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课件(4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课件(4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18 16:2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长沙县的变化”
01什么是城镇化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乡村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
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结合图文材料,说出变化
1608万
1104万
65万
1911年
1949年
1990年
读上海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变化图,说明发生的变化。
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如今2475万)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2000年
1978年
1900年
二、城镇化的表现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思考:
A城市总人口为100万,城市人口90万;B城市总人口1000万,城市人口300万,哪座城市城市化水平高?
A:
B: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一、城镇化的概念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经济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产业: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
经济越落后,城市化水平越低
三、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在城镇化刚起步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最基本的动力。
工业加速了非农产业和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城镇化的人口和产业集聚为工业化带来规模效应,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四、城市群
指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组成的城市群体,城市之间既有明确分工,更有密切联系,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
城市群的发展要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目的是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
经济社会深入发展
大中小城镇组成
进一步形成
大都市
城市群
大都市带
1、推动新疆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矿产资源的开发 B.土地资源的开垦
C.外来人口的迁入 D.社会经济的发展
2、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人文地理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 B.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
C.抑制常住人口的增长速度 D.使城区土地增值、房价上升
(2022·江苏连云港期中)下图为“我国新疆2015~2019年常住人口和城镇化率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即时训练
02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18世纪中叶
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不到2%
自18世纪中叶开始,欧美各国相继经历了工业革命,城镇化开始加快发展。
工业革命
一、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全球性城市化发生在工业革命后
19世纪
20世纪
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镇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迅速上升
世界城镇人口比例60%
2023年
在19世纪到20世纪的这100年间,世界人口增加了70%,城镇人口增加了340%,1900年世界城镇人口比例提高到13.3%
目前,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还涌现出伦敦、巴黎、纽约、东京、上海、香港等世界级大城市,并带动了城市群的整体提升。
一、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世界城镇化水平示意图
不平衡
20
40
100
60
80
城市人口比重 %
30%
70%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城镇起源于早期的农业文明地区。工业革命之前,城镇化水平较低,速度慢。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市化速度快,出现郊区城市化。
大多数发达国家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
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时间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00~2000年)
城市人口比重 /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800
1825
1850
1875
1900
1925
1950
1975
2000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全世界
项目 发达 国家 发展中
国家
起步时间
水平
目前速度
所处阶段



较低
趋缓甚
至停滞
迅速
后期
初期或
中期
工业革命以后
政治上的独立
民族经济的发展
30%
70%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伴随着工业化进行
目前,城镇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有些国家甚至高达90%
美国|纽约中央公园
主要特征
①人口高度集中,大中小城市密集分布;
②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相对发达;
③发达国家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城镇绿化率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④重视城镇历史文化保护。
(一)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一)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有些大城市由于过度扩张,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
中心城区
郊区
农村
图例:
郊区
城市化
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
①生活成本上升;
②环境质量下降。
1、中心城区的推力:
2、乡村的拉力:
①环境质量好;
②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3、阻力减小:
交通条件的改善,私家小汽车的普及。
(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上升迅速。
1950年,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仅3亿多,2015年则激增到27亿多,65年间平均增速为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很不平衡。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印度|恒河
各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图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城市化发展不合理
虚假城市化
滞后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思考:巴西、印度同属发展中国家,目前两国城市化水平有何不同?对本国经济有何影响?
问题1:虚假城市化
过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远超过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大量无业人员成为贫困人口,只能选择在大城市边缘的公共土地上私建简陋住所,直至形成今天规模庞大的贫民窟。
拉丁美洲的贫民窟
人口膨胀还带来了就业难、看病难、治安恶化、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墨西哥城号称全球最大“堵城”。平时十分钟的路程,堵车时至少要开一个小时。
巴西|贫民窟
问题2:滞后城市化
城镇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
城市建设、基础服务设施没有惠及大众。城镇的集聚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城镇发展无序。
印度、孟加拉国等南亚发展中国家
过多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导致农业规模经营难以展开,也使得城市丧失了经济集聚的功能,抑制了城市消费的增长,也阻碍了整个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及城市文明的普及都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印度|新德里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
逆城市化
发达国家
再城市化
高度城市化地区
(二次城镇化)
1
2
3
4
表现 成因 图示
城市化
郊区 城市化
逆 城市化
再 城市化
人口
由农村去往城市
城市的拉力
乡村的推力
人口
由市区迁往郊区
市区人口激增
地价上涨
交通拥挤
人口由市区迁往
农村和小城镇
寻求优质
生活环境
人口迁回城市
开发中心区
高科技产业与
第三产业发展
拓展延伸
1、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中,字母E~F反映的现象是(  )
A.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再城市化 D.城乡差距扩大
2、甲、乙表示不同城镇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最可能处在(  )
A.B时段  B.D时段 C.E时段  D.F时段
A
即时训练
读某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就业的比重图,完成1~2题。
B
3、表格中( )
A.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速度较快 B.巴西处在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C.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水平均较低 D.印度存在滞后城镇化问题
下表为世界部分国家城镇化率(单位:%)。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 英国 美国 日本 巴西 印度
1950年 11.8 79 64.2 53.4 36.2 12.4
2011年 51.3 79.6 82.4 91.3 84.6 31.3
4、与中国所处的城镇化阶段相符的是( )
A.
B.
C.
D.
即时训练
D
B
(三)我国的城镇化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一批城市群;但是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还不到50%。
1、特点
①起步晚,速度快;
②城镇化呈“东高、中平、西低”的阶梯格局。
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
经济迅速发展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
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基本协调,但也有问题,如劳动力就业问题。
工业提供劳动力就业,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程。
P54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特点,完成表格内容。
中国夜间灯光影像图
2、作用
①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
②拉动了生产与消费
③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④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
⑤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和破坏。
3、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
①以人为核心,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②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
④优化城镇布局,统筹城乡发展;
新型
城镇化
③借助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
⑥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城镇有记忆、有特色、有美丽的风光,让居民“望山见水”,记得住乡愁。
⑦ 注重智慧城市的建设
The influence of urbanization o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
03 城镇化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①推动区域工业、服务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厦门地铁3号线3标首个地下车站主体封顶
②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1、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1、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城镇建筑密集、人口居住集中,水、电、天然气可集中供应。
有利于提高土地、水等资源供应效率。
香港密集住宅区
1、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深圳市宝安区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站
有利于对污染物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南京河西城市生态公园
1、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4)促进社会和谐
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完善,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缩小城乡收入、受教育程度差距。
室外健身器材
2、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大气污染
水污染
1)产生环境问题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2、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2)产生社会问题
住房紧张
交通拥堵
就业困难
就医困难
基础设施落后
社会治安差
3、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途径
1)建设生态城市、田园城市、智慧城市的目标,走健康、持续、绿色、高效的城镇化道路。
智慧城市:运用数字城市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
意义:
对城市:破解“城市病”,降低资源消耗;
对居民:提供出行、看病等便利条件;
对旅行者:及时获取吃住行购娱各类信息。
3、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途径
假如你是一名“城市医生”,请你针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出“处方”。
科室 诊断 处方
城市 环境科 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
城市 交通科 交通拥堵、 交通事故频发
城市 住宅科 房价高、居住质量差
人力 资源科 就业困难、失业增加
①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建立绿化隔离带;
②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③对垃圾及时清理,实行分类回收、利用;
④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布局。
①改善城市路网结构,增加城市交通线路;②鼓励公共出行;③促进地下交通发展。
①建设卫星城,开发城市新区;②保障住宅供应,控制房价;③老旧小区改造。
加快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
2)解决城市病
最小风频
曲线上每点与坐标原点之间连线长短代表风频率大小,线段方向代表风向。
补充:工业区布局
S
主导风向
(盛行风向)
风频玫瑰图
①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
城市B
盛行风
②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城市A
盛行风
盛行风
a.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
钢铁厂、火电厂、水泥厂
b.污染水源的工业布局: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
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选择在河流下游建厂
上风向
下风向
城市D
最小风频
③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上风向
下风向
2、据2021年统计数据,深圳市以1997.47km2的总面积容纳了高达1763.38万常住人口,远超国内大部分城市。深圳市人口容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面积广阔 B.自然资源丰富
C.消费水平高 D.经济发展水平高
下图示意深圳市1979 2020年建成区面积与城区人口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D
1、在1990 2005年间,深圳市最可能面临的城市问题是( )
A.城市建设速度缓慢
B.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D.出现大量贫民窟
即时训练
C
3、下列关于该系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遥感技术获取车主个人信息
B.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获取车辆速度信息
C.利用网络技术获取车辆位置信息
D.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获取车位分布信息
4、该系统的利用有利于城市( )
A.缓解交通拥堵
B.减少水体污染
C.控制人口密度
D.降低地价房租
停车难是现代城市的一大问题,新的信息技术让停车更智慧。下图为“某停车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D
A
即时训练
5、关于中心城市“虹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区域中心城市环境改善 B.促进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
C.促进外围城市经济发展 D.只出现在雏形期和成长期
6、“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有( )
①利于中心城市产业升级 ②促进城市群的形成
③加快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 ④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的发展影响巨大。“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下图示意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B
A
即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