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18 17:44:25

文档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
1.(2024五上·海盐月考)通常我们把那些   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光源是   。
2.(2024五上·海盐月考)我们能看见周围的物体,是因为物体把照射到它们表面的光   出来进入到我们的眼睛中。夜视仪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们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这种看不见的光是   。
3.(2024五上·海盐月考)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   。当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会分成红、   、黄、绿、   、靛、   等各种颜色的光,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4.(2024五上·海盐月考)在电视正常播放情况下,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屏幕,你会发现屏幕画面颜色是由   、   、   三种颜色的细小条纹组成的,因为这三种颜色的光按照不同颜色及比例会构成所有看见光的颜色,这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基色。
5.(2024五上·海盐月考)“潭清疑水浅”,这是光的   造成的,“池水映明月”与光的   现象有关。
6.(2024五上·海盐月考)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三大类。其中   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例子有   、   、    ;   是地壳岩石经过风化后沉积形成的,例子有   、   、   ;   由岩石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例子有   、   。
7.(2024五上·海盐月考)地幔介于   和   之间,包括上地幔和   两部分。   地幔的顶部为坚硬的岩石,与地壳的岩石合称为   。岩浆在   中流动,推动着六大板块移动。
8.(2024五上·海盐月考)在不透光的房子里,桌面上放有一本书,我们能做到的是(  )。
A.看书上的字 B.分辨出封面的颜色 C.感知书的厚薄
9.(2024五上·海盐月考)出现月食现象时,太阳、月亮、地球排列情况是(  )。
A.
B.
C.
10.(2024五上·海盐月考)下面现象说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是(  )。
A.水面波光粼粼 B.花朵五颜六色 C.阳光下的树荫
11.(2024五上·海盐月考)与声音传播相比,光的传播(  )。
A.比声音慢
B.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不能自己绕到障碍物的后面
12.(2024五上·海盐月考)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图画法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13.(2024五上·海盐月考)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到的情形和图中相符的是(  )
A. B. C.
14.(2024五上·海盐月考) 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很多外部因素也能改变地形地貌,下列不属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现象是(  )。
A.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B.唐山大地震
C.敦煌的雅丹地貌
15.(2024五上·海盐月考) 镜子不能直接安装在井口,否则会暴露行踪,潜望镜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制作潜望镜的要求,对于镜筒的材料,我会选择   ,我选择的理由是   。
A.透明塑料盒(可裁剪) B.不透明纸盒(可裁剪)
C.不透明的纸盒避免外界的干扰 D.透明的塑料盒光线好,看得清楚
16.(2024五上·海盐月考) 小明在西藏旅游时,当地的导游告诉他: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类化石,这说明(  )。
A.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变迁为陆地
B.远古人类把贝壳带上高原
C.长有贝壳类生物原来是生活在高原上的,后来才到水中生活
17.(2024五上·海盐月考) 下面是制作潜望镜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画线 ②将镜子插入纸盒开口 ③沿斜线剪开 ④在镜面前方各开一个窗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18.(2024五上·海盐月考)nbsp;. 如图所示,桥洞与水中的倒影组成了一个圆形。若长期下雨造成水位上涨,则桥洞与它的倒影组成的形状可能会是(  )。
A. B. C.
19.(2024五上·海盐月考)利用平面镜对光的反射,在图中请你想办法把水平射入的光引到A点处。(平面镜块数自定)
20.(2024五上·海盐月考)画出人看见鱼时的光路图
21.(2024五上·海盐月考)认识棱镜
(1)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   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   种不同颜色的光。
(2)有一束白光如上图进入棱镜,出现的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投射在墙上,最上面的是A光,最下面的是B光,根据我们平时的实验知,A是    光,B是    光。
(3)在图中作出法线,并找到所有折射角。
(4)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于上述现象的情景,如彩虹。彩虹的形成是借助于空气中类似棱镜作用的    实现的。
(5)制作彩色轮时,我们发现,在圆纸片上涂上   的   色、   色和   色扇形,快速旋转时,色光可以   成白光。
22.(2024五上·海盐月考)关于水镜法的思考
(1)水镜法主要涉及了光的两种现象,其中盛水是为了形成光的   ,放镜子是为了形成光的   。
(2)在过程中发生了   次折射,分别是从   到   和从   到   。
(3)它克服了喷洒水制造彩虹的缺点,因为喷水时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阳光就很容易看不到彩虹。
23.(2024五上·海盐月考)在地震科普展板上看到了如图所示的宣传画。从中可知,板块作用是地震的基本成因。由于板块之间的   和   ,造成能量的积累和地壳变形,当变形超过了地壳薄弱部位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发生破裂或错动,地震就发生了。
24.(2024五上·海盐月考)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   、   、   。厚度最厚的是   ,对应的是鸡蛋的   部分,厚度最薄的是   ,对应的是鸡蛋的   部分。
25.(2024五上·海盐月考)如图所示,手电筒发出的光经镜子反射后,光的传播路线应该为   (填“A”“B”或“C”),如果想让手电筒发出的光束照射到点M,镜子应按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26.(2024五上·海盐月考)同学们利用图甲所示的器材(纸板F可绕ON翻折)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图乙中,用激光笔沿AO方向入射,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60°时,入射角大小为   ;再将纸板F绕ON向后折,纸板F上   (选填“有”或“没有”)反射光线,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   。
(2)图乙中,若让另一束光线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沿OA方向射出,这一现象说明   。
(3)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普遍规律,接下来的操作是改变   ,多次实验。
(4)图丙中,保持入射光线AO不变,将平面镜绕入射点旋转,使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偏转的角度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自身;太阳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光源是太阳。
2.【答案】反射;红外线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3.【答案】折射;橙;蓝;紫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须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4.【答案】红;绿;蓝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雨后的天空偶尔会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的屏幕,我们可以看到电视的各种艳丽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点按不同强度组合成的,这三种颜色叫色光的三原色。
5.【答案】折射;反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6.【答案】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沉积岩;砂岩;砾岩;石灰岩;变质岩;页岩;板岩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岩浆岩,是地壳内的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主要包括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由有机物成层堆积而成的岩石,内部含有矿产资源,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变质岩,是岩浆岩、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改变了原来的结构、构造形成的新的岩石,主要包括大理岩、片岩等。
7.【答案】地壳;地核;下地幔;上;岩石圈;软流层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
8.【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的现象。不透光的物体在阳光下会产生影子。
A.没有光线,不可能看到书上的字,故A错误;
B.没有光线,不可能分辨出封面的颜色,故B错误;
C.感知书的厚薄不用眼睛,可以用手的触觉进行感知,故C正确。
9.【答案】A
【知识点】月食
【解析】【分析】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时,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日食;而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就会发生月食。
10.【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分析选项中,阳光下的树荫是由于光沿着直线传播。
11.【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但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光的传播比空气快,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AB错误。
12.【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会偏向下折一些,A的路线图画法符合实际。
13.【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筷子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可以观察到筷子在水面处折断了,看起来是向上弯折的。这是因为筷子反射的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
14.【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唐山大地震属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现象;敦煌的雅丹地貌不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15.【答案】B;C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根据制作潜望镜的要求,对于镜筒的材料,应该选择不透明纸盒,因为不透明的纸盒避免外界的干扰,看到的外界景物会更清晰一些。
16.【答案】A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根据化石中古代生物的样子,我们可以推断出它们当时的生活环境,还可以根据化石所在地层的形成年代和变化过程,推演出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类化石,这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变迁为陆地。
17.【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潜望镜,所需器材包括:两面一样大的小方镜,一个长方体硬纸盒、剪刀、胶水。制作步骤:(1)②在硬纸盒两端距边缘1厘米处画直线,(2)①画斜线,对应直线部位的侧面画斜线,斜线与对应的纸盒直线面呈45°夹角,两条斜线平行;(3)④沿斜线剪开,用剪刀沿着斜线将硬纸盒剪开一个缝隙;(4)③将镜子插入纸盒中,是两个平面镜相对放置;(5)⑤在镜面前方各开一个口,让光进入,这样,一个潜望镜就做做好了。潜望镜是利用两个反射镜使物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
18.【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对称的;当水面上升后,水面以上的桥拱不再是半圆形,所以成的像也不是半圆形,只是半圆的一部分,而且水上部分和水中的像是关于水面对称的,故B正确。
19.【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使用镜子等反光物体的反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0.【答案】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鱼反射的光线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人看到的“鱼”在高处,比鱼的实际位置高。
21.【答案】(1)折射;7
(2)红光;紫光
(3)略
(4)小水滴
(5)相同大小;红;绿;蓝;混合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三棱镜可以用来做光的色散实验,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合起来的,这七种颜色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1)白光是一种复合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混合组成。当白光进入棱镜时,会发生光是折射现象,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把白光分解出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2)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A处应该是红光;B处应该是紫光。该实验说明:我们平时看到的自然光是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
(3)折射角是指光沿直线传播穿过不同介质时发生的偏转角度。
(4)三棱镜能够分解太阳光,雨过天睛,空气中飘浮着很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起到了三棱镜的作用,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了彩虹。
(5)研究“色光是不是可以混合成白光”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准备硬纸板、彩色笔、小木棍、剪刀;用硬纸板剪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形纸片,把圆纸片分成三个等大的扇形;用水彩笔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圆纸片中间扎一个小孔,将小木棍插入圆纸片中间的小孔中;快速旋转彩色轮,观察彩色轮发生的变化。
22.【答案】(1)折射;反射
(2)2;空气;水;水;空气
(3)面对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沿直线传播,传播过程中遇到平面镜等障碍物,会发生光的反射。如果传播介质发生了改变,光会发生折射。
(1)水镜法主要涉及了光的两种现象,其中盛水是为了形成光的折射,放镜子是为了形成光的反射。
(2)在过程中发生了2次折射,分别是从空气到水和从水到空气。
(3)它克服了喷洒水制造彩虹的缺点,因为喷水时易受环境因素影响,面对阳光就很容易看不到彩虹。
23.【答案】碰撞;分离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地震科普展板上看到了如图所示的宣传画。从中可知,板块作用是地震的基本成因。从图中两个板块交界处也可以看出,由于板块之间的碰撞和挤压,造成能量的积累和地壳变形,当变形超过了地壳薄弱部位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发生破裂或错动,地震就发生了。地震还会带来像山体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
24.【答案】地壳;地幔;地核;地核;蛋黄;地壳;蛋壳
【知识点】鸡蛋的内部结构和作用;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是地壳,厚度最厚的是地核。地球内部结构由外到内相当于鸡蛋的蛋壳、蛋白和蛋黄。
25.【答案】B;顺时针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遇到镜子发生了反射,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与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相等,所以答案为B。如果想让手电筒发出的光束照射到点M,应该将平面镜向右下旋转,所以是顺时针旋转。
26.【答案】(1)30度;没有;是否在同一平面
(2)光路可逆
(3)入射角
(4)20°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光传播过程中遇到平面镜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与入射光和镜面的夹角相等。
(1)图乙中,用激光笔沿AO方向入射,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60°时,入射角大小为30°;再将纸板F绕ON向后折,纸板F上没有反射光线,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2)图乙中,若让另一束光线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沿OA方向射出,这一现象说明光路可逆
(3)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普遍规律,接下来的操作是改变入射角,多次实验。
(4)图丙中,保持入射光线AO不变,将平面镜绕入射点旋转,使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偏转的角度为20°。
1 / 1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
1.(2024五上·海盐月考)通常我们把那些   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光源是   。
【答案】自身;太阳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光源是太阳。
2.(2024五上·海盐月考)我们能看见周围的物体,是因为物体把照射到它们表面的光   出来进入到我们的眼睛中。夜视仪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们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这种看不见的光是   。
【答案】反射;红外线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3.(2024五上·海盐月考)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   。当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会分成红、   、黄、绿、   、靛、   等各种颜色的光,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答案】折射;橙;蓝;紫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须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4.(2024五上·海盐月考)在电视正常播放情况下,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屏幕,你会发现屏幕画面颜色是由   、   、   三种颜色的细小条纹组成的,因为这三种颜色的光按照不同颜色及比例会构成所有看见光的颜色,这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基色。
【答案】红;绿;蓝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雨后的天空偶尔会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的屏幕,我们可以看到电视的各种艳丽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点按不同强度组合成的,这三种颜色叫色光的三原色。
5.(2024五上·海盐月考)“潭清疑水浅”,这是光的   造成的,“池水映明月”与光的   现象有关。
【答案】折射;反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6.(2024五上·海盐月考)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三大类。其中   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例子有   、   、    ;   是地壳岩石经过风化后沉积形成的,例子有   、   、   ;   由岩石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例子有   、   。
【答案】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沉积岩;砂岩;砾岩;石灰岩;变质岩;页岩;板岩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岩浆岩,是地壳内的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主要包括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由有机物成层堆积而成的岩石,内部含有矿产资源,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变质岩,是岩浆岩、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改变了原来的结构、构造形成的新的岩石,主要包括大理岩、片岩等。
7.(2024五上·海盐月考)地幔介于   和   之间,包括上地幔和   两部分。   地幔的顶部为坚硬的岩石,与地壳的岩石合称为   。岩浆在   中流动,推动着六大板块移动。
【答案】地壳;地核;下地幔;上;岩石圈;软流层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
8.(2024五上·海盐月考)在不透光的房子里,桌面上放有一本书,我们能做到的是(  )。
A.看书上的字 B.分辨出封面的颜色 C.感知书的厚薄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的现象。不透光的物体在阳光下会产生影子。
A.没有光线,不可能看到书上的字,故A错误;
B.没有光线,不可能分辨出封面的颜色,故B错误;
C.感知书的厚薄不用眼睛,可以用手的触觉进行感知,故C正确。
9.(2024五上·海盐月考)出现月食现象时,太阳、月亮、地球排列情况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月食
【解析】【分析】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时,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日食;而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就会发生月食。
10.(2024五上·海盐月考)下面现象说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是(  )。
A.水面波光粼粼 B.花朵五颜六色 C.阳光下的树荫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分析选项中,阳光下的树荫是由于光沿着直线传播。
11.(2024五上·海盐月考)与声音传播相比,光的传播(  )。
A.比声音慢
B.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不能自己绕到障碍物的后面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但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光的传播比空气快,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AB错误。
12.(2024五上·海盐月考)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图画法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会偏向下折一些,A的路线图画法符合实际。
13.(2024五上·海盐月考)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到的情形和图中相符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筷子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可以观察到筷子在水面处折断了,看起来是向上弯折的。这是因为筷子反射的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
14.(2024五上·海盐月考) 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很多外部因素也能改变地形地貌,下列不属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现象是(  )。
A.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B.唐山大地震
C.敦煌的雅丹地貌
【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唐山大地震属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现象;敦煌的雅丹地貌不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15.(2024五上·海盐月考) 镜子不能直接安装在井口,否则会暴露行踪,潜望镜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制作潜望镜的要求,对于镜筒的材料,我会选择   ,我选择的理由是   。
A.透明塑料盒(可裁剪) B.不透明纸盒(可裁剪)
C.不透明的纸盒避免外界的干扰 D.透明的塑料盒光线好,看得清楚
【答案】B;C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根据制作潜望镜的要求,对于镜筒的材料,应该选择不透明纸盒,因为不透明的纸盒避免外界的干扰,看到的外界景物会更清晰一些。
16.(2024五上·海盐月考) 小明在西藏旅游时,当地的导游告诉他: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类化石,这说明(  )。
A.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变迁为陆地
B.远古人类把贝壳带上高原
C.长有贝壳类生物原来是生活在高原上的,后来才到水中生活
【答案】A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根据化石中古代生物的样子,我们可以推断出它们当时的生活环境,还可以根据化石所在地层的形成年代和变化过程,推演出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类化石,这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变迁为陆地。
17.(2024五上·海盐月考) 下面是制作潜望镜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画线 ②将镜子插入纸盒开口 ③沿斜线剪开 ④在镜面前方各开一个窗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潜望镜,所需器材包括:两面一样大的小方镜,一个长方体硬纸盒、剪刀、胶水。制作步骤:(1)②在硬纸盒两端距边缘1厘米处画直线,(2)①画斜线,对应直线部位的侧面画斜线,斜线与对应的纸盒直线面呈45°夹角,两条斜线平行;(3)④沿斜线剪开,用剪刀沿着斜线将硬纸盒剪开一个缝隙;(4)③将镜子插入纸盒中,是两个平面镜相对放置;(5)⑤在镜面前方各开一个口,让光进入,这样,一个潜望镜就做做好了。潜望镜是利用两个反射镜使物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
18.(2024五上·海盐月考)nbsp;. 如图所示,桥洞与水中的倒影组成了一个圆形。若长期下雨造成水位上涨,则桥洞与它的倒影组成的形状可能会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对称的;当水面上升后,水面以上的桥拱不再是半圆形,所以成的像也不是半圆形,只是半圆的一部分,而且水上部分和水中的像是关于水面对称的,故B正确。
19.(2024五上·海盐月考)利用平面镜对光的反射,在图中请你想办法把水平射入的光引到A点处。(平面镜块数自定)
【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使用镜子等反光物体的反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0.(2024五上·海盐月考)画出人看见鱼时的光路图
【答案】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鱼反射的光线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人看到的“鱼”在高处,比鱼的实际位置高。
21.(2024五上·海盐月考)认识棱镜
(1)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   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   种不同颜色的光。
(2)有一束白光如上图进入棱镜,出现的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投射在墙上,最上面的是A光,最下面的是B光,根据我们平时的实验知,A是    光,B是    光。
(3)在图中作出法线,并找到所有折射角。
(4)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于上述现象的情景,如彩虹。彩虹的形成是借助于空气中类似棱镜作用的    实现的。
(5)制作彩色轮时,我们发现,在圆纸片上涂上   的   色、   色和   色扇形,快速旋转时,色光可以   成白光。
【答案】(1)折射;7
(2)红光;紫光
(3)略
(4)小水滴
(5)相同大小;红;绿;蓝;混合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三棱镜可以用来做光的色散实验,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合起来的,这七种颜色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1)白光是一种复合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混合组成。当白光进入棱镜时,会发生光是折射现象,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把白光分解出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2)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A处应该是红光;B处应该是紫光。该实验说明:我们平时看到的自然光是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
(3)折射角是指光沿直线传播穿过不同介质时发生的偏转角度。
(4)三棱镜能够分解太阳光,雨过天睛,空气中飘浮着很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起到了三棱镜的作用,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了彩虹。
(5)研究“色光是不是可以混合成白光”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准备硬纸板、彩色笔、小木棍、剪刀;用硬纸板剪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形纸片,把圆纸片分成三个等大的扇形;用水彩笔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圆纸片中间扎一个小孔,将小木棍插入圆纸片中间的小孔中;快速旋转彩色轮,观察彩色轮发生的变化。
22.(2024五上·海盐月考)关于水镜法的思考
(1)水镜法主要涉及了光的两种现象,其中盛水是为了形成光的   ,放镜子是为了形成光的   。
(2)在过程中发生了   次折射,分别是从   到   和从   到   。
(3)它克服了喷洒水制造彩虹的缺点,因为喷水时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阳光就很容易看不到彩虹。
【答案】(1)折射;反射
(2)2;空气;水;水;空气
(3)面对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沿直线传播,传播过程中遇到平面镜等障碍物,会发生光的反射。如果传播介质发生了改变,光会发生折射。
(1)水镜法主要涉及了光的两种现象,其中盛水是为了形成光的折射,放镜子是为了形成光的反射。
(2)在过程中发生了2次折射,分别是从空气到水和从水到空气。
(3)它克服了喷洒水制造彩虹的缺点,因为喷水时易受环境因素影响,面对阳光就很容易看不到彩虹。
23.(2024五上·海盐月考)在地震科普展板上看到了如图所示的宣传画。从中可知,板块作用是地震的基本成因。由于板块之间的   和   ,造成能量的积累和地壳变形,当变形超过了地壳薄弱部位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发生破裂或错动,地震就发生了。
【答案】碰撞;分离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地震科普展板上看到了如图所示的宣传画。从中可知,板块作用是地震的基本成因。从图中两个板块交界处也可以看出,由于板块之间的碰撞和挤压,造成能量的积累和地壳变形,当变形超过了地壳薄弱部位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发生破裂或错动,地震就发生了。地震还会带来像山体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
24.(2024五上·海盐月考)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   、   、   。厚度最厚的是   ,对应的是鸡蛋的   部分,厚度最薄的是   ,对应的是鸡蛋的   部分。
【答案】地壳;地幔;地核;地核;蛋黄;地壳;蛋壳
【知识点】鸡蛋的内部结构和作用;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是地壳,厚度最厚的是地核。地球内部结构由外到内相当于鸡蛋的蛋壳、蛋白和蛋黄。
25.(2024五上·海盐月考)如图所示,手电筒发出的光经镜子反射后,光的传播路线应该为   (填“A”“B”或“C”),如果想让手电筒发出的光束照射到点M,镜子应按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答案】B;顺时针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遇到镜子发生了反射,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与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相等,所以答案为B。如果想让手电筒发出的光束照射到点M,应该将平面镜向右下旋转,所以是顺时针旋转。
26.(2024五上·海盐月考)同学们利用图甲所示的器材(纸板F可绕ON翻折)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图乙中,用激光笔沿AO方向入射,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60°时,入射角大小为   ;再将纸板F绕ON向后折,纸板F上   (选填“有”或“没有”)反射光线,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   。
(2)图乙中,若让另一束光线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沿OA方向射出,这一现象说明   。
(3)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普遍规律,接下来的操作是改变   ,多次实验。
(4)图丙中,保持入射光线AO不变,将平面镜绕入射点旋转,使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偏转的角度为   。
【答案】(1)30度;没有;是否在同一平面
(2)光路可逆
(3)入射角
(4)20°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光传播过程中遇到平面镜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与入射光和镜面的夹角相等。
(1)图乙中,用激光笔沿AO方向入射,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60°时,入射角大小为30°;再将纸板F绕ON向后折,纸板F上没有反射光线,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2)图乙中,若让另一束光线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沿OA方向射出,这一现象说明光路可逆
(3)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普遍规律,接下来的操作是改变入射角,多次实验。
(4)图丙中,保持入射光线AO不变,将平面镜绕入射点旋转,使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偏转的角度为20°。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