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多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多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18 17:43:43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多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科学试题
1.(2024五上·深圳月考)“潭清疑水浅”,这是光的   造成的。
【答案】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这句诗描述的是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出现的折射现象。当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导致人眼看到的池底位置比实际位置浅,从而产生了“潭清疑水浅”的错觉 。
2.(2024五上·深圳月考)像太阳、萤火虫那样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作   。
【答案】光源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像太阳、萤火虫那样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这些物体自身能够发光,不需要外界光源的照射 。
3.(2024五上·深圳月考)凿壁偷光利用了   的原理。
【答案】光沿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当光线遇到物体时,会被阻挡,形成影子。凿壁偷光通过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让光线照射到室内,从而实现阅读和学习 。
4.(2024五上·深圳月考)“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   不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而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答案】光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声音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而光不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
5.(2024五上·深圳月考)把铅笔斜插入玻璃杯的水中,观察到铅笔像被折断一样,这是因为光的   。
【答案】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斜向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铅笔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可以观察到铅笔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因为光的折射,光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6.(2024五上·深圳月考)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是由于光的反射。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日食
【解析】【分析】日食的形成是由于当太阳、月球、地球位于同一直线上,月球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导致地球上某些地区的人们看不到太阳。月食的形成则是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不透明的地球挡住了太阳光,使得月球变暗甚至消失 。
7.(2024五上·深圳月考)打枪瞄准需要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打枪瞄准需要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题干正确。
8.(2024五上·深圳月考)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无法继续传播,在物体的后面形成影子。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影子
【解析】【分析】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从光源传播出来,照射在不透明的物体上,它就会把光挡住,无法继续传播,在它的后面便有一个光不能到达的黑暗区域,就形成了影子。
9.(2024五上·深圳月考)我们透过方形玻璃鱼缸看到里面有两条鱼,实际上鱼缸里肯定是两条鱼。(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和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折射角不同,鱼缸里只有一条鱼,当我们把观测角度调整到一定位置时,可以看到两条鱼。这是因为一条是光通过鱼缸的上水面折射形成的;另一条是光通过鱼缸的侧壁折射形成的。故该说法是错误的。
10.(2024五上·深圳月考)小雅和妹妹进入完全无光的暗房,无论过多久他们都无法看到对方。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照射到物体后反射入人眼,被人眼接收后,我们才能看到物体。
11.(2024五上·深圳月考)爸爸坐在驾驶室里能通过后视镜观察到车后的其他车辆,是因为(  )。
A.爸爸眼睛发出的光通过后视镜反射到后面的车上
B.后面车的光可以通过后视镜反射到爸爸的眼睛里
C.后视镜发出的光可以照射到后面的车上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爸爸坐在驾驶室里能通过后视镜观察到车后的其他车辆,是因为后面的车上的光通过后视镜反射到爸爸的眼睛里。
12.(2024五上·深圳月考)爸爸告诉小雅,车灯上装上灯罩的主要作用是(  )。
A.改变灯光颜色
B.反射灯光让灯更明亮
C.装饰、美化的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手电筒、台灯等发出的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它们安装的灯罩就像一面凹面镜,能最大限度地把灯泡发出的光线会聚到需要的地方,从而增加亮度。在照明灯上安装灯罩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反射灯光,增加亮度。
13.(2024五上·深圳月考)我们还可以利用激光发射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利用了光的(  )原理。
A.折射 B.反射 C.斜射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科学家在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时,运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宇航员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反射器)后,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反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方向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
14.(2024五上·深圳月考)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家里的墙壁是白色
B.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空很小
C.平静的湖面呈现树的倒影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空很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15.(2024五上·深圳月考)下列各组都属于光源的是(  )。
A.发光的电灯泡、太阳
B.镜子、雨后的彩虹
C.萤火虫、月亮
【答案】A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的定义是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发光的电灯泡、太阳属于光源。
16.(2024五上·深圳月考)雨后的晚上,我们看到月光下的水洼处很明亮,是因为(  )。
A.水洼是光源
B.水洼反射月光到我们的眼睛
C.月光照射到水洼后发生了散射
【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水洼并不是光源,因为光源是指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而水洼自身不能发光。当我们看到水洼处很明亮时,实际上是月光照射到水洼表面,发生了光的反射现象,使得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从而看到水洼处很明亮 。
17.(2024五上·深圳月考)下列词语中“影”的形成与“车的影子”中“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湖光倒影 B.杯弓蛇影 C.立竿见影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与“车的影子”中“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C。 “车的影子”中的“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而选项C中的“立竿见影”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 。
18.(2024五上·深圳月考)在车内,小雅打开车顶灯,发现只要打开一盏灯,车内的东西就基本能看清了,下列说法中不能正确解释这个现象的是(  )。
A.光在车内发生了反射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向四面八方传播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小雅打开车顶灯,发现只要打开一盏灯,车内的东西就基本能看清了,这是因为光在车内发生了反射,进入人眼,我们看到了东西。
19.(2024五上·深圳月考)车辆行驶到杨梅坑,大雾降临。用车灯照射充满雾气的道路,看到一条笔直的光路。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雾气中的灰尘被照亮
C.光传播中没有遇到雾气的阻碍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烟雾的本质是很小的固体颗粒物,它们是不透明的物质,虽然会阻碍光的传播,但由于数量很多很密集,而且颗粒很小很小,也有一部分会被照亮。所以借助烟雾,能让激光笔的光路可见。光传播过程中没有遇到灰尘的说法是错误的。
20.(2024五上·深圳月考)妈妈打太阳伞的原因是(  )。
A.阻挡风沙
B.伞面可以反射和吸收部分光
C.提防下雨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妈妈打太阳伞的原因是伞面可以反射和吸收部分光。 在夏天,太阳伞不仅能够遮挡阳光,防止紫外线的灼伤,还能通过反射和吸收部分光线来降低温度,使人感觉凉爽 。
21.(2024五上·深圳月考)爸爸用叉子很难叉中水中的鱼,主要是(  )。
A.水会反光
B.鱼反射的光进入空气产生折射
C.水面波动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叉鱼时将鱼叉对准看到的鱼,不能叉到鱼。这是因为从鱼身上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眼睛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在鱼的上方,所以叉鱼时要瞄准看到的鱼像的下方 。
22.(2024五上·深圳月考)水中看到的鱼很难叉中,可以用下面哪幅图解释(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叉鱼时将鱼叉对准看到的鱼,不能叉到鱼。这是因为从鱼身上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眼睛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在鱼的上方,所以叉鱼时要瞄准看到的鱼像的下方。
23.(2024五上·深圳月考)妹妹发现,对着阳光吹泡泡,我们就有可能在泡泡上看到美丽的人工彩虹。这个实验与三棱镜实验相类似,其中充当三棱镜角色的是(  )。
A.太阳
B.空气中的尘埃
C.空气中的泡泡表面的小水珠
【答案】C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三棱镜可以分解太阳光,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谱。人工彩虹是因为空气中悬浮的小水滴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散射成七色光。空气中的小水珠充当了三棱镜的角色。故C选项符合题意。
24.(2024五上·深圳月考)太阳光通过泡泡后被分解成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是(  )现象。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射
【答案】B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实质上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
25.(2024五上·深圳月考)晚上,车前灯透过玻璃罩后会在地面上投出像彩虹一样的光带,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车灯经过玻璃罩后发生了折射
B.能看到地面上的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
C.车灯的光不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晚上车前灯透过玻璃罩后会在地面上投出像彩虹一样的光带,这是因为光线在穿过灯罩时发生了折射和散射。
26.(2024五上·深圳月考)下列物品也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的是(  )。
A.汽车后视镜 B.三棱镜 C.广角镜
【答案】B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三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使光发生色散作用,因此选项B正确。其他选项中,汽车后视镜和广角镜主要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因此不正确 。
27.(2024五上·深圳月考)小雅告诉妹妹,阳光明媚的日子,大树底下地面有很多小光斑,这些小光斑的形成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B.光的折射原理 C.光的反射原理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这些小光斑的形成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大树底下的地面会出现许多小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形成的 。
28.(2024五上·深圳月考)小雅告诉妹妹,太阳光不是由一种色光组成的,而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光三原色是指(  )。
A.红、黄、绿 B.红、白、蓝 C.红、绿、蓝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能合成各种颜色的色光。
29.(2024五上·深圳月考)下列成语,涉及光的传播特点与“阳光下大树底下地面有很多小光斑”不同的是(  )。
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鱼翔浅底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一叶障目是叶子挡住了光,无法继续向前传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透光的物体会产生影子。
30.(2024五上·深圳月考)爸爸告诉小雅,船长可以利用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情况,主要利用了光的(  )原理。
A.反射原理 B.折射原理 C.直射原理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船长可以利用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情况,主要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潜望镜通过光的反射原理,使船长能够在水下观察到水面上的情况。
31.(2024五上·深圳月考)下列物体与潜望镜利用的原理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医生用的额镜 C.老花镜
【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 与潜望镜利用的原理相同的是医生用的额镜。 潜望镜和医生用的额镜都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
32.(2024五上·深圳月考)夜视仪可以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化成(  ),让我们看到。
A.紫外线 B.电子信号 C.红外线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夜视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人眼只能看到可见光,而红外线是可见光范围之外的一种光线,人眼无法直接看到。在黑暗的环境中,红外夜视仪能够捕捉到丰富的红外线,并将其转换成电子信号,从而在屏幕上显示出我们能看到的图像,使我们能够看到物体 。这种技术使得夜视仪在夜间观察、搜索、瞄准和驾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33.(2024五上·深圳月考)小雅打算用手电筒、平面镜、水槽、白纸制造出了彩虹,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    )→(    )→(    )
A.将手电筒射出的光反射到一张白纸上
B.在盛有半盆水的水盆里摆放一面平面镜
C.描述描述太阳光由哪些色光组成
D.观察在白纸上出现的彩色光带由哪几种
(2)小雅的家庭实验中,(  )的作用相当于三棱镜。
A.水
B.平面镜
C.水和平面镜共同作用
(3)手电筒射出的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是因为(  )。
A.水的作用
B.水和平面镜相当于一个三棱镜发生色散
C.平面镜能的作用
(4)在小雅的实验中,手电筒发出的光经过(  )次折射,形成了彩虹。
A.1 B.2 C.5
(5)小雅的实验能出现彩虹的原理是(  )。
A.光的色散 B.光的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6)“风雨过后总能见彩虹”,我们经常在喷泉旁边看到彩虹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阴天 B.晴天 C.晚上
【答案】(1)B;A;D;C
(2)C
(3)B
(4)B
(5)A
(6)B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是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
(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是B→A→D→C。
(2)根据对色散实验的认识,实验中水和平面镜共同作用相当于三棱镜。
(3)手电筒的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是因为水和镜子相当于一个三棱镜发生色散,把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4)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在实验中,手电筒发出的光经过2次折射,形成了彩虹。
(5)小雅的实验能出现彩虹的原理是光的色散。
(6)“风雨过后总能见彩虹”,我们经常在喷泉旁边看到彩虹的时间最有可能是晴天。
34.(2024五上·深圳月考)小雅在欢乐港湾看喷泉表演时,发现灯光的传播路线能够随着水型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探究光的传播路径到底是怎样的,小雅准备了三根形状不同的黑色软管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雅选择②号软管进行实验,发现软管口另一端的纸屏上有亮斑,得出的结论是光能够沿着曲线传播,小雅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
(2)为探究光是否沿直线传播,小雅应选择   号软管和   号软管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你能够帮助小雅利用若干平面镜使得光线顺利通过软管吗 请在下图中画出光的传播路径和平面镜的摆放位置(平面镜用----表示)。
【答案】(1)不合理
(2)①;③;③号软管另一侧有亮斑,①号没有。
(3)略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光沿直线传播,小雅选择②号软管进行实验,发现软管口另一端的纸屏上有亮斑,得出的结论是光能够沿着曲线传播,小雅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因为②号软管中间有直线部分,能够让光传播。
(2)为探究光是否沿直线传播,小雅应选择①号软管和③号软管进行实验,如果光沿直线传播,则①号软管看不到光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③号软管另一侧有亮斑,①号没有。
(3)平面镜能够改变光传播过程中的方向,在每个拐角处放一个平面镜,即可实现此目的。
35.(2024五上·深圳月考)探索:制作潜望镜。
【答案】相对;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景象通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成像,从而从下边看到了上面的景象。
1 / 1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多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科学试题
1.(2024五上·深圳月考)“潭清疑水浅”,这是光的   造成的。
2.(2024五上·深圳月考)像太阳、萤火虫那样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作   。
3.(2024五上·深圳月考)凿壁偷光利用了   的原理。
4.(2024五上·深圳月考)“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   不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而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5.(2024五上·深圳月考)把铅笔斜插入玻璃杯的水中,观察到铅笔像被折断一样,这是因为光的   。
6.(2024五上·深圳月考)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是由于光的反射。 (  )
7.(2024五上·深圳月考)打枪瞄准需要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  )
8.(2024五上·深圳月考)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无法继续传播,在物体的后面形成影子。 (  )
9.(2024五上·深圳月考)我们透过方形玻璃鱼缸看到里面有两条鱼,实际上鱼缸里肯定是两条鱼。(  )
10.(2024五上·深圳月考)小雅和妹妹进入完全无光的暗房,无论过多久他们都无法看到对方。 (  )
11.(2024五上·深圳月考)爸爸坐在驾驶室里能通过后视镜观察到车后的其他车辆,是因为(  )。
A.爸爸眼睛发出的光通过后视镜反射到后面的车上
B.后面车的光可以通过后视镜反射到爸爸的眼睛里
C.后视镜发出的光可以照射到后面的车上
12.(2024五上·深圳月考)爸爸告诉小雅,车灯上装上灯罩的主要作用是(  )。
A.改变灯光颜色
B.反射灯光让灯更明亮
C.装饰、美化的作用
13.(2024五上·深圳月考)我们还可以利用激光发射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利用了光的(  )原理。
A.折射 B.反射 C.斜射
14.(2024五上·深圳月考)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家里的墙壁是白色
B.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空很小
C.平静的湖面呈现树的倒影
15.(2024五上·深圳月考)下列各组都属于光源的是(  )。
A.发光的电灯泡、太阳
B.镜子、雨后的彩虹
C.萤火虫、月亮
16.(2024五上·深圳月考)雨后的晚上,我们看到月光下的水洼处很明亮,是因为(  )。
A.水洼是光源
B.水洼反射月光到我们的眼睛
C.月光照射到水洼后发生了散射
17.(2024五上·深圳月考)下列词语中“影”的形成与“车的影子”中“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湖光倒影 B.杯弓蛇影 C.立竿见影
18.(2024五上·深圳月考)在车内,小雅打开车顶灯,发现只要打开一盏灯,车内的东西就基本能看清了,下列说法中不能正确解释这个现象的是(  )。
A.光在车内发生了反射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向四面八方传播
19.(2024五上·深圳月考)车辆行驶到杨梅坑,大雾降临。用车灯照射充满雾气的道路,看到一条笔直的光路。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雾气中的灰尘被照亮
C.光传播中没有遇到雾气的阻碍
20.(2024五上·深圳月考)妈妈打太阳伞的原因是(  )。
A.阻挡风沙
B.伞面可以反射和吸收部分光
C.提防下雨
21.(2024五上·深圳月考)爸爸用叉子很难叉中水中的鱼,主要是(  )。
A.水会反光
B.鱼反射的光进入空气产生折射
C.水面波动
22.(2024五上·深圳月考)水中看到的鱼很难叉中,可以用下面哪幅图解释(  )。
A. B. C.
23.(2024五上·深圳月考)妹妹发现,对着阳光吹泡泡,我们就有可能在泡泡上看到美丽的人工彩虹。这个实验与三棱镜实验相类似,其中充当三棱镜角色的是(  )。
A.太阳
B.空气中的尘埃
C.空气中的泡泡表面的小水珠
24.(2024五上·深圳月考)太阳光通过泡泡后被分解成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是(  )现象。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射
25.(2024五上·深圳月考)晚上,车前灯透过玻璃罩后会在地面上投出像彩虹一样的光带,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车灯经过玻璃罩后发生了折射
B.能看到地面上的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
C.车灯的光不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6.(2024五上·深圳月考)下列物品也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的是(  )。
A.汽车后视镜 B.三棱镜 C.广角镜
27.(2024五上·深圳月考)小雅告诉妹妹,阳光明媚的日子,大树底下地面有很多小光斑,这些小光斑的形成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B.光的折射原理 C.光的反射原理
28.(2024五上·深圳月考)小雅告诉妹妹,太阳光不是由一种色光组成的,而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光三原色是指(  )。
A.红、黄、绿 B.红、白、蓝 C.红、绿、蓝
29.(2024五上·深圳月考)下列成语,涉及光的传播特点与“阳光下大树底下地面有很多小光斑”不同的是(  )。
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30.(2024五上·深圳月考)爸爸告诉小雅,船长可以利用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情况,主要利用了光的(  )原理。
A.反射原理 B.折射原理 C.直射原理
31.(2024五上·深圳月考)下列物体与潜望镜利用的原理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医生用的额镜 C.老花镜
32.(2024五上·深圳月考)夜视仪可以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化成(  ),让我们看到。
A.紫外线 B.电子信号 C.红外线
33.(2024五上·深圳月考)小雅打算用手电筒、平面镜、水槽、白纸制造出了彩虹,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    )→(    )→(    )
A.将手电筒射出的光反射到一张白纸上
B.在盛有半盆水的水盆里摆放一面平面镜
C.描述描述太阳光由哪些色光组成
D.观察在白纸上出现的彩色光带由哪几种
(2)小雅的家庭实验中,(  )的作用相当于三棱镜。
A.水
B.平面镜
C.水和平面镜共同作用
(3)手电筒射出的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是因为(  )。
A.水的作用
B.水和平面镜相当于一个三棱镜发生色散
C.平面镜能的作用
(4)在小雅的实验中,手电筒发出的光经过(  )次折射,形成了彩虹。
A.1 B.2 C.5
(5)小雅的实验能出现彩虹的原理是(  )。
A.光的色散 B.光的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6)“风雨过后总能见彩虹”,我们经常在喷泉旁边看到彩虹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阴天 B.晴天 C.晚上
34.(2024五上·深圳月考)小雅在欢乐港湾看喷泉表演时,发现灯光的传播路线能够随着水型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探究光的传播路径到底是怎样的,小雅准备了三根形状不同的黑色软管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雅选择②号软管进行实验,发现软管口另一端的纸屏上有亮斑,得出的结论是光能够沿着曲线传播,小雅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
(2)为探究光是否沿直线传播,小雅应选择   号软管和   号软管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你能够帮助小雅利用若干平面镜使得光线顺利通过软管吗 请在下图中画出光的传播路径和平面镜的摆放位置(平面镜用----表示)。
35.(2024五上·深圳月考)探索:制作潜望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这句诗描述的是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出现的折射现象。当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导致人眼看到的池底位置比实际位置浅,从而产生了“潭清疑水浅”的错觉 。
2.【答案】光源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像太阳、萤火虫那样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这些物体自身能够发光,不需要外界光源的照射 。
3.【答案】光沿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当光线遇到物体时,会被阻挡,形成影子。凿壁偷光通过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让光线照射到室内,从而实现阅读和学习 。
4.【答案】光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声音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而光不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
5.【答案】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斜向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铅笔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可以观察到铅笔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因为光的折射,光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6.【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日食
【解析】【分析】日食的形成是由于当太阳、月球、地球位于同一直线上,月球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导致地球上某些地区的人们看不到太阳。月食的形成则是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不透明的地球挡住了太阳光,使得月球变暗甚至消失 。
7.【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打枪瞄准需要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题干正确。
8.【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影子
【解析】【分析】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从光源传播出来,照射在不透明的物体上,它就会把光挡住,无法继续传播,在它的后面便有一个光不能到达的黑暗区域,就形成了影子。
9.【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和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折射角不同,鱼缸里只有一条鱼,当我们把观测角度调整到一定位置时,可以看到两条鱼。这是因为一条是光通过鱼缸的上水面折射形成的;另一条是光通过鱼缸的侧壁折射形成的。故该说法是错误的。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照射到物体后反射入人眼,被人眼接收后,我们才能看到物体。
11.【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爸爸坐在驾驶室里能通过后视镜观察到车后的其他车辆,是因为后面的车上的光通过后视镜反射到爸爸的眼睛里。
12.【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手电筒、台灯等发出的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它们安装的灯罩就像一面凹面镜,能最大限度地把灯泡发出的光线会聚到需要的地方,从而增加亮度。在照明灯上安装灯罩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反射灯光,增加亮度。
13.【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科学家在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时,运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宇航员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反射器)后,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反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方向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
14.【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空很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15.【答案】A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的定义是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发光的电灯泡、太阳属于光源。
16.【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水洼并不是光源,因为光源是指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而水洼自身不能发光。当我们看到水洼处很明亮时,实际上是月光照射到水洼表面,发生了光的反射现象,使得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从而看到水洼处很明亮 。
17.【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与“车的影子”中“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C。 “车的影子”中的“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而选项C中的“立竿见影”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 。
18.【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小雅打开车顶灯,发现只要打开一盏灯,车内的东西就基本能看清了,这是因为光在车内发生了反射,进入人眼,我们看到了东西。
19.【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烟雾的本质是很小的固体颗粒物,它们是不透明的物质,虽然会阻碍光的传播,但由于数量很多很密集,而且颗粒很小很小,也有一部分会被照亮。所以借助烟雾,能让激光笔的光路可见。光传播过程中没有遇到灰尘的说法是错误的。
20.【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妈妈打太阳伞的原因是伞面可以反射和吸收部分光。 在夏天,太阳伞不仅能够遮挡阳光,防止紫外线的灼伤,还能通过反射和吸收部分光线来降低温度,使人感觉凉爽 。
21.【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叉鱼时将鱼叉对准看到的鱼,不能叉到鱼。这是因为从鱼身上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眼睛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在鱼的上方,所以叉鱼时要瞄准看到的鱼像的下方 。
22.【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叉鱼时将鱼叉对准看到的鱼,不能叉到鱼。这是因为从鱼身上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眼睛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在鱼的上方,所以叉鱼时要瞄准看到的鱼像的下方。
23.【答案】C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三棱镜可以分解太阳光,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谱。人工彩虹是因为空气中悬浮的小水滴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散射成七色光。空气中的小水珠充当了三棱镜的角色。故C选项符合题意。
24.【答案】B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实质上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
25.【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晚上车前灯透过玻璃罩后会在地面上投出像彩虹一样的光带,这是因为光线在穿过灯罩时发生了折射和散射。
26.【答案】B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三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使光发生色散作用,因此选项B正确。其他选项中,汽车后视镜和广角镜主要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因此不正确 。
27.【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这些小光斑的形成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大树底下的地面会出现许多小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形成的 。
28.【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能合成各种颜色的色光。
29.【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鱼翔浅底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一叶障目是叶子挡住了光,无法继续向前传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透光的物体会产生影子。
30.【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船长可以利用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情况,主要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潜望镜通过光的反射原理,使船长能够在水下观察到水面上的情况。
31.【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 与潜望镜利用的原理相同的是医生用的额镜。 潜望镜和医生用的额镜都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
32.【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夜视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人眼只能看到可见光,而红外线是可见光范围之外的一种光线,人眼无法直接看到。在黑暗的环境中,红外夜视仪能够捕捉到丰富的红外线,并将其转换成电子信号,从而在屏幕上显示出我们能看到的图像,使我们能够看到物体 。这种技术使得夜视仪在夜间观察、搜索、瞄准和驾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33.【答案】(1)B;A;D;C
(2)C
(3)B
(4)B
(5)A
(6)B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是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
(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是B→A→D→C。
(2)根据对色散实验的认识,实验中水和平面镜共同作用相当于三棱镜。
(3)手电筒的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是因为水和镜子相当于一个三棱镜发生色散,把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4)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在实验中,手电筒发出的光经过2次折射,形成了彩虹。
(5)小雅的实验能出现彩虹的原理是光的色散。
(6)“风雨过后总能见彩虹”,我们经常在喷泉旁边看到彩虹的时间最有可能是晴天。
34.【答案】(1)不合理
(2)①;③;③号软管另一侧有亮斑,①号没有。
(3)略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光沿直线传播,小雅选择②号软管进行实验,发现软管口另一端的纸屏上有亮斑,得出的结论是光能够沿着曲线传播,小雅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因为②号软管中间有直线部分,能够让光传播。
(2)为探究光是否沿直线传播,小雅应选择①号软管和③号软管进行实验,如果光沿直线传播,则①号软管看不到光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③号软管另一侧有亮斑,①号没有。
(3)平面镜能够改变光传播过程中的方向,在每个拐角处放一个平面镜,即可实现此目的。
35.【答案】相对;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景象通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成像,从而从下边看到了上面的景象。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