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音乐之声》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26 16:1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音乐之声(节选)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鱗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过程与方法
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玛利亚善良、活泼、质朴、纯真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底色。
一课时
一、导语新课,激趣入题
导入:播放歌曲《雪绒花》,简介它出自一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有名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音乐之声》这部剧本讲的是发生在1938年,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的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成为最经典的音乐故事片之一。影片成功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影片播出之后,一度风靡美国,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曾荣获五项奥斯卡大奖。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扫清生字生词,并感知这部影视剧本回答下列问题。
(1)扫清字词障碍,会写会理解生字生词。
(2)速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几个场景?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讨论,回答。
第一个场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纵情歌唱,快乐游玩。
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玛丽亚急匆匆赶回修道院。
(3)课文中突出的戏剧矛盾是什么?
示例:课文中突出的戏剧矛盾是一班恪守修道院“清规戒律”的修女与无拘无束、无视“清规戒律”的玛利亚的冲突。
三、精读戏剧,突破难点
1.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朗读课文。
要求“演员们”模拟修女们和玛丽亚的动作、表情和说话语调,体会动与静、活泼与古板、率性天真和压抑收敛之间的对比,以及在对比中呈现出来的矛盾冲突与美感趣味。深化对不同人物性格的体会和把握。学习一些舞台表演技巧。
2.文中的各位修女是怎样评价玛丽亚的?她们喜欢她吗?你从何得知?
思考交流:从文中找到修女们的评价是很容易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她们对玛丽亚的态度则分为两类:以院长嬷嬷为首的众多修女对玛丽亚是似“恨”实爱,而贝尔塔的态度则较为严厉。不过她们的观点是一致的:都认为玛丽亚不适合留在修道院。
3.玛丽亚是一名见习修女,你认为她合格吗?如果你是院长嬷嬷,能执掌玛丽亚的去留大权,你会让她留下吗?
教师明确: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从遵守规 ( http: / / www.21cnjy.com )矩方面来看,她不算一个合格的修女;而她品质纯良友善,内心充满爱意,就这一点来说,她也可以说是一个好修女。院长留她,可以助她修身养性;不留她,是不勉强她的个性发展。应该说怎样做都是有道理的。
4.读完本课,我们仿佛看到玛丽亚就站在我们面前,活灵活现的。作品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明确:作品既为我们正面展示了玛丽亚的举止、语言,又通过众修女的评价从侧面对玛丽亚的形象加以丰富,所以我们感觉到玛丽亚其人如在眼前。与此同时,战争的阴影笼罩了奥地利。为了不当亡国奴,他们一家不得不离开家园,奔向自由的地方。
5.分析人物形象,概括文中小姑娘玛丽亚的性格特征。
明确: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
四、品读戏剧,研讨写法
1.跳读剧本,学生讨论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并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
明确:①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②(环境〉描写,③(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2.为什么剧本中找不到心理描写的句子?
明确:简介影视剧本的知识。电影用来传递信息的语言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影视剧本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事件,因为这些能够转化为影视中的视觉形象。心理描写不能转化为视觉形象。
3.音乐故事片是以音乐为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现手段,并与女主人公的生活和命运紧紧相连。课文怎样体现这一特征的?
明确:剧本中有玛丽亚的独唱,众修女的对唱、合唱,体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性。
4.从课文中可以看出影片的成功之处有哪些美点?
示例:形象美——率真活泼、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玛丽亚如一股清泉流入我们的心田。
画面美——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的萨尔茨堡的野外,庄严肃穆的修道院,让我们领略到异国风情,带我们走入如画的美境。
音乐美——玛丽亚的独唱,众嬷嬷的对唱、合唱等,让我们体会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享受到音乐的魅力。
五、延伸拓展,深化主题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音乐之声》曾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一度风靡美国,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生1: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影片塑造了一位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据说许多观众连看十余次都不满足,这其中多半是妇女。
生2:我认为主要是因为音乐不朽的魅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人们也许彼此言语不遇,但音乐在哪里响起,哪里的人就可以共同起舞。无怪乎,全世界都为玛丽亚所倾倒。
生3:剧中众修女活泼风趣的议论,突出体现了音乐故事片常有的喜剧色彩,这也是《音乐之声》成功的一个因素。
六、布置作业
玛丽亚一家人在此之后去了哪里呢?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的生活会怎样呢?请展开想像,为剧本写一篇续集。时间是十年以后。(注意设置具体的场景,符合人物性格和剧本特点)
七、课堂小结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这一节课我们集中欣赏了其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眼前似乎是萨尔茨堡那壮观优美的景色、玛丽亚活泼轻快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得到了至美的艺术享受。让我们诚挚地道一声:感谢玛丽亚,感谢勒曼。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该课设计有如下特点:
1.这篇课文是电影剧本,篇幅较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略读课文。怎样教学呢?不能花费过多的时间,只要让学生了解一下电影剧本和剧中的人物形象就可以了。另外,有些词语应让学生掌握住。因此,我把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读有初读、精读和品读三个阶段。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读和分角色朗读后,才开始引导学生分析剧本。
2.我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概括文中小姑娘玛丽亚的性格特征。有五位学生举手回答,回答的词语,诸如“活泼可爱”、“淘气伶俐”、“爱好唱歌'“心地善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等等,可见学生通过读课文对主人公的性格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接下来,我们讨论了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这并不难,学生不但能指出文中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而且能举出例子来。比如描写天气情况,如果直接写蓝天、白云、微风等,就是正面描写;如果通过花草的长势、人们心情来间接地表现天气状况,那就是侧面描写。阅读教学应该与作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3.在设计问题时,问题不能过难,也不能过偏,我总是给同学们以示例,让学生有一个拐杖。同时设计的题目具有阶梯形,符合认知特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