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专题突破: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侵略与反抗 (专题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常考专题突破: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侵略与反抗 (专题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8 21:3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壹 单元框架
贰 知识梳理(配以命题解析)
叁 核心素养提升
八年级历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侵略与反抗
常考专题突破
目录
壹 思维导图
贰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次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原因 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 林则徐虎门销烟
进程 (1)开始: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进攻虎门炮台, 战死;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陈化成牺牲 结果 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 》 影响 (1)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关天培
南京条约
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贰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次侵华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原因 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 “亚罗号事件”(英);“马神甫事件”(法)
侵略者 英法为主凶 ,俄美为帮凶 经过 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 英军炮轰广州城(爆发)——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攻陷大沽,进逼天津——签订《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1858年—1860年 英法联军出兵占领天津——咸丰帝仓皇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英法联军劫掠并烧毁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罪行 ①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进行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沙俄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影响 ①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贰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次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 1894~1895年 背景 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增强,企图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主要战役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平壤陷落
黄海海战 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辽东半岛战役 日军占领了旅顺等地,并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 对中国: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对世界: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贰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次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概况 时间 1900—1901年
原因 (1)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权益
(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主要战斗 廊坊大捷;围攻北京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炮轰天津紫竹林租界;天津保卫战
结果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贰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次侵华战争
近代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①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②割香港岛给英国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①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
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使馆界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国中之国)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命题解析
1.(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为拓展学生思维,某中学开展了“思维导图主题命名”活动。如下图最恰当的“主题”是( )
A.中国近代沦为殖民地的过程 B.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加剧 D.中国近代主动开放的过程
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的加深
命题解析
2.(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南京条约》 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 《北京条约》 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马关条约》 的签订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辛丑条约》 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影响
D
命题解析
3.(2022·新疆·统考中考真题)如下图所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警醒我们青少年要
A.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C.具有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D.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
B
本题主要考查一系列战争的失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必须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青少年也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贰 知识梳理
知识点二: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概况 (1)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2)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主持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鸦片战争时期 虎门之战:关天培等战死; 吴淞之战:陈化成力竭牺牲 洋务运动时期 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甲午中日战争 ①平壤战役: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 ②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等壮烈殉国; ③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孤军迎敌,寡不敌众而失败; ④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
贰 知识梳理
知识点二: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
农民阶级的反侵略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 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剥削的加重使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发动 1951年1月11日,洪秀全(天王)在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建制 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定都 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与清廷对峙。
军事全盛 1853年,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转折 1856年秋,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失败 1864年夏,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影响 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失败 原因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战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贰 知识梳理
知识点二: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
农民阶级的反侵略斗争 义和团运动 背景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
口号 “扶清灭洋”
概况 (1)1900年,义和团在廊坊、北京、天津等地阻击侵略军。
(2)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性质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结果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影响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服于列强的决心
评价 ①积极: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消极:盲目排外,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带有迷信色彩。
贰 知识梳理
知识点二: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
学生的抗争 五四运动 导火线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过 程 时间 1919.5.4 - 6.3 1919.6.3-6月底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学生 工人
形式 罢课、游行 罢课、罢工、罢市
结果 学生被捕 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性质 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意义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②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命题解析
1.(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下表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A.A B.B C.C D.D
C
选项 历史时期 英雄人物 英雄事迹
A 元朝中期 戚继光 荡除中国东南沿海倭寇
B 明朝初期 郑成功 从葡萄牙手中收复台湾
C 甲午中日战争 邓世昌 率致远舰官兵杀敌殉国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左宗棠 抗击日本侵略血洒疆场
本题主要考查各个时期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
命题解析
2.(2022·湖南郴州·统考中考真题)对下表内容分析归纳最恰当的是( )
A.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 D.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
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 中国人民抗争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邓世昌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抗争
叁 核心素养提升
1.历史图片之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观察以下图片,看图说史。
(1)请将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序。(将图片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仿照示例,选择除示例外的任意一幅图片进行介绍。
【示例】图2: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天津条约》的场景,导致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上述图片是近代中国遭受列强四次侵略的掠影。经历了四次震荡的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 ② ④ ③
图1:反映了1839年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的壮举,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谢谢倾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