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综合素养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综合素养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18 17:30:24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综合素养检测
1.(2023九下·温州)规范的操作可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读取体积
C.点燃酒精灯
D.取用砝码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量筒正确读数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分析;
C、根据酒精灯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砝码用镊子夹取分析。
【解答】A、滴管滴加液体时要在试管口上方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中,不符合题意;
B、量筒读数视线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符合题意;
C、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酒精灯对火,不符合题意;
D、砝码不能用手拿,需用镊子夹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3九下·温州)“夏枯草”能解内热,散结气,凉茶中常有用到。其叶为对生的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花冠为紫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夏枯草属于()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不同,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解答】苔藓植物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了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长的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由题干可知,夏枯草能够开花和结果,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夏枯草属于被子植物。
故答案为:D。
3.(2023九下·温州)先秦时期,人们就知道在水中加入草木灰(含有K2CO3)来提高洗涤衣物的效果。下列物质与K2CO3溶液一样呈碱性的是(  )
A.稀硫酸 B.食醋 C.蒸馏水 D.碳酸钠溶液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析。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稀硫酸和食醋的pH都<7,二者成酸性,故A、B不合题意;
蒸馏水的pH=7,呈中性,故C不合题意;
碳酸钠的pH>7,呈碱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3九下·温州)2021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发现了感知温度的细胞受体TRPV1,当其受温度刺激时会产生兴奋,并通过神经细胞传导到大脑,细胞受体TRPV1属于反射弧中的()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效应器
【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细胞受体TRPV1能感知温度,当其受温度刺激时会产生兴奋,并通过神经细胞传导到大脑,由此可知,细胞受体TRPV1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故答案为:A。
5.(2023九下·温州)图甲、乙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观察到的部分物像。若将模糊物像甲调为清晰物像乙,则需要调节图丙中的结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物像乙比物像甲清晰。
2、丙图中①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②转换器;④反光镜。
【解答】用显微镜寻找物像时,先用①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然后转动②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此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小。图中乙比甲清晰,就要调节丙图中的③细准焦螺旋。
故答案为:C。
6.(2023九下·温州)某些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会产生强烈的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下列各图中光学现象的原理与玻璃幕墙发生镜面反射的原理相同的是(  )
A.林中光束 B.拱桥倒影
C.水中铅笔 D.人手影子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特性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原理即可。
【解答】A.林中光束,原理为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合题意;
B.拱桥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故B符合题意;
C.水中铅笔,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合题意;
D.人手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7.(2023九下·温州)透水砖是一种绿色环保建材,透水性好。如图所示,用透水砖替代传统的混凝土路面砖,有效减少了地面积水。从水循环的过程分析,道路铺设透水砖主要有利于()
A.水汽输送 B.下渗 C.降水 D.地表径流
【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解答】透水砖是一种绿色环保建材,透水性好。透水砖主要通过增加下渗减轻城市地表积水,相较常规的硬化路面,透水砖增加了下渗,减少了地表积水。
故答案为:B。
8.(2023九下·温州)乳酸菌是一种细菌,酸菜的制作主要利用了它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发酵产生乳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B.制作酸菜的植物体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C.适应无氧环境的乳酸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酸菜中所有的乳酸菌构成一个群落
【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因此制作泡菜的坛子必须密封,主要是为了让乳酸菌在缺氧的环境下发酵。
【解答】A、乳酸菌属于细菌,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酸菜中所有的乳酸菌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
C、适应无氧环境的乳酸菌,体现了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D错误。
故答案为:C。
9.(2023九下·温州)2023年10月14日在北美洲以及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可以观测到日环食这种天文现象,那么日食当天的月相是()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答案】A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解答】日食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当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中间时,且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时,月球是不透光的球体,遮蔽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月球影子落在地球上,从而发生日食现象。发生日食的时间一定是农历初一,月相是新月,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0.(2023九下·温州)如图是工作人员在用甲流鼻拭子采集完后,将拭子头掰折入试管的情景。该情景下拭子相当于杠杆,下列关于该杠杆的分析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杠杆及其五要素
【解析】【分析】根据拭子折断的过程确定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即可。
【解答】 根据图片可知,拭子相当于杠杆,F1绕O点逆时针旋转,F2绕O点顺时针旋转,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2023九下·温州)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这种研究方法称为科学推理法。下列实验中采用了该方法的是()
A.研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
B.模拟星系运动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研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答案】D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 A.研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属于实验法,故A不符合题意;
B.模拟星系运动,属于模拟实验法,故B不符合题意;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属于实验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研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无法真正将钟罩变为真空,而是通过不断抽走钟罩内的空气是,发现声音越来越弱,从而推理真空不能传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3九下·温州)如图为我国首列永磁磁浮列车”兴国号”运行的照片。”兴国号”列车利用永磁体和永磁轨道之间的排斥力,能”悬挂”在空中行驶,大大减轻了城市交通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列车转弯时,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永磁轨道是静止的
C.”兴国号”与传统火车相比,减少了行驶时与轨道间的摩擦力
D.列车刹车后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1)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
(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改变接触面;④注入润滑油;⑤变滑动为滚动;
(4)惯性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而不是力的作用。
【解答】A.列车转弯时,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水平方向不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A错误;
B.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永磁轨道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兴国号”与传统火车相比,通过改变接触面减少了行驶时与轨道间的摩擦力,故C正确;
D.列车刹车后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它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C。
13.(2023九下·温州)如图是研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小明观察到甲烧瓶的玻璃管内液面升高比乙慢,若甲、乙电阻丝的电阻分别为R甲和R乙,通过的电流分别为I甲和I乙,则()
A.I甲>I乙 B.I甲R乙
【答案】C
【知识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同;根据焦耳定律可知,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电阻大小和通电时间有关,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则玻璃管内的液面升的越高。
【解答】 由图可知,甲、乙串联接入电路中,则通过甲、乙的电流是相同的,即I甲=I乙;
甲烧瓶的玻璃管内液面升高比乙慢,说明乙中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根据焦耳定律Q=I
2Rt可知,通电时间和电流相同,则甲的电阻要小一些,即R甲<R乙。
故选C。
14.(2023九下·温州)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匹配正确的是(  )
选项 结构 性质 用途
A 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 具有酸性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B 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 具有酸性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C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 具有碱性 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D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具有碱性 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盐酸中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可产生氯化银沉淀,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是由于含氢氧根离子分析。
【解答】A、 用盐酸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是因为盐酸中含有氯离子 ,不符合题意;
B、 用盐酸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是因为盐酸中含有氯离子 ,利用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而不是利用盐酸的酸性,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是由于含有氢氧根离子,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是由于氢氧化钠呈碱性,含有氢氧根离子,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23九下·温州)拉力计是一种可以直接测量拉力大小的健身装置,小明想设计相应的电路模型。要求:在拉环处施加拉力时,滑杆OP可随之自由滑动;当拉环受到的拉力为0牛时,滑片刚好在B端,拉环受到的拉力越大,电表示数越大且表盘刻度均匀增加。下列四个方案中符合要求的是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 分析电路的结构,根据拉力变化时判断出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得出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根据拉环受到的拉力越大,电表示数越大且表盘刻度均匀增加,结合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变化进行解答。
【解答】AD.AD都是向右滑动时电阻变大,但A图电压表接在滑片上,相当于断路,电路中的电流不变,电压表示数与R成正比,而电阻与长度成正比,而滑片移动的距离与拉力成正比,故电压表示数与拉力成正比,是均匀增大的,故A符合题意;
D图电阻增大时,电流变大,使得电压不是与电阻成正比,故刻度不是均匀的,故D不符合题意;
BC.弹力与形变成正比,拉环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要电压表示数变大,且电压始终接在滑动变阻器上,根据串联分压,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必须变大,B图测量滑动变阻器的右侧电阻的电压,拉力越大,右侧电阻越小,分得的电压越小,C图滑动变阻器与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示数不变,故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2023九下·温州)菠菜因其营养丰富而广受人们喜爱,它除了食用外,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1)适量食用菠菜可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菠菜中与此功能有关的营养素是   。
(2)《神农本草经》记载以菠菜入药有“生血、活血”的功效,原因是菠菜中的铁元素有利于   中血红蛋白的合成。(填一种血细胞)
(3)民间流传:“菠菜豆腐同食,易得结石”。这是因为豆腐中含有一种钙盐能与菠菜中的草酸钠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SO4+Na2C2O4=CaC2O4↓+X。则X的化学式为   。
【答案】(1)膳食纤维
(2)红细胞
(3)Na2SO4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
【解析】【分析】(1)根据纤维素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红细胞的作用进行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 (1)适量食用菠菜可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菠菜中与此功能有关的营养素是膳食纤维;
(2)《神农本草经》记载以菠菜入药有“生血、活血”的功效,原因是菠菜中的铁元素有利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合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根据CaSO4+Na2C2O4=CaC2O4↓+X反应可知,生成物还缺少2个Na,1个S、4个O,即X的化学式为Na2SO4。
17.(2023九下·温州)小明根据如图所示四种豚的不同特征,编制了如下所示的检索表:
(1)根据检索表信息可知乙是   。
(2)白鳍豚下潜捕食时,随着深度的增加,其体表所受的压强大小变化是   。
(3)长江江豚视力弱、回声定位功能发达。根据这一形态结构推测其生活水域的特点是   。
【答案】(1)长江江豚
(2)变大
(3)河水浑浊或光线昏暗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程度,按照食物分类单位编制出了检索表,通过查阅检索表可以确定每种生物的分类单位,并判断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
【解答】(1)由题干中的检索表可知,乙无背鳍。图中的四种动物中,长江江豚没有背鳍,所以根据检索表信息可知乙是长江江豚。
(2)越是深水对生物体的压力越大,生物体的受力面积是一定的,受到的压强也就越大。所以白鳍豚下潜捕食时,随着深度的增加,其体表所受的压强大小变化是变大。
(3)深水水域光线弱,它们的视力就会退化变弱,为了在深水水域能够及时发现敌害和获取食物,它们就有了发达的回声定位能力。所以长江江豚视力弱、回声定位功能高度发达。根据这一特征推测其生活水域的特点是河水浑浊或光线昏暗。
18.(2023九下·温州)春季是甲流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人员较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地方容易传播。
(1)“奥司他韦”是治疗甲流的特效药,吞服该特效药由小肠的毛细血管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最先进入心脏的   腔室。
(2)接种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甲流,这种获得免疫的方式属于   免疫。
【答案】(1)右心房
(2)特异性或人工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1、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
【解答】(1)“奥司他韦”是治疗甲流的特效药,吞服该特效药由小肠的毛细血管吸收后,由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2)接种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甲流,这种获得免疫的方式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19.(2023九下·温州)建立模型能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现象。如图是学生利用模型讨论温州地区冬寒夏热的问题。
(1)图甲是太阳内部释放能量过程的模型图,该变化属于   。(选填“核聚变”或“核裂变”)
(2)小明用图丙模型解释冬寒夏热,认为夏季正午时地面单位面积接受到的太阳能比冬季多,这是因为地球以一个倾斜的角度绕太阳公转,造成夏季和冬季的   不同而导致的。
【答案】(1)核聚变
(2)太阳高度角
【知识点】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
【解析】【分析】 (1)根据太阳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来源进行分析;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冬天寒冷夏天炎热的原因。
【解答】 (1)太阳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太阳核心的核聚变;
(2)从模型图可以看出,地球以一个倾斜的角度绕太阳公转,由于太阳高度角的不同,夏季正午时地面单位面积接受到的太阳能比冬季多,因此出现了冬寒夏热气候变化。
20.(2023九下·温州)如图所示,小明用竖直向下拉力F提升物体,使物体在2s内匀速上升了0.1m。已知物体重为1N,动滑轮重为0.25N,不计绳重和摩擦。
(1)重物上升过程中定滑轮的作用是   。
(2)该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
【答案】(1)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2)80%
【知识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 (1)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使用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根据图片确定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根据s=2h计算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F=(G+G动),据此求拉力的大小;利用W=Fs求拉力做的总功,利用W=Gh求有用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之比。
【解答】 (1)重物上升过程中,定滑轮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2)由图知,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2h=2×0.1m=0.2m,
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F=(G+G动)=×(1N+0.25N)=0.625N;
拉力做的功W总=Fs=0.625N×0.2m=0.125J;
有用功:W有用=Gh=1N×0.1m=0.1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1.(2023九下·温州)有些汽车的后视镜有加热功能。加热功能启动时,镜片后面的加热片迅速将镜面加热,可以除去镜面上的雨水或雾,提高雨天的行车安全。
(1)除雾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2)右图为汽车后视镜加热装置简化的电路图,当电路接通温度恒定后,加热片电阻为10欧,电流为0.8安,工作10分钟产生的热量是   焦。
【答案】(1)汽化
(2)3840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2)根据焦耳定律Q=I2Rt计算加热电路工作10分钟产生的热量。
【解答】 (1)加热功能启动时,镜面上的小水滴吸热从液态变成气态发声汽化成了水蒸气;
(2)加热装置工作10分钟产生的热量:Q=I2Rt=(0.8A)2×10Ω×10×60s=3840J。
22.(2023九下·温州)在配制硝酸钾(KNO3)营养液时,小明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克 31.6 45.8 63.9 85.5
(1)硝酸钾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养料,属于   (选填“钾”、“氮”或“复合”)肥。
(2)上述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3)现要配制10%的硝酸钾营养液,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   克。
【答案】(1)复合
(2)③
(3)260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 (1)氮磷钾为植物生长的营养素,同时含有多种营养素的为复合肥;
(2)根据溶液状态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3)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为等量条件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 (1)硝酸钾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氮元素与钾元素两种养料,属于复合肥;
(2)由表格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因此在20℃时40g硝酸钾中加入100g水得到的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50℃时,溶液变成了不饱和状态,故选③;
(3)设现要配制10%的硝酸钾营养液,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60g。
23.(2023九下·温州)化合价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以下是人们对化合价认识的发展历史:
材料一:1799年,普罗斯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化合成某一化合物,其元素质量比是一定的。
材料二:1799年,贝托雷提出一种物质可以与能和它化合的物质以一切比例化合,如某些金属可以与另一种金属以任意比例形成合金。
材料三:1810-1830年,贝采里乌斯通过定量实验的方式证明了许多物质具有固定的元素组成。
材料四:1852年,富兰克兰提出每一个原子在化合时都有一种特殊的化合能力,即和一定数量的其他原子结合;1857年,凯库勒提出原子数的概念,即后来的化合价。
(1)贝托雷以合金为例作为自己观点的论据,实际上是将化合物和   的概念混淆了。
(2)凯库勒提出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CH3的化合价为+1价,由此可推算C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以下证据中属于支持普罗斯观点的有____(可多选)
A.世界各地的氯化银中各元素的组成比完全相同。
B.碳在氧气不充足时燃烧产生CO,而在氧气充足时燃烧产生CO2。
C..不管气态甲烷还是液态甲烷,利用燃烧法测定其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均为3:1。
D.利用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的水和自然界中的水,其化学式都是H2O。
E.氮元素可以和氧元素化合形成NO、N2O、N2O3、NO2、N2O5等一系列化合物。
【答案】(1)混合物
(2)-1
(3)A;C;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 (1)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
(2)根据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
(3)将各个选项的内容与普罗斯的观点比较即可。
【解答】 (1)贝托雷以合金为例作为自己观点的论据,实际上是将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混淆了;
(2)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CH3的化合价为+1价,那么得到:(+4)+3x=+1,解得:x=-1,由此可推算出C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3)根据材料一可知,普罗斯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化合成某一化合物时,其元素质量比是一定的;
A.氯化银中含有银元素和氯元素两种元素,根据普罗斯的观点可知,世界各地的氯化银中各元素的组成比完全相同,故A正确;
B.CO和CO2中均只含有碳和氧两种元素,根据普罗斯的观点,两种物质中的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应该是相同的,但实际情况并不是,故B错误;
C.不管是液态甲烷,还是气态甲烷,均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则利用燃烧法测定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均为3:1,与物质的状态无关,故C正确;
D.不管是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的水,还是自然中的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正确;
E.氮元素和氧元素可以组成一系列不同的化合物,根据普罗斯的观点,氮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应是一定的,但题干所给出的不同化合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不相同的,故E错误;
故选ACD。
24.(2023九下·温州)如图所示的人字形屋面有利于雨水流淌,用屋面瓦即可解决屋面防水问题,在农村建房中被普遍推广。某科研小组为研究雨水的质量和屋面的倾角对雨水流淌时间的影响,取5种质量不同但材质相同的小球(体积不同可以忽略不计),光滑且较长、倾角α可调的斜面,按图甲、乙装置进行10组实验:
①如图甲,保持斜面的倾角α不变,换用5种不同质量的小球,让它们分别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测出小球下滑的时间记录在表中,组别为1到5。
②不改变底边的长度,多次改变倾角。让小球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如图乙),测出每次下滑的时间记录在表中,组别为6到10。
1 2 3 4 5 6 7 8 9 10
质量m/g 3 6 8 12 20          
倾角α/°           15 30 45 60 75
时间t/s 1.7 1.7 1.7 1.7 1.7 1.9 1.6 1.2 1.6 1.9
(1)根据组别为1到5次的实验结果,在进行组别为6到10次实验的时候,选择质量为3克或20克的小球对实验   (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2)分析表中数据,为了减少雨水在屋面上流淌的时间,在建造人字形屋面时,屋面的倾角应该以   为宜。
(3)在步骤②中,在多次改变倾角的时候强调“不改变底边长度”,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这样操作
的原因是   。
【答案】(1)没有
(2)45°
(3)方便改变斜面倾角大小;或底边表示房屋的宽度,应保持不变;或在相同高度的前提下,底边长短不一会影响倾角的大小;(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 (1)根据1到5次的实验结果可以直观看出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光滑斜面滑下时,所用时间相同,据此分析;
(2)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得出小球从不同斜面滑下时所用的时间与倾角的关系作答;
(3)控制底边的长度一定,便于改变斜面的倾角。
【解答】 (1)由表中1到5次的实验数据可知,在光滑斜面的倾角α不变情况下,不同质量的小球下滑时间相同,说明小球的质量对实验没有影响,所以在进行组别为6到10次实验的时候,选择质量为3克或20克的小球对实验没有影响;
(2)由6到10次实验数据可知,在不改变斜面底边长度的情况下,随着斜面倾角的不断增大,小球下滑的时间先是减小然后增大,小球在倾角为45°时,所用的时间最少,因此屋面的倾角应该以45°为宜;
(3)在步骤②中,在多次改变倾角的时候强调控制底边长度一致,从控制变量的角度考虑这样操作的原因是便于改变斜面的倾角。
25.(2023九下·温州)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制造的有机物质量来表示。某同学按下列步骤测量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
①选取n张对称性良好的樟树叶片,将每张叶片标记为如图的A、B两部分;
②将叶片的A部分作遮光处理,B部分不作处理;
③光照t时间后,在所选的每张叶片A、B的对应部位各截取积为S的小方片,分别烘干,称得所有A部分小方片总质量为mA,所有B部分小方片总质量mB;
④计算出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
(1)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写出2个)
(2)另一同学认为,上述方法在测量时没有考虑光合作用产物会运出叶片,这样会使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为了减小偏差,在步骤②之前对叶片最好的处理方法是____。
A.摘下叶片以切断叶柄
B.环剥叶柄以切断筛管
C.破坏叶柄木质部以切断导管
(3)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为   。
【答案】(1)刻度尺、秒表(计时器)
(2)B
(3)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即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解答】(1)本实验中,光照t时间后,在所选的每张叶片A、B的对应部位各截取面积为S的小方片,所以需要用到计时仪器和测量仪器,如秒表(计时器)、刻度尺。
(2)为了减小偏差。在步骤②之前对叶片最好的处理方法是破坏叶柄韧皮部以切断筛管,防止有机物运走,故B正确。
(3)光合作用强弱的一种表示法,又称“光合强度”。光合速率的大小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或释放的氧气表示,亦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量表示。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为 。
26.(2023九下·温州)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小明利用如图甲的电路开展实验,电源电压恒为3伏、定值电阻的阻值有5欧、10欧、20欧,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欧。小明先将R1=20欧的电阻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1)图乙中电压表的读数为   伏。
(2)小明读数后,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无论怎么移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不变,则其滑动变阻器连接错误之处是   。
(3)滑动变阻器连接正确后,小明再用5欧、10欧、20欧的3个电阻分别在不同电压下进行了多次实验,并绘制了a、b、c三条对应曲线(如图丙)。老师指出其中一条曲线不是根据本实验数据绘制的,请指出是哪条曲线并说明理由:   。
【答案】(1)1.5
(2)将滑动变阻器两个下接线柱同时连接导线
(3)曲线C,R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当定值电阻为20欧时,不能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伏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 (1)根据电源电压恒为3伏,确定电压表选用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
(2)在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表示数都不变,说明滑动变阻器都接到上面或下面两个接线柱上,再根据电压表示数判断具体情况;
(3)利用图丙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结合分压原理求出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大阻值进行分析。
【解答】 (1)电源电压恒为3伏,故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1V,其示数为1.5V;
(2)移动滑片,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不变,说明滑动变阻器都接上面或都接下面两个接线柱;电压表的读数为1.5V,说明:把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的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3)由图丙知,c曲线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为UV=IR=0.2A×5Ω=1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两端电压为U滑=U-UV=3V-1V=2V,
根据分压原理可知:,即:,
当R定=20Ω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滑=2×R定=2×20Ω=40Ω,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欧,
故c曲线不是根据本实验数据绘制的,理由是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不能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1V。
27.(2023九下·温州)为了探究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生成氧气的速度与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小明用图甲装置开展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在500毫升集气瓶中装满水;
②取20克氯酸钾平均分成10份,分别装入10支试管中,分别记为①一组,往10支试管中分别装入0.1克、0.2克、0.3克、0.4克、0.5克、0.65克、1克、1.3克、2克、3克二氧化锰,并混合均匀;
③将10支试管分别加热,记录生成300毫升氧气所需时间,计算生成氧气的速度如图乙。
(1)和向下排空气法相比,本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优点是   。
(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4克氯酸钾和1.3克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加热,据图推测,收集300毫升氧气所需要的时间约为   秒。
【答案】(1)便于直接观察到生成氧气的体积
(2)在氯酸钾质量为2克时,生成氧气的速度随着二氧化锰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当质量为0.65克时,速度达到最大
(3)60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 (1)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优点来分析;
(2)根据实验数据来分析;
(3)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解答】 (1)和向下排空气法相比,本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优点是便于直接观察到生成氧气的体积;故答案为:便于直接观察到生成氧气的体积;
(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氯酸钾质量为2g时,生成氧气的速度随着二氧化锰的质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3)4克氯酸钾和1.3克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加热时,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为4g:1.3g=2:0.65,此时生成氧气的速度为2.5mL/s,则收集300mL氧气所需要的时间为300mL÷(0.25秒×2)=60秒。
28.(2023九下·温州)利用氯化铁溶液漫出废金属(主要成分为铁铜合金)回收海绵铜(一种特殊形态的单质铜)的某种工艺流程图如图甲所示:
(1)写出甲图“   ”处的操作方法:
(2)浸出池中发生的反应有Fe+2FeCl3=3FeCl2,此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填反应的基本类型)。
(3)若酸洗槽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铜及少量铁,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如图乙所示,则“●”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
【答案】(1)过滤
(2)化合
(3)Fe2+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 (1)根据过滤能够分离固体和液体分析。
(2)根据浸出池中发生的反应有Fe+2FeCl3═3FeCl2,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若酸洗槽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铜及少量铁,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甲处分离液体和固态物质,则甲的操作方法是过滤。
(2)浸出池中发生的反应有Fe+2FeCl3═3FeCl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2)若酸洗槽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铜及少量铁,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由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图,则“●”表示亚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Fe2+。
29.(2023九下·温州)月亮鱼(如图甲)是目前已发现的唯一“全身恒温”的鱼类。研究团队通过监测绘制了月亮鱼体温随水温变化情况(如图乙)。月亮鱼在水中胸鳍会持续快速摆动,解剖发现其胸鳍基部有发达的肌肉,周身覆盖着厚达1厘米的脂肪层。
(1)控制月亮鱼体温恒定这一性状的遗传物质是   。
(2)根据图乙,判断月亮鱼属于恒温动物的证据是   。
(3)在低温环境下,哪些结构有利于月亮鱼保持恒定的体温。例举一点并说明原因   。
【答案】(1)DNA
(2)水温发生变化时,鱼体温基本不变
(3)胸鳍快速摆动,通过肌肉运动产生大量的热量;或脂肪层厚,减少热量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
【解答】(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控制月亮鱼体温恒定这一性状的遗传物质是基因。
(2)根据图乙,判断月亮鱼属于恒温动物的证据是在水中的温度不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改变。
(3)月亮鱼胸鳍基部有发达的肌肉,周身覆盖着厚达1厘米的脂肪层,脂肪层具有保温作用。
30.(2023九下·温州)我国设计生产的无人机世界领先,具有高效、轻巧、功率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等领域.如图为某型号农用无人机,主要用于播种、施肥、打药等,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
整机型号 N420
最大起飞质量 56kg
药箱额定容量 30L
作业速度 1-12m/s
完成下列问题:
(1)这款无人机以5m/s的作业速度共水平飞行3.6km,需要多少小时?
(2)这款无人机以最大起飞质量停放在水平地面,对地面的压强约7000Pa,龙人机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约为多少平方米?
(3)若这款无人机以最大起飞质量1.2m/s速度竖直向上匀速飞行60秒,不计空气阻力,则按此要求计算无人机的功率至少是多少瓦?
【答案】(1)v=5m/s=18km/h
(2)F=G=mg=56kg×10N/kg=560N
(3)匀速∴F=G=560N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速度公式求无人机的飞行时间;
(2)根据F=G=mg求无人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根据压强公式求无人机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
(3)无人机以最大起飞质量竖直向上匀速飞行,克服重力做功,由功率计算无人机的功率。
31.(2023九下·温州)小明在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想探究废液的成分。他取上层废液,并将125克碳酸钠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废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本题可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CaCl2+Na2CO3=CaCO3↓+2NaCl;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序号 1 '2 3 4 5
加入Na2CO3溶液质量/g 25 25 25 25 25
生成沉淀的总质量/g 0 2 7 m 15
(1)表格中m的数值是   。
(2)请求出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3)请画出上述过程中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图,并标出反应结束时的具体数值   。
【答案】(1)12
(2)7g-g2=5g
CaCl2+Na2CO3=CaCO3↓+2NaCl
X=5.3g
Na2CO3%=5.3g/25g=21.2%
(3)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时的质量关系,据此推算m的数值;
(2)比较第2和第3组数据,得到与25g碳酸钠生成沉淀的质量,写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最后计算它的溶质质量分数。
(3)根据表格数据推算沉淀消耗碳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得到15g沉淀时消耗碳酸钠的质量,据此描点完成作图即可。
【解答】 (1)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第1次加入25gNa2CO3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废液中盐酸过量,碳酸钠先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该反应,因此第2次加入25gNa2CO3溶液,生成2g沉淀,第3次加入25gNa2CO3溶液,生成5g沉淀,故第4次加入25gNa2CO3溶液,也生成5g沉淀,故m=7+5=12;
(3)生成2g沉淀所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因此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25g+25g-10g=40g;生成15g沉淀所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25g×3=75g;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画图如下:

32.(2023九下·温州)在献爱心活动中,小明为敬老院老人设计了一款智能电热坐垫,能实现加热后自动保温。该坐垫电路如图甲,是安装在坐垫内的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如表所示。
热敏电阻Ra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 20 25 30 35 39 40 41 42 43 44 45 50 S5 60 65
阻值/欧 600 480 390 300 240 230 220 210 200 190 180 150 120 100 95
闭合开关S1、S2,电热坐垫启动高功率工作模式,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达到0.05安时,衔铁La和Lb同时被吸引,转为低功率工作模式。当坐垫温度降低使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为0.04安时,电磁铁无法吸住衔铁La和Lb、,La和Lb恢复原位,又转为高功率工作模式。电热坐垫在高功率和低功率模式之间切换,使其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
(1)分析表中数据,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a的阻值   。(选填“变大”或“变小”)
(2)图甲中R1和R2的阻值均为1210欧。在某次测试中,电热坐垫高功率工作和低功率工作用时均为10分钟,则本次测试中电热丝消耗的总电能为多少焦?
(3)小明想在控制电路中增加一个力敏电阻,以实现两个功能:
①1000牛压力以下,坐垫最高温度不超过45℃;
②人离开后,坐垫始终保持低功率工作。
现有三种力敏电阻,Rb、Rc、Rd,其阻值随压力变化如图乙所示。写出你选择的力敏电阻以及在控制电路中的连接方式   ,并写出500牛压力下坐垫的最高温度值:   。(线圈阻值忽略不计)
【答案】(1)减小
(2)解:工作电路处于低功率状态时,R1和R2串联
R总=R1+R2=1210欧+1210欧=2420欧

工作电路处于高功率状态时,R1和R2并联

消耗的总电能为W总=W低+W高=1.2×104焦+4.8×104焦=6×104焦
答:测试中电热丝消耗的总电能为6×104焦。
(3)选用Rd和与Ra并联;43℃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a的阻值变小;
(2)串联电路总电阻大于任一分电阻,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根据
可知低功率工作时两电阻串联,高功率工作时,两电阻并联,
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计算两电阻串联时的总电阻,根据计算低功率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和高功率工作时消耗的电能,进一步计算本次测试中电热丝消耗的总电能;
(3)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达到0.05安时,低功率工作模式,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此时控制电路总电阻,
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达到0.04安时,高功率工作模式,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此时控制电路总电阻,
人离开后,坐垫始终低功率工作,所以应该选择力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的减小而减小,由图乙可知500N时力敏电阻的阻值最小为300Ω,
比较可知选择电阻d与a并联接入电路,根据并联电路电阻规律计算此时热敏电阻接入电路的阻值,由表格可知此时的温度。
【解答】(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a的阻值变小;
1 / 1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综合素养检测
1.(2023九下·温州)规范的操作可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读取体积
C.点燃酒精灯
D.取用砝码
2.(2023九下·温州)“夏枯草”能解内热,散结气,凉茶中常有用到。其叶为对生的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花冠为紫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夏枯草属于()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3.(2023九下·温州)先秦时期,人们就知道在水中加入草木灰(含有K2CO3)来提高洗涤衣物的效果。下列物质与K2CO3溶液一样呈碱性的是(  )
A.稀硫酸 B.食醋 C.蒸馏水 D.碳酸钠溶液
4.(2023九下·温州)2021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发现了感知温度的细胞受体TRPV1,当其受温度刺激时会产生兴奋,并通过神经细胞传导到大脑,细胞受体TRPV1属于反射弧中的()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效应器
5.(2023九下·温州)图甲、乙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观察到的部分物像。若将模糊物像甲调为清晰物像乙,则需要调节图丙中的结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2023九下·温州)某些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会产生强烈的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下列各图中光学现象的原理与玻璃幕墙发生镜面反射的原理相同的是(  )
A.林中光束 B.拱桥倒影
C.水中铅笔 D.人手影子
7.(2023九下·温州)透水砖是一种绿色环保建材,透水性好。如图所示,用透水砖替代传统的混凝土路面砖,有效减少了地面积水。从水循环的过程分析,道路铺设透水砖主要有利于()
A.水汽输送 B.下渗 C.降水 D.地表径流
8.(2023九下·温州)乳酸菌是一种细菌,酸菜的制作主要利用了它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发酵产生乳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B.制作酸菜的植物体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C.适应无氧环境的乳酸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酸菜中所有的乳酸菌构成一个群落
9.(2023九下·温州)2023年10月14日在北美洲以及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可以观测到日环食这种天文现象,那么日食当天的月相是()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0.(2023九下·温州)如图是工作人员在用甲流鼻拭子采集完后,将拭子头掰折入试管的情景。该情景下拭子相当于杠杆,下列关于该杠杆的分析正确的是()
A. B.
C. D.
11.(2023九下·温州)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这种研究方法称为科学推理法。下列实验中采用了该方法的是()
A.研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
B.模拟星系运动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研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12.(2023九下·温州)如图为我国首列永磁磁浮列车”兴国号”运行的照片。”兴国号”列车利用永磁体和永磁轨道之间的排斥力,能”悬挂”在空中行驶,大大减轻了城市交通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列车转弯时,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永磁轨道是静止的
C.”兴国号”与传统火车相比,减少了行驶时与轨道间的摩擦力
D.列车刹车后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13.(2023九下·温州)如图是研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小明观察到甲烧瓶的玻璃管内液面升高比乙慢,若甲、乙电阻丝的电阻分别为R甲和R乙,通过的电流分别为I甲和I乙,则()
A.I甲>I乙 B.I甲R乙
14.(2023九下·温州)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匹配正确的是(  )
选项 结构 性质 用途
A 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 具有酸性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B 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 具有酸性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C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 具有碱性 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D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具有碱性 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A.A B.B C.C D.D
15.(2023九下·温州)拉力计是一种可以直接测量拉力大小的健身装置,小明想设计相应的电路模型。要求:在拉环处施加拉力时,滑杆OP可随之自由滑动;当拉环受到的拉力为0牛时,滑片刚好在B端,拉环受到的拉力越大,电表示数越大且表盘刻度均匀增加。下列四个方案中符合要求的是
A. B.
C. D.
16.(2023九下·温州)菠菜因其营养丰富而广受人们喜爱,它除了食用外,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1)适量食用菠菜可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菠菜中与此功能有关的营养素是   。
(2)《神农本草经》记载以菠菜入药有“生血、活血”的功效,原因是菠菜中的铁元素有利于   中血红蛋白的合成。(填一种血细胞)
(3)民间流传:“菠菜豆腐同食,易得结石”。这是因为豆腐中含有一种钙盐能与菠菜中的草酸钠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SO4+Na2C2O4=CaC2O4↓+X。则X的化学式为   。
17.(2023九下·温州)小明根据如图所示四种豚的不同特征,编制了如下所示的检索表:
(1)根据检索表信息可知乙是   。
(2)白鳍豚下潜捕食时,随着深度的增加,其体表所受的压强大小变化是   。
(3)长江江豚视力弱、回声定位功能发达。根据这一形态结构推测其生活水域的特点是   。
18.(2023九下·温州)春季是甲流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人员较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地方容易传播。
(1)“奥司他韦”是治疗甲流的特效药,吞服该特效药由小肠的毛细血管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最先进入心脏的   腔室。
(2)接种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甲流,这种获得免疫的方式属于   免疫。
19.(2023九下·温州)建立模型能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现象。如图是学生利用模型讨论温州地区冬寒夏热的问题。
(1)图甲是太阳内部释放能量过程的模型图,该变化属于   。(选填“核聚变”或“核裂变”)
(2)小明用图丙模型解释冬寒夏热,认为夏季正午时地面单位面积接受到的太阳能比冬季多,这是因为地球以一个倾斜的角度绕太阳公转,造成夏季和冬季的   不同而导致的。
20.(2023九下·温州)如图所示,小明用竖直向下拉力F提升物体,使物体在2s内匀速上升了0.1m。已知物体重为1N,动滑轮重为0.25N,不计绳重和摩擦。
(1)重物上升过程中定滑轮的作用是   。
(2)该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
21.(2023九下·温州)有些汽车的后视镜有加热功能。加热功能启动时,镜片后面的加热片迅速将镜面加热,可以除去镜面上的雨水或雾,提高雨天的行车安全。
(1)除雾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2)右图为汽车后视镜加热装置简化的电路图,当电路接通温度恒定后,加热片电阻为10欧,电流为0.8安,工作10分钟产生的热量是   焦。
22.(2023九下·温州)在配制硝酸钾(KNO3)营养液时,小明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克 31.6 45.8 63.9 85.5
(1)硝酸钾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养料,属于   (选填“钾”、“氮”或“复合”)肥。
(2)上述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3)现要配制10%的硝酸钾营养液,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   克。
23.(2023九下·温州)化合价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以下是人们对化合价认识的发展历史:
材料一:1799年,普罗斯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化合成某一化合物,其元素质量比是一定的。
材料二:1799年,贝托雷提出一种物质可以与能和它化合的物质以一切比例化合,如某些金属可以与另一种金属以任意比例形成合金。
材料三:1810-1830年,贝采里乌斯通过定量实验的方式证明了许多物质具有固定的元素组成。
材料四:1852年,富兰克兰提出每一个原子在化合时都有一种特殊的化合能力,即和一定数量的其他原子结合;1857年,凯库勒提出原子数的概念,即后来的化合价。
(1)贝托雷以合金为例作为自己观点的论据,实际上是将化合物和   的概念混淆了。
(2)凯库勒提出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CH3的化合价为+1价,由此可推算C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以下证据中属于支持普罗斯观点的有____(可多选)
A.世界各地的氯化银中各元素的组成比完全相同。
B.碳在氧气不充足时燃烧产生CO,而在氧气充足时燃烧产生CO2。
C..不管气态甲烷还是液态甲烷,利用燃烧法测定其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均为3:1。
D.利用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的水和自然界中的水,其化学式都是H2O。
E.氮元素可以和氧元素化合形成NO、N2O、N2O3、NO2、N2O5等一系列化合物。
24.(2023九下·温州)如图所示的人字形屋面有利于雨水流淌,用屋面瓦即可解决屋面防水问题,在农村建房中被普遍推广。某科研小组为研究雨水的质量和屋面的倾角对雨水流淌时间的影响,取5种质量不同但材质相同的小球(体积不同可以忽略不计),光滑且较长、倾角α可调的斜面,按图甲、乙装置进行10组实验:
①如图甲,保持斜面的倾角α不变,换用5种不同质量的小球,让它们分别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测出小球下滑的时间记录在表中,组别为1到5。
②不改变底边的长度,多次改变倾角。让小球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如图乙),测出每次下滑的时间记录在表中,组别为6到10。
1 2 3 4 5 6 7 8 9 10
质量m/g 3 6 8 12 20          
倾角α/°           15 30 45 60 75
时间t/s 1.7 1.7 1.7 1.7 1.7 1.9 1.6 1.2 1.6 1.9
(1)根据组别为1到5次的实验结果,在进行组别为6到10次实验的时候,选择质量为3克或20克的小球对实验   (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2)分析表中数据,为了减少雨水在屋面上流淌的时间,在建造人字形屋面时,屋面的倾角应该以   为宜。
(3)在步骤②中,在多次改变倾角的时候强调“不改变底边长度”,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这样操作
的原因是   。
25.(2023九下·温州)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制造的有机物质量来表示。某同学按下列步骤测量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
①选取n张对称性良好的樟树叶片,将每张叶片标记为如图的A、B两部分;
②将叶片的A部分作遮光处理,B部分不作处理;
③光照t时间后,在所选的每张叶片A、B的对应部位各截取积为S的小方片,分别烘干,称得所有A部分小方片总质量为mA,所有B部分小方片总质量mB;
④计算出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
(1)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写出2个)
(2)另一同学认为,上述方法在测量时没有考虑光合作用产物会运出叶片,这样会使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为了减小偏差,在步骤②之前对叶片最好的处理方法是____。
A.摘下叶片以切断叶柄
B.环剥叶柄以切断筛管
C.破坏叶柄木质部以切断导管
(3)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为   。
26.(2023九下·温州)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小明利用如图甲的电路开展实验,电源电压恒为3伏、定值电阻的阻值有5欧、10欧、20欧,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欧。小明先将R1=20欧的电阻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1)图乙中电压表的读数为   伏。
(2)小明读数后,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无论怎么移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不变,则其滑动变阻器连接错误之处是   。
(3)滑动变阻器连接正确后,小明再用5欧、10欧、20欧的3个电阻分别在不同电压下进行了多次实验,并绘制了a、b、c三条对应曲线(如图丙)。老师指出其中一条曲线不是根据本实验数据绘制的,请指出是哪条曲线并说明理由:   。
27.(2023九下·温州)为了探究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生成氧气的速度与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小明用图甲装置开展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在500毫升集气瓶中装满水;
②取20克氯酸钾平均分成10份,分别装入10支试管中,分别记为①一组,往10支试管中分别装入0.1克、0.2克、0.3克、0.4克、0.5克、0.65克、1克、1.3克、2克、3克二氧化锰,并混合均匀;
③将10支试管分别加热,记录生成300毫升氧气所需时间,计算生成氧气的速度如图乙。
(1)和向下排空气法相比,本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优点是   。
(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4克氯酸钾和1.3克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加热,据图推测,收集300毫升氧气所需要的时间约为   秒。
28.(2023九下·温州)利用氯化铁溶液漫出废金属(主要成分为铁铜合金)回收海绵铜(一种特殊形态的单质铜)的某种工艺流程图如图甲所示:
(1)写出甲图“   ”处的操作方法:
(2)浸出池中发生的反应有Fe+2FeCl3=3FeCl2,此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填反应的基本类型)。
(3)若酸洗槽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铜及少量铁,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如图乙所示,则“●”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
29.(2023九下·温州)月亮鱼(如图甲)是目前已发现的唯一“全身恒温”的鱼类。研究团队通过监测绘制了月亮鱼体温随水温变化情况(如图乙)。月亮鱼在水中胸鳍会持续快速摆动,解剖发现其胸鳍基部有发达的肌肉,周身覆盖着厚达1厘米的脂肪层。
(1)控制月亮鱼体温恒定这一性状的遗传物质是   。
(2)根据图乙,判断月亮鱼属于恒温动物的证据是   。
(3)在低温环境下,哪些结构有利于月亮鱼保持恒定的体温。例举一点并说明原因   。
30.(2023九下·温州)我国设计生产的无人机世界领先,具有高效、轻巧、功率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等领域.如图为某型号农用无人机,主要用于播种、施肥、打药等,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
整机型号 N420
最大起飞质量 56kg
药箱额定容量 30L
作业速度 1-12m/s
完成下列问题:
(1)这款无人机以5m/s的作业速度共水平飞行3.6km,需要多少小时?
(2)这款无人机以最大起飞质量停放在水平地面,对地面的压强约7000Pa,龙人机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约为多少平方米?
(3)若这款无人机以最大起飞质量1.2m/s速度竖直向上匀速飞行60秒,不计空气阻力,则按此要求计算无人机的功率至少是多少瓦?
31.(2023九下·温州)小明在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想探究废液的成分。他取上层废液,并将125克碳酸钠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废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本题可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CaCl2+Na2CO3=CaCO3↓+2NaCl;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序号 1 '2 3 4 5
加入Na2CO3溶液质量/g 25 25 25 25 25
生成沉淀的总质量/g 0 2 7 m 15
(1)表格中m的数值是   。
(2)请求出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3)请画出上述过程中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图,并标出反应结束时的具体数值   。
32.(2023九下·温州)在献爱心活动中,小明为敬老院老人设计了一款智能电热坐垫,能实现加热后自动保温。该坐垫电路如图甲,是安装在坐垫内的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如表所示。
热敏电阻Ra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 20 25 30 35 39 40 41 42 43 44 45 50 S5 60 65
阻值/欧 600 480 390 300 240 230 220 210 200 190 180 150 120 100 95
闭合开关S1、S2,电热坐垫启动高功率工作模式,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达到0.05安时,衔铁La和Lb同时被吸引,转为低功率工作模式。当坐垫温度降低使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为0.04安时,电磁铁无法吸住衔铁La和Lb、,La和Lb恢复原位,又转为高功率工作模式。电热坐垫在高功率和低功率模式之间切换,使其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
(1)分析表中数据,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a的阻值   。(选填“变大”或“变小”)
(2)图甲中R1和R2的阻值均为1210欧。在某次测试中,电热坐垫高功率工作和低功率工作用时均为10分钟,则本次测试中电热丝消耗的总电能为多少焦?
(3)小明想在控制电路中增加一个力敏电阻,以实现两个功能:
①1000牛压力以下,坐垫最高温度不超过45℃;
②人离开后,坐垫始终保持低功率工作。
现有三种力敏电阻,Rb、Rc、Rd,其阻值随压力变化如图乙所示。写出你选择的力敏电阻以及在控制电路中的连接方式   ,并写出500牛压力下坐垫的最高温度值:   。(线圈阻值忽略不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量筒正确读数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分析;
C、根据酒精灯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砝码用镊子夹取分析。
【解答】A、滴管滴加液体时要在试管口上方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中,不符合题意;
B、量筒读数视线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符合题意;
C、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酒精灯对火,不符合题意;
D、砝码不能用手拿,需用镊子夹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不同,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解答】苔藓植物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了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长的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由题干可知,夏枯草能够开花和结果,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夏枯草属于被子植物。
故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析。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稀硫酸和食醋的pH都<7,二者成酸性,故A、B不合题意;
蒸馏水的pH=7,呈中性,故C不合题意;
碳酸钠的pH>7,呈碱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细胞受体TRPV1能感知温度,当其受温度刺激时会产生兴奋,并通过神经细胞传导到大脑,由此可知,细胞受体TRPV1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故答案为:A。
5.【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物像乙比物像甲清晰。
2、丙图中①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②转换器;④反光镜。
【解答】用显微镜寻找物像时,先用①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然后转动②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此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小。图中乙比甲清晰,就要调节丙图中的③细准焦螺旋。
故答案为:C。
6.【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特性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原理即可。
【解答】A.林中光束,原理为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合题意;
B.拱桥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故B符合题意;
C.水中铅笔,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合题意;
D.人手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解答】透水砖是一种绿色环保建材,透水性好。透水砖主要通过增加下渗减轻城市地表积水,相较常规的硬化路面,透水砖增加了下渗,减少了地表积水。
故答案为:B。
8.【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因此制作泡菜的坛子必须密封,主要是为了让乳酸菌在缺氧的环境下发酵。
【解答】A、乳酸菌属于细菌,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酸菜中所有的乳酸菌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
C、适应无氧环境的乳酸菌,体现了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D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A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解答】日食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当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中间时,且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时,月球是不透光的球体,遮蔽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月球影子落在地球上,从而发生日食现象。发生日食的时间一定是农历初一,月相是新月,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0.【答案】B
【知识点】杠杆及其五要素
【解析】【分析】根据拭子折断的过程确定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即可。
【解答】 根据图片可知,拭子相当于杠杆,F1绕O点逆时针旋转,F2绕O点顺时针旋转,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 A.研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属于实验法,故A不符合题意;
B.模拟星系运动,属于模拟实验法,故B不符合题意;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属于实验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研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无法真正将钟罩变为真空,而是通过不断抽走钟罩内的空气是,发现声音越来越弱,从而推理真空不能传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1)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
(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改变接触面;④注入润滑油;⑤变滑动为滚动;
(4)惯性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而不是力的作用。
【解答】A.列车转弯时,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水平方向不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A错误;
B.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永磁轨道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兴国号”与传统火车相比,通过改变接触面减少了行驶时与轨道间的摩擦力,故C正确;
D.列车刹车后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它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知识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同;根据焦耳定律可知,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电阻大小和通电时间有关,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则玻璃管内的液面升的越高。
【解答】 由图可知,甲、乙串联接入电路中,则通过甲、乙的电流是相同的,即I甲=I乙;
甲烧瓶的玻璃管内液面升高比乙慢,说明乙中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根据焦耳定律Q=I
2Rt可知,通电时间和电流相同,则甲的电阻要小一些,即R甲<R乙。
故选C。
14.【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盐酸中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可产生氯化银沉淀,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是由于含氢氧根离子分析。
【解答】A、 用盐酸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是因为盐酸中含有氯离子 ,不符合题意;
B、 用盐酸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是因为盐酸中含有氯离子 ,利用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而不是利用盐酸的酸性,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是由于含有氢氧根离子,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是由于氢氧化钠呈碱性,含有氢氧根离子,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A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 分析电路的结构,根据拉力变化时判断出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得出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根据拉环受到的拉力越大,电表示数越大且表盘刻度均匀增加,结合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变化进行解答。
【解答】AD.AD都是向右滑动时电阻变大,但A图电压表接在滑片上,相当于断路,电路中的电流不变,电压表示数与R成正比,而电阻与长度成正比,而滑片移动的距离与拉力成正比,故电压表示数与拉力成正比,是均匀增大的,故A符合题意;
D图电阻增大时,电流变大,使得电压不是与电阻成正比,故刻度不是均匀的,故D不符合题意;
BC.弹力与形变成正比,拉环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要电压表示数变大,且电压始终接在滑动变阻器上,根据串联分压,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必须变大,B图测量滑动变阻器的右侧电阻的电压,拉力越大,右侧电阻越小,分得的电压越小,C图滑动变阻器与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示数不变,故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答案】(1)膳食纤维
(2)红细胞
(3)Na2SO4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
【解析】【分析】(1)根据纤维素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红细胞的作用进行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 (1)适量食用菠菜可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菠菜中与此功能有关的营养素是膳食纤维;
(2)《神农本草经》记载以菠菜入药有“生血、活血”的功效,原因是菠菜中的铁元素有利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合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根据CaSO4+Na2C2O4=CaC2O4↓+X反应可知,生成物还缺少2个Na,1个S、4个O,即X的化学式为Na2SO4。
17.【答案】(1)长江江豚
(2)变大
(3)河水浑浊或光线昏暗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程度,按照食物分类单位编制出了检索表,通过查阅检索表可以确定每种生物的分类单位,并判断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
【解答】(1)由题干中的检索表可知,乙无背鳍。图中的四种动物中,长江江豚没有背鳍,所以根据检索表信息可知乙是长江江豚。
(2)越是深水对生物体的压力越大,生物体的受力面积是一定的,受到的压强也就越大。所以白鳍豚下潜捕食时,随着深度的增加,其体表所受的压强大小变化是变大。
(3)深水水域光线弱,它们的视力就会退化变弱,为了在深水水域能够及时发现敌害和获取食物,它们就有了发达的回声定位能力。所以长江江豚视力弱、回声定位功能高度发达。根据这一特征推测其生活水域的特点是河水浑浊或光线昏暗。
18.【答案】(1)右心房
(2)特异性或人工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1、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
【解答】(1)“奥司他韦”是治疗甲流的特效药,吞服该特效药由小肠的毛细血管吸收后,由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2)接种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甲流,这种获得免疫的方式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19.【答案】(1)核聚变
(2)太阳高度角
【知识点】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
【解析】【分析】 (1)根据太阳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来源进行分析;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冬天寒冷夏天炎热的原因。
【解答】 (1)太阳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太阳核心的核聚变;
(2)从模型图可以看出,地球以一个倾斜的角度绕太阳公转,由于太阳高度角的不同,夏季正午时地面单位面积接受到的太阳能比冬季多,因此出现了冬寒夏热气候变化。
20.【答案】(1)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2)80%
【知识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 (1)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使用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根据图片确定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根据s=2h计算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F=(G+G动),据此求拉力的大小;利用W=Fs求拉力做的总功,利用W=Gh求有用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之比。
【解答】 (1)重物上升过程中,定滑轮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2)由图知,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2h=2×0.1m=0.2m,
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F=(G+G动)=×(1N+0.25N)=0.625N;
拉力做的功W总=Fs=0.625N×0.2m=0.125J;
有用功:W有用=Gh=1N×0.1m=0.1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1.【答案】(1)汽化
(2)3840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2)根据焦耳定律Q=I2Rt计算加热电路工作10分钟产生的热量。
【解答】 (1)加热功能启动时,镜面上的小水滴吸热从液态变成气态发声汽化成了水蒸气;
(2)加热装置工作10分钟产生的热量:Q=I2Rt=(0.8A)2×10Ω×10×60s=3840J。
22.【答案】(1)复合
(2)③
(3)260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 (1)氮磷钾为植物生长的营养素,同时含有多种营养素的为复合肥;
(2)根据溶液状态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3)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为等量条件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 (1)硝酸钾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氮元素与钾元素两种养料,属于复合肥;
(2)由表格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因此在20℃时40g硝酸钾中加入100g水得到的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50℃时,溶液变成了不饱和状态,故选③;
(3)设现要配制10%的硝酸钾营养液,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60g。
23.【答案】(1)混合物
(2)-1
(3)A;C;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 (1)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
(2)根据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
(3)将各个选项的内容与普罗斯的观点比较即可。
【解答】 (1)贝托雷以合金为例作为自己观点的论据,实际上是将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混淆了;
(2)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CH3的化合价为+1价,那么得到:(+4)+3x=+1,解得:x=-1,由此可推算出C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3)根据材料一可知,普罗斯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化合成某一化合物时,其元素质量比是一定的;
A.氯化银中含有银元素和氯元素两种元素,根据普罗斯的观点可知,世界各地的氯化银中各元素的组成比完全相同,故A正确;
B.CO和CO2中均只含有碳和氧两种元素,根据普罗斯的观点,两种物质中的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应该是相同的,但实际情况并不是,故B错误;
C.不管是液态甲烷,还是气态甲烷,均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则利用燃烧法测定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均为3:1,与物质的状态无关,故C正确;
D.不管是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的水,还是自然中的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正确;
E.氮元素和氧元素可以组成一系列不同的化合物,根据普罗斯的观点,氮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应是一定的,但题干所给出的不同化合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不相同的,故E错误;
故选ACD。
24.【答案】(1)没有
(2)45°
(3)方便改变斜面倾角大小;或底边表示房屋的宽度,应保持不变;或在相同高度的前提下,底边长短不一会影响倾角的大小;(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 (1)根据1到5次的实验结果可以直观看出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光滑斜面滑下时,所用时间相同,据此分析;
(2)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得出小球从不同斜面滑下时所用的时间与倾角的关系作答;
(3)控制底边的长度一定,便于改变斜面的倾角。
【解答】 (1)由表中1到5次的实验数据可知,在光滑斜面的倾角α不变情况下,不同质量的小球下滑时间相同,说明小球的质量对实验没有影响,所以在进行组别为6到10次实验的时候,选择质量为3克或20克的小球对实验没有影响;
(2)由6到10次实验数据可知,在不改变斜面底边长度的情况下,随着斜面倾角的不断增大,小球下滑的时间先是减小然后增大,小球在倾角为45°时,所用的时间最少,因此屋面的倾角应该以45°为宜;
(3)在步骤②中,在多次改变倾角的时候强调控制底边长度一致,从控制变量的角度考虑这样操作的原因是便于改变斜面的倾角。
25.【答案】(1)刻度尺、秒表(计时器)
(2)B
(3)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即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解答】(1)本实验中,光照t时间后,在所选的每张叶片A、B的对应部位各截取面积为S的小方片,所以需要用到计时仪器和测量仪器,如秒表(计时器)、刻度尺。
(2)为了减小偏差。在步骤②之前对叶片最好的处理方法是破坏叶柄韧皮部以切断筛管,防止有机物运走,故B正确。
(3)光合作用强弱的一种表示法,又称“光合强度”。光合速率的大小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或释放的氧气表示,亦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量表示。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为 。
26.【答案】(1)1.5
(2)将滑动变阻器两个下接线柱同时连接导线
(3)曲线C,R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当定值电阻为20欧时,不能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伏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 (1)根据电源电压恒为3伏,确定电压表选用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
(2)在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表示数都不变,说明滑动变阻器都接到上面或下面两个接线柱上,再根据电压表示数判断具体情况;
(3)利用图丙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结合分压原理求出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大阻值进行分析。
【解答】 (1)电源电压恒为3伏,故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1V,其示数为1.5V;
(2)移动滑片,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不变,说明滑动变阻器都接上面或都接下面两个接线柱;电压表的读数为1.5V,说明:把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的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3)由图丙知,c曲线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为UV=IR=0.2A×5Ω=1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两端电压为U滑=U-UV=3V-1V=2V,
根据分压原理可知:,即:,
当R定=20Ω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滑=2×R定=2×20Ω=40Ω,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欧,
故c曲线不是根据本实验数据绘制的,理由是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不能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1V。
27.【答案】(1)便于直接观察到生成氧气的体积
(2)在氯酸钾质量为2克时,生成氧气的速度随着二氧化锰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当质量为0.65克时,速度达到最大
(3)60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 (1)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优点来分析;
(2)根据实验数据来分析;
(3)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解答】 (1)和向下排空气法相比,本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优点是便于直接观察到生成氧气的体积;故答案为:便于直接观察到生成氧气的体积;
(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氯酸钾质量为2g时,生成氧气的速度随着二氧化锰的质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3)4克氯酸钾和1.3克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加热时,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为4g:1.3g=2:0.65,此时生成氧气的速度为2.5mL/s,则收集300mL氧气所需要的时间为300mL÷(0.25秒×2)=60秒。
28.【答案】(1)过滤
(2)化合
(3)Fe2+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 (1)根据过滤能够分离固体和液体分析。
(2)根据浸出池中发生的反应有Fe+2FeCl3═3FeCl2,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若酸洗槽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铜及少量铁,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甲处分离液体和固态物质,则甲的操作方法是过滤。
(2)浸出池中发生的反应有Fe+2FeCl3═3FeCl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2)若酸洗槽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铜及少量铁,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由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图,则“●”表示亚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Fe2+。
29.【答案】(1)DNA
(2)水温发生变化时,鱼体温基本不变
(3)胸鳍快速摆动,通过肌肉运动产生大量的热量;或脂肪层厚,减少热量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
【解答】(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控制月亮鱼体温恒定这一性状的遗传物质是基因。
(2)根据图乙,判断月亮鱼属于恒温动物的证据是在水中的温度不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改变。
(3)月亮鱼胸鳍基部有发达的肌肉,周身覆盖着厚达1厘米的脂肪层,脂肪层具有保温作用。
30.【答案】(1)v=5m/s=18km/h
(2)F=G=mg=56kg×10N/kg=560N
(3)匀速∴F=G=560N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速度公式求无人机的飞行时间;
(2)根据F=G=mg求无人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根据压强公式求无人机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
(3)无人机以最大起飞质量竖直向上匀速飞行,克服重力做功,由功率计算无人机的功率。
31.【答案】(1)12
(2)7g-g2=5g
CaCl2+Na2CO3=CaCO3↓+2NaCl
X=5.3g
Na2CO3%=5.3g/25g=21.2%
(3)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时的质量关系,据此推算m的数值;
(2)比较第2和第3组数据,得到与25g碳酸钠生成沉淀的质量,写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最后计算它的溶质质量分数。
(3)根据表格数据推算沉淀消耗碳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得到15g沉淀时消耗碳酸钠的质量,据此描点完成作图即可。
【解答】 (1)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第1次加入25gNa2CO3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废液中盐酸过量,碳酸钠先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该反应,因此第2次加入25gNa2CO3溶液,生成2g沉淀,第3次加入25gNa2CO3溶液,生成5g沉淀,故第4次加入25gNa2CO3溶液,也生成5g沉淀,故m=7+5=12;
(3)生成2g沉淀所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因此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25g+25g-10g=40g;生成15g沉淀所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25g×3=75g;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画图如下:

32.【答案】(1)减小
(2)解:工作电路处于低功率状态时,R1和R2串联
R总=R1+R2=1210欧+1210欧=2420欧

工作电路处于高功率状态时,R1和R2并联

消耗的总电能为W总=W低+W高=1.2×104焦+4.8×104焦=6×104焦
答:测试中电热丝消耗的总电能为6×104焦。
(3)选用Rd和与Ra并联;43℃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a的阻值变小;
(2)串联电路总电阻大于任一分电阻,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根据
可知低功率工作时两电阻串联,高功率工作时,两电阻并联,
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计算两电阻串联时的总电阻,根据计算低功率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和高功率工作时消耗的电能,进一步计算本次测试中电热丝消耗的总电能;
(3)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达到0.05安时,低功率工作模式,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此时控制电路总电阻,
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达到0.04安时,高功率工作模式,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此时控制电路总电阻,
人离开后,坐垫始终低功率工作,所以应该选择力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的减小而减小,由图乙可知500N时力敏电阻的阻值最小为300Ω,
比较可知选择电阻d与a并联接入电路,根据并联电路电阻规律计算此时热敏电阻接入电路的阻值,由表格可知此时的温度。
【解答】(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a的阻值变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