)
③有些原物已毁,可适当恢复重建。(恢复重建)
三、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变化与保护
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A.降水多 B.风力大
C.日照强 D.气温高
2、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
3、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牧业
B
D
A
随堂练习
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下列题。
4、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A. 携带方便 B. 适用地广
C. 文化蕴涵 D. 经久耐用
5、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 欧洲西部 B. 中亚
C. 中东 D. 撒哈拉以南非洲
C
A
随堂练习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地坑院在河南三门峡陕县、山西运城、甘肃陇东的庆阳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这种当地特有的居住方式,所有的房屋建筑和家居设施都在地平面以下,也就是居住在地下,所以就称为“地坑院”,这是当地人们因地制宜的智慧体现。人们一般都会在地坑院的院子当中种一两棵树,这是为什么?
院子里种一棵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起到“警示作用”,由于地坑院隐藏在地下,地面上的人们很难发现,利用高出地面的树冠来提醒人们,以免掉落到坑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