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有了一些用文字、图形、符号表示微观粒子、宏观物质以及化学反应的经验。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其表示的意义。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为本课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相比,不仅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还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可以反映出各种物质间量的关系,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化学,所以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要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夯实基础。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前提是要弄清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并会写物质的化学式。之前学过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式的书写,掌握要牢固,但又容易出错和遗忘,所以需要经常性的反复练习。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的基础。这两点主要是通过课前复习的方式来处理。
二是采用“自学——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点拨升华”的学习方式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方面的学习中,首先是通过探究,追根求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配平,怎样才算配平,至于具体方法就水到渠成了。作为第一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入门,所以方法不宜过多,主要介绍了最小公倍数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而且能配平绝大多数化学方程式
反应条件和“↑”、“↓”的标注本身并不难,可以让学生自学,就自学中存在的问题适当点拔,特别是对“↑”、“↓”的标注辅之以实验,能较好的解决问题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起引路的作用,重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在练习中学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本来不是难于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但往往会成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主要原因是起始于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由于学生的元素和化合物方面的知识很少,而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尚未学好,在化学式的读写还没过关时,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就会感到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用化学方程式代替原来学过的文字表达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学好化学方程式的积极性;同时也利用多个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反应的表示》效果分析
一、教师层面
1.通过理念反思,提升了教学高度,明确了教学方向。
我通过理念的不断反思中,逐渐接受,认同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我在每上一堂课前明确教学方向——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而非仅仅掌握知识点.我们在教学中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堂反思,优化了教学设计,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逐步学会了教学设计时如何让学生这个主体在课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要尝试将各种教学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化学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化学活动,要讲求实效,要有知识性、趣味性, 与生活结合,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更多的学生都喜欢。
3.通过课后反思,积累了教学经验,增强了后续发展潜力。
通过课后反思,让每个教学设计的优化方案在课后反思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现了对教学设计的二次设计,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在下一轮教学的后续发展潜力。每节课力争都有变化其实,这样学生处于变化与新奇之中,就会时常保持兴趣,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二、学生层面
1.通过理念反思,树立了正确学生观,密切了师生关系。
由于知识的获取过程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使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有了改观,是学生自己去学,而不是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牵着学生走,老师只是学生快要跌倒时的搀扶者,从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2.通过教学反思,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
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总结得出的,这样的学习过程就充满乐趣。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研讨之中,将自己的疑惑和对其他学生的疑惑的解答都交流出来, 能自主的去获取知识,这样会对这些化学现象认识得更加全面、清晰, 因而知识掌握更为牢固,而学生的学习也会得以提升,兴趣会大大提高,化学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意义》教学设计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
(2)能说出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和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3)能正确地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学会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活动天地中三种不同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的优点。
(2)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3)通过多识一点,让学生体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图片,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2分钟)
图片欣赏:最早的镁光灯照相机图片,和老电影中镁光灯照相的片断欣赏。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利用了镁粉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作为闪光灯,那么我们怎么更简明、更科学的表示镁燃烧这一化学反应呢?
学生欣赏图片和短视频,认真思考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共鸣,唤起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发散思维。
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1分钟)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哪些?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自主预习。
学生看大屏幕,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学习,实现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
自主学习任务一:如何简明、科学的表示化学反应?
(5分钟)
[提问]对于镁带燃烧,你知道的表示方法有哪几个?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你认为哪一种能更简洁,更科学的表示这一化学反应?
板书 多媒体展示
思考:有没有一种表示方法,既融合了上述表示方法的优点,又能体现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此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提问:观察这一化学方程式,比起其他表示方法,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板演并描述该方法的优缺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因上式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没变,数目相等
学生进行总结
(1) 化学式代替名称。
(2)“→” 变为“=”
(3)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是最简整数。
学生通过对比各种从前所见的表示方法真正认识到化学方程式是最简洁、明了,包含意义多的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启发学生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的区别
自主学习任务二:为什么化学方程式能准确表示化学反应?
(15分钟)
大屏幕投放:阅读课本10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这个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哪些意义?
【问题导学】
1.它能表示这个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分别是什么吗?
2.它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各物质间存在什么质量关系呢?(根据化学式可计算式量)计算各物质的式量是多少?
3.它能表示出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微观粒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课堂小结:
(从宏观、微观、质量三个方面)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A: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B: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微粒数关系即微粒个数比
C: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质量比
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
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可以积极补充,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
(根据方程式的意义,读法可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定性定量两方面读)
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2、每2个水分子通电后能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3、每36分质量的水完全反应后能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让学生自主的设计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以练带学,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会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再现式量计算使学生理解通过式量可以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学生归纳总结
培养他们的分析归纳能力;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认识了规律,掌握了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自主学习任务三: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
(15分钟)
阅读课本107-108页,完成下列问题: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条原则是什么?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分为哪几步?
3.化学方程式中的“ ↑ ”和“ ↓ ”如何使用?(阅读106页最后一自然段)
4.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
【问题导学】
(1)书写方程式的步骤有哪些?
(2)为什么要配平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标志是什么?
(3)配平时为什么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
多媒体微课视频: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点拨提升】
1.化学式是纯净物固定组成的表示,不能更改,右下角数字不能改动。
2.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为最简整数。
3.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用“ = ”连接。
4.“ ”“ ”表示生成物的新状态(气态或固态)
5.配平中出现分数时,可同时去分母变成最简整数。
学生根据问题先进行自主学习,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练习】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小组展示合作成果
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纸上练习巩固。
课堂总结
(2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以镁带燃烧为载体)
学生谈本节课在知识或认识上的提高。
通过小结,让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回顾课堂引入,前后呼应。
课堂检测
(4分钟)
【检测】
1.方程式
的错误读法是( )
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B.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C.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D.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化学反应的快慢
3、在
反应中,Mg、 O2、MgO的质量比为( )
A、3:4:5 B、 3:2:5
C、3:2:10 D、 3:4:10
针对目标和本节课学习内容,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学生独立完成。
检测学生目标达程度。根据学习目标设置合理的课堂检测题。
布置作业
(1分钟)
以镁带燃烧为例,介绍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方法。
课下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A: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B: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微粒数关系即微粒个数比
C: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质量比