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2024年金衢山五校联考九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质量监测试题卷
1.(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结构
B.地壳中元素分布图
C.两种反应的关系
D.四个氮原子模型
2.(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下列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外部磁场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3.(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紫色石蕊变红色
B.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熄灭
D.杠杆左高右低
4.(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科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又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中符合要求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检查气密性
C.的验满 D.收集氧气
5.(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如图1所示,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叶退化,其茎缠绕在桂花树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桂花树茎的韧皮部,吸取有机养料。如图2所示为桂花树茎的横切面,则菟丝子的吸根插入桂花树茎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如图是分析发电机工作原理的剖面图,小圆圈“○”表示垂直于纸面、绕垂直纸面的轴转动的一根导线,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当它在如图所示磁场中1、2、3、4位置按箭头方向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1和2 B.1、2和3 C.1、3和4 D.2、3和4
7.(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将4.6克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可得到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则该物质中( )
A.一定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C.一定有碳、氢元素,没有氧元素
D.无法判断
8.(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符号中数字“2”的化学意义,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2C:表示2个碳元素
B.:表示一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表示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表示二氧化碳物质中有2个氧原子
9.(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指所有植物
B.通过②过程不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重要措施
D.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指碳单质的循环
10.(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甲同学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后测得集气瓶(容积为250mL)中水的体积为65mL(铁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乙同学利用传感器实时测定集气瓶中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变化,绘制成如图2所示的曲线变化图。以下错误的选项是( )
A.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
B.实验结束后进行误差分析,可能是弹簧夹未夹紧
C.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19.6%
D.图2中DE段对应的变化是水倒吸进集气瓶
11.(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物质甲是( )。
A.浓氨水 B.浓硫酸 C.浓盐酸 D.食盐水
12.(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生物检索表常用于鉴定生物的种类。小金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氢氧化钙、盐酸、氢氧化钠、硫酸4种溶液的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a…溶液呈酸性…2 1b…△…3 2a…与BaCl2反应有沉淀…甲 2b…与BaCl2反应无沉淀…乙 3a…与CO2反应有沉淀…丙 3b…与CO2反应无现象…氢氧化钠
A.甲表示盐酸 B.乙表示硫酸
C.丙表示硫酸 D.“”代表的溶液呈碱性
13.(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硫酸根离子
C.在混有少量HCl的CaCl2稀溶液中加入CaCO3固体,反应后固体有剩余,说明HCl已被除尽
D.向氢氧化钠样品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没有变质
14.(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图像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下列图像与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不相符的是( )
A. B.
C. D.
15.(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小科先完成了图甲和图乙所示的两个实验,在图甲中无明显现象,在图乙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他将图甲实验的废液用洗净的胶头滴管逐滴滴到图乙试管中,根据反应现象得到如图丙所示的图像。实验全部完成后,图乙试管残留的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A.HCl、NaCl B.NaOH、NaCl
C.、 D.、NaOH
16.(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中国人发明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地磁场指示方向的仪器。古文《论衡·是应篇》中记载:“司南之杓(用途),投之于地,其柢(握柄)指南”。则勺柄应为该磁体的 极;小科尝试利用一块天然磁石制作一具“司南”,图乙所示为天然磁石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则应将磁石的 (填“A”“B”“C”或“D””)处打磨成勺柄。
17.(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某有机物CaHb的一个分子实际质量是m千克,其中的碳原子均为碳-12原子。已知碳-12原子实际质量是n千克,则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若H原子全为质量数相同的原子,则一个H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千克。
18.(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小乐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能使石蕊溶液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按序填写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19.(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1774年10月,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重做普利斯特利实验,确认加热分解氧化汞可获得“氧气”,由此,提出了燃烧学说。小嘉用模型法表示该化学反应的过程(如图),请你补充完整 。该化学反应的类型为 。
20.(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我国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某种新型催化剂表面高效将水分解后,再利用某种高效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X,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则X的化学式为. ;
21.(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如图所示是蔬菜无土栽培装置。在培育过程中,需要适时添加含有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物质的培养液。
(1)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
(2)若蔬菜的根细胞液浓度 培养液的浓度(选填“大于”、“小于”、“等于”),会导致蔬菜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而发生萎蔫。
22.(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研习小组进行氢氧化钠固体和湿润的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搭建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玻璃管连接有连接湿度传感器,并向其中充满湿润的二氧化碳气体,迅速从另一口处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固体,测出一段时间内湿度变化(可表示水蒸气含量)如图乙所示。
(1)图乙中曲线AB下降说明氢氧化钠具有 性。
(2)请解释图乙中C点湿度比A点湿度高的原因: 。
23.(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如图是几种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四种固体放入水中,可以判定是硫酸铜的证据是 。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 (写离子符号)。
(3)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现象是 。
24.(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为了证明与能发生反应,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将溶液倒入装满气体的矿泉水瓶中,震荡后瓶子变瘪。小明认为该证据可以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小红认为需要再做一个实验进行对照:将水倒入装满气体的矿泉水瓶中,震荡后观察瓶子变瘪情况。小红认为需要再做一个对照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小红向(1)中所得溶液中滴加了溶液,观察到 现象,得出与发生了反应。
(3)小明向(1)中所得溶液中滴加了溶液,产生了沉淀,于是得出结论两者发生了反应。请判断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25.(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电水壶的蒸汽开关能在水沸腾时自动断开,若蒸汽开关失效、发热盘底部有一个双层金属片开关,当温度上升到设定温度后双金属片受热弯曲也会使电路断开。如图表示该双层金属片的工作原理。
(1)从安全用电考虑,电水壶应采用 (填“两”或“三”)脚插头。电水壶蒸汽开关与双层金属片开关应 (填“串”或“并”)联。
(2)双层金属片受热时, (填“a”或“b”)金属片的膨胀更明显,
26.(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化合价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下面是小科对元素化合价的部分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元素正负化合价有何规律?
推测一: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都显正价;
推测二: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负价。
(1)【举例及分析】
NaCl、CuO、Fe2O3中金属元素化合价分别为+1、+2,+3,其他金属在化合物中也都显正价,推测一正确。金属都显正价的可能原因是 (从电子得失角度回答)。
(2)H2O、SO2、CO2中氢、硫、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4、+4,说明推测二 (填“成立”或“不成立”)。
HCl、H2S、CH4中氯、硫、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2、-4。
(3)【得出结论】
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可知: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正价,而非金属元素与氧化合时常显正价,与氢化合时常显 价。
27.(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如图是小科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研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氧化汞(HgO)加热时,会生成汞和氧气(常温常压下,氧气密度为)。反应结束后,所生成的汞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与参加反应的氧化汞的质量是否相等呢?
【资料信息】①氧化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测量气体体积需要在标准大气压下测量才是准确数值。
【实验设计及过程】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药品,并测得反应装置、滤毒器与物质总质量为。待反应完全后,调整量筒液面至“合适”位置,测出气体体积记为V。再测量反应装置、滤毒器与剩余物质总质量为。
(1)实验时,小科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的目的是 。
(2)反应完全后,量筒液面需要调整到的“合适”位置指的是 。
(3)若本实验能正确反应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则上述测量结果存在关系式是: 。
28.(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某同学在探究酸碱盐性质时,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结束后,他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如图丙所示。
(1)他观察到烧杯中有 现象,得出甲试管反应后中的溶质为NaCl和,乙试管反应后的溶质为和。
(2)为确认烧杯内溶液的溶质成分,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NaCl
猜想2:、NaCl和
猜想3:、NaCl和
【实验验证】①在烧杯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没有变红,从而否定了猜想 。
②另一位同学在烧杯中滴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无明显现象,他得出猜想3成立。请判断他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29.(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华夏之美,灿若繁花。中国古人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发现了色彩,又赋予它们雅致动听的名字。桃红、凝脂、湘叶、群青、沉香……这满庭芳的国色中也蕴藏着独特的化学内涵。
(1)桃红: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古代的桃红胭脂可由红花汁制成,红花的染色成分为红花素(C15H12O6),红花素(C15H12O6)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氧两元素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14.4克红花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0.(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实验室中取50.8gH2O2溶液和2gMnO2粉末混合制取氧气。当制得所需的氧气后,停止收集,此时测得装置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2g2O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降为1.68%。请计算:
(1)H2O2和MnO2属于 (填物质类别)。
(2)反应中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g。
(3)计算反应前所用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1.(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将一包固体质量为30.2克的硫酸钠和硫酸铜固体混合物,倒入烧杯中,加水,配制成193.8g的溶液,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8%的氧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氧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解答:
(1)恰好完全反应时,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
(2)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B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32.(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为了节约用水,很多地方建有雨水蓄水池,下雨时,雨水通过专用管道流入蓄水池;未蓄满水时灯泡发光;当达到警戒水位时,控制电路中电流为60mA,衔铁刚好被吸合,工作电路会启动排水泵,将水排出,保证蓄水池的安全;图甲是蓄水池水位监测及排水电路的简化示意图;已知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保持3V不变,电阻R是定值电阻,线圈阻值忽略不计,压敏电阻RF装在蓄水池底部的压力传感器中,其阻值与蓄水池内水位深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通电后,螺线管上端为 (选填“N”或“S”)极;
(2)当蓄水池中未蓄水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0mA,求R的阻值;( )
(3)达到警戒水位时,水位深度为( )米;
(4)要想增大蓄水池的警戒水位深度,可对原控制电路做出的改进是 。
33.(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小科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室时,发现有一瓶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液。他想测定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此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取混合液50g,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20g、40g、60g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见下表(气体的溶解度忽略不计)。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稀盐酸的质量/g 20 40 6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m 4.4 5.5
【实验2】另取该溶液50g,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pH=7,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化学方程式:NaCl+AgNO3=AgCl↓+NaNO3),测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实验1】中,第一组数据m为 g。
(2)分析表中数据,写出判断第二组实验中稀盐酸已完全反应的理由。
(3)计算原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 模型法指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
【解答】A.二氧化碳分子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在一条直线上,该选项不正确。
B.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故正确。
C.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没有交叉的地方,C错误;
D.图中展示的是2个氮气分子模型,不是四个氮原子模型,D错误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地磁场
【解析】【分析】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的。
【解答】A、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的,图中磁感线画法正确,故A正确;
B、图中磁感线符合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磁感线特点,故B正确;
C、地理的北极附近是地磁的S极,图中磁感线画法符合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故C正确;
D、图中磁感线不符合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磁感线特点,形状如B选项所示,箭头指向S,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根据观察实验的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A.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 蜡烛熄灭,是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既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 杠杆左高右低,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只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 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 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A正确;
B.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A错误;
C.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C错误;
D.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瓶底,有利于气体的排出,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 根据图2可知,甲为髓、乙为形成层、丙为木质部、丁为韧皮部,根据各部分的功能判断。
【解答】 丁韧皮部内有筛管,筛管有运输有机物的功能。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叶退化,其茎缠绕在桂花树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桂花树茎的韧皮部,吸取有机养料。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②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磁场沿水平方向分布,磁场中位置1的导线运动方向与磁感线的方向平行,即没有切割磁感线,肯定不会产生感应电流;而2、3、4三个位置的导线运动方向都与磁场方向相切,肯定会有感应电流产生,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7.【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初步确定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由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与该物质的质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解答】 根据题意可,8.8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5.4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
生成物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2.4g+0.6g=3g,
因为3g<4.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选A。
8.【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 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C:表示2个碳原子,故A错误;
B. 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所以Fe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B错误;
C. 中的数字“2”表示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C正确;
D.CO2中的数字“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
【解析】【分析】 A.根据呼吸作用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D.根据碳循环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指所有植物、所有动物与微生物,故A错误;
B.通过②过程是光合作用,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故B错误;
C.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重要措施,故C正确;
D.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指碳元素的循环,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化学能与内能的转化
【解析】【分析】A、根据反应时温度先升高后恢复原值,压强先增大后减小,且小于原值,氧气浓度降低分析;
B、根据弹簧夹未夹紧会使结果偏大分析;
C、根据瓶内进入水的体积即为氧气体积及所给数据分析;
D、根据实验结束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进入集气瓶,瓶内压强会增加分析。
【解答】A、 X曲线先升高然后再恢复原始值,表示的是温度变化 ,不符合题意;
B、 实验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为45mL,测定氧气体积分数,结果偏小,弹簧夹未夹紧会使结果偏大,符合题意;
C、 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19.6% ,不符合题意;
D、 图2中DE段所以曲线为压强的变化,压强增加,对应的变化是水倒吸进集气瓶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C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盐酸物理性质(1)组成: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混合物)。(2)纯盐酸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工业盐酸因含杂质,而显黄色。(3)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汽重新结合成盐酸的小液滴(即白雾),挥发后质量变小。化学性质1、酸性:强酸性2、还原性
【解答】A.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物质变红色,A中浓氨水是碱性的,使紫色石蕊变蓝色,A错误;
B. 浓硫酸有吸水性,虽然显酸性,但是不会跑到右边去,所以不会使紫色石蕊变红,B错误;
C.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显酸性,所以会跑到右边的紫色石蕊试液中,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正确;
D. 食盐水是中性的,所以不会是紫色石蕊变红色,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D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 A.氢氧化钙、盐酸、氢氧化钠、硫酸4种溶液中盐酸、硫酸显酸性,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则2表示的是盐酸、硫酸,3表示的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甲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乙不能,则甲是硫酸,乙是盐酸,故A错误;
B.由A选项的解析,甲是硫酸,乙是盐酸,故B错误;
C.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则丙是氢氧化钙溶液,故C错误;
D.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则“△”代表的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C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 A.根据能够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白色沉淀有硫酸钡、氯化银进行分析;
C.根据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规律进行分析;
D.根据酸碱中和反应规律进行分析。
【解答】 A.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可以生成氢气,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故A错误;
B.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不一定含硫酸根离子,故B错误;
C.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在混有少量 HCl的CaCl2稀溶液中加入CaCO3固体,反应后固体有剩余,说明HCl已被除尽,故C正确;
D.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向氢氧化钠样品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滴入的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说明样品没有变质,故D错误。
故选C。
14.【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依据图象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 A.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随着盐酸的加入,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小到零,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反应前是盐酸溶液,反应后是氯化铁溶液,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后,只要盐酸还在增加,溶液质量就在增加。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的速率大,反应结束后小,图象先陡后缓,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剂的质量开始增加的多,完全反应后,溶剂的质量增加的就少了,图象先陡后缓,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5.【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 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将图甲实验的废液用洗净的胶头滴管逐滴滴到图乙试管中,由图像看出,开始无气体,一段时间后,产生气体,说明甲中盐酸过量,盐酸先与乙中的碱氢氧化钠或剩余氢氧化钙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钙或剩余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从图像看出,气体的质量先增大后不变,说明碳酸盐完全反应,因此,图乙试管残留的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盐酸分析。
【解答】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将图甲实验的废液用洗净的胶头滴管逐滴滴到图乙试管中,由图像看出,开始无气体,一段时间后,产生气体,说明甲中盐酸过量,盐酸先与乙中的碱氢氧化钠或(剩余氢氧化钙)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钙或(剩余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从图像看出,气体的质量先无气体后不变,说明碳酸盐完全反应,因此,图乙试管残留的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氯化氢;
故选A。
16.【答案】S;D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1)磁体静止时,指南的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2)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解答】(1)磁勺的勺柄指南,根据地理的南极正是地磁的N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因此,勺柄为该磁体S极。
(2)如所示,根据天然磁石的磁感线分布,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故可判断D端是S极,也就是磁勺的勺柄。
故答案为:S;D。
17.【答案】;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2)有机物分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个数+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个数,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1)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设一个H原子的实际质量为x,那么得到:m=n×a+bx,解得:。
18.【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④③①②③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 (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探究方法来分析
【解答】 (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本题是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所以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从a端通二氧化碳,此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不变色;然后再从b端通氮气将广口瓶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接着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纸花仍不变色;最后再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此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故答案为:④③①②③。
19.【答案】;分解反应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反应产物,进而确定对应的模型;
(2)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基本类型。
【解答】(1)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汞,即,那么补充图片如下:
;
(2)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而生成物却有两种,那么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20.【答案】(1)
(2)C2H4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写出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学式。
【解答】(1) 反应① 的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催化剂以及太阳光,故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为 。
(2)由化学方程式2CO2+6H2=4H2O+X可知,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12、 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X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4。
21.【答案】(1)+5
(2)小于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水分总是从浓度小的一侧流向浓度大的一侧。
【解答】(1)在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中,N的化合价为-3,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3)+(+1)×6+x+(-2)×4=0,解得:x=+5.
(2)若蔬菜的根细胞液浓度小于培养液的浓度,会导致蔬菜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而发生萎蔫。
22.【答案】(1)吸水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水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能够吸收水蒸气,溶于水放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 (1)图乙中曲线AB下降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水蒸气,具有吸水性;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图乙中C点湿度比A点湿度高的原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水。
23.【答案】(1)溶液变蓝色
(2)
(3)有白色沉淀生成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硫酸铜溶液显蓝色,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碳酸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硫酸铜溶液显蓝色,其它三种溶液显无色,将四种固体放入水中,可以判定是硫酸铜的证据是水溶液显蓝色。
(2)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碳酸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
(3)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24.【答案】(1)溶液倒入装满气体的矿泉水瓶中,震荡后瓶子变瘜是由于溶于水或和水发生反应导致的。
(2)产生沉淀
(3)不正确,直接和溶液反应就会产生沉淀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1)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谁进行分析。
【解答】 (1)如图所示,将NaOH溶液倒入装满CO2气体的矿泉水瓶中,振荡后瓶子变瘪。小明认为该证据可以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小红认为需要再做一个实验进行对照:将水倒入装满CO2气体的矿泉水瓶中,振荡后观察瓶子变瘪情况。小红认为需要再做一个对照实验,基于的假设是: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瓶中,振荡后瓶子变瘜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和水发生反应导致的;
(2)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小红向(1)中所得溶液中滴加了BaCl2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现象,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3)小明向(1)中所得溶液中滴加了Ba(OH)2溶液,产生了沉淀,于是得出结论:两者发生了反应,这种说法不正确,理由是:二氧化碳直接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就会产生沉淀。
25.【答案】(1)三;串
(2)b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
【解析】【分析】(1)①大功率的用电器,或者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为了避免漏电引起的触电事故,必须使用三脚插头。
②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
(2)双金属片总是向膨胀程度较小的一侧弯曲。
【解答】(1)①电水壶的功率较大,且有金属外壳,为了用电安全,电水壶应该采用三脚插头;
②只有电水壶的蒸汽开关和双金属片开关都闭合时,电水壶才能工作,即二者相互影响,那么二者为串联。
(2)根据图片可知,双金属片受热后向a侧弯曲,即a侧膨胀小,b侧膨胀打大,那么b金属片的膨胀更明显。
26.【答案】(1)金属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只能失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
(2)不成立
(3)负
【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解析】【分析】 金属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只能失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因此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都显正价,而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即有负价也有正价,且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化合价,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 (1)金属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只能失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因此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都显正价,推测一正确;
(2)推测二: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负价;而H2O、SO2、CO2中氢、硫、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4、+4,说明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即有负价也有正价,即推测二不成立;
(4)金属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只能失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而非金属元素与氧化合时常显正价,与氢化合时常显负价。
27.【答案】(1)防止氧气溶于水,影响实验的结论
(2)量筒内外的液面相平
(3)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氧气溶于水分析;
(2)只有量筒内外水面相平时,从而避免水柱压强对气体体积的影响,保证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才是气体的正常体积;
(3)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 (1)实验时,小科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的目的是防止氧气溶于水。
(2)反应完全后,量筒液面需要调整到的“合适”位置指的是与水槽中的液面相平,排除液柱产生的压强影响。
(3)若本实验能正确反应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则上述测量结果存在关系式是:m1=m2+ρ氧V,即 。
28.【答案】(1)气泡产生
(2)2;不正确;没有,有也会和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白色沉淀(合理即可)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稀硫酸和硫酸钠都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
【解答】 (1)他观察到烧杯中有产生气泡现象(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甲试管反应后中的溶质为NaCl和Na2CO3,乙试管反应后的溶质为H2SO4和Na2SO4。
(2)①在烧杯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没有变红,说明溶液显中性或显酸性,而含有碳酸钠的溶液显碱性,从而否定了猜想2。
②他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如果溶质是Na2SO4、NaCl,在烧杯中滴加BaCl2溶液,也出现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也无明显现象。
29.【答案】(1)3;15:8
(2)解:14.4克红花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14.4克××100%=9克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①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②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2)碳元素的质量等于红花素的质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 (1)根据化学式 C15H12O6 可知,红花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5×12):(16×6)=15:8。
30.【答案】(1)氧化物
(2)0.8
(3)设参加反应的H2O2质量为x,
x=1.7g
剩余H2O2的质量为:(52g-2g)×1.68%=0.84g,则反应前所用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来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来分析;
(3)根据氧气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用剩余物质的总质量减去二氧化锰的质量得到过氧化氢的溶液质量,再乘以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剩余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将前后两个过氧化氢的质量相加,再与原来过氧化氢的溶液质量做比即可。
【解答】 (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则H2O2和MnO2属于氧化物。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中制得氧气的质量是:50.8g+2g-52g=0.8g。
31.【答案】(1)8
(2)设: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钠质量为x,同时消耗硫酸铜质量为y。
x=14.2g
y=16g;
生成氢氧化铜质量=16g+8g- 14.2g=9.8g;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当反应结束时,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据此确定反应恰好完全时消耗氢氧化钠的溶液质量,再计算溶质质量即可。
(2)①根据图中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进行计算。
②根据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 (1)向硫酸钠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则由图可知,A点表示恰好反应,则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100克。
(2)②结合前面分析可知,A点时表示恰好反应,B点时氢氧化钠过量,则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硫酸钠、氢氧化钠。
32.【答案】(1)S
(2)45Ω
(3)2
(4)增大R的阻值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安培定则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2)根据欧姆定律来计算R的阻值。
(3)根据欧姆定律、压敏电阻的阻值和图乙得出深度的大小。
(4)根据欧姆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 (1)根据安培定则可知,通电后,螺线管上端为S极;
(2)当蓄水池中未蓄水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0mA,
此时控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为RF=30Ω;所以R=R总-RF=75Ω-30Ω=45Ω;
(3)达到警戒水位时,控制电路中电流为60mA,
此时的压敏电阻的阻值为:;
根据图乙可知:此时蓄水池中水的深度为:h=2m;
(4)要想增大蓄水池的警戒水位,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小,保证启动电流不变,此时应该换用阻值更大的定值电阻。
33.【答案】(1)2.2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20g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2.2g,由二、三组数据可知,增加20g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量增加1.1g,说明第二组实验中稀盐酸已完全反应
解:设由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NaCl质量为x
=
x=14.625g
(3)设与AgNO3反应的NaCl质量为y
=
y=23.4g
原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23.4g 14.625g=8.775g
原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00%≈17.6%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进行分析;
(2)根据数据可知,20g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2.2g,据此分析判断;
(3)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氯化银的质量分别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答】(1)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每加入40g稀盐酸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加入60g稀盐酸时,生成5.5g,说明加入20g稀盐酸时,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即m的值为2.2。
1 / 1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2024年金衢山五校联考九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质量监测试题卷
1.(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结构
B.地壳中元素分布图
C.两种反应的关系
D.四个氮原子模型
【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 模型法指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
【解答】A.二氧化碳分子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在一条直线上,该选项不正确。
B.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故正确。
C.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没有交叉的地方,C错误;
D.图中展示的是2个氮气分子模型,不是四个氮原子模型,D错误
故答案为:B。
2.(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下列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外部磁场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地磁场
【解析】【分析】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的。
【解答】A、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的,图中磁感线画法正确,故A正确;
B、图中磁感线符合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磁感线特点,故B正确;
C、地理的北极附近是地磁的S极,图中磁感线画法符合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故C正确;
D、图中磁感线不符合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磁感线特点,形状如B选项所示,箭头指向S,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3.(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紫色石蕊变红色
B.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熄灭
D.杠杆左高右低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根据观察实验的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A.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 蜡烛熄灭,是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既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 杠杆左高右低,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只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科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又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中符合要求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检查气密性
C.的验满 D.收集氧气
【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 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 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A正确;
B.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A错误;
C.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C错误;
D.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瓶底,有利于气体的排出,故D错误。
故选A。
5.(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如图1所示,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叶退化,其茎缠绕在桂花树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桂花树茎的韧皮部,吸取有机养料。如图2所示为桂花树茎的横切面,则菟丝子的吸根插入桂花树茎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 根据图2可知,甲为髓、乙为形成层、丙为木质部、丁为韧皮部,根据各部分的功能判断。
【解答】 丁韧皮部内有筛管,筛管有运输有机物的功能。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叶退化,其茎缠绕在桂花树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桂花树茎的韧皮部,吸取有机养料。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如图是分析发电机工作原理的剖面图,小圆圈“○”表示垂直于纸面、绕垂直纸面的轴转动的一根导线,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当它在如图所示磁场中1、2、3、4位置按箭头方向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1和2 B.1、2和3 C.1、3和4 D.2、3和4
【答案】D
【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②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磁场沿水平方向分布,磁场中位置1的导线运动方向与磁感线的方向平行,即没有切割磁感线,肯定不会产生感应电流;而2、3、4三个位置的导线运动方向都与磁场方向相切,肯定会有感应电流产生,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7.(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将4.6克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可得到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则该物质中( )
A.一定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C.一定有碳、氢元素,没有氧元素
D.无法判断
【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初步确定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由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与该物质的质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解答】 根据题意可,8.8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5.4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
生成物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2.4g+0.6g=3g,
因为3g<4.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选A。
8.(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符号中数字“2”的化学意义,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2C:表示2个碳元素
B.:表示一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表示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表示二氧化碳物质中有2个氧原子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 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C:表示2个碳原子,故A错误;
B. 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所以Fe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B错误;
C. 中的数字“2”表示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C正确;
D.CO2中的数字“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9.(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指所有植物
B.通过②过程不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重要措施
D.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指碳单质的循环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
【解析】【分析】 A.根据呼吸作用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D.根据碳循环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指所有植物、所有动物与微生物,故A错误;
B.通过②过程是光合作用,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故B错误;
C.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重要措施,故C正确;
D.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指碳元素的循环,故D错误。
故选C。
10.(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甲同学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后测得集气瓶(容积为250mL)中水的体积为65mL(铁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乙同学利用传感器实时测定集气瓶中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变化,绘制成如图2所示的曲线变化图。以下错误的选项是( )
A.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
B.实验结束后进行误差分析,可能是弹簧夹未夹紧
C.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19.6%
D.图2中DE段对应的变化是水倒吸进集气瓶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化学能与内能的转化
【解析】【分析】A、根据反应时温度先升高后恢复原值,压强先增大后减小,且小于原值,氧气浓度降低分析;
B、根据弹簧夹未夹紧会使结果偏大分析;
C、根据瓶内进入水的体积即为氧气体积及所给数据分析;
D、根据实验结束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进入集气瓶,瓶内压强会增加分析。
【解答】A、 X曲线先升高然后再恢复原始值,表示的是温度变化 ,不符合题意;
B、 实验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为45mL,测定氧气体积分数,结果偏小,弹簧夹未夹紧会使结果偏大,符合题意;
C、 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19.6% ,不符合题意;
D、 图2中DE段所以曲线为压强的变化,压强增加,对应的变化是水倒吸进集气瓶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物质甲是( )。
A.浓氨水 B.浓硫酸 C.浓盐酸 D.食盐水
【答案】C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盐酸物理性质(1)组成: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混合物)。(2)纯盐酸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工业盐酸因含杂质,而显黄色。(3)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汽重新结合成盐酸的小液滴(即白雾),挥发后质量变小。化学性质1、酸性:强酸性2、还原性
【解答】A.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物质变红色,A中浓氨水是碱性的,使紫色石蕊变蓝色,A错误;
B. 浓硫酸有吸水性,虽然显酸性,但是不会跑到右边去,所以不会使紫色石蕊变红,B错误;
C.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显酸性,所以会跑到右边的紫色石蕊试液中,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正确;
D. 食盐水是中性的,所以不会是紫色石蕊变红色,D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生物检索表常用于鉴定生物的种类。小金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氢氧化钙、盐酸、氢氧化钠、硫酸4种溶液的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a…溶液呈酸性…2 1b…△…3 2a…与BaCl2反应有沉淀…甲 2b…与BaCl2反应无沉淀…乙 3a…与CO2反应有沉淀…丙 3b…与CO2反应无现象…氢氧化钠
A.甲表示盐酸 B.乙表示硫酸
C.丙表示硫酸 D.“”代表的溶液呈碱性
【答案】D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 A.氢氧化钙、盐酸、氢氧化钠、硫酸4种溶液中盐酸、硫酸显酸性,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则2表示的是盐酸、硫酸,3表示的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甲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乙不能,则甲是硫酸,乙是盐酸,故A错误;
B.由A选项的解析,甲是硫酸,乙是盐酸,故B错误;
C.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则丙是氢氧化钙溶液,故C错误;
D.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则“△”代表的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13.(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硫酸根离子
C.在混有少量HCl的CaCl2稀溶液中加入CaCO3固体,反应后固体有剩余,说明HCl已被除尽
D.向氢氧化钠样品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没有变质
【答案】C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 A.根据能够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白色沉淀有硫酸钡、氯化银进行分析;
C.根据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规律进行分析;
D.根据酸碱中和反应规律进行分析。
【解答】 A.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可以生成氢气,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故A错误;
B.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不一定含硫酸根离子,故B错误;
C.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在混有少量 HCl的CaCl2稀溶液中加入CaCO3固体,反应后固体有剩余,说明HCl已被除尽,故C正确;
D.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向氢氧化钠样品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滴入的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说明样品没有变质,故D错误。
故选C。
14.(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图像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下列图像与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不相符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依据图象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 A.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随着盐酸的加入,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小到零,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反应前是盐酸溶液,反应后是氯化铁溶液,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后,只要盐酸还在增加,溶液质量就在增加。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的速率大,反应结束后小,图象先陡后缓,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剂的质量开始增加的多,完全反应后,溶剂的质量增加的就少了,图象先陡后缓,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5.(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小科先完成了图甲和图乙所示的两个实验,在图甲中无明显现象,在图乙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他将图甲实验的废液用洗净的胶头滴管逐滴滴到图乙试管中,根据反应现象得到如图丙所示的图像。实验全部完成后,图乙试管残留的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A.HCl、NaCl B.NaOH、NaCl
C.、 D.、NaOH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 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将图甲实验的废液用洗净的胶头滴管逐滴滴到图乙试管中,由图像看出,开始无气体,一段时间后,产生气体,说明甲中盐酸过量,盐酸先与乙中的碱氢氧化钠或剩余氢氧化钙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钙或剩余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从图像看出,气体的质量先增大后不变,说明碳酸盐完全反应,因此,图乙试管残留的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盐酸分析。
【解答】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将图甲实验的废液用洗净的胶头滴管逐滴滴到图乙试管中,由图像看出,开始无气体,一段时间后,产生气体,说明甲中盐酸过量,盐酸先与乙中的碱氢氧化钠或(剩余氢氧化钙)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钙或(剩余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从图像看出,气体的质量先无气体后不变,说明碳酸盐完全反应,因此,图乙试管残留的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氯化氢;
故选A。
16.(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中国人发明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地磁场指示方向的仪器。古文《论衡·是应篇》中记载:“司南之杓(用途),投之于地,其柢(握柄)指南”。则勺柄应为该磁体的 极;小科尝试利用一块天然磁石制作一具“司南”,图乙所示为天然磁石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则应将磁石的 (填“A”“B”“C”或“D””)处打磨成勺柄。
【答案】S;D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1)磁体静止时,指南的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2)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解答】(1)磁勺的勺柄指南,根据地理的南极正是地磁的N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因此,勺柄为该磁体S极。
(2)如所示,根据天然磁石的磁感线分布,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故可判断D端是S极,也就是磁勺的勺柄。
故答案为:S;D。
17.(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某有机物CaHb的一个分子实际质量是m千克,其中的碳原子均为碳-12原子。已知碳-12原子实际质量是n千克,则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若H原子全为质量数相同的原子,则一个H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千克。
【答案】;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2)有机物分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个数+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个数,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1)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设一个H原子的实际质量为x,那么得到:m=n×a+bx,解得:。
18.(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小乐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能使石蕊溶液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按序填写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④③①②③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 (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探究方法来分析
【解答】 (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本题是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所以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从a端通二氧化碳,此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不变色;然后再从b端通氮气将广口瓶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接着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纸花仍不变色;最后再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此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故答案为:④③①②③。
19.(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1774年10月,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重做普利斯特利实验,确认加热分解氧化汞可获得“氧气”,由此,提出了燃烧学说。小嘉用模型法表示该化学反应的过程(如图),请你补充完整 。该化学反应的类型为 。
【答案】;分解反应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反应产物,进而确定对应的模型;
(2)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基本类型。
【解答】(1)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汞,即,那么补充图片如下:
;
(2)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而生成物却有两种,那么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20.(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我国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某种新型催化剂表面高效将水分解后,再利用某种高效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X,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则X的化学式为. ;
【答案】(1)
(2)C2H4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写出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学式。
【解答】(1) 反应① 的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催化剂以及太阳光,故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为 。
(2)由化学方程式2CO2+6H2=4H2O+X可知,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12、 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X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4。
21.(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如图所示是蔬菜无土栽培装置。在培育过程中,需要适时添加含有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物质的培养液。
(1)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
(2)若蔬菜的根细胞液浓度 培养液的浓度(选填“大于”、“小于”、“等于”),会导致蔬菜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而发生萎蔫。
【答案】(1)+5
(2)小于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水分总是从浓度小的一侧流向浓度大的一侧。
【解答】(1)在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中,N的化合价为-3,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3)+(+1)×6+x+(-2)×4=0,解得:x=+5.
(2)若蔬菜的根细胞液浓度小于培养液的浓度,会导致蔬菜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而发生萎蔫。
22.(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研习小组进行氢氧化钠固体和湿润的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搭建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玻璃管连接有连接湿度传感器,并向其中充满湿润的二氧化碳气体,迅速从另一口处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固体,测出一段时间内湿度变化(可表示水蒸气含量)如图乙所示。
(1)图乙中曲线AB下降说明氢氧化钠具有 性。
(2)请解释图乙中C点湿度比A点湿度高的原因: 。
【答案】(1)吸水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水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能够吸收水蒸气,溶于水放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 (1)图乙中曲线AB下降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水蒸气,具有吸水性;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图乙中C点湿度比A点湿度高的原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水。
23.(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如图是几种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四种固体放入水中,可以判定是硫酸铜的证据是 。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 (写离子符号)。
(3)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现象是 。
【答案】(1)溶液变蓝色
(2)
(3)有白色沉淀生成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硫酸铜溶液显蓝色,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碳酸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硫酸铜溶液显蓝色,其它三种溶液显无色,将四种固体放入水中,可以判定是硫酸铜的证据是水溶液显蓝色。
(2)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碳酸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
(3)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24.(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为了证明与能发生反应,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将溶液倒入装满气体的矿泉水瓶中,震荡后瓶子变瘪。小明认为该证据可以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小红认为需要再做一个实验进行对照:将水倒入装满气体的矿泉水瓶中,震荡后观察瓶子变瘪情况。小红认为需要再做一个对照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小红向(1)中所得溶液中滴加了溶液,观察到 现象,得出与发生了反应。
(3)小明向(1)中所得溶液中滴加了溶液,产生了沉淀,于是得出结论两者发生了反应。请判断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答案】(1)溶液倒入装满气体的矿泉水瓶中,震荡后瓶子变瘜是由于溶于水或和水发生反应导致的。
(2)产生沉淀
(3)不正确,直接和溶液反应就会产生沉淀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1)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谁进行分析。
【解答】 (1)如图所示,将NaOH溶液倒入装满CO2气体的矿泉水瓶中,振荡后瓶子变瘪。小明认为该证据可以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小红认为需要再做一个实验进行对照:将水倒入装满CO2气体的矿泉水瓶中,振荡后观察瓶子变瘪情况。小红认为需要再做一个对照实验,基于的假设是: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瓶中,振荡后瓶子变瘜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和水发生反应导致的;
(2)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小红向(1)中所得溶液中滴加了BaCl2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现象,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3)小明向(1)中所得溶液中滴加了Ba(OH)2溶液,产生了沉淀,于是得出结论:两者发生了反应,这种说法不正确,理由是:二氧化碳直接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就会产生沉淀。
25.(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电水壶的蒸汽开关能在水沸腾时自动断开,若蒸汽开关失效、发热盘底部有一个双层金属片开关,当温度上升到设定温度后双金属片受热弯曲也会使电路断开。如图表示该双层金属片的工作原理。
(1)从安全用电考虑,电水壶应采用 (填“两”或“三”)脚插头。电水壶蒸汽开关与双层金属片开关应 (填“串”或“并”)联。
(2)双层金属片受热时, (填“a”或“b”)金属片的膨胀更明显,
【答案】(1)三;串
(2)b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
【解析】【分析】(1)①大功率的用电器,或者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为了避免漏电引起的触电事故,必须使用三脚插头。
②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
(2)双金属片总是向膨胀程度较小的一侧弯曲。
【解答】(1)①电水壶的功率较大,且有金属外壳,为了用电安全,电水壶应该采用三脚插头;
②只有电水壶的蒸汽开关和双金属片开关都闭合时,电水壶才能工作,即二者相互影响,那么二者为串联。
(2)根据图片可知,双金属片受热后向a侧弯曲,即a侧膨胀小,b侧膨胀打大,那么b金属片的膨胀更明显。
26.(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化合价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下面是小科对元素化合价的部分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元素正负化合价有何规律?
推测一: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都显正价;
推测二: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负价。
(1)【举例及分析】
NaCl、CuO、Fe2O3中金属元素化合价分别为+1、+2,+3,其他金属在化合物中也都显正价,推测一正确。金属都显正价的可能原因是 (从电子得失角度回答)。
(2)H2O、SO2、CO2中氢、硫、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4、+4,说明推测二 (填“成立”或“不成立”)。
HCl、H2S、CH4中氯、硫、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2、-4。
(3)【得出结论】
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可知: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正价,而非金属元素与氧化合时常显正价,与氢化合时常显 价。
【答案】(1)金属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只能失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
(2)不成立
(3)负
【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解析】【分析】 金属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只能失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因此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都显正价,而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即有负价也有正价,且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化合价,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 (1)金属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只能失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因此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都显正价,推测一正确;
(2)推测二: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负价;而H2O、SO2、CO2中氢、硫、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4、+4,说明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即有负价也有正价,即推测二不成立;
(4)金属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只能失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而非金属元素与氧化合时常显正价,与氢化合时常显负价。
27.(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如图是小科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研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氧化汞(HgO)加热时,会生成汞和氧气(常温常压下,氧气密度为)。反应结束后,所生成的汞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与参加反应的氧化汞的质量是否相等呢?
【资料信息】①氧化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测量气体体积需要在标准大气压下测量才是准确数值。
【实验设计及过程】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药品,并测得反应装置、滤毒器与物质总质量为。待反应完全后,调整量筒液面至“合适”位置,测出气体体积记为V。再测量反应装置、滤毒器与剩余物质总质量为。
(1)实验时,小科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的目的是 。
(2)反应完全后,量筒液面需要调整到的“合适”位置指的是 。
(3)若本实验能正确反应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则上述测量结果存在关系式是: 。
【答案】(1)防止氧气溶于水,影响实验的结论
(2)量筒内外的液面相平
(3)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氧气溶于水分析;
(2)只有量筒内外水面相平时,从而避免水柱压强对气体体积的影响,保证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才是气体的正常体积;
(3)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 (1)实验时,小科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的目的是防止氧气溶于水。
(2)反应完全后,量筒液面需要调整到的“合适”位置指的是与水槽中的液面相平,排除液柱产生的压强影响。
(3)若本实验能正确反应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则上述测量结果存在关系式是:m1=m2+ρ氧V,即 。
28.(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某同学在探究酸碱盐性质时,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结束后,他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如图丙所示。
(1)他观察到烧杯中有 现象,得出甲试管反应后中的溶质为NaCl和,乙试管反应后的溶质为和。
(2)为确认烧杯内溶液的溶质成分,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NaCl
猜想2:、NaCl和
猜想3:、NaCl和
【实验验证】①在烧杯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没有变红,从而否定了猜想 。
②另一位同学在烧杯中滴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无明显现象,他得出猜想3成立。请判断他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答案】(1)气泡产生
(2)2;不正确;没有,有也会和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白色沉淀(合理即可)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稀硫酸和硫酸钠都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
【解答】 (1)他观察到烧杯中有产生气泡现象(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甲试管反应后中的溶质为NaCl和Na2CO3,乙试管反应后的溶质为H2SO4和Na2SO4。
(2)①在烧杯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没有变红,说明溶液显中性或显酸性,而含有碳酸钠的溶液显碱性,从而否定了猜想2。
②他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如果溶质是Na2SO4、NaCl,在烧杯中滴加BaCl2溶液,也出现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也无明显现象。
29.(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华夏之美,灿若繁花。中国古人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发现了色彩,又赋予它们雅致动听的名字。桃红、凝脂、湘叶、群青、沉香……这满庭芳的国色中也蕴藏着独特的化学内涵。
(1)桃红: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古代的桃红胭脂可由红花汁制成,红花的染色成分为红花素(C15H12O6),红花素(C15H12O6)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氧两元素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14.4克红花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3;15:8
(2)解:14.4克红花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14.4克××100%=9克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①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②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2)碳元素的质量等于红花素的质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 (1)根据化学式 C15H12O6 可知,红花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5×12):(16×6)=15:8。
30.(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实验室中取50.8gH2O2溶液和2gMnO2粉末混合制取氧气。当制得所需的氧气后,停止收集,此时测得装置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2g2O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降为1.68%。请计算:
(1)H2O2和MnO2属于 (填物质类别)。
(2)反应中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g。
(3)计算反应前所用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氧化物
(2)0.8
(3)设参加反应的H2O2质量为x,
x=1.7g
剩余H2O2的质量为:(52g-2g)×1.68%=0.84g,则反应前所用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来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来分析;
(3)根据氧气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用剩余物质的总质量减去二氧化锰的质量得到过氧化氢的溶液质量,再乘以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剩余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将前后两个过氧化氢的质量相加,再与原来过氧化氢的溶液质量做比即可。
【解答】 (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则H2O2和MnO2属于氧化物。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中制得氧气的质量是:50.8g+2g-52g=0.8g。
31.(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将一包固体质量为30.2克的硫酸钠和硫酸铜固体混合物,倒入烧杯中,加水,配制成193.8g的溶液,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8%的氧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氧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解答:
(1)恰好完全反应时,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
(2)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B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答案】(1)8
(2)设: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钠质量为x,同时消耗硫酸铜质量为y。
x=14.2g
y=16g;
生成氢氧化铜质量=16g+8g- 14.2g=9.8g;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当反应结束时,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据此确定反应恰好完全时消耗氢氧化钠的溶液质量,再计算溶质质量即可。
(2)①根据图中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进行计算。
②根据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 (1)向硫酸钠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则由图可知,A点表示恰好反应,则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100克。
(2)②结合前面分析可知,A点时表示恰好反应,B点时氢氧化钠过量,则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硫酸钠、氢氧化钠。
32.(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为了节约用水,很多地方建有雨水蓄水池,下雨时,雨水通过专用管道流入蓄水池;未蓄满水时灯泡发光;当达到警戒水位时,控制电路中电流为60mA,衔铁刚好被吸合,工作电路会启动排水泵,将水排出,保证蓄水池的安全;图甲是蓄水池水位监测及排水电路的简化示意图;已知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保持3V不变,电阻R是定值电阻,线圈阻值忽略不计,压敏电阻RF装在蓄水池底部的压力传感器中,其阻值与蓄水池内水位深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通电后,螺线管上端为 (选填“N”或“S”)极;
(2)当蓄水池中未蓄水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0mA,求R的阻值;( )
(3)达到警戒水位时,水位深度为( )米;
(4)要想增大蓄水池的警戒水位深度,可对原控制电路做出的改进是 。
【答案】(1)S
(2)45Ω
(3)2
(4)增大R的阻值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安培定则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2)根据欧姆定律来计算R的阻值。
(3)根据欧姆定律、压敏电阻的阻值和图乙得出深度的大小。
(4)根据欧姆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 (1)根据安培定则可知,通电后,螺线管上端为S极;
(2)当蓄水池中未蓄水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0mA,
此时控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为RF=30Ω;所以R=R总-RF=75Ω-30Ω=45Ω;
(3)达到警戒水位时,控制电路中电流为60mA,
此时的压敏电阻的阻值为:;
根据图乙可知:此时蓄水池中水的深度为:h=2m;
(4)要想增大蓄水池的警戒水位,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小,保证启动电流不变,此时应该换用阻值更大的定值电阻。
33.(2024九上·定海开学考)小科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室时,发现有一瓶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液。他想测定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此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取混合液50g,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20g、40g、60g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见下表(气体的溶解度忽略不计)。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稀盐酸的质量/g 20 40 6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m 4.4 5.5
【实验2】另取该溶液50g,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pH=7,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化学方程式:NaCl+AgNO3=AgCl↓+NaNO3),测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实验1】中,第一组数据m为 g。
(2)分析表中数据,写出判断第二组实验中稀盐酸已完全反应的理由。
(3)计算原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1)2.2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20g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2.2g,由二、三组数据可知,增加20g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量增加1.1g,说明第二组实验中稀盐酸已完全反应
解:设由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NaCl质量为x
=
x=14.625g
(3)设与AgNO3反应的NaCl质量为y
=
y=23.4g
原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23.4g 14.625g=8.775g
原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00%≈17.6%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进行分析;
(2)根据数据可知,20g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2.2g,据此分析判断;
(3)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氯化银的质量分别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答】(1)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每加入40g稀盐酸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加入60g稀盐酸时,生成5.5g,说明加入20g稀盐酸时,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即m的值为2.2。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