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专题突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专题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常考专题突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专题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8 21:3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壹 单元框架
贰 知识梳理(配以命题解析)
叁 核心素养提升
八年级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常考专题突破
目录
壹 思维导图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合作共赢
贰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运动)
合作实现 标志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收策(新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合作成果 一、黄埔军校 概况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作用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贰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运动)
合作成果 二、北伐战争 时间 1926年7月开始
目的 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主战场 湖南、湖北
著名将领 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著名战役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结果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合作失败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了月,江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流易旗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贰 知识梳理
知识点二: 国共第一次分裂:国民党内战,给日本以可趁之机
国民党围剿共产党 共产党反击,找到正确道路 日本侵略中国
①对共产党发动多次围剿 ②面对日本的侵略,奉行“攘外必先安内”,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实行“兵谏”,要求联共抗日,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从俄国式道路: ①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②秋收起义 ①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日
②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全面抗战
从中国式道路: ①1927年10月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②工农武装割据:武装斗争(打游击战)、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根据地建设 ③ 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标志着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
贰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三: 国共第二次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国民党正面战场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姚子青宝山保卫战、谢晋元四行仓库保卫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在台儿庄展开激战,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武汉会战 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 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一溃千里
贰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三: 国共第二次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共产党敌后战场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设伏,将日军1000多人全部歼灭,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结果 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贰 知识梳理
知识点四: 国共第二次分裂,人民解放渣战争,台湾与祖国分离
阶段 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1946年6月—10月 战略防御阶段 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
中共方针 ①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②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结果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1947年3月—6月 中共方针 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结果 ①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②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贰 知识梳理
阶段 解放区土地改革 战略进攻阶段 标志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政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影响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概况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意义 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知识点四: 国共第二次分裂,人民解放渣战争,台湾与祖国分离
贰 知识梳理
知识点四: 国共第二次分裂,人民解放渣战争,台湾与祖国分离
战略决战 阶段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指挥官 参战部队 结果 意义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至11月 林彪、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 解放了东北全境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东北野战军、 华北人民解放军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南京解放 概况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贰 知识梳理
知识拓展:
中国近代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异 背景 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 中日民族矛盾加深
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形式 共产党和国民党采用党外合作形式,各自保持着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斗争对象 军阀和帝国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
任务 打倒列强,除军阀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成果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取得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同 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命题解析
1.下列图组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B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图中“黄埔军校”与国民党一大有关,“北伐誓师大会”与北伐战争有关,“国民党逮捕革命群众”与1927年国民党的反革命政变有关,“南昌起义”与1927年南昌起义有关。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1926年,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打响,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7年,国民党右派先后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关系破裂。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可见,四组图的历史主题是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命题解析
2.九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时,列出了他们搜集的素材。请为其选一个合适的主题(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创
C.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
本题主要考查井冈山革命道路,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B
研究主题:____________
军事思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的产生
地理:井冈山市气候资料
法律文献:《兴国土地法》(颁布于1929年4月)
歌曲:《古田会议决议指引方向》
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命题解析
3.遗址不仅镌刻着民族的历史足印和文化传统,而且书写着不懈抗争的历程。下列历史遗址共同见证的史实是( )
A.国共合作,打倒军阀
B.国共对立,星火燎原
C.国共合作,抗日烽火
D.国共内战,走向解放
B
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对立,星火燎原,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于1927年,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各地的共产党人方志敏、邓小平等也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全国各地建立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因此,题干历史遗址共同见证的史实是“国共对立,星火燎原”
命题解析
4.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都表明了抗战立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
A.瓦窑堡会议的召开 B.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C.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D.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B
本题主要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命题解析
5.下列属于国共合作成果的是( )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北伐战争前期的战果 ③卢沟桥事变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
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合作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6年,国民革命军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因此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前期的战果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结果;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结果。所以史实与国共合作有关的是①②④
命题解析
6.回望中国近代百年史,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初次携手】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学校:黄埔军校
本题主要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他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 ——姜廷玉《中国军校发展史》 打倒列强,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
——《国民革命歌》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军校的名称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
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命题解析
【兄弟阋墙】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红军长征
本题主要考查长征、西安事变。
材料二
“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白雪、茫茫草地、涛涛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 ——魏巍《地球的红飘带》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条“红飘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哪一军事行动?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该行动最终得到和平解决,这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发动西安事变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命题解析
【同仇敌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本题主要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
材料三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演说
(3)材料三中国共两党的宣言和演说是在哪一事件后发表的?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七七事变
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命题解析
【内战烽火】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本题主要考查人民解放战争。
材料四
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毛泽东在中来,等人陪同下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图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的国共谈判指的是什么?指出材料四中图3反映的事件的重要意义。
重庆谈判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谢谢倾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