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5学年度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共30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4-25学年度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共30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8 21:02:37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
学业要求: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1.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列举夏商周时期的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在古今联系中认识其作用,感受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涵养历史解释素养。
2.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图文资料和观看视频,概述甲骨文的含义、记载内容及甲骨文在汉字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并比较中原地区的青铜文明和古蜀文明的异同,进一步认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提高史料实证意识。
3.通过阅读教材、制作书卡,准确说出《诗经》和“楚辞”创作的时代、作者,概述其地位和影响,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涵养家国情怀素养。
学习目标
一、日月安属——
天文、历法和医学
二、文字双镜——
甲骨文与青铜器
三、双峰并立——
《诗经》和“楚辞”

日月安属
——天文、历法和医学
任务一:自主阅读课本P44-P45第一子目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指向目标1)
学习要求:限时2分钟,在课本上标划关键词,同时注明提示词。
分类
成就
天文
历法
医学
1.原始社会末期 : 2.商朝甲骨文里:
3.《诗经》中 : 4.《春秋》中:
1.夏朝时: 2.商朝时: 3.战国时:
1.传说中: 2.战国时:
活动1:列举夏商周时期的天文成就
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有许多日食、
月食的记载
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
记载月食的商朝甲骨
记载日食的商朝牛骨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春秋·文公十四年》
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甲骨文里
《诗经》中
《春秋》中
可能
有了历法
一年12个月,月有大小,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出现干支纪日
将一年分为
二十四节气
历法逐渐完备
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夏朝时
商朝时
战国时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谚语
活动2:列举夏商周时期的历法成就
神农尝百草,
“始有医药”
战国时期
医学家:扁鹊
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发明切脉诊法;望、闻、问、切。
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总结医学经验,讲述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远古传说
活动3:列举夏商周时期的医学成就
《黄帝内经》总体上反映自战国到秦汉这一历史时期众多医学家所积累和总结的经验……并有十分深远的国际影响。在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均将《黄帝内经》视为医学经典著作。
——《教师教学用书》七上第105页
传播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根据图文资料,感受中华文明的优越性。
传承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文字双镜
——甲骨文与青铜器
任务二:自主阅读课本P45-P47第二子目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指向目标2)
学习要求:限时3分钟,在课本上标划关键词,同时注明提示词。
1.甲骨文名称的由来、出土数量、记载内容、造字方法、地位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2.青铜器的特点有哪些?
3.三星堆遗址所在地区、文物代表、特点以及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活动1:甲骨文名称的由来、出土数量、记载内容、造字方法、地位和影响
商朝时期 ,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把记录占卜情况的文字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龟腹甲
牛肩胛骨
目前已发现商朝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
战争
祭祀
农牧业
天文
1、贞王勿乎妇好往伐土方。——《库方二氏所藏甲骨卜辞》237
释义:商王不命令妇好去伐土方吗?
2、壬戍卜,□,贞妇好□不往于妣庚。——《殷契粹编》1232
释义:妇好不去祭祀她的老祖母妣庚么?
3、庚寅卜,翌日辛,王嚣省鱼。——屯南,637
释义:王嚣巡查渔业。
4、辛巳日……太阳有食……报告给父丁。——第33710号甲骨
释义:辛巳日发生日食报告给父丁。
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小组讨论视频中有哪些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共同完成课后活动1。
汉字的演变过程
(1)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2)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3)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是汉字的源头,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甲骨文的地位及影响
陶寺古城遗址
距今约4300——4000年
夏朝
二里头遗址
商周时期
制作工艺高超
铜齿轮形器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青铜器是指以铜、锡、铅为主要原料铸造加工而成的器具。
青铜爵
活动2:分析并归纳青铜器的特点。
四羊方尊
“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司母戊鼎
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之一
重量:832.84千克
需要同时制作的人数:200—300人
特点:国家掌控,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
特点: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盛酒器
商兽面纹铃
青铜铲
蒸锅
青铜矛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rong)。 ——《左传》
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池。
——《公羊传· 桓公二年》
特点:数量多,种类丰富
特点: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方面
金文:商朝中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又称为“钟鼎文”、“铭文”。
金文内容: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方面。
西周何尊
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时的青铜器,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中有“宅兹中国”,大意为居住在天下之中心。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
青铜立人像
青铜神树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特点:造型奇特
玉璋
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活动3:简述三星堆遗址所在地区、文物代表、特点以及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双峰并立
——《诗经》和“楚辞”
《诗经》
时期:
组成:
创作者:
任务三:自主阅读课本P48第三子目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指向目标3)
“楚辞”
时期:
特点:
代表人物及作品:
地位:
活动1:为《诗经》和“楚辞”制作书卡
地位:
西周和春秋时期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之一
时期:
地位:
《诗经》
共有305篇,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
组成:
创作者:
社会各阶层人士
活动1:为《诗经》和“楚辞”制作书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秦风·蒹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
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文学价值与史学价值兼具
活动1:为《诗经》和“楚辞”制作书卡
时期:
战国时期
特点:
采用楚国方言,具有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
代表人物
及作品:
屈原《离骚》
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地位:
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之一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楚辞”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科技
文化
天文、历法、医学
甲骨文、青铜器、《诗经》“楚辞”
中医沿用
汉字的
源头
诗歌的源头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课堂小结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流传至今
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1.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这几句谚语反映了二十四节气有利于( )(检测目标1)
A.提高文化底蕴 B.指导农业生产
C.提升音乐素养 D.开展水利建设
2.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象征。以下是“龙”字不同的写法,其中已发现年代最早的是( )(检测目标2)
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草书
B
A
当堂检测
3.“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中,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对上述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检测目标2)
A 青铜器种类单一 B 器表上文字是甲骨文
C 青铜器功能多样 D 商代人缺乏审美意识
4.七年级黑板报展示了以下几幅图片,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检测目标2)
A 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B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 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D 神话传说源远流长
C
B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检测目标3)
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1)作者是谁?结合所学,指出作者创作的新体诗歌称作什么?
屈原 “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