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论语》十二章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一生推行“仁政”的主张,曾周游各诸侯国13年,未被接受。晚年致力于教育工作和整理古典文献,编辑、整理有《诗经》《尚书》《周礼》《礼记》《仪礼》《易经》《乐经》等,并编著有《春秋》。孔子后世称他为“圣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作者简介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作品简介
结合注释,合作交流,疏通文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而:
然后,表示承接
时:
按时。
习:
温习。
之:
代词,它,学过的知识。
不亦……乎:
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
同“悦”,愉快。
乐:
快乐。
而:
却,但是,表示转折。
愠:
生气,恼怒。
君子:
指有才德的人。
疏通文意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疏通文意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1、第一章包含了几层意思?各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内容探究
孔子提倡的学习,不只是纯知识的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为人”的学习。“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不断实践。学习又是互相切磋、互相鼓励、互相交流的事情,“有朋自远方来”就是志同道合之人,从远方而来,交流学习的心得,探索为人的道理。在孔子的眼中,修身与别人的知不知没有关系。别人不了解,并不影响一个有修养的人得心境。“人不知而不愠”,已经进入了消解名利的自在境界,这只有君子才能做到啊。
2、宋代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认为是引导初学者入”道德之门“,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内容探究
结合注释,合作交流,疏通文意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
人称代词,我。
日:
名词作状语,每天。
三:
泛指多次。
省:
自我检查,反省。
为:
替。
谋:
谋划。
忠:
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
诚信。
传: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
温习,复习。
疏通文意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疏通文意
此章强调的是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自我反省就是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化为内在的自觉要求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曾子是孔子的高徒,曾子的话大约是源于孔子,曾子具体讲到了他自我反省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说明自省是儒家弟子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方法和途径。
从曾子的“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这一章主要讲了什么?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
内容探究
曾子从职业、交友、学习的角度每天反省检查自己,充满了一种积极而富有责任感的精神,可以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我修养。“吾日三省吾身”,一个“日”字,强调了反省的经常性,即每天如此;“三”强调了反省是多方面的。一个破折号,表明下文是反省的内容。从中可见古代人十分重视品德修养。
内容探究
结合注释,合作交流,疏通文意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而:
就。
学:
做学问。
立: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
迷惑,疑惑。
知:
知道,懂得。
天命:
上天的意旨。命,命令。
耳顺: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
顺从意愿。
逾矩:
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疏通文意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时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能顺从意愿而不越过法度。”
疏通文意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人的一生,学习、思考、道德完善是没有止境的,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因此,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想,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识,以达到与外界的融合。
内容探究
请你谈谈对本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注释,合作交流,疏通文意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
温习。
故:
旧的知识。
而:
连词,表承接,然后。
知:
领悟。
可以:
可,可以;以,凭借。
为:
做。
矣:
语气词,了。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
疏通文意
“温故而知新”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温故”不只是重复阅读,关键在于要“知新”,是在不断复习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将知识融会贯通,思考探究,获得新体会,掌握新知识。
内容探究
1、你是怎样理解“温故而知新”这种学习方法的?
这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内容探究
2、“温故”与“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结合注释,合作交流,疏通文意
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
连词,表转折,却。
则:
就。
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
疑惑。
译文:孔子:“(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留有疑惑。”
疏通文意
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内容探究
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结合注释,合作交流,疏通文意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贤:
高尚。
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陋巷:
简陋的住所。
堪:
能忍受。
译文:孔子说:“颜回是多么贤德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生活带来的忧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疏通文意
颜回吃着简单的饭菜,住在简陋的小巷,却能忍住贫困,不改变自己的乐趣。几句话,就表现出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内容探究
读完这一章,想一想,在孔子众多的弟子中,他为什么最欣赏颜回?
结合注释,合作交流,疏通文意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之:
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
者:
……的人。
好:
喜爱,爱好。
乐:
以……为快乐。(把……作为快乐)
译文: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疏通文意
这一章讲的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和兴趣成正比的。“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乐之”才能全身心的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这一章讲了学习的三层境界:知 、好、 乐。
内容探究
1、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内容探究
2、想一想,这句话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启示启示?
子曰:“饭疏食 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
吃。
疏食:
粗粮。
水:
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曲肱:
弯着胳膊。肱,胳膊。
而:
连词,表修饰。
之:
代词,它,指胳膊。
乐:
乐趣。
义:
正当手段。
于:
介词,对,对于。
如:
像。
疏通文意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疏通文意
这则语录是孔子的自我表白,讲他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孔子并不绝对排斥富贵,并且他还认为富贵是人们正常的欲求,但如果追求富贵要以损害道德(仁、义)为代价,那就不可取了,仁者,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
内容探究
1.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
孔子强调对富贵财利的追求必须合乎道义。在今天,这依然是一种极富现实意义的思想。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数以万计的人染病入院,有的甚至被疫病夺去了生命。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掀起了抗击“新冠肺炎”的可歌可泣的斗争。然而就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刻,也有极少一部分人乘机大发不义之财。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一部分人没有正确的义利观,为牟取财利而罔顾道义,不择手段。假如他们像孔子说的那样“见得思义”“见利思义”,像卫国大夫公叔文子那样“义然后取”,就不会这样草菅人命了。
内容探究
2.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我们了解到,孔子强调将“义”置于“富贵”等一切私欲之上,请你结合现今的一些社会现象,谈谈你的感想和看法。
孔子对待贫富的态度,不太看重物质,而更珍视内心的自在充实。 他和颜回一样,不太看重物质,而更珍视内心的自在充实。因此,违背了内心的富贵,对于他而言就像浮云一样, 不必在意。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义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内容探究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
泛指多数。
行:
走路。
必:
一定。
焉: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择:
选择。
善者:
好的方面,优点。
而:
连词,表承接。
从:
跟从,学习。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要)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疏通文意
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孔子无常师,从每一个人学习他们的优点。所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见只要抱定“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学习态度,无论什么环境,无论什么人,都可从中得到提高。
合作探究
请说说你读了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体会。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川上:
河边。川,河流。
逝:
往,离去。
如:
像。
斯:
代词,这,指河水。
夫: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舍:
舍弃。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就像这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疏通文意
这里的“逝者”可以是消逝的时光,也可理解为世间万物的变迁如流水一样昼夜不停,孔子的感喟,自然也包括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时间流逝、生命短暂、万物变迁,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然而如何对待变迁,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态度。
内容探究
如何理解“逝者如斯夫”中的逝者
孔子看到河流日夜奔流而发出的时光易逝感慨。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对时光的珍视和努力把握有限人生的热切渴望。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 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内容探究
子曰:“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
三军:
春秋时,大国的军队分为中军、上军、下军(也有称中军、左军、右军的),后泛指军队。
夺:
改变。
匹夫: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疏通文意
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改变,取决于他自己,所以越是危急的时候,越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内容探究
说说你对“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理解。
孔子对人的志向的认识。将一个人的志向与三军的统帅相比,可见志向的影响力之大,确立志向的重要。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内容探究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
广泛。
而:
连词,表并列。
笃:
坚定。
切:
恳切。
近思:
思考当前的事。近,指当前的事,思,思考。
仁:
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疏通文意
本章讲的是求仁的途径。子夏认为: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是修养的重要方法。人们知道,要进步就要博学、笃志,而对切问、近思很多人却忽视了。切问就是恳切地提出问题,如此解疑释惑,才能有真正的收益。近思就是联系现实思考自我,才能循序渐进有所活得。
内容探究
你是如何理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句话的?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总结提升
1、齐读全文,讨论交流,十二章中,哪些是谈学习方法的,哪些是讲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说个人修养的?
学习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总结提升
学习态度
个人修养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吾日 三省吾身。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贤哉回也…….贤哉回也。”《雍也》
饭疏食,饮 水,…….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
总结提升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消除与经典的隔阂,吸取其中的文化营养,培养我们对经典文化的阅读兴趣。
总结提升
2、《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序号 成语 现在义
1 不亦乐乎 常用来表示极度、非常的意思。
2 三十而立 常用来指人开始有所成就。
3 不舍昼夜 比喻夜以继日。
4 逝者如斯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5 温故知新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6 三人行必有我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7 择善而从 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总结提升
请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名句赏析】: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智慧。
延伸拓展
《论语》名句赏析——品读经典智慧
一、通假字
不亦说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文言知识
说:同“悦”,愉快、高兴。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
可以为师矣
文言知识
古:指有才能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饭疏食饮水
饭疏食饮水
二、古今异义
文言知识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匹夫不可夺志也
吾日三省吾身
二、古今异义
文言知识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古:多次
今:数词,三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温故而知新
名词作状语 按时
名词作状语 每天
动词活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以……为乐
名词活用作动词 吃饭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指优点,长处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文言知识
四、一词多义
为: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乐
不亦乐乎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做)
(替)
(了解)
(懂得)
(愉快,快乐)
(以……为乐)
文言知识
(1)人不知而不愠
(2)为人谋而不忠乎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表转折)
(表转折)
(表转折)
(表承接)
(表承接)
文言知识
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曲肱而枕之
(8)不义而富且贵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表转折)
(表修饰)
(表承接)
(表承接)
(表并列)
文言知识
1. 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文言知识
理解型默写
6. 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又要从反面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论语》中强调复习重要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那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用《论语》的话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文言知识
五、理解型默写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课堂小结
1、背诵全篇,并学会翻译。
2、完成《课课练》。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